小针刀“T”形松解术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临床观察
2022-11-02何小琴黄晶一李波波林海洋冯淑兰
何小琴 黄晶一 李波波 林海洋 冯淑兰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突发性耳聋指3 d内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至少在2个相邻频率听力下降≥20分贝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属于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也是疑难症。由于其发展迅速,或可被耳鸣、耳闷胀感、眩晕等伴随症状掩盖,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可遗留永久性耳聋,更难治愈,严重干扰患者的生活。本病可由熬夜、感染、情志打击等因素诱发,其发病机制尚不明晰,目前认可的发病机制学说主要有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内耳免疫学、应激学说、内淋巴积水等[2-3];现代医学常使用糖皮质激素、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及高压氧综合治疗。小针刀“T”形松解术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应用小针刀松解颈项部可有效改善患者耳鸣耳聋症状。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观察小针刀“T”形松解术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选病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1]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耳鼻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4]中“暴聋”的疾病诊断标准及《中医耳鼻咽喉科学》[5]气滞血瘀型耳聋的诊断标准。1)纳入标准:同时符合上述中西诊断标准;依从性好,自愿参加课题;年龄18~65岁;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医师安排及治疗。2)排除标准:目前正在参加其他的突发性耳聋临床研究者;先天性耳聋、非感音神经性聋、久聋、药物性聋、明确器质性耳聋者;有恶性疾病、精神疾病等不能配合者;有严重心脑疾患不能耐受者;有消化道溃疡病史者;操作局部皮肤有破溃、感染者;对药物组药物过敏者;有激素使用禁忌证者;有凝血功能障碍者;无法耐受小针刀治疗、不遵医嘱治疗者;怀孕或哺乳期者。3)脱落及剔除标准:进入课题后,未按照各分组治疗方案给予治疗,或者在研究期间接受了其他治疗手段影响疗效评判者;因个人原因中途退出课题者;由于严重不良反应或病情变化不宜继续接受小针刀治疗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住院部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药物组与针刀组各48例。研究过程中,药物组2例因提前出院失访而脱落,针刀组2例因提前出院失访而脱落,1例因入组后接受针灸治疗而剔除,最终药物组46例、针刀组45例纳入疗效统计。研究方案已通过广东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件号:YF2021-344-01)。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患耳、有无耳鸣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
1.3 治疗方法 1)药物组采用药物治疗,参照《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1]的治疗方案:醋酸泼尼松片(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1039)口服,1 mg/(kg·d)(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60 mg),每日清晨顿服,连用3 d,无效立即停药,有效再服用2 d,然后停药;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379)口服,20 mg,每日1次,服药时长同醋酸泼尼松片。甲钴胺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107]口服,0.5 mg,每日3次,连续用药10 d;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70226,规格 5 mL∶17.5 mg)20 mL,加入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每日1次,连续用药10 d。2)针刀组在药物组基础上联合小针刀“T”形松解术,参照《针刀医学》[6]及《针刀医学临床诊疗与操作规范》[7]操作。术前准备:患者取俯卧位,胸前、额下垫软枕,双手置头两侧,暴露施术区域。治疗点定位:横线5个点,中点取枕外隆凸直下与下项线的交点,向两侧分别取中点与乳突连线的内1/3与外2/3交点处定两点,取内2/3与外1/3交点处再定两点,竖线2个点取C2、C7棘突;消毒,戴无菌手套;一次性使用无菌针刀(汉章牌,北京卓越华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规格:0.4 mm×40 mm),“T”字形横线5个点操作时,压手拇指固定治疗点周围皮肤,刺手拇食指捏持针刀,针刀刀柄向尾侧倾斜45°,针刀方向与枕骨骨面垂直,快速破皮进针刀,逐层缓慢推进到达枕骨骨面后,小幅度提插切割3刀,保持针刀在骨面上;“T”字形竖线2个点操作时,针刀刀柄向头侧倾斜45°,针刀方向与棘突呈60°角。术毕出针,棉球压迫止血。治疗周期:第1、4、7、10天予针刀治疗,共治疗4次。
1.4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后行纯音听阈电测听并观察耳鸣严重程度评分改变情况。
1.5 疗效标准 1)听力疗效根据《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1]进行评价。痊愈:受损频率听力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30 dB以上。有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15~30 dB。无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不足15 dB。2)耳鸣疗效根据《耳鸣严重程度评估与疗效评定参考标准》[8]进行评定。痊愈:耳鸣消失,且伴随症状消失。显效:耳鸣程度降低2个级别以上。有效:耳鸣程度降低1个级别。无效:耳鸣程度无改变。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中位数[M(P25,P75)]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比较 见表2。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组间及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比较[M(P25,P75)]
2.2 两组治疗前后耳鸣严重程度评分比较 见表3。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明显(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耳鸣严重程度评分比较[M(P25,P75)]
2.3 两组耳聋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针刀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药物组(P<0.05)。
表4 两组耳聋临床疗效比较(n)
2.4 两组耳鸣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5。针刀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P<0.05)。
表5 两组耳鸣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突发型耳聋属于中医学“暴聋”范畴,血瘀耳窍是暴聋发生的中心环节,而且贯穿暴聋的始终[9]。盛国滨等[10]认为电项针可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治疗难治性耳聋,与中医治法“活血通窍”相一致。颈项部为上下气血津液沟通的重要关隘。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期低头、姿势不良[11]等可导致颈项部气血不畅,上不能荣润耳窍,致耳窍瘀滞失养而发为暴聋。“T”形横线中点及竖线2点恰行于督脉上,督脉发源于肾,耳为肾窍,督脉统率一身之阳气。《外经微言·三关升降篇第四十一》[12]曰“气旺则升降无碍,气衰则阻,阻则人病”。刺之可通调督脉气血,使耳窍清利。颈枕交界处属于吴中朝教授[13]提出的枕项功能带范围内,针刀治疗有通经疏利、聪耳开窍、宁神益脑的作用。颅项针疗法[14]是认为颈项为少阳枢机所在,司气海,刺之可调控全身气机,使耳窍气血调畅。微循环障碍作为突聋发病机制受到诸多学者的认可,内听动脉起源于椎-基底动脉系统,为终末支供应内耳,若椎基底动脉受压迫、痉挛导致供血不足,易发生内耳缺血事件出现临床事件。多项临床研究[15-17]显示,突聋患者的椎-基底动脉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临床通过针刺颈夹脊穴、电项针、颈椎推拿、正骨复位等方式[18-20]可有效通过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进而改善内耳微循环来恢复听力。
项平面和颈椎棘突是多块颈项部肌肉附着点,是重要的弓弦结合部[21],即易劳损点。其中椎枕肌群是颈椎深层肌肉,包括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4块小肌肉,连接枕骨与寰枢椎之间。国外有研究[22]表明头后大小直肌每克单位内所含肌梭为36束,臀大肌仅0.8个,表明枕下肌群能明显感受张力的变化,长期低头伏案,可牵拉枕下肌群,使其高度紧张状态。在枕下三角内,可见椎动脉枕段在此经过,在锥体及横突前方,还有颈交感神经节毗邻分布,如椎枕肌受损失衡,可直接压迫椎动脉,若引起小关节紊乱扭转,可刺激前方的颈交感神经节,反射性引起椎动脉痉挛而导致供血障碍。针刀治疗选择下项线及C2、C7棘突,可通过对椎枕肌及多块颈项部肌肉附着点操作,来松解局部组织粘连、堵塞,恢复颈椎平衡,解除神经血管刺激卡压症状,增加椎动脉供血,改善内耳微循环来治疗突发性耳聋。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刀组在降低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方面优于药物组,且治疗前后差值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耳鸣严重程度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前后差值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疗效方面,针刀组听力改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差异明显;耳鸣改善临床总有效率亦高于药物组,有显著差异。且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说明小针刀联合药物治疗方案,可降低气滞血瘀型突聋患者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改善患者耳鸣症状,且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针刀联合药物综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突聋,临床疗效肯定,可降低患者受损频率平均听阈,使耳鸣症状得以改善,以此减轻患者的困扰。其作用机制考虑为针刀松解下项线及颈椎棘突,改善颈椎力学状态,从而使血管、神经周围环境得以改善,解除痉挛压迫,疏通椎-基底动脉血流,增加内听动脉供血,从而改善内耳缺血状态,使突聋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