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人迎穴为主联合加味牵正汤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2022-11-02郑若琪张国庆张利达张君宇郑仕平
郑若琪 韩 为 张国庆 张利达 张 玲 张君宇 郑仕平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病医院,广东 广州 510370;3.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61)
周围性面瘫(PFP)源于茎乳孔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1],以患侧面肌瘫痪为主要症状,被列为最高发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根据PFP的病变进展过程,临床上常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PFP的发病机制仍在进一步探索中[2],抗病毒、营养神经是西医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因副作用多、治疗周期较长等存在争议[3]。研究认为,PFP发病后如果不及时治疗,面神经轴索变性,虽然有自愈的可能,但仍有10%~25%的PFP患者可遗留听觉、味觉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4]。因此,PFP急性期治疗的必要性不容忽视,应以消除面神经水肿,改善面部供血为主。针灸治疗该病疗效明确,PFP为64种针灸适应证之一,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证实并作为首选方法[5]。研究证实[6],针灸配合中药医治PFP可获得更理想的疗效。基于此,本课题采取针刺人迎穴为主联合加味牵正汤医治PFP。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中、西医诊断标准分别参照《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7]和《针灸治疗学》[8]。2)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病程7 d以内;单侧发病;年龄18~65岁;签署知情同意书。3)排除标准:双侧发病者;中枢性或继发性面瘫者;妊娠、哺乳期妇女;兼并消化、呼吸、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急性期PFP患者80例,用SPSS26.0产生的随机序列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19~65岁,平均(41.45±7.12)岁;病程1~7 d,平均(3.98±1.14)d。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18~62岁,平均(41.55±6.41)岁;病程1~7 d,平均(3.95±1.04)d。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予以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天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283)30 mg/次治疗,每日1次,连服5 d。口服甲钴胺片(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40)0.5 mg/次治疗,每日3次。1)对照组给予针刺联合加味牵正汤治疗,取患侧阳白、四白、地仓、颊车、迎香、翳风、健侧合谷。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穴位。选取毫针(苏州天协针灸器械有限公司,批号:苏械注准20162270894,规格0.30 mm×40 mm)。穴位常规针刺,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40 min,起针时用无菌棉签及时按压针孔。每周6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加味牵正汤:全蝎5 g,白附子、僵蚕、制天南星、桂枝、川芎各10 g,蜈蚣1条,豨莶草12 g,大血藤20 g,炙甘草3 g。每日煎煮1剂,水煎浓缩200 mL,早晚分服,每周6剂,共2周。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刺双侧人迎穴。操作:在胸锁乳突肌前缘,离喉结1.5寸处,避开颈动脉,针尖略向内上方呈5~10°,垂直进针10~15 mm,行捻转补法直至得气。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面神经功能: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9]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 H-B 分级。2)面部残疾功能:采用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10]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躯体功能评分(FDIp)和社会功能评分(FDIs),评分越高,提示躯体功能越好,而社会生活功能越差。3)症状改善程度:采用症状体征积分[11]对口角喎斜、眼睑闭合、额纹有无、鼻唇沟深浅情况进行评分,计分越高提示病情越重。
1.5 疗效标准 参考H-B面神经功能评价标准[12]制定。痊愈:H-B分级Ⅰ级。显效:H-B分级Ⅱ级。有效:H-B分级Ⅲ级。无效:H-B分级停留在Ⅳ~Ⅵ级。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6.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H-B分级比较 见表2。治疗后,两组H-B分级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对照组改善优于观察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B分级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FDI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后,两组患者FDIp、FDIs评分均改善,且对照组FDIp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FDIs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DI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DI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FDIp 13.80±2.38 24.39±1.36*△13.55±2.65 21.96±2.02*FDIs 15.46±2.41 7.89±1.66*△15.83±2.13 9.03±2.02*
2.4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见表4。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和体征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分,±s)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口角喎斜2.30±0.61 1.53±0.55*△2.25±0.71 1.68±0.47*眼睑闭合2.38±0.49 1.38±0.49*△2.40±0.63 1.55±0.50*额纹消失2.15±0.53 0.93±0.57*△2.25±0.59 1.20±0.61*鼻唇沟变浅2.03±0.53 0.85±0.48*△2.03±0.48 1.13±0.85*
3 讨论
中医学将PFP归于“口喎”“吊斜风”等范畴,《诸病源候论》曰“偏风口歪,是体虚受风,而风因乘之……故令口歪僻也”。人体正气虚衰,经脉空虚受风,邪气伺机侵入阳明、少阳经,气血运行受限,难以濡润筋脉,发为面瘫。急性期治疗应注重疏散风邪,活血通络。《医部全录》记载“而口眼喎斜者……多属阳明经病”。阳明经为三阳之长,气血大多汇聚于此,针刺可调节气血,恢复正气,鼓邪外出。除了肯定阳明经在治疗面瘫中的地位之外,少阳经在面瘫中的论治也应受到重视。研究发现,面神经通过内耳、中耳后,经茎乳孔出颅,至腮腺后再分5个分支来支配面肌,与足少阳经的循行有相似之处[13]。因此,笔者针刺以阳明经、少阳经为主,旨在疏通经筋气血,活血通络。
人迎穴归于足阳明经,胃经气血由此向传输至胸腹以下的部位。《太素》云“足阳明脉迎受五脏六腑之气……养于人,故曰人迎”。人迎穴沟通头面与躯体,针刺人迎穴可使头身气血分配平衡,面部气血充盛,经筋得以濡养。此外,人迎也是足阳明的标部,离头面较近,经气结聚于此。中医学认为,症状为“标”,于面瘫而言,经气失调则为“本”。《灵枢·海论第三十三》曰“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前在于人迎”,气海由精气汇聚而来,向前输注于人迎,针刺人迎可调动气海之经气以充养头面经络。因此,针刺人迎不仅疏通经络,使血气充盈以濡润面部,还可激发经气,助机体阴阳恢复平衡,有“标本兼治”之效。对照组选用的穴位合谷、迎香、地仓、颊车、四白同属阳明经,翳风和阳白同属少阳经。“面口合谷收”,合谷属手阳明经,手阳明上行经过头面,擅于治疗颜面疾病;翳风、迎香祛风散寒通络,面神经干经翳风穴穿出,故针刺翳风可减轻炎症消除水肿。阳白、四白分别位于额部及眼眶下,针刺可刺激面神经颞支、颧支,改善抬眉、皱额、闭眼功能[14]。《百症赋》曰“地仓、颊车,主口喎”。诸穴相伍,利于急性期面瘫的康复。
本研究选用的加味牵正汤基于祛风散寒,通络除痹的治则,在原方的基础上增用蜈蚣、天南星、川芎、桂枝、豨莶草、大血藤几味药。其中全蝎、僵蚕、白附子3味药“直走内络,祛风化痰”;蜈蚣功擅入络搜风,活血祛瘀;“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天南星长于治风散血,川芎可行血而祛风,并能制风药之燥,均能治疗口眼喎斜症状;桂枝为血分药,缓急止痛;豨莶草、大血藤活血通络,诸药相伍,共奏疏散风寒、活血通络之效,契合急性期面瘫的病机。现代药理学认为,全蝎中提取的化合物可镇静、抗病毒以及神经修复,用于急性期治疗效果显著;蜈蚣具有镇痛、血管扩张、提高免疫功能等特点,常被应用于面瘫的治疗中;桂枝中含有的成分可消炎、杀菌、抗病毒,急性期用于控制面神经炎症,可有效改善症状。
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不针刺人迎穴的方案,加用针刺人迎穴治疗急性期PFP患者,总有效率显著提高,H-B分级、FDI评分及症状和体征积分改善更优,提示增用针刺人迎穴治疗急性PFP患者疗效更突出,可使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得到改善,提高生活质量。人迎穴的解剖位置有特殊性,其深层布有颈交感神经干[15],而星状神经节功能上属于颈交感神经节。这不禁让笔者想到星状神经节阻滞术(SGB),该方法通过抑制支配区域的交感活动,稳定机体内环境,增加血供,改善微循环,修复面神经。张海军等[16]在针刺及理疗基础上配合SGB治疗58例面瘫患者,夏玮等[17]利用肌电图在SGB医治PFP前后进行监测,均证实了显著的疗效。人迎穴与颈交感神经干之间的联系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杨松柏等[18]研究发现,人迎穴为主针刺联合SGB治疗PFP效果优于两种方案单一使用,可明显缩短PFP患者面神经恢复的进程,从而推测联合使用对交感活动的抑制可能是协同起效,即针刺人迎穴同样可以使交感活动受抑制,改善面神经功能。针刺人迎穴,可抑制交感神经干和交感神经节的传导,阻滞处的节前和节后纤维传导继而受阻,从而改善供血,恢复神经、肌肉功能。此外,人迎穴位于颈内、外动脉分支处,针刺可调节此处的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颈静脉小体化学感受器,从而达到恢复面部供血的目的。
综上,针刺人迎穴为主联合加味牵正汤可显著改善急性期PFP患者症状,提升患者面神经功能、症状与体征积分及躯体功能评分,降低社会功能评分,为临床医治急性期PFP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的大样本及多中心的临床实验将会为本研究提供高水平的循证医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