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登山梯田的保护及利用探究

2022-11-02黎培杰

南方农机 2022年21期
关键词:梯田登山

黎培杰

(河南科技大学,河南 洛阳 471000)

0 引言

我国梯田历史悠久,东汉文物中的“陶田图、陶田里”就是对梯田的描述,梯田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复杂的历史过程,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变迁[1]。梯田是丘陵和干旱地区的基本农田之一,是山区人们为满足粮食需求,经过一代代人开垦而形成的阶梯式农田,有土埂梯田和石磷梯田之分。石磷梯田又称石磷水平梯田,它顺坡依次沿等高线垒石筑埂,形成地块,埂内平整,这种梯田投资大、耗力多,需人工完成。石磷梯田依山势顺地利而建,延续至今仍发挥着生产功能,体现了人类适应与利用自然的智慧,其包含的生产技术、农业管理经验和传统农业知识对当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2]。由于梯田多分布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深山地区,在封闭的环境下形成了特有的社会文化特征,从而使梯田农业系统具有多重功能和价值,并因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涵盖的传统知识和技术体现,被认为不仅是典型的山地生态农业模式,也是杰出的生态与文化景观,更是弥足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3]。

梯田的发展满足了十八盘乡登山村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需要,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制约着十八盘乡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今,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观念的急剧变化,维持登山梯田稳定的传统观念和生态保护意识正在受到严重冲击,登山梯田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适合登山梯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4],加强登山梯田的保护迫在眉睫。本文在全面收集国内外梯田保护与发展文献的基础上,从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角度,综述了研究区域内登山梯田的特点、登山梯田的修筑技术、登山梯田的意义及发展现状、梯田发展面临的问题与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保护途径等几个方面的情况。本研究成果为十八盘乡登山村梯田农业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研究者和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1 研究区域概述

十八盘乡位于汝阳县南部浅山区,以地块零碎、植被稀少为显著的自然特点。登山村位于十八盘乡以北4 km处,全村7个村民小组,35个自然村,171户,710口人,分布在大小81道岭沟之间,总面积7 km2。“山高坡度大,地在墙上挂,旱涝都成灾,要啥没有啥”是旧登山村的真实写照。这种独特的地形条件决定了一般类型的农田工程在此地行不通。过去这里也曾建过不少的提灌站、自流渠等项目,但大多都由于水源小、地块碎、效益差、浇地不划算而被搁置直至报废。在长期的改山治水实践中,登山村人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发出“宁愿苦干改山河,不愿苦熬度岁月”的誓言,向穷山开战,向荒山要粮。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登山村人奋战25年,经过十年改土、八年治水、七年综合治理,在“一穷二白”的穷山坳上,修筑了高标准的双曲拱石磷水平梯田550亩,垒石堰9 200道,砌石谷坊1 356道,建拦沟堰3座,开挖渠道14条,修水塘5座。在小山村实现了水力发电,描绘出了石磷梯田绕山转的乡村画卷,开山区农田水利建设之先河,登山村也因此成为“河南省水利建设先进单位”,1984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单位”称号。登山人创造的双曲拱石磷水平梯田(统称登山梯田),从此与“红旗渠”齐名在中原大地上广泛推广。

2 登山梯田的设计建设

2.1 梯田的类型与特点

根据梯田坡度的大小可修筑成不同类型的梯田或埝地。在缓坡地上,即一般坡度小于10°,可修成不同大小的埝地或条田。在稍陡的坡地上可修成水平梯田,根据水平程度可划分为坡式梯田与水平梯田。根据耕地少石头多的特点,在修筑梯田实践中,登山村人创造了一种新的断面形式,称为“登山式双曲拱石磷梯田”[5]。其主要特点是“弯、厚、弓、长、平”五字经。所谓“弯”就是沿着水平线,绕着山头转,小弯取直,大弯就势;所谓“厚”就是远处取,近处垫,保持活土“二尺半”;所谓“弓”就是立面双曲拱,抹七再出三;所谓“长”就是随着坡势走,沿着水平线,能长则长,耕作方便;所谓“平”就是田面要平整,地边留高埂,防止水土流失。

2.2 登山梯田修筑方法

1)梯田施工有保留表土、筑埂(坎)和田面平整等工序。保留表土层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有中间堆置法、逐行置换法(也称倒桄子)和逐台下移法(蛇蜕皮法)。逐行置换法适用于5°以下的缓坡和田面宽度在30 m以上的田坡;而中间堆置法适宜用于10°以下的坡地,田面宽度在15 m~20 m的田坡;逐台下移法适宜15°以上的坡地,田面宽度在10 m以下的田坡。

石磷梯田修筑口诀如下:

石磷梯田很好建,沿着水平绕山转。

田面宽度要一致,地块顺着等高线。

讲究科学搞规划,合理切块是关键。

根基坚硬石分层,磷面不能留天缝。

棱面垒砌起支撑,碎石填陷随磷行。

下磷包住上磷脚,抹七出三要结顶。

东西南北一般平,保持一米活土层。

生土垫底活铺面,土层乱了可不行。

狠抓质量求效益,增产增收有保证。

2)登山梯田修筑技术分析。首先,规划田块,根据坡度大小和田面宽度的要求,选定梯田坎高度,再根据田坎高度,确定垒砌石坎各分段高度的坡比。其次,绘制坎坡图,如图1所示,坐标图虚线表示一般梯田的坡度,坡比为1∶0.3,这种梯田的缺点是田面窄。登山梯田是双曲拱,上面向外多出70 cm,地面就宽70 cm。砌埂时需先清基,然后从底部按照分段坡比分层向上垒砌,垒砌至7/10位置时坎壁变为垂直,向上石块适当向外伸出,形成倒坡,直至砌到坎顶。登山梯田的顶部最大倒坡距以20 cm为宜,超过30 cm则不安全,容易倒塌。弓形的优点是石坎占地少,稳定性强,坚固抗压,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登山双曲拱石磷梯田形态如图2所示。

图1 坎坡坐标图

图2 登山双曲拱石鳞梯田

3 登山梯田的作用

登山梯田在梯田家族中极为罕见,独具特色,符合力学原理。其作用有保水、保土、扩耕、增产且通风透光,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6]。

1)扩大耕地,提高粮产。在20世纪六七年代,在饥饿、自然灾害等恶劣条件下,登山梯田充分利用地理条件,改造自然、适应自然,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为解决农村人口温饱问题提供了可靠保障,对农村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防止水土流失。登山梯田的修筑防止了水土流失,使土地便于耕作、便于施肥,保持了土壤肥力,确保了农村环境的优化[7]。

3)求实创新。登山梯田讲究科学,符合力学原理,发挥群众智慧,既解决了耕地问题、粮食问题,又创造了梯田文化,为农村发展开创了一条新路子。

4)丰富了农耕文化。登山梯田区别于其他梯田,尽管投资大、费时多,但其首创农村发展先例,丰富发展了农耕文化、源农经济内涵。

5)彰显了一种精神,那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尊重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

4 登山梯田现状及原因分析

4.1 登山梯田现状

登山梯田以双曲拱为特点,以坚固抗压性强著称,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自然侵蚀以及缺乏管理,登山梯田的现状堪忧,主要表现为:梯田耕地被抛荒,梯田破坏严重,梯田缺乏保护,梯田价值被漠视。

4.2 登山梯田现状原因分析

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人口的转移,梯田耕作强度大、机械化操作难、经济收入低的缺点暴露出来,农村转移出去的和留守的劳动力不愿意耕种。梯田主要分布在农村,随着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出现了杂草、树木吞噬耕地,野兽出没侵害庄稼的现象,导致大量梯田耕地荒芜。

2)梯田主要靠石头垒砌,随着时间推移和自然侵蚀,强度小的砌石自然氧化,出现自然坍塌、滑坡现象,甚至还出现了人为破坏现象。

3)梯田的修缮成本高、费时长、取料难、效益低,农民不愿意修缮,年轻劳动力又不会修缮,导致梯田严重缺乏保护。

4)梯田是时代的产物,老年人无能力利用,年轻人不愿利用,缺乏梯田意识,消极对待,政府也不愿投资,梯田的价值还有待挖掘。

5 保护和利用登山梯田的价值及意义

登山梯田主要分布在汝阳县西南山区,规模达万余亩,因起源于登山村而得名。层层梯田,近看平展似毯,远眺宛如飘带;道道石堰,似梯、似塔、似壁,其造型独特、气势雄伟、规模之大、级数之多、线条之美在梯田家族中独树一帜。1984年国务院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组将其树为典范,称登山梯田是水利工程的一大绝笔、一个奇迹、一处美景、一面旗帜[8]。

1)经济价值。登山梯田是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产生的,是时代的产物,起到了扩大耕地、提产增效、解决温饱、保持水土的作用,促进了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无法估量的经济效益。保护登山梯田,充分利用其存在价值,对促进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经济价值。

2)科学价值。登山梯田采用双曲拱修筑结构,既是劳动人民经验的总结、智慧的体现、古朴耕作方式的与时俱进,也是科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印证,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3)生态价值。登山梯田,顺势而建,改变了地面坡度和径流系数,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保存了土壤肥力和土壤的稳定性。达到了梯田绕山转,泥沙不下山,沟里流清泉的效果,创造了一种生态保护新模式。

4)文化价值。登山梯田的修筑,凝结了劳动人民的心血与汗水,是农耕方式、耕作田制、农业形态、农耕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保护和利用梯田文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5)旅游价值。登山梯田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其工程量之大、造型之奇特,体现了自然美、古朴美、形体美、文化美,是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的典范,是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农闲旅游的理想载体。

6)历史价值。登山梯田是时代的档案,是历史的记忆,是我国农田设施的遗产,合理有效地保护登山梯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7)时代价值。登山梯田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的,是我国劳动人民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智慧结晶,体现了一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的斗争精神,是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发展的新时代红色基因和精神文化支柱[9]。

6 登山梯田的保护和利用对策建议

当下,乡村振兴发展如火如荼,沟域经济快速发展。应积极保护登山梯田,充分利用其存在价值,将其视为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经济的鲜明载体。

1)加大宣传力度。登山梯田是老一辈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是智慧的结果,是时代产物,是历史印记,也是生态屏障。要大力宣传保护,营造保护农田设施、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2)加大修复力度。登山梯田采用双曲拱石磷修筑,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侵蚀,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滑坡情况,严重影响梯田的永续保存。要加大修复力度,一要鼓励当地劳动力积极修复,二要鼓励经营者和使用者义务修复,三要引导农村集体依法修复,确保梯田风光无限。

3)加大投资力度。保护梯田就是保护农田设施,要齐心合力,多策并举,一是要鼓励经营者和使用者增加投资,二是要鼓励农村集体集中保护投资,三是要加大政府保护投资,四是要申请农田项目投资,五是要倡导环保公益投资。

4)加大申遗保护力度。登山梯田是农田设施,是农田水利工程的历史遗产,当地政府应用足、用好政策,加大农业设施遗产保护申请力度,提升保护和管理水准。

5)科学布局,优化产业。登山梯田的通风透光性好,种植瓜果蔬菜、油料、粮食、中药材、花卉、林果皆宜。要引进新技术、培育新品种,调整种植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增加高附加值产业种植,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还应充分发挥梯田的独特优势和沟域的地理优势,树立“两山”绿色理念,科学布局,分类种植,综合管理,凸显梯田种植的乡村气息[10]。

6)大力弘扬“登山精神”。登山梯田的修筑折射出一种自信、一种文化、一种精神,那就是“登山精神”。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大力弘扬这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为广大人民提供振兴农村、发展农村、富裕农村的精神食粮,激发农民的奋斗热情。

7)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立体农业。走农旅融合、文旅融合、自然创作、田园养生的乡村振兴之路,创造更多的“樱桃沟”“倒盏村”“红旗渠”“画眉山”产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11]。

7 结论

十八盘乡登山村是汝阳县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抓手。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经济的发展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此背景下,本文以登山村登山梯田为研究对象,基于当地特殊的地势地貌,探讨了当今条件下登山梯田的保护与再发展策略,为充分发挥登山梯田的优势,打造适合其自身特点的产业发展模式提供参考和指引。研究结果如下:

1)登山梯田主要分布在汝阳县西南山区,规模达万余亩,是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产生的,以双曲拱为特点,坚固抗压性强著称。

2)目前登山梯田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自然坍塌、滑坡、氧化等情况,另一方面其修缮成本高、费时多、取料难、效益低,且当地民众保护意识淡薄。

3)登山梯田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特定历史地理条件下劳动人民农业生产智慧的结晶,而且在当今发展态势下,其对于因时因地振兴地区农业,推动农业更好更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必须认识到登山梯田所具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这种农业生产模式一旦被抛弃,将会严重影响十八盘乡登山村农民的粮食安全和产业发展。要高度重视登山梯田的保护和利用,加强对它的修复和管理。在此形势下,有关部门一定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协助村民进行有规模有组织的开发和建设。大力弘扬“登山精神”,大力发展立体农业,让登山梯田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猜你喜欢

梯田登山
甘肃梯田
去登山吧
水天一色梯田美
阅读理解专练(一)
魅力红河 大美梯田
诗意梯田 捕捉自然光影
登山
《晨云soho》《初晨soho》《漫漫云峰》《日出梯田》
龙脊梯田
多用登山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