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格局下推进攀枝花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建设研究

2022-11-02

商业经济 2022年10期
关键词:攀枝花市开放型区域

陶 睿

(攀枝花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构筑高水平开放新高地是攀枝花市“十四五”和二〇三五年远景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地处西部内陆的攀枝花,如何用好“后发优势”,抢抓机遇,释放开放发展潜能,在后发赶超中实现高质量,是新发展格局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新发展格局对开放型经济的新要求

(一)高水平对外开放

新发展格局的本质是以国内市场、生产要素和技术为基础,但绝非闭门造车,而是加上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双轮驱动”,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我国对外开放在经历基于知识学习和技术引进的“单向开放”,基于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经贸双向开放”历程后,逐步进入基于规则、体制、理念双向交流互鉴的“制度型开放”阶段,高水平对外开放成为适应我国对外贸易进阶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高水平区域合作

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中,凸显发展国内大市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性。推动更高水平的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挖掘国内需求潜力,做好做实国内经济,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以此增强联通两个市场,整合两种资源的能力和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三)高水平互联互通

互联互通是新发展格局下开放型经济的重要保障。高水平互联互通既要加强基础设施网络的硬联通,更要加强合作机制、政策等的软联通。形成以网格化交通物流通道引领、区域中心城市和物流节点城市辐射支撑,加强区域间合作机制建设、合作平台搭建是畅通内循环的关键所在,有助于发挥带动内外区域双循环引擎的作用。

(四)高水平的体制机制集成创新

完善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先行,方能建立与开放型经济体系间的良性互动。一体化推进管理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人才体制的集成创新,理清“权、名、责”,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施促进投资、贸易的税收政策,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规则,营造良好的市场化运营环境、金融创新环境、人才发展环境。

(五)高标准的市场化改革

通过高标准的市场化改革畅通市场循环是畅通双循环的重要支撑。国家出台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等深化推进关键领域改革、指导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旨在畅通市场循环,疏通政策堵点,促进市场提质增效,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打下坚实基础。

二、攀枝花开放型经济发展相对不足的现状

(一)对外经济开放度较低

攀枝花市开放型经济呈现稳步发展态势。2004 年,攀枝花市GDP200.83 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33663 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33 万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512 万美元,国际旅游收入38 万美元。2018 年,攀枝花市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增长至3397 万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13600 万美元。2020 年,攀枝花市GDP1040.82 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44097 万美元,2020年国际旅游收入增至143.89 万美元。攀枝花市外贸、外资和国际旅游收入有了较大增长,但总体规模依然较小,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下降幅度显著,见图1。与绝大多数内陆地区相似,整体对外经济开放度不高,2004 年对外经济开放度14.2%,2020 年仅为2.9%。

图1 攀枝花市对外经济开放度

(二)区域市场活跃度相对不足

内陆开放型经济强调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特别是要在大力发展内需型经济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优势产品和服务出口。内贸依存度和区域经济合作度是衡量对内经济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2004-2020 年间,攀枝花市内贸依存度较为稳定,均值在27.14%,显著高于外贸依存度,2020 年为22.63%,如图2。但因远离经济市场,资金短缺,生态环境约束,攀枝花区域市场活跃度较四川省均值低约10 个百分点。

图2 攀枝花市对内经济开放度

在进一步考察攀枝花2011-2020 年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国内省外资金、省内到位资金情况后发现,攀枝花整体区域经济合作度、省内区域经济合作度分别由2011年的 58%、20%提高至76%、44%,增势良好,二者呈现出较强的一致性与同步性,见图3。说明攀枝花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在省内区域间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对攀枝花经济贡献度逐步提高。国内省外区域经济合作度由2011 年的38%小幅下降至32%。

图3 攀枝花市区域经济合作度

(三)外贸企业竞争力不足

攀枝花市外贸实绩企业不多且高度集中。以2018 年为例,东方钛业公司、鞍钢国贸攀枝花公司、中瑞商贸公司排名出口企业前三,出口额分别为39601 万元、20776 万元、16770 万元,出口总额占攀枝花出口额比重达到61.23%;鞍钢国贸攀枝花有限公司进口额142539 万元,独揽八成进口额。出口产品高度集中于钢轨、钛白粉、金属硅等产品,产品结构单一,缺乏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产品。

(四)通道建设通而不畅

攀枝花市地处偏远,远离省会,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相较于同类城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水路运输通道不发达,机场利用率低,运输成本高,物流衔接度低,多运联式发展缓慢,制约了信息、资金、物流和人员的流通与传递。

(五)营商环境有待优化

整体来看,攀枝花在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方面已有长足进步,营商环境的短板主要集中在与金融、人才、技术创新相关的软环境建设上。从针对跨境商务活动的制度环境来看,在市场准入、金融、保税、监管、人才等优质要素流动上的制度创新尚缺乏统一的战略框架,亟待增强。

三、在新发展格局下的机遇与开放定位

(一)机遇

1.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的新发展格局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促进区域总体战略升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联通战略、城市群化区域增长极战略、空间治理战略等有力推动开发开放,使处于西部内陆的攀枝花有了通江达海、走向世界的通道,为攀枝花提高经济聚集度、缩短经济距离、减少分割创造了可能。西部内陆地区无须重复东部地区的既有开放发展经验,而有机会借助新格局实现跨越式发展。

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实施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国家重大部署,促进区域间的循环畅通,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发展战略和立体交通布局将各个城市“板块”有效联通,降低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流通成本,提高区域协作和相互溢出及牵引效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后发优势,以及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支撑作用将成为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推手。

3.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形成的国际市场

RCEP 协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对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标志性意义。攀枝花地处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中心位置,是四川南向开放门户,能通过广西、云南与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RCEP 的签订,为攀枝花发展多边关系、拓展合作渠道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

(二)定位

新发展格局为攀枝花摆脱传统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进入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轨道提供了新思路。

1.开放领域定位

结合新时期立体全面开放要求和“全域开放合作”战略思路、“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布局等,攀枝花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建设开放领域定位应为全域开放、全方位开放。即要实现资源(要素、商品、服务)跨区域跨境的双向流动,兼具对外对内“双重开放”“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流动、市场需求导向性、制度体制开放性特征。

2.开放重点对象定位

对内开放方面,加强跨区域合作,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推动与西昌、楚雄、丽江、大理、昭通等毗邻区域一体化发展,构建产业共生、共赢的“生态圈”,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滇中城市群、黔中城市群,促进开放合作。

对外开放方面,以南向开放为重,积极拓展西向开放。积极参与中国-东盟框架合作、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中巴等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对接南亚、东南亚市场,全面深化南向交流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的开放新格局。

3.辐射带动

作为西部内陆地区的攀枝花市,应立足本地区需求规模与结构,通过完善交通和信息技术等相关基础设施,发挥人力、土地资源等比较优势,集聚整合国内外市场要素,逐步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合作,探索建立开放融合先行区,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促进区域的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内外循环,双向流动。

积极搭建川西南、滇西北城市群开放合作平台,作为中心增长极带动辐射毗邻区域联动开发开放,构建区域小循环与成渝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等相互促进的内循环体系,以此带动RCEP 推动下的南向国际市场与中欧班列促进的欧洲、中亚西向市场开拓,搭建带路联动、陆海联接、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四、攀枝花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策略

(一)加快推进对外开放与区域统筹的联动发展

加快区域高水平协同开放,增强内循环动力。攀枝花开放型经济发展应以优势产业链价值链向开放经济延伸为抓手,强调产业在区域间的融合与开放,充分激活内部市场,找准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分工,以内循环带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攀枝花与“中圈”城市、成渝、滇中、长江经济带地区产业协同开放,加强与东中部互动合作。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滇中城市群、长江经济带,推动产业协作。鼓励企业在产业、仓储、物流等方面提供便利,推动各地区间物流运输资源共享,最大程度降低贸易成本。以离岸协同、总部经济、飞地经济、跨国合作园区等方式丰富攀枝花开放型经济组织形式,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和水平。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新发展格局下的对外经济活动,在获取外部市场、外部资源、外部资金的同时,借助外部市场,推动国内供给体系改革与质量提升,满足和引领不断升级的国内消费需求更是应有之意。突出南向,以硬质合金钢材料、石油化工及船舶用钛及钛合金零部件为重点,加快发展特色高端钢铁材料、钒钛高端材料等先进材料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与南向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互补性贸易。拓展西向,充分利用和发挥中欧班列(成渝)合作优势,提高欧洲、中亚等西向对外贸易规模效益。借力攀枝花钒钛会展、国内西博会、科博会、进口展和南博会等国家级展会平台,增进宣传与交流合作。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联合成渝、滇中、长江经济带城市上下游配套企业,抱团以产业链的形式“走出去”,增强竞争优势和经营绩效。

(二)加快推动对外通道建设与区域互联互通

通道是内陆开放的先决条件,随着西部逐步走到开放前沿,对“大通道”的需求就显得尤为迫切。建设高质量南向通道。落实以成都为中心,从广西钦州、防城、北海等沿海口岸出海的铁海联运通道,为构筑“中线”提供现实途径。融入以成都为中心,从云南途经昆明直抵河口、勐腊、瑞丽等边境公路、铁路及其公铁联运的通道,通过“泛亚高铁经济圈”,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打开西向通道,依托“成新欧”班列,推动攀枝花经贸合作对象的多元化,避免市场集中度过高。

深化区域互联。一手抓以交通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重点的硬联通,一手抓以互联网、跨境电商、人文交流和政策对接等重点的软联通,利用推进“新基建”机会,加大对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设施投入。建设服务和辐射川西南、滇西北地区的物流枢纽和服务中心,对内实现铁路公路的快速分拨,对外提升外贸配给能力。

(三)重点培育区域输出型产业及开放主体

立足市情,分析国际市场,开展区域间差异化分工,积极培育具有优势特色的输出型产业,构建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钒钛特色产业品质化、品牌化,新兴产业集群化、规模化,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效化。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企业,给予外向型企业在融资、税收等政策上的倾斜和扶持,推进企业在科技创新、外贸人才引进等方面提质升级,鼓励涉外企业上规模、开拓市场,推动企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

(四)推进高水平开放下的制度集成创新

开放型经济发展对要素供给、商事制度、竞争条件和公共服务等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攀枝花应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深化市场化改革,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与国际惯例衔接,加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实施力度;推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建设,在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获得信贷、电力、纳税、贸易、执行合同等方面进一步进行规制变化和制度优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强重点领域技术研发、建设科技服务平台、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营造创新创业公平竞争的良好生态。

[注释]

①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进出口总额占GDP 的比重。

②外资依存度是指进出口总额占GDP 的比重。

③对外经济开放度为外贸依存度与外资依存度之和。

④内贸依存度是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 的比重。

⑤区域经济合作度是指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总额占GDP 的比重。

⑥省内区域经济合作度是指实际到位的省内资金总额占GDP 的比重。

⑦国内省外区域经济合作度是指实际到位的国内省外资金总额占GDP 的比重。

猜你喜欢

攀枝花市开放型区域
打好“侨”牌,稳中有为——打造江苏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窗口”
江苏巩固拓展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态势
分割区域
擦桌子
攀枝花市商业银行“七一”表彰先进
“上海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
攀枝花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攀枝花烟区土壤酸碱及钙、镁变化分析
区域发展篇
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站在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