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2-11-02乔书晨符建华
乔书晨,符建华
(哈尔滨商业大学 经济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一、引言
近年以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有效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源合理配置,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得益于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数字普惠金融获得了较快发展。与传统的金融模式不同,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可以覆盖面更广更深,还可以通过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来提升效率,促进了技术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吴庆田、朱映晓,2021;蒋长流、江成涛,2020)。与此同时,我国农业发展取得较大成就,2021年中国人均粮食拥有量已经达到474公斤,远超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标准线,对于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实属不易。但是我国农业仍然存在化肥、农药使用过多,绿色食品占比较少的问题,不利于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既有研究表明,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和金融约束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黄红光等,2018)。那么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否影响中国农业发展?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否存在地区差异?本文旨在回答上述问题,以期为中国农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现实参考。
二、文献综述
(一)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关于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已有文献从多个视角进行了探讨,一方面从农业融资角度,认为农业贷款财政补贴引导金融支农可以促进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肖红叶、耿申,2022)。另一方面是从农业科技创新角度,研究发现农业科技创新能够对农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吕月珍等,2017)。此外,还有的学者从农业示范区考察了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示范区主要通过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和依托农村电子商务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赵建梅、于曙光,2022)。尽管上述文献从多个角度对农业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但却鲜有文献从数字普惠金融视角剖析其对农业经济的作用。
(二)数字经济与农业发展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研究,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在关注数字经济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如黄卓、王萍萍(2022)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依托数字技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拓展了金融服务范围,提升金融服务效率,解决了农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从而推动了农业高效发展。许军迪(2022)认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驱动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主要的渠道。连俊华(2022)研究发现,农村金融数字化提高了农村金融的可得性,从而推动了农业经济发展。
综上,学者们的研究大多关于数字经济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但对于数字普惠金融及各分维度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相当之少,鉴于此本文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分维度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以期为农业发展提供政策指引和有益参考。
三、研究设计
(一)模型构建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标,模型设定如下:
AG表示农业发展水平,DFI表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X表示一组控制变量,i表示地区,t表示年份。
(二)变量说明
为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发展水平的内在联系,选取农业发展水平为被解释变量,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为解释变量,其各维度分别为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选用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为控制变量,具体变量和描述性统计如表1。
表1 主要变量及描述性统计
本文选用2016-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的数据,西藏地区存在数据缺失,故剔除。数字普惠金融数据来自《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6-2020年)》(郭峰等,2020),其余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对各个变量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
表2是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发展水平的基准回归结果。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分维度都对农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说明它们的提升都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其中,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程度对农业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分别为0.773、0.682、0.491和0.743。从控制变量的结果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业发展水平的影响负向显著,可能的原因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低,同时大量资源向二三产业转移,从而抑制了农业发展;人力资本水平对农业发展水平的影响正向显著,表明通过加强数字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并且吸引数字人才在农村地区扎根落户,进而使农业发展得到有效提升。
表2 基准回归结果
(二)区域异质性检验结果
由于各省份之间存在一定客观的区域差异,不同省份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均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将进一步对比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的区域异质性特征,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分区域回归结果
根据回归结果可知,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回归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这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农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数字普惠金融对中、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并未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可能的原因是: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一方面疫情期间农产品滞销,农户金融需求低,承担风险能力弱;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薄弱。
五、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普惠金融平台的出现和发展大大降低了普惠金融的门槛,这种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相结合的新型金融业态契合了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新发展理念。本文选用2016-2020年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第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农业发展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二,数字普惠金融存在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大,中、西部不明显。
(二)政策建议
首先,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促使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提高农村普惠金融使用广度和深度,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并且推动农业产业链模式整合,实行集中管理,构建数字农业流通体系,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
其次,推进差异化数字金融服务。针对东部地区,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优势,增加广大农村地区有效金融服务,特别是增加对农村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有效金融服务供给,促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带动中西部的发展,充分实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发展的红利释放;针对中西部地区,跨越地理特征,实现跨区域合作,补足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短板,扩大数字金融在农村的服务范围和应用场景,弥合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数字鸿沟”。因此,弥补区域间的差距,形成优势互补的良性发展格局,共同促进农业发展。
最后,坚持科技驱动,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政府要增大科技投资中农业科研投资的比重,不断提倡数字化创新,加强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在农业中的产品研发和创新应用,促使普惠金融能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并拓宽其服务和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