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胶州板桥镇遗址出土巨量宋代铁钱用途研究

2022-11-02贺传芬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齐鲁钱币博物馆

中国钱币 2022年2期
关键词:铜钱钱币

贺传芬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齐鲁钱币博物馆)

沈居安(交通银行青岛分行)

山东半岛南岸胶州湾西北的古板桥镇因港口而兴,鼎盛于唐宋时期。板桥镇遗址经过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集中出土了数十吨宋代铁钱,关于囤积这些钱币的用途众说纷纭。本文以这批考古资料为基础,结合宋代货币财政走向、军制军费支出、国防战事和板桥镇经济军事地位等,对板桥镇遗址出土巨量宋代铁钱的用途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国内多次集中出土的巨量宋代铜钱和铁钱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一 胶州城板桥镇出土宋代铁钱的历史背景

山东半岛南岸胶州湾西北侧、现属青岛市辖区内的胶州古城,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唐宋时期,胶州城内云溪河北岸的板桥镇成为了繁荣的对外贸易港口。《胶州县志》记载:“胶城之建制于唐武德六年(623),初设板桥镇。北宋元祐二年(1087)设胶西县。”在宋代,板桥镇隶属密州,也称“密州板桥镇”。板桥镇地理位置独特,港口以东的胶州湾海域开阔,可以停泊大型古船,又是河运和海运相连的出海口,可以将中国东部的物产通过陆路、水路集散,再由海路输出,也是距离唐朝都城长安和北宋都城汴梁最近的海港,海外的货物和人员在这里登陆到达唐宋都城省时又省力。板桥镇是唐宋时期中国长江以北最大的港口和唯一设有市舶司的对外通商口岸。

由于城建施工发现地下文物,板桥镇遗址于1996 年和2009 年先后进行了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分别清理了面积为60 和8000 余平方米的遗址,遗址上出土了诸多宋代建筑基址、构件,大量瓷器、瓷片,各种古器物和40 多吨北宋铁钱,印证了这里是宋代设有市舶司的繁华对外贸易港口,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板桥镇遗址两次发掘出土的巨量宋代铁钱是其中的亮点。1996 年的发掘,在一处房屋基址处出土了30 多吨锈结成块的铁钱,其中最大的一块重达16 吨,还有重量在0.5 至6吨不等的十几块。这些铁钱有圣宋元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大观通宝、政和通宝等,多为北宋徽宗时期的铸币。2009 年发掘时,在距离1996 年铁钱发现点以北20 多米又挖出了埋藏形制相同的大量铁钱,其中一钱块重达6 吨。板桥镇遗址出土的宋代铁钱清分仔细,没有夹杂铜钱和其他材质的钱币,具有官藏官仓的特征。再综合铸造年代和存放地点分析,这些铁钱是北宋晚期官方囤积无疑。然而,对这些铁钱的用途却众说不一。

二 板桥镇囤积铁钱用途已有推断

目前,对板桥镇遗址出土宋代铁钱用途的论断,归纳起来有“贸易用款”“铸钱遗存”“兵器原料”和“销毁储地”四种说法。

(一)贸易用款

板桥镇是宋代长江以北唯一设有市舶司的最大对外贸易港口,贸易和税收一定有大量资金,在官仓处发掘出巨量现金,无疑是此地商贸发达的佐证,因此认为它是“贸易用款”。但是,细究起来此说并非完全合乎情理。其一,宋代货币“表现出非常特殊的面貌。铜钱迅猛增长,铁钱广泛使用,银币比较盛行,纸币开始流通。”在这种货币市况下,存放贸易款项的金库里,不可能只有单一的币种。其二,宋代铁钱货值极低,大宗商品交易没有使用铁钱的记录,也不大可能用铁钱收付。早在天圣元年(1023),四川民间的货商就因不堪铁钱之重、交易不便,推出了纸币交子。因此,板桥镇遗址出土的宋徽宗时期铸造的铁钱应不会是“贸易用款”。

(二)铸钱遗存

“钱监众,铸额大”是宋代铸币的特点。“宋代有铸钱监91 处,其中铜钱监37 处,铁钱监44 处,铜钱铁钱监不明者10 处。”这些宋代铸钱地点明确,宋史上板桥镇无钱监设立。另外,铸钱场所遗存的钱币相对同一,还应有冶炼工具和铸钱模范等遗存,这些在板桥镇遗址都没有发现。可见“铸钱遗存”的推断也缺乏依据。

(三)兵器原料

宋与西夏、辽和金连年战火,各方兵器需求量巨大,历史上辽和金都曾收集宋制铁钱打造兵器。为此,北宋徽宗时期大量铸行夹锡铁钱,主要作用之一就是防止辽金收集铁钱打造兵器,而板桥镇遗址出土的铁钱正是宋徽宗时期铸行的夹锡铁钱,是不能用来打制兵器的。

(四)销毁场地

有人根据板桥镇遗址铁钱发掘现场“发现有红烧土和被烧卷的翻转钱,里面又杂有宋代瓷片、断砖、碎瓦,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足证不是废品坑,而是销毁坑。” “用煅烧混合垃圾然后掩埋的方式来销毁”,认为板桥镇遗址出土铁钱处为“销毁场地”。笔者认为,此判断也缺少论据。发掘现场绝大多数铁钱没有过火且没有发现煅烧销毁的相应器具和设施,混合杂物的情形也不足为证。

三 关于板桥镇出土铁钱用途的进一步探讨

宋与西夏、辽和金长期对峙,战事不断,这一国情要求宋维持着庞大的军队并随时准备用兵,其大部分财政支出都用于军费。宋军实行募兵制的官俸兵饷对现钱有巨大需求,要求在驻军附近大量囤积现钱。北宋晚期,财政窘困,国库枯竭,钱荒更甚,遂加大了铁钱和夹锡铁钱的铸行,并规定了比价作为官俸兵饷发放。北宋晚期,板桥镇是抗金前线的军事重地。笔者认为,这里发掘出的宋徽宗时期铸行的夹锡铁钱,有可能就是当时囤积的官俸兵饷。

(一)宋代货币财政投向为先军养兵。

宋代立朝开始就有北方西夏、辽和金的频繁进犯,国防强军一直是首要任务,财政投向一惯是先军养兵,大部分财政收入用于军费。“臣观治平二年,天下所入财用大数,都约缗钱六千余万,养兵之费约五千万,乃是六分之财,兵占其五。”“真宗与北虏通和以后,近六十年,河北禁军至今十五万,……天下诸路置兵不少,臣约一岁总计天下之入,不过缗钱六千余万,而养兵之费约及五千,是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一分给郊庙之奉、国家之费。”可见军费在宋代财政支出中占比巨大。

(二)宋代募兵军制耗费巨额现金。

宋军实行募兵制,兵是职业,俸饷是军队官兵养家的收入。宋代募兵制下庞大的军队、繁多的军中津贴赏赐以及连年战争造成的伤亡抚恤,持续耗费巨额现金。

1.庞大的募兵队伍耗用现钱。宋代募兵制军士的装备、军衣、军粮和军俸等都由朝廷供给,军俸中除了实物以外相当一部分是用现金支付的俸钱。以禁兵将士俸禄中的俸钱为例,据《宋史·职官志》等记载,上四军的厢都指挥使,带遥郡团练使虚衔者,月得俸钱一百贯,而骁捷军左、右厢都指挥使,月得俸钱三十贯。禁兵各军的军都指挥使,带遥郡刺史虚衔者,月得俸钱五十贯,宣武等军的军都指挥使,月得俸钱三十贯;归明神武等军的军都指挥使,月得俸钱十五贯,共分三等。军士俸钱一贯者,称上禁兵;军士俸钱七百文和五百文者,称中禁兵;军士俸钱不满五百文,即四百文和三百文者,称下禁兵。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据北宋主管财政的三司使蔡襄在《蔡忠惠公集》卷一八《论兵十事》中说,宋朝有禁兵六十九万三千三百三十九人,厢兵四十八万八千一百九十三人,共计一百十八万一千五百三十二人。可见,募兵制下的宋军军俸须用大量现钱。

2.繁多的津贴赏赐耗用现钱。宋军有繁多的津贴和赏赐,固定的补贴就有招刺利物,即发放给募兵的第一笔雇金;郊祀赏赐,每三年举行一次郊祀大礼,对百官和军队进行赏赐,以禁兵为例,一次郊赏约是一、二十个月的俸钱;特支钱,因屯戍之劳调拨的费用,是一种加俸方式;雪寒钱、柴炭钱、岁暮凝寒钱,为寒冬季节加俸补助;银鞋钱,即戍边补贴;薪水钱,也称薪草钱、柴草钱、薪刍钱,给特定地区戍边军士补贴;转军钱,军士番号投换,依例给转军钱;军赏,即战功赏赐;口券(生券和熟券),为宋军出戍时,另外发放的补贴。

3.战争伤亡抚恤耗用现钱。宋代长期与西夏、辽和金征战,频繁的战事造成众多伤亡,发放抚恤金必须备付大量现钱。宋仁宗时规定:“军士经战至废者,给衣粮之半,终其身;不愿在军,人给钱三十千,听自便。”宋神宗时下诏:“诸阵亡军士祖父母、父母无妻、子、孙依倚者,人日给米二升,以终其身。妇人改嫁即停给。”

(三)宋代驻军地须囤积官俸兵饷。

宋代财政收支的货币是银两,拨付军费也是银两,但是军费使用时必须要用现钱。宋代养兵众多、战线冗长,要解决运送军费现钱的难题,满足军队把领到的银两军费兑换成现钱,宋廷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二,一是在驻军地区建立钱监铸行钱币;二是在各地设立钱库囤积现钱。这样,驻军地就常年囤积了大量现钱。“西北二边驻军庞大,粮草所需甚巨,本地赋税无法满足需要,所以要靠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但是如果从京师运搬铜钱到沿边,费用很大,运输也极困难,因此常常是用银以便于运输。”然而,北宋和南宋边费军兵所得的银很少直接使用,而是要由政府卖为现钱使用。“宋仁宗朝,宋夏战争爆发后,为解决西北的军费需要,宋朝在西北又铸造大钱和铁钱,使西北的陕西和河东又成为另一个特殊的货币流通区。”各地的军事后勤部门为了满足军队对战争物资现钱的需用,设有激赏库、军资库和激赏钱库等,储备了大量现钱。

(四)铁钱被强制配发官俸兵饷。

宋代以铜钱为标准货币而铸行铁钱,又违背货币价值强行规定铜铁钱的比价。特别是为了防止铜钱外流、解决财政和军费困难铸行夹锡铁钱,搞乱了币制。《宋史·食货志》对此有专述:“钱有铜、铁二等,而折二、折三、当五、折十,则随时立制。行之久者,唯小平钱。夹锡钱最后出,宋之钱法至是而坏。”铁钱和夹锡铁钱与标准货币铜钱货值背离还不断贬值,这种劣币只能由朝廷配发,强制用作官俸和兵饷,这在历史上也有相应记载,“北宋末陕西铁钱严重贬值,而官员所得俸禄为铁钱,他们的经济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今一贯只当五百文用……官员军人所得俸入亦然,则是无罪而月常夺半俸,禄重者固不足言,使臣选人,无以自给,岂无怨咨。’”

(五)板桥镇的经济与军事地位。

一方面,北宋时期,板桥镇是经济重镇,周边经贸发达,物产丰富,是重要的税源地。北宋时板桥镇隶属山东半岛的密州,神宗熙宁十年(1077)以前,天下诸州商税额中,一万贯至三万贯的共有九十五个州县,密州在京东路十七州中排第九位,岁二万九千一百九十六贯。熙宁十年时密州的商税收入跃上了首位,岁三万六千七百二十七贯二百五十六文。

另一方面,北宋时期的板桥镇一直是抗击北方入侵的国防前线。北宋初期,为了防备辽国从海上入侵,北宋被迫关闭了登洲和莱州海港,天圣年间(1023-1032)由密州代替登洲成为对外通关口岸,这在成就板桥镇对外港口建设和繁荣的同时,也使其成为北部的国防重镇。北宋在板桥镇设立市舶司时即升板桥镇为“胶西县,兼临海军使”,提高了其行政和军事级别。鉴于北宋板桥镇重要的经济和军事地位,定要在此部署重兵守卫。再考虑到宋代军制和北宋晚期铁钱及夹锡铁钱的特殊用途,板桥镇很可能囤有巨量夹锡铁钱以备官俸兵饷之需。另外,出于运输方便、进退自如的考虑,用兵所需的辎重和现钱也应囤积在驻军地水路通达之处,板桥镇的地理条件恰好也满足这一要求。

综上所述,宋代与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长期战事不断,维持一支庞大的募兵制军队和战争开支耗费了大部分财政收入并需要大量现钱。为了保证军需用钱,在驻军地设立了诸多钱库。这些钱库中囤积的现金清分有序,凸显官仓特点。北宋晚期财政窘困,国库枯竭,钱荒更甚,不得不增加了大铁钱和夹锡铁钱的铸行。这些铁钱被强制规定了与铜钱的比价,大量用于支付官俸兵饷。北宋时,京东路密州板桥镇是长江以北最大的外贸港口和南北物资流转集散地,周边也是重要的财税来源地和对外防御前沿。因此,这里驻有重兵并很可能囤积了用于官俸兵饷的现金北宋晚期,板桥镇成为抗金前线。同时,囤积的官俸兵饷应为夹锡铁钱。笔者推测,由于战事紧急,加之作为官俸兵饷的夹锡铁钱数量巨大、运输不便等原因,这些铁钱被就地仓促埋藏,之后被战火和历史尘封,成为了今天板桥镇抢救性考古发掘的重大发现 。

[1] 根据已公布资料的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国内十多个地点出土了数以吨计的宋代钱币。这些铜钱或铁钱,分理仔细严谨,铜、铁钱没有混搭储存,也没其他钱币掺杂,可见囤藏者有意而为。

[2] 《中国钱币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中国钱币大辞典·宋辽西夏金编》“出版说明”,中华书局,2005 年。

[3] 《中国钱币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中国钱币大辞典·宋辽西夏金编》“宋代铸钱监一览表”,第429-432 页。

[4] 鹿秀美:《胶州发现大量宋代铁钱考》,胶州市政协教科文卫体与文史工作办公室:《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九辑),内部资料,2005 年。

[5] 陈襄:《古灵先生文集》卷八“论冗兵札子”,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 蔡襄:《蔡忠惠公集》卷十八“国论要目·强兵”,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 王曾瑜:《宋朝军制初探(增订本)》,中华书局,2011 年,第280-281、29-31 页。

[8] 王曾瑜:《宋朝军制初探(增订本)》,第297-310 页。

[9]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三“庆历元年八月戊子”,中华书局点校本,1992 年。

[10]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二“熙宁七年四月甲申”。

[11] 高聪明:《宋代货币与货币流通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年,第74-75 页。

[12] 高聪明:《宋代货币与货币流通研究》,第76-77 页。

[13] 高聪明:《宋代货币与货币流通研究》,第86 页。

[14] 王曾瑜:《宋朝军制初探(增订本)》,第426 页。

[15]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二“元符三年七月癸卯”。

[16] 高聪明:《宋代货币与货币流通研究》,第22-23 页。

[17] 参见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一五》“商税杂录”。

[18]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〇九。

猜你喜欢

铜钱钱币
花喜鹊的铜钱
铜钱为什么中间有方孔
铜钱草
Sun Yat-sen Numismatic Museum, Hangzhou
我最喜欢铜钱草
左脑风暴
中国钱币收藏的五次热潮
一枚铜钱的自律
铜钱草
钱币保存各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