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乡村旅游的产业融合分析
2022-11-02李景慧
田 卉,李景慧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
茶文化和乡村旅游之间的产业融合发展,是以茶文化的丰富内涵为主要旅游资源,以乡村旅游为主要媒介的一种新型旅游运作模式。乡村振兴背景下,很多茶叶产区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颁布一系列措施和制度,大力强化茶文化和乡村旅游产业融合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尽管如此,当前各茶叶产区与乡村旅游的结合程度不一,问题不完全相同,各地应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自身状况的问题解决方案。
1 概念界定
1.1 茶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是茶文化的最早发源地。唐朝著名茶叶学者陆羽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据载,我国茶文化源自周朝,在汉代获得较大发展,在唐代逐步繁荣起来,在宋、明达到鼎盛状态。茶文化通常指人们在品茶、制茶、种茶环节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之和。茶文化一般涵盖四个层面的内容,分别是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由此观之,茶产业处于茶文化的范畴内。国家逐步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些茶叶产区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大力促进茶文化和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并逐步形成和积累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
1.2 乡村旅游
旅游业是市场化水平最高的一个行业,其中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分支之一。乡村旅游能够把城市的消费能力和人员吸引到农村地区。他们的游购娱吃住行均处在农村地区,能够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它可以推动农村产业链条的延伸,促进乡村旅游产品的深加工。它能够促使乡村地区建设旅游产业所需要的基础服务设施。在此过程中,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增加,商业经营管理能力增强,逐步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精神追求。
1.3 茶文化和乡村旅游的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指不同的产业彼此交叉,相互渗透,或者同一产业中不同的分支行业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从而融合为一,逐步形成新产业的一个过程。茶文化和乡村旅游之间的产业融合,具有动态发展的特征,而且正在逐步深化和加强。茶文化产业和乡村旅游业都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从二者的关系来看,旅游业能够推动茶文化产业的升级更新,茶文化产业能够向旅游业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它可以促进双方的资源发展、技术融合、功能融合以及市场融合,推动双方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不少多山的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出现了以茶旅产业融合为主题的一系列知名茶品牌和优秀旅游景区。
2 茶文化与乡村旅游的产业融合优势和发展空间考察
2.1 强化品牌塑造
不少茶叶产区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茶叶品牌,茶文化品牌价值增加。这些茶叶产区风光秀丽,气候适宜,具有显著的旅游优势。茶文化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日益加速并初具规模。以信阳市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塑造为例,旅游业和茶产业是信阳地区的两大支柱产业,当地政府大力推动茶旅深度融合。它深入开发了南湾湖地区的百里茶廊工程,建成了中国茶文化生态公园,致力于建设最美茶乡品牌。它也加大网络营销力度,举办信阳茶叶博览会和信阳茶文化节,通过广大茶旅企业共同运作,拓展信阳茶旅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
2.2 政府积极推动
2018年信阳市颁布了推动茶旅融合发展的一系列方案和制度,通过发挥政策效应,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循序渐进建设茶旅一体化工程。例如,它已经建成了茶乡旅游接待中心、茶叶交易中心、茶文化广场、茶叶博物馆等多个标志性茶旅项目。它还将茶文化旅游项目列入了《信阳市旅游总体规划》中,2018年底信阳成功申报的特色生态茶文化旅游示范镇、茶文化休闲观光区、乡村旅游茶文化特色村分别达到6个、6个、18个。
2.3 发挥强强联动效应
国家逐步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些茶叶产区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大力促进茶文化和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并逐步形成和积累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武夷岩茶体现了四大特点,即“香、清、甘、活”,其性温而不寒,具有妙不可言的“岩韵”,它生长在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的武夷山区。大红袍茶是武夷岩茶中的精品。当地厚重丰富的茶文化,与武夷山独特的旅游资源,形成了强强联动的效应,进而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2.4 增强产业融合承载能力
茶文化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各地纷纷加大旅游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标准的旅游交通体系,使区域内各大旅游景区串联起来。它有利于增强茶文化景区与高铁站、公交线路、汽车站、旅游民宿等之间的通达性和可进入性。各地也加强了乡村旅游软环境建设,强化其旅游功能;通过业务培训和技能训练,提升广大旅游从业者的服务质量以及综合素质。
3 茶文化与乡村旅游的产业融合困境分析
茶文化和乡村旅游正在逐步融合之中。在此过程中,人们创新和推出的茶旅服务和产品,是二者的衍生物。
3.1 茶旅产品创新存在明显不足
只有创新茶旅产品,才能为振兴茶旅产业注入灵魂。然而,如今不少地方的茶旅服务水平不高,产品创新力度不够,在升级转型领域面临一些困境。以湖州地区的茶文化乡村旅游为例,它主要提供游览型服务,让广大游客参观景区、购买茶叶茶具、欣赏一系列的茶艺表演。它在有效契合广大旅游者的精神需求、旅游体验方面才刚刚起步。当地负责茶文化和乡村旅游融合开发的相关方,未能深层次地把握广大游客的消费心理和旅游特征,忽略了当今时代背景下游客对体验式旅游的需求,无法满足游客旺盛的文化消费和审美旅游需求。
该旅游景点茶旅产品和服务的结构比较单调,创意性、特色性不足,缺乏有亮点的茶旅产品,与其他地区的茶旅产品存在着较高的雷同度。茶旅融合的供给侧未能有效响应消费者的茶旅产品需求,游客易于滋生强烈的厌倦心理和审美疲劳。他们购买茶旅产品,享受茶旅服务的欲望逐步下降。
这些都是因为,当地基于茶文化的乡村休闲旅游、乡村生态旅游等茶旅融合开发的水平不高,无法形成新型的茶旅业态。整体而言,它无法有效适应当前茶旅融合发展的需求,因而面临较大的发展困境。
3.2 产业融合规划水平不高
以福建省大田县为例,当地是著名的茶乡。当地投资者在乡村旅游滚滚热潮的推动下,投资乡村旅游与茶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领域的热情高涨。然而他们受到一定的资金制约,缺乏专业知识。而且,当地相关部门制定的乡村旅游与茶文化产业融合规划水平不高,发展项目不够科学等。因而不少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茶文化产业和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水平不高,能力不强。它们通常只会开展浅层次开发,甚至存在着布局不够合理,项目雷同等问题。
因而,它造成了当地茶文化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能力不强,其中以观光型为主的淡旺季最为显著,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等。如此一来,虽然企业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然而却存在着产出不高,乃至于亏本关门的状态。大仙峰·茶美人景区是大田县开发时间最早的景区之一,也是茶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一个范例。它拥有非常完善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然而从其茶文化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具体模式和建设内容来看,并未做好全方位的统筹规划。主要采取粗放型开发方式,盲目性较为显著。相比于漳平永福花园,大田县茶园套种樱花的区域面积小,建设时间比较短暂。而且,它没有在茶园四周流转土地,也没有用于荷花种植,因而无法为游客提供足够的吸引力。
3.3 茶旅融合深度不够
国内不少茶叶产区都属于旅游胜地,当地也积极推动茶文化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然而双方的融合深度不够,给人感觉只属于表面融合,开展茶旅融合活动的不少企业和景点,采取了市场营销和旅游相结合的商业手段。不少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更强烈的商业气息,却无法体验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也没有返璞归真的体验。这些旅游开发手段极大地削弱了茶文化产业的作用发挥。
以重庆西部的永川地区为例,当地大致有3.5万亩茶园,连片的茶园大致为2万亩,该地区出产的永川秀芽闻名中外,是非常优质的茶叶。这些都是迄今为止我国西部地区中最大的,茶文化特色显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休闲娱乐、观赏美学价值较高。而且它能够和景区四周的诸多旅游景点合理结合,呈现出较强的整体性。当地已打造茶山竹海,松溉古镇等多个茶文化和乡村旅游的品牌。然而,它依旧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加上当地的资源聚集程度不高,很多内涵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没有被开发出来,与茶相关的乡村旅游资源不够丰富,没有打造出一系列精品化的茶文化旅游项目。
当地茶文化旅游开发得如火如荼,已经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然而就当前该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它的开发程度依旧比较低,仍处在初级时期,而且不少茶文化旅游资源未能开发出来,很多茶文化相关的产品还处于空白阶段,档次普遍比较低,急需加大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力度,打造更多的精品旅游资源。
4 茶文化与乡村旅游的产业融合路径选择
4.1 强化乡村旅游产品创新
相关方要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和茶文化产业相向而行。加大融合力度。与此同时,它也应推进乡村旅游产品创新,注重旅游服务产品的研发设计;开发出更多的体验型旅游产品,弥补茶旅融合过程中的产品服务短板。大力发展游览型茶旅产业融合的过程中,要加大游客的茶旅体验。以湖州市为例,其茶旅产品开发要聚焦游客的精神需求,吸引游客积极参与到茶旅融合活动中。让游客享受这些茶旅体验型产品,适应新形势下的茶旅消费需求。
当地茶旅开发企业要采取各种信息技术和传统的茶叶工艺,把具有鲜明茶文化特征的湖州茶业历史遗迹,设计为相应的旅游景观,开发出更多的茶旅玩偶、手办、纪念品等。要深层次分析游客到茶旅景区的旅游心理和消费需求。建设特色度假区、茶旅融合小镇等,赋予更丰富的“禅修”“茶艺道”等内容,设计出一系列的禅修旅游服务,吸引大量茶旅游客,感受茶文化的丰富内涵,游览景区的茶叶景观、风土人情以及自然风光。当地群众应跟得上康养阶段的社会发展脚步,基于茶叶生产加工和相关产品,创建出更多的生态旅游、体育运动、医疗美容、文化休闲、健康疗养等诸多业态,并以它们为基础,打造一体化的茶旅融合综合体。茶旅融合过程中,它能够提供茶园观光、茶艺欣赏、茶叶科技教育等茶旅服务以及产品,还可以融入采茶、品茶等一系列体验型茶旅产品。
凤冈县紧紧围绕“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这个主题,创设特色茶文化品牌。虽然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富锌富硒的有机茶却独此一家。当地应充分发挥这个优势,立足于传统茶文化资源和乡村旅游的特色,向其赋予凤冈的茶文化特质。当地可以精心设计,让旅游者感受到凤冈养身油茶生产加工过程中唐宋时期的煮茶遗风。游客能够参与制茶、采茶、品茶等活动,也可以品尝由凤冈锌硒茶独家熬制的油茶。游客也可以去往茶海之心景区,观看具有茶文化内核的茶文化表演。
4.2 提升产业融合规划水平
以福建省大田县为例,它要合理把握当地乡村旅游和茶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科学拟订产业融合的一系列规划,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村振兴。当地要统筹规划相关的茶叶基地建设。连片开发济阳、屏山、广平、谢洋、吴山等多个地区的茶园、古堡等,以当前的景区分布和条件为基础,制定合理的规划开发方案。要切实依据国家4A、5A级景区标准,建设以生态化为主题的高山茶园设施,扩大闽台美人茶示范合作基地,构建以美人茶为主题的茶叶创意文化园,组建当地茶史博物馆,丰富茶文化和乡村旅游融合的服务和项目,健全茶旅融合的一系列产业产品体系。
其次,制定以茶文化为基础的多元文化融合开发规划,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大田应充分立足美人茶“三贵”的独特文化优势,开展特色乡村旅游。把茶文化产业和地域文化、红色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生态环境旅游,可以与大田民俗风情园、国家茶叶公园、医疗产业、土堡、温泉、生态茶园等携手开发。它也可以设计茶文化体验、富氧健身、养生茶园宿营、亲茶观光、茶园垂钓等一系列旅游精品路线,建设名副其实的“森林康养”、“茶乡红色之旅”、“山水茶都”等旅游名片,拓展茶旅融合产业链条,促进茶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茶旅融合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扩大本地茶文化产业的影响。而且,要制定与实施食宿、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案,为游客提供良好的吃住行游购娱环境。
4.3 拓展产业领域融合深度
各地拓展茶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要把握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以茶文化助力乡村旅游品质的提升,吸引更多游客进行乡村旅游。其中,乡村旅游产业应该和所在地区的茶叶龙头企业有机结合,在乡村旅游资源中融入茶叶生产、加工、种植的方方面面和整个过程。茶产业龙头企业要发挥自身的带动作用,延伸茶文化与乡村旅游的产业链条。人们可以在茶树培育和种植阶段,为游客提供研学旅游、科普性旅游等服务;让游客参与茶叶生产加工的过程,向他们讲解相关的茶叶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这些措施也可以激发广大旅游者的参与度和兴趣,让他们在景区内停留更长时间。
茶文化旅游在我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茶乡文化生态旅游是对我国传统茶景观和茶叶遗迹的最好宣传。我国茶叶销售、流通环节中,留下了武夷山斗茶台、武夷山茶洞、茶马古道、建阳建窑、太姥山(绿雪芽的产地)、名山皇茶园、云南古茶树林、古蔺古焙茶窑等。相关单位与企业利用茶文化名胜古迹,大力包装和推广后开展乡村旅游,使这些地方重新绽放自己的活力和青春。
5 结语
茶文化产业涵盖了物质、制度、精神、行为四大层面的文化内涵,使其具备与乡村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丰富资源。各茶叶产区应科学调研发展乡村旅游的各种可行性条件,并充分发挥丰富的茶文化资源优势;优化二者有机融合的运作模式与融合机制,促进茶文化和乡村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它也能够推动乡村产业繁荣发展,为建设美丽乡村夯实产业根基,为实现乡村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