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栽培葡萄霜霉病发生与综合防控
2022-11-01姚振领
姚振领
(众德肥料(烟台)有限公司,山东烟台 264000)
中国鲜食葡萄栽培占葡萄栽培总面积的80%左右,年产葡萄600余万t,多年来稳居世界首位[1]。中国北方葡萄产区指长江以北的地区,主要分布于鲁、辽、豫、冀、陕、苏几省。露地栽培的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是生产上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笔者根据栽培实践及调查,对霜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提出见解,供果树工作者和果农参考。
1 葡萄霜霉病发生症状
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新梢和幼果。幼嫩叶片较易侵染,被染病叶片出现油渍状小斑点,半透明,边缘不清晰,渐扩展为黄色至褐色多角形斑点,严重者会相互连片形成大斑(图1)。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状霉层,手擦不去(图2),与白粉病不同。新梢、二次梢、卷须、穗轴和叶柄染病,始亦为水渍状半透明油渍状斑点,后发展为微凹陷、黄色至褐色病斑,潮湿时亦生成白色霜状霉层(图3),病梢生长停滞、扭曲变形,甚至枯死[2]。幼果染病后褪绿,果实表面产生霜状霉层,果实停止发育,随即皱缩脱落(图4)。果粒半大时受害,呈褐色软腐状,渐凹陷干瘪,俗称为“鬼捏果”(图5),不久干缩早落。套袋葡萄在初着色期果实染病,果柄处有残留白色霜状物,受害果粒停止生长、不着色且逐渐干缩脱落(图6)。一般情况下,果实着色后不再受侵染。
图1 葡萄霜霉病黄色至褐色多角形斑点
图2 叶背面白色霜状霉层
图3 二次梢发病症状
图4 幼果发病症状
图5 半大果实发病呈“鬼捏果”状
图6 套袋葡萄果粒发病状
2 霜霉病菌的发生规律
2.1 霜霉病菌生活史
葡萄霜霉病是真菌性病害。病原菌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主要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2]。次年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产生芽孢囊,再由芽孢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上,通过气孔侵染寄主。病菌侵入寄主后,经过潜育期产生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发病部位的霜霉状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及孢子囊。
霜霉病菌也可以菌丝在芽中越冬,次年从菌丝上产生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通过风雨传播到寄主上,在有水滴或雾滴的情况下萌发产生游动孢子进行侵染。潜育期长短与寄主抗病性及温度有关,在易感病品种上潜育期一般7~12 d,在抗病品种上潜育期一般20 d。秋末病菌在叶内或其它组织内经过藏卵器和雄器的结合形成卵孢子越冬。
2.2 霜霉病适宜发生条件
霜霉病病菌的生长发育温度均较黑痘病、炭疽病低。气温在30 ℃以上时,寄主内的菌丝生长受抑制。游动孢子囊形成的温度范围为18~28 ℃,最适15 ℃。形成时间主要在夜间,游动孢子囊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21 ℃,最适10~15 ℃。卵孢子在13 ℃以上即可萌发,最适25 ℃。田间相对湿度大于65%时,游动孢子囊形成并萌发游动孢子,春夏多雨年份发生早,5月新梢发生期即可见,遇连续降雨或重露发病较重。
霜霉病是潮湿型病害,适宜于较大的昼夜温差。当昼暖夜凉,有雨、雾、露条件时发生重,甚至流行[2]。昼夜平均温度在13 ℃以上,同时有孢子囊形成,寄主表面又有水滴存在时,2~2.5 h,病菌即可完成侵染。霜霉病发生的最适宜温度为22~25 ℃[3],此时易感品种潜育期最短只需4 d,而在12 ℃时则延长至13 d。病菌的潜育期结束后,还必须有高湿条件,如下雨或重露,田间相对湿度大于65%,才能产生孢子囊,进行再次侵染。
山东胶东葡萄产区是海洋性气候,立秋后,夜间较内陆凉爽,若遇多雨天气,常大面积发生霜霉病,侵染新梢嫩叶部位,称为“秋霜霉”。此时内陆产区仍处炎热天,葡萄霜霉病发生相对轻。一般年份,胶东的葡萄7月开始发病,8、9月发病盛期。近年来,有些品种6月始发病,7~9月连续3个月发病较重。
3 影响霜霉病发生的因素
3.1 栽培管理不当
栽培管理水平高,增施有机肥,控氮、稳磷、增钾和补微,树体健壮,抗病力强。而葡萄栽植密度大,架式过低、修剪不合理,通风透光差,偏施氮肥,营养失调,不注重有机肥和中微肥施用,树体长势弱,特别是氮肥施用过多,长势旺,新梢发生快且多但不充实,霜霉病发生偏重。
3.2 钙/钾
葡萄细胞液中的钙/钾比是决定抗病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老叶的钙/钾大,较抗病;嫩叶的钙/钾小则易感病。
3.3 降雨多,发病重
降雨多,空气湿度大,病菌易侵染。特别是傍晚降雨远比上午降雨感病危险大。因傍晚下雨,温度、湿度皆达病菌最佳侵染条件,发病重。而白天降雨,雨水易蒸发,特别是仅仅上午降雨,通过一下午通风,叶片水分蒸发,田间湿度小,发病较轻。
3.4 越冬病原菌基数高,发病重的概率大
病原菌数量自春至秋,是从少量至大量地变化。北方产区由于春夏季多干旱,霜霉病爆发的几率低。但遇春夏多雨年份,若仍按干燥年份随便喷施保护剂或不喷药预防,则霜霉病极易猖獗发生。特别是秋冬季或早春不仔细清园,病原菌基数大,侵染机会多,发病重的概率极大。
3.5 用药不当
高频次无序施药或擅自加大用药剂量,是致霜霉病菌高抗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德国拜耳霉多克可湿性粉剂(61.3%丙森锌+5.5%缬霉威),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的作用,防效理想。厂家推荐防治葡萄霜霉病喷施700~1 000 倍液。果农为了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喷500倍液,当下一次再喷同样倍时,防效却没那么理想,因为病菌产生了抗药性。不科学的防治理念和方法导致霜霉病的防治效果下降,而遵循科学用药原则,发病轻。
4 综合防控措施
葡萄霜霉病病源基数大、气候凉爽,加上多雨高湿是该病流行的必要条件。5、6月多雨多雾多露天气是造成霜霉病发病早、发病重及屡治屡犯的主因之一。7月中旬入伏后至9月,时有阴雨连绵天,露地栽培的施药机械田间作业不便,喷药有难度,建议综合防控应自春季清园始,预防为主,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措施,压低病源基数,控制病害在合理范围,保障生产效益。
4.1 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规划,使园区通风透光,排灌方便。增施有机肥或生草栽培,可肥沃土壤、疏松透气,树体健壮,抗病力增强。
4.2 科学施肥
葡萄收获后,及时施“月子肥”,日本果农称“礼物之肥”,亦叫“感恩之肥”,促进花芽分化,贮存树体充足营养[4]。开沟施用或在葡萄行两侧撒施速效复合肥料或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每666.7 m2施复合肥(17-17-17)50~75 kg,或大量元素水溶肥料(20-20-20+TE)20~25 kg,结合采后浇水进行。
葡萄采后至落叶前施基肥,以含活性菌的生物有机肥为主,每666.7 m2用量600~800 kg;辅以适量化肥,推荐施用平衡型硫基稳定型复合肥,为中性肥,含钙镁及微量元素。生长期补钙重点在幼果期,采用“下施上喷”方式,地下每666.7 m2施硝酸钙镁50 kg,可分2次施用,树上随喷药喷施螯合钙(或糖醇钙、氨基乙醇钙等)1 000~1 500倍液3~5次。埋土防寒区基肥秋施有难度,可改为春季枝蔓出土时结合填平防寒沟时进行。
生长季施肥注意事项:春季萌芽抽梢时地温低,纯化肥少用或不用,以滴灌或冲施含有机类成分的功能性液体肥料为主,如含腐植酸、氨基酸或海藻类肥料,主要为了养根护根和促生根,幼果期至硬核期,视品种特性及树势、挂果情况等,选择合理配方的复合肥或大量元素水溶肥,推荐高氮型配方肥和高磷型配方肥轮换施用。着色期至采收,推荐高钾型配方肥和磷酸二氢钾(或速溶硫酸钾)轮换施。
4.3 重视清园
晚秋清理病叶、病果,剪除病梢,带出园外烧毁或深埋,减少病源。
4.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花序分离和开花前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防治关键点,喷施农药花序比叶片重要,叶背面比叶片正面重要[5]。
以山东胶东产区露地栽培模式为例,病虫害防治历:①葡萄芽鳞膨大期(未露绿),喷5 °Be石硫合剂。②二三叶期,喷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③五六叶期至花序展露,喷60%百泰(5%吡唑醚菌酯、55%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 500倍+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④花序分离期至开花前2~3 d,喷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 000倍+52.5%噁唑菌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⑤花后第1遍药,喷60%百泰(5%吡唑醚菌酯·55%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 500倍+52.5%噁唑菌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⑥花后第2遍药,喷56%吡唑·霜脲氰悬浮剂2 000倍液。⑦套袋前,喷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 000倍+47%唑嘧菌胺·烯酰吗啉悬浮剂2 000倍液。⑧套袋至二次膨果期,喷60%百泰(5%吡唑醚菌酯·55%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 500倍+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1 000倍液、波尔多液(1∶0.7∶200),二者轮换施用,此期正值雨季。入伏后喷清水药间隔期5~7 d为宜,两次波尔多液间隔期15~20 d为宜,遇连续降雨,见缝插针施保护剂加内吸治疗剂。⑨果实着色期,喷60%百泰(5%吡唑醚菌酯·55%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 500倍+47%唑嘧菌胺·烯酰吗啉悬浮剂2 000倍。⑩果实采收后,喷波尔多液(1∶0.7∶200)。
4.5 常用保护性杀菌剂与内吸性杀菌剂与施用倍数
保护性杀菌剂 波尔多液(1∶0.7∶200)、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400~600倍、77%多宁可湿性粉剂400~600倍、78%科博可湿性粉剂600倍、10%氰霜唑悬浮剂2 000~2 500倍、46%氢氧化铜1 500倍(杜邦可杀得三千)、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 000倍(巴斯夫凯润)、80%必备可湿性粉剂600倍、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60%吡唑·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 500倍(巴斯夫百泰)、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600~750倍、68.75%噁酮·锰锌水分散粒剂800~1 200倍(杜邦易保)等。保护性杀菌剂剂波尔多液和硫酸铜钙,葡萄套袋后喷2~3次,持效期长、保护效果佳。避开幼果期,以免对幼果不安全。保护性杀菌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巴斯夫凯润)和25%嘧菌酯悬浮剂(先正达阿米西达)也具一定的治疗作用,推荐用量分别是2 000倍、1 500倍,在萌芽后喷第1遍,套袋前喷第2遍,雨季来临前喷第3遍,一年不超过4遍,注意可与烯酰吗啉等内吸剂混用,不要与助剂、乳油等混用。
内吸性杀菌剂或兼有保护与内吸性杀菌剂 66.8%丙森·缬霉威可湿性粉剂700~1 000倍(拜耳霉多克),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750~1 000倍(拜耳银法利),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杜邦克露),52.5%噁唑菌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杜邦抑快净),47%唑嘧菌胺·烯酰吗啉悬浮剂2 000倍(巴斯夫德劲),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2 000~2 500倍(杜邦增威赢绿),56%吡唑·霜脲氰悬浮剂2 000倍,68%精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90%三乙膦酸铝可溶粉剂500倍,60%氟吗啉水分散粒剂3 000倍。
银法利、德劲、抑快净、增威赢绿等属国际名牌产品,效果较好,宜在生长前期发病轻时喷施,用量少,持效期长,关键期施用,比在霜霉病爆发时应用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