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2-11-01潘异哲
潘异哲
(湖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浙江 湖州 313000)
五谷丰登粮为先,六畜兴旺猪为首,所谓“猪粮安天下”。猪肉是老百姓最重要的肉类消费品,发展生猪生产,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稳定物价、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湖州市养猪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但产业布局不合理、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仍然存在,猪肉市场供应阶段性偏紧和猪价大幅波动时有发生。特别是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生猪产业的短板和问题进一步暴露,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下降较多,产能明显下滑,稳产保供压力较大。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湖州市近年来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情况,研讨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市场供应的方法和路径。
1 生猪生产和猪肉市场供应情况
1.2生猪存栏止跌回升 据统计部门数据显示,2012年湖州市生猪存栏107.94万头,为20年来历史最高点。2013年起,随着“生猪双控、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行动不断推进,结合畜牧业转型升级,全市关停了“低小散”生猪养殖场(户)9431家,生猪存栏从2013年底97万头,降至2017年底18.7万头。2018年8月非洲猪瘟爆发叠加猪周期下行,大量的生猪养殖企业被纷纷淘汰,能繁母猪数进一步缩减。之后随着非瘟疫情防控成效持续向好,促进生猪产能恢复的政策措施逐步见效,生猪生产秩序恢复加快。生猪存栏于2020年2月跌至近10年的历史最低点(13.98万头)后触底回升,连续10个月实现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双增长”,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分别达到28.41万头、2.36万头(图1)。
1.2生猪出栏降幅收窄 受生猪存栏减少影响,生猪出栏从2013年163.7万头降至2019年28.7万头。2020年年初湖州市生猪存栏仅14万头,尽管生猪存栏恢复加快,但受生猪生长周期影响,出栏量提升稍滞后于存栏。2020年出栏26.61万头,仍呈下降趋势,但是降幅已明显收窄(图2)。
图1 2012-2021年湖州市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变化情况
图2 2012-2020年湖州市生猪出栏和自给率变化情况
1.3猪肉供应逐步恢复 以2019年湖州市常住人口306万、全省猪肉人均占有量31.1 kg测算,湖州市日均猪肉需求量为261吨。2018年以来湖州市生猪屠宰量和猪肉调入量呈下降趋势,受新冠和非洲猪瘟双疫情影响湖州市2020年上半年猪肉产品供应减少明显致使全年日均供应量低于往年,为181 t(图3)。自2020年11月起随着生猪产能恢复释放和猪肉价格逐步回落,湖州市猪肉供应量提升明显。2022年6月湖州市日均屠宰生猪1800头,调入猪肉产品132 t,全市猪肉日均供应量达272 t,满足当前消费需求。
图3 2017-2020年湖州市生猪屠宰和猪肉日均供应情况
1.4猪肉市场由盈转亏 猪周期是反映生猪与猪肉价格内在周期性规律的一种经济现象。湖州市上一轮猪周期是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历时4年,其中上行周期2年,2016年5月价格登顶,生猪出场价为20.96元/kg,较始点涨幅95%,此时每头猪(120 kg)净利润为800元;下行周期2年,2018年4月价格跌至10.56元/kg,此时每头猪(120 kg)亏损为300元。
本轮猪周期为2018年6月至今,2019年7月开始猪价迎来了“火箭式”上涨,于2020年2月登顶,价格为40.62元/kg,较始点涨幅284%,此时每头猪(120 kg)净利润为2600元,是上一轮猪周期最高头猪利润的3.25倍。3月以后,湖州市生猪价格震荡下调。整体来看,2020年猪肉价格呈“W”趋势,生猪价格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位运行状态;全年每头猪的养殖成本为2200元,净利润为2000元,养殖效益十分可观(图4)。2021年1月以来,湖州市猪价呈回落趋势并持续低位运行态势,2021年6月以后,随着大豆玉米价格持续走高,生猪价格低迷影响,部分养殖户进入亏损状态。2022年6月湖州市生猪出场均价为16.8元/kg,白条肉批发均价为21.3元/kg,较2020年同期分别下降49.4%、47%,养殖效益依然不乐观。
图4 2014-2020年湖州市猪肉价格和养殖成本波动情况
1.5养殖规模提升明显 2018年底,湖州市存栏50头以上规模猪场共计97家,存栏17.4万头,其中存栏500头以上52家,存栏16.3万头,占规模场总存栏的93.7%;存栏5000头以上10家,存栏8.7万头,占规模场总存栏的50%。2020年底,湖州市存栏50头以上规模猪场共计68家,存栏26.6万头,其中存栏500头以上47家,存栏26万头,占规模场总存栏的97.9%;存栏5000头以上18家,存栏17.4万头,占规模场总存栏的65.5%。
湖州市猪场规模较2018年扩大明显,规模场数量较2018年减少30%,但存栏量增长53%(9.2万头),尤其是存栏5000头以上规模场数量由10家增至18家,存栏量占比增长15.5个百分点。
2 现状分析
2.1生猪自给率不高 浙江省下达湖州市2022年及以后自给率目标为稳定在50%左右。受出栏减少影响,湖州市生猪自给率由2013年135%降至2020年22%(图2),如以人均猪肉需求量为23.5 kg,每头猪提供猪肉82 kg测算,2020年湖州市的生猪自给率也仅为30%,处于较低水平,猪肉供应主要依赖于市外调入。但随着湖州市生猪产能恢复,尤其是新建万头猪场产能释放,生猪自给率可逐步恢复。
2.2养殖成本高位运行 当前生猪价格仍处于低位运行,同时受饲料、防疫、粪污处理等养殖成本刚性增加影响,今年出栏一头商品肥猪(120 kg)成本为2000元(16.7元/kg),较正常年份(2017年)出栏成本增加550元(2017年成本为13.8元/kg),而正常年份生猪出场价格为15.5元/kg,低于当前成本价。尽管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的适当波动,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一种具体表现。但是大起大落对产业伤害较大,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对整个经济社会、对国计民生也有较大影响。
2.3非瘟防控风险依然存在 近年来,全国非洲猪瘟疫情逐年减少,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非洲猪瘟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是,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定植,且污染面较大,由于缺乏疫苗等特异性防控措施,疫情点状发生的态势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非洲猪瘟疫情仍是当前生猪养殖面临的主要风险。湖州市近两年新建的万头猪场,大部分采用楼层立体养殖模式,楼层间生物安全防控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2.4环保压力不容忽视 当前湖州市猪场粪污主要通过污水截污纳管工业化处理、种养结合生态消纳,粪便经发酵罐无害化处理制成有机肥等方式处理,粪污资源化利用已达到较高水平。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养殖场异味成为环保督查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3 发展对策和建议
3.1多方协作,合力熨平周期波动
3.1.1强化政策引领 保障优化用地、资金等关键生产要素供给,加快打造数字型平台经济,通过生猪区域数字监管系统,汇聚生猪全产业链数据,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发布行业分析报告和指数,辅助政府精细化监管,引导养殖场户提前做好出栏、补栏准备。加快推进跨区域协作,提高生猪产区的养殖积极性,形成销区补偿产区的调剂协作机制,引导生猪优势产能向优势产区集聚,优化生猪产业区域布局,压实属地政府“菜篮子”保供责任,避免生猪产业大起大落。
3.1.2强化金融保障 创新生猪养殖特色保险,如生猪价格险等,减缓价格大幅波动对行业的冲击,长兴县已试点开展地方财政补贴型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工作。积极探索生猪活体抵押贷款,拓宽抵质押品范围和风险缓释渠道。
3.1.3强化利益联结 加强大型龙头养殖企业和中小型养殖户的合作,通过以大带小、技术帮扶等方式,帮助企业做好成本控制,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带动整个行业向标准化生产发展,形成更加稳定的养殖、购销格局。
3.2严防死守,严格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指导各地加强常态化防控,综合运用数字畜牧应用系统、养殖场管理码、调运备案车辆轨迹管理、红外测温、视频监控等智控手段,严格养殖、调运、屠宰和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的监管,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坚持开展入场采样监测,不断完善采样措施,督促指导养殖场户把生物安全管理措施落实落地;以新建完成的万头以上规模猪场为重点,加快推进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示范带动提升养殖场户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3.3坚守底线,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对畜禽养殖污染“零容忍”的态度,严格落实常态化监管制度,严格把关禁限养区管理,防止在不该养的地方养猪,强调适度规模养殖,防止超出环境承载能力的养殖。强化支持保障,重点支持规模养殖场饮水、清粪、环境控制、臭气处理、厌氧发酵或密闭式贮存发酵以及堆(沤)肥设施建设,购置粪肥运输和施用机械设备,配套建设粪污输送管网、田间贮存池等,坚持走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加快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探索新型实用臭气收集处理技术,解决群众密切关注的养殖场臭气问题。
3.4量质并重,保障市场肉类供应
3.4.1强化调储 加强产销对接,建立稳定的供销通道,加大力度,增加猪肉调入量。加强区域调剂,及时组织生猪生产,确保元旦、春节等重要时点猪肉供应。加强猪肉储备,有序引导储备企业增加肉类进口,“藏肉于企”,进一步增强保供能力。
3.4.2丰富替代 当前禽肉禽蛋生产势头良好,要主动保护好企业生产积极性,支持家禽企业稳住产能、及时补栏。充分发挥湖州市湖羊等特色产业优势,进一步抓好牛羊产品生产,丰富“菜篮子”供给。
3.4.3确保安全 加大监督抽检力度,保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常抓常管、严查严管态势。启动兽药减量化、饲料环保化“两化”行动,努力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