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生率屡创新低,17部门联合发文落实优化生育政策
——拉高低迷的生育率需放出更多“真金白银”的大招

2022-11-01陈宁

上海工运 2022年9期
关键词:产假女职工公积金

陈宁

人口生育不仅是每个家庭的家事,更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国事。当下,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并不乐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出生率为7.52‰,创下1949年以来的新低。

为应对生育率降低等问题,8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医保局、全国总工会等17个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 《指导意见》),从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完善生育休假和待遇保障机制,强化住房、税收等支持措施,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构建生育友好的就业环境,加强宣传引导和服务管理等7个方面,完善和落实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推出20项具体举措,落实优化生育政策相关工作。

不少企业为解决双职工家庭带娃难题,开设了职工子女托班(摄影/展翔)

大招关键词:生育休假

育儿假从纸面走向现实 专家:须建立合理的生育成本分摊机制

要让职场妈妈们有充分的产假、育儿假,但是由此产生的经济成本由谁来承担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此次《指导意见》提出,要完善生育休假和待遇保障机制,优化生育休假制度。其中,要结合实际完善假期用工成本合理分担机制,明确相关各方责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障职工假期待遇。

大部分省市育儿假成本主要由用人单位承担

实际上,自三孩政策实施以来,多地纷纷推出了育儿假,与此同时,企业为此付出的成本也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

据中国人口学会公布的消息,前不久,在中国人口学会2022年年会社会性别专委会“新时代的性别平等与人口发展”分论坛上,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政策法规研究室副主任杨慧聚焦参加职工社会保险费用和假期工资两项直接成本,进行育儿假成本的测算。测算结果显示,从全国平均来看,符合休育儿假条件的每对夫妻所在企业,需要为每个孩子承担1.72万元的育儿假直接成本。

根据她对截至今年4月底27个出台育儿假规定的省份统计,有21个省以“育儿假视为出勤”“休假期间工资照发”等形式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4省未明确育儿假支付来源,广东、湖北规定建立假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

既要保障女性就业权 也要考虑企业用工成本

杨慧根据各省用人单位承担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缴费比例及全口径月均工资,对育儿假带来的直接用工成本测算发现,企业为每个孩子承担1.72万元的育儿假直接成本,其中,社会保险费缴费成本平均为0.34万元、育儿假期间的工资平均为1.38万元。

她分析,育儿假是有代价的,社保性成本占两成,工资性成本占八成。企业平均为每对有一个3岁(6岁)以下孩子的职工承担万元以上育儿假成本,足以降低其落实育儿假政策的积极性。

在研究者看来,现在已经有多个项目的相关生育假期制度,但是,假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还没有很好建立起来,导致用人单位负担更重,录用女性职工的积极性就会下降,反而影响了女性职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汶蓉指出,指导意见的相关方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目的是给企业一个灵活操作的出路。她建议,除了政府的保险、津贴等,企业可探索给职工安排放假、灵活上班制度等形式,工资待遇等与职工协商,缓解企业的压力。“可执行的、良性的生育假政策既要防止损害女性就业权,也要考虑企业用工成本。建立更多的生育成本分摊机制,强化公共服务和保障十分关键。”刘汶蓉说。

大招关键词:购房优惠

多地力促降低生育成本 住房政策向多子女家庭倾斜

此次《指导意见》提及,住房政策要向多子女家庭倾斜。记者梳理发现,不少地区还通过提高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直接发放购房补贴,甚至直接增加购房额度来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难题。

公积金优惠政策 向多孩家庭倾斜

为了提高政策效果,不少地方将激励生育多孩与“买房子”挂钩。部分城市上调了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对多孩家庭给予购房优惠政策,此外银行放款的速度也会加快。

比如,浙江省发布《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支持推进“浙有善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指出,鼓励对符合共有产权住房保障条件的三孩家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共有产权住房。

此外,《意见》第四条明确加大住房公积金支持力度。对三孩家庭购买首套自住住房且首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贷款额度可按家庭当期最高贷款额度上浮20%确定。对三孩家庭申请贷款,不纳入轮候,优先予以发放。适当提高三孩家庭无房租赁住房提取住房公积金额度,结合各地实际提取限额可上浮50%。

其后浙江杭州、丽水、湖州、嘉兴等地积极出台若干落实文件的政策。浙江省丽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表示,自2022年8月1日起,三孩家庭首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限额上浮20%。同时,三孩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不纳入轮候,优先予以发放。此外,三孩家庭市场租赁自住住房的,提取限额上浮50%。

8月1日,河北省沧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提高多孩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的通知》,通知称,沧州市出台优惠政策,提高多孩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其中,二孩家庭最高贷款额度上浮10万元,三孩家庭最高贷款额度上浮20万元。

按照新政,符合沧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的多孩家庭,在沧州市购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时,贷款额度的核定不受缴存余额和缴存时间系数限制。在不超过家庭还款能力的条件下,三孩家庭最高贷款额度上浮20万元,即单方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最高贷款额度提高到80万元;夫妻双方均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最高贷款额度提高到100万元。

长沙对二孩家庭 增加1套购房指标

也有部分城市结合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大政方向,采取力度更大的措施,来刺激住房消费。

湖南省长沙市于8月3日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工作方案》指出,对依法生育两个及以上子女的本地户籍家庭,增加1套购房指标。根据家庭未成年子女数量在户型选择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夫妻双方共同依法生育三个及以上子女的本地户籍家庭,三孩及以上每孩可享受一次性育儿补贴1万元。

而嘉兴市则给出了“实打实”的购房补贴:至2022年12月31日,新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本市户籍二孩、三孩居民家庭,分别给予每平方米300元(单套不超过5万元)、每平方米500元(单套不超过10万元)的购房补贴。

大招关键词:直接“发钱”

鼓励生育力度不断升级 多地直接“生娃发钱”

为鼓励生育,全国各地相继推出了配套措施。从增加产假、兴建普惠性托育机构,直至直接“发钱”,力度正不断升级。

多地落实“发钱”政策

2022年8月8日,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政府官网更新了一条信息,称龙湾区正在酝酿给“二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给“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10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3周岁。

温州市龙湾区公布此计划几天前,长沙市也印发文件,表示三孩及以上家庭每孩可享受一次性育儿补贴1万元。

用“生娃发钱”来鼓励生育的地方不止温州市龙湾区和长沙市。2021年以来,四川省攀枝花市、甘肃省临泽县、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都已出台政策直接补贴产妇家庭。

其中,攀枝花市对按政策生育二、三孩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孩每月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3周岁。据报道,攀枝花是全国首个“生娃发钱”的城市。而七台河所在的黑龙江省2021年人口出生率为3.59‰,全国垫底。因此,该市鼓励生育的政策力度很大,就算夫妻双方只有1人是七台河户籍,也可享受政策。

“发钱”在国外低生育率国家早有先例

有人认为“直接发钱”太激进,而有人觉得“直接发钱”才是有效果的刺激手段。在《指导意见》出台后,是否会成为常态?

从全球来看,向生育子女者提供经济奖励也是一种十分直接的鼓励方式。联合国人口司2017年的报告显示,在各国采取的促进家庭和工作平衡的各种措施中,生育补贴位列第二(仅次于母亲产假),约有67%的国家推出了这类政策,在较发达地区这一比例更是达到96%。韩国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韩国政府2020年12月决定,将从2022年起向有0至1岁婴儿的家庭每月提供3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00元)的育儿补助,到2025年金额将逐步上调至50万韩元;除此之外韩国政府还将发放200万韩元的生育补贴。意大利是西欧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该国议会2020年6月通过了一项法案,计划每个月给孩子父母提供补助,金额最高为240欧元(约合人民币1680元),以直接付款或税收优惠的形式发放,覆盖时间从怀孕后的第7个月一直到孩子年满18岁。

“发钱”可成为“政策篮子”里的重要手段

早在今年年初,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研究团队发布研究报告称,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是尽快建立鼓励生育基金。

争锋相对的是,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洪灏则在微博上表示,海外经验证明,直接发钱和生育率没有关系。他举出日本的例子,从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开始疯狂印钱至今,越印钱收益率越低,生育率也越低。

此次《指导意见》出台后,各领域专家逐步达成共识:生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其影响因素并非只有“发钱”。不过,在一些财政宽裕、人口出生率低、老龄化严重的区域,“直接发钱”应该成为“政策篮子“里的重要一个手段。

大招关键词:工会助力

职工“不敢生”“不想生”怎么办?“娘家人”积极构建生育友好就业环境

◎李成溪

当老龄化、少子化、不婚化三大趋势加速到来,鼓励生育迫在眉睫。鼓励生育难在哪里?以生育成本为例,除了显性的育儿金钱支出、住房支出、教育支出等之外,还包括相对隐性的父母育儿的时间成本,更涉及一些敏感的社会心理问题,例如,父母对婴幼儿无人照料的担忧和在“家庭与工作平衡”中的左右为难。因此,想要真正做到鼓励生育,还需要从打消职工“不敢生”“不想生”的念头入手,多措并举,既要有一定的财政投入,也要有系统的制度设计;既要能减轻育儿的负担,又要能解决养育、托育、教育等方面的现实困难。

促生育大局之下,工会积极作为。工会是职工的“娘家人”,着力解除职工生育的后顾之忧是工会的职责所在。目前,各级工会正聚焦托育服务发展、女职工权益保护等议题,积极探索有效路径,推动构建生育友好就业环境,化解职工的“生育之困”。

鼓励单位内部兴办托育机构全总推动积极生育支持措施落地见效

《指导意见》发布次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全国总工会女职工部副部长洪莎介绍,全国总工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已联合启动了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推荐申报工作,以此带动和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在托育模式上,鼓励用人单位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托育机构建设和运营,鼓励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带头在单位内部兴办托育机构。对推荐申报成功的用人单位及相关工会组织,将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下一步,将加强研究适用于用人单位托育机构的设置标准和管理规范,针对用人单位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等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指导,稳妥推进。

近年来,全国总工会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重点围绕生育政策调整对女职工劳动就业、生育保护等方面的影响,开展了源头参与、普法宣传、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女职工休息哺乳室建设、制定《创建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指导手册》、劳动法律监督等工作。

其中,围绕构建生育友好的就业环境,帮助职工解决生育后顾之忧,全总将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源头参与,运用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颁布十周年的实施评估结果,进一步推动女职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的健全。二是围绕职工关切,切实做好女职工休息哺乳室建设,更好满足孕产期、哺乳期女职工需求,推动用人单位将弹性上下班等灵活工作方式纳入集体合同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制定有利于职工平衡工作和家庭责任的制度机制。三是发挥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作用,做好女职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同时推动和参与专项执法检查,督促用人单位落实相关法律法规。

生育慰问、陪产假、暑(寒)托班打造提高生育意愿的“上海工会样本”

在上海,为完善生育配套措施,减轻职工生育养育负担,各级工会组织拿出了不少“真金白银”的政策制度,打造了众多提高生育意愿的“上海工会样本”。

样本一:给予实物慰问

2021年11月8日,三孩生育政策落地后不久,上海市总工会发布了《关于基层工会做好第三胎生育慰问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基层工会在会员生育第三胎时可给予实物慰问,慰问标准不低于第二胎,父母双方均可在各自单位工会享受慰问。

样本二:以集体协商形式将男职工陪产假条款写入集体合同

今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快乐集团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朱雪芹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增加男性陪产假,有助于平衡企业对于聘用不同性别员工的生育成本衡量,改善女性就业环境。但是,延长陪产假,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实际执行起来,并不容易。何解?在日前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召开的首届职工代表大会上,有了答案——以集体协商形式将男职工陪产假条款写入集体合同。当天,181名职工代表通过“线上”方式审议了公司工作报告,签订了3项集体合同,将女职工“四期”保护、产假、育儿假、哺乳时间等写入集体合同,明确新增加男职工陪产假到6周。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王红斌表示,新增加男职工陪产假条款,是工会围绕企业发展大局,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积极实践和探索,也是工会立足职工权益保障、构建生育友好就业环境的体现。

样本三:创建“职工亲子工作室”

许多双职工家庭表示,婴幼儿无人照料也是导致他们“不敢生”“不想生”的原因之一。早在2017年,上海市总工会就推出了一项新举措——创建“职工亲子工作室”,探索在职工需求集中且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开展职工子女的晚托、暑托、寒托等各类形式的托育服务。该举措一经推出,本市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工会组织积极响应,让爸爸妈妈们带着娃去上班,从梦想变为现实。近三年来,许多“职工亲子工作室”因疫情影响不得不暂停开放,但职工的需求一直高涨。今年暑假,在严格落实防疫工作的前提下,许多单位的“职工亲子工作室”以线上或线下形式如期开办,办班过程中还融入了不少新举措、新亮点,赢得了职工家长和孩子们的双重肯定。例如上海船舶公司直属工会将爱心暑托班课程融入船舶产业元素,安排了一堂特别的船模拼装课程;上海航天局工会举办的爱心暑托班根据小朋友的年龄阶段,设置了不同的教学内容,除了白天上课外,晚上还可以提供委托看护;上海交大工会将“交小苗”暑期成长营搬到了线上,开设了三大类别、八大系列课程,吸引了1200多名教职工子女参加。

提高主观生育意愿是一个系统工程,将这根低迷的“生育线”从谷底拉起,还需要多方共同的努力,释放出更多满含诚意的促生育“大招”,以提高职工生育意愿,化解职工“不敢生”“不想生”顾虑。

猜你喜欢

产假女职工公积金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休了一年产假 杨幂正在“满血复活”
女职工流产能享受产假吗?
论女职工如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