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功能视角下《围城》中情态助动词“能”的英译研究
2022-11-01王亚绢
王亚绢
(华东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237)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语言的人际功能是语言的三大元功能之一。说话者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态度和判断, 并试图影响他人的态度与行为[1]。语气和情态系统是体现语言人际功能的主要方式。语气反映出话语角色,揭示话语两方的社会关系。说话人可以通过情态表明态度, 对事物的可能性和出现频率做出判断和评价。情态助动词是表达情态意义最重要的词汇语法手段之一。
翻译中正确再现情态意义对实现语言的人际功能至关重要,翻译界于20 世纪70年代借鉴系统功能语言学开始关注情态意义[2]。正确理解原文情态意义是翻译的必经之路,哈提姆和梅森曾做过翻译中情态转换的研究[3]。对于现代汉语情态动词的研究,学者们主要关注其语法和语义特征[4-5],少有学者聚焦于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英译研究,深入研究单个汉语情态动词英译的文章更加鲜见。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独具风格的名篇小说,其语言风格独特、讽刺艺术深刻,其中情态动词“能”的使用频率较高,对展现小说独特风格的意义重大。因此, 该文以情态动词“能”为切入点,从人际功能视角考察小说中情态助动词“能”的翻译,衡量小说能否准确传递原文人际意义,探索其传递机制,为情态助动词的翻译获得一些启示。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问题
以人际功能对比为视角,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方法相结合,研究《围城》中“能”的英译状况,揭示译者是否成功传递以及用何种语言手段或翻译策略传递“能”的人际意义。文章围绕如下问题展开讨论。
(1)情态助动词“能”的人际意义在译文中能否对等传递? 有无亏损现象?
(2)译文通过哪些恰当的语言手段和转换策略准确传递原文中情态助动词“能”的人际意义?
1.2 研究步骤
以珍妮·凯利和茅国权于2003年所译的《围城》汉英对照本为语料[6],在查找基础上进行人工筛选,对语料进行定量统计与定性研究。采取以下步骤。
(1)以“能”为关键词进行查找并标记,剔除“本能、能力、可能,能干”中“能”的非情态助动词用法;
(2)以吕叔湘所著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情态助动词“能”划分的6 个义项为参照,对“能”不同用法的分布及使用状况进行分类统计。
(3)针对“能”的高频义项,具体阐释其在原文中的人际意义。
(4)对“能”英译中人际意义传递状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列出译出、未译及错译数量。
(5)总结归纳译出手段和策略并举例论证,同时对未译出和错译项举例并分析。
2 数据统计
“能”是现代汉语最常用的情态动词之一, 其主要特点是多义性[7]。吕叔湘精辟地概括了“能”在具体语境所体现出来的各种意义和用法,该文以他列出的“能”的6 个义项为参照[8],具体如下。
(1)表有能力或有条件做某事。否定用“不能”。
例1:我们今天能做的事,有许多是过去做不到的。
(2)表善于做某事,前面可以加“很”。否定用“不能”。
例2:这个人真是能说会道。
(3)表有某种用途。否定用“不能”。
例3:这支毛笔能画画儿吗?
(4)表有可能。否定用“不能”。
例4:这件事他能不知道吗?
(5)表情理上许可。多用于疑问或否定。肯定用“可以”。
例5:我可以告诉你这道题该怎么做,可是不能告诉你答案。
(6)表环境上许可,多用于疑问或否定。肯定用“可以”。
例6:——这儿能不能抽烟? ——那儿可以抽烟,这儿不能。
2.1 《围城》中情态助动词“能”的人际意义及其使用状况
全面收集《围城》中情态助动词“能”的使用(见表1),共获得222 个“能”的用法例句,囊括了6 个义项。不同用法的“能”在不同语境下表达特定的主观情态和人际意义。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用法(5),有97 例; 其次是用法(1),出现77 例;用法(3)(4)和(6)出现频率较低,分别出现12、15 和14 例;用法(2)频率最低,出现7 例。对用法(5)和(1)通过例句分别具体阐释人际意义如下。
表1 情态助动词“能”各义项在《围城》中的分布
例1:只有自己的乳母,从前常说等自己结婚养了儿子来抱小孩的,现在病得不能起床。
例句中的“能”属于用法(1),表示有能力或有条件做某事。此句是方鸿渐回国后感叹家乡的人没有什么变化,只有自己的乳母卧病在床,行动不便,失去正常的行为能力。既呈现出了乳母因为生病失去某种生活能力的事实,也传达了方鸿渐对乳母这种境况的感叹和惋惜的人际意义。
例2:丈母道:“鸿渐出洋花的是咱们的钱,他娶媳妇,当然不能撇开咱们周家。”
在已经离世的未婚妻母亲看来,方鸿渐出洋受他们资助,理应在另外娶妻之后依然照顾他们,她在讲一些情理,因此该句中的“能”属于用法(5),表示情理上许可。“能”在此处传达一种方鸿渐按情理应该一直照顾他丈人一家的人际意义。
2.2 情态助动词“能”的英译统计结果
分析语料中的222 个含有情态助动词 “能”的英译实例发现。
(1)在222 例“能”的译文中,译出204 例,占比92%(见表2);未译出11 例,占比5%;误译7例,占比3%。
表2 情态助动词“能”的翻译情况
(2)绝大多数“能”的人际意义在译文中都以某种语言形式呈现;极少数“能”在翻译过程中被省译,分布于用法(1)、(2)、(3)和(5)中;个别“能”的人际意义在译文中发生偏误,分布于用法(4)和(5)中(见表3)。
表3 情态助动词“能”不同用法的翻译情况
3 分析与讨论
基于统计数据,该节列举实例具体分析和探讨语料中“能”的人际意义在传递过程中的转换策略、未译的影响及误译的原因。
3.1 情态助动词“能”人际意义的译出策略
3.1.1 词汇策略
英汉语中情态助动词都是表现人际意义的重要手段,在语义和功能上有诸多相似之处。直译手段下的“能”可以实现与原文内容与形式一致的目标,借助基本对等的情态助动词实现相同的主观情态意义。根据研究结果,在所有译出的“能”的例句中,语料中大多数“能”的情态意义是通过词汇对应的直译手段达到人际意义对等的,主要体现在“能”的用法(1)、(3)、(4)、(5)和(6)上。
例3:学医而兼信教,那等于说:假如我不能教病人好好的活,至少我还能教他好好的死。
To study medicine and be religious at the same time comes down to: If I can't help a sick man to live properly, at least I can still help him die properly.
例3 中“能”属于其用法(1),表示有能力或有条件做某事。在译文中“能”人际意义传递是通过英语情态助动词“can”来完成,实现与原文语义和语法功能上的对等。
在“能”的英译中,译者根据“能”所在的具体语境来选择对应的情态助动词,并非使用单一词汇手段来呈现原文的人际意义。译文中除多次用到“can”之 外,统 计 显 示:could、would、must、might、should、have to、would have to、will have to 等英语情态助动词分别用于对“能”的翻译转换。
3.1.2 短语策略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能” 的人际意义可以通过多种短语策略实现等效传递,包括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及动词短语等。
例4:辛楣道:“今天本来也请董太太,董先生说她有事不能来。”
Hsin mei said, “I also invited Mrs.Tung, but Mr.Tung said she was too busy to come.”
原文中的“能” 指董太太因为客观条件不允许来,其属于用法(1),表示有能力或有条件做某事。译文用“too busy to”这个形容词短语来表示,完整地传递了原文的人际意义。
3.1.3 句法策略
汉语多运用词汇手段表达态度意义,而英语多通过语法手段来实现[9]。英汉语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能”的人际意义有时很难在目标语中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汇或短语,此时,句法手段也可用来传递相应的人际意义。
例5:方遯翁话里留下空白,表示世间无字能形容那些可恶无礼的年轻人。
Fang Tunweng did not finish his sentence, indicating words were inadequate to describe these disgusting, ill-mannered youths.
例句中的“能”属于用法(3),表示有某种用途,此处指在方遯翁看来没有可以用来形容年轻人的合适字眼。译文中用“to do”这个句式进行转换,可以完整地传递原文的人际意义。
3.1.4 转译策略
“能”的人际意义的传递还可通过英语中的时态和语气范畴来完成。分析表明,“能”的用法(1)和(5)在语料中多处通过英语中的虚拟语气来对等表达,部分用法(1)和(4)的人际意义通过英语中的时态策略来对等表达。
例6:信口胡扯,而偏能一语道破。
By blurting the words as they came to her, she had hit the nail on the head.
原文中的“能”属于用法(1),表示有能力或条件做某事,“能”在译文中用过去完成时“had hit” 来体现。汉语没有时态范畴,而英语可以通过曲折变化来表示时间概念[10],但英汉这一差异并不一定会阻碍翻译中人际意义的对等传递。
3.2 情态助动词“能”人际意义的缺译
分析语料发现,缺译主要由两种情况所致:自然省译和不得已省译,其中,自然省译是译者对译语规范的自然遵循,文化不同会造成译者不得已省译的情况。统计显示,约5%“能”的英译没有在语言层面上实现与原文人际意义对等,译者也没有实施有效的弥补策略。这种缺译现象主要分布于“能”的用法(1)、(3)和(5)中,因为“能”意义丰富,很难在目标语中传递其微妙的人际意义。
例7:只可惜经理室太小,走不上两步,他那高傲的背影已不复能供周经理瞻仰。
A pity that the manager's office was so small, for in less than two strides his proud back was out of Manager Chou's view.
原文中的“能”属于用法(1),表示有能力或条件做某事,此处强调方鸿渐尽力想要让周经理瞻仰他离去的背影,塑造出了一种高傲的年轻人形象,而译文用一个介词短语“was out of Manager Chou's view”只传达了一种客观事实,没有将原文中丰富微妙的人际意义对等地传递出来。因此这里的缺译也造成了人际意义的缺失。
3.3 情态助动词“能”人际意义的误译
语言和文化差异可能会造成译入语对原语的人际意义容纳空间受限。翻译过程中译者面临给定的人际意义,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很容易在译入语中找到与给定意义一致的表达,从而引起翻译问题[11]。分析语料发现,个别“能”的人际意义在英译文中由于6 个义项含义混淆而造成误译,尤其是将用法(5)错译为用法(1)。
例8:“不过我劝你快求婚、订婚、结婚。这样,李瞎子不能说闲话。”
“But I think you should propose, get engaged,and married as soon as possible.That way “Blind Man won't be able to gossip.”
此处的“能”属于用法(5),表示情理上许可,赵辛楣劝方鸿渐早点结婚,强调如果鸿渐结了婚,依照情理李梅亭就不能再说闲话了。译文错误地把此处的“能”按照义项(1)来翻译成“be able to”,错误地传递了原文的人际意义。
4 结语
汉语情态助动词“能”有多个义项,能呈现说话者丰富微妙的主观态度。研究发现,大多数“能”的人际情态意义在英译文中都能以词汇、短语、句法、时态、 虚拟语气等不同的语法手段或翻译策略准确呈现;少数“能”的人际意义在语言转换过程中由于文化和表达方式的差异未能完整传递出来,有意义缺失现象;个别“能”的人际意义在英译中由于一词多义现象和语境差异造成义项选择的错误而发生偏误现象。据此可得出汉语情态助动词“能”的翻译方法,即根据语境准确判断“能”的所属义项,选用适当的语法手段或翻译策略,并从人际意义传递的角度来补偿和规避因文化和表达方式的差异而造成的缺译或误译现象来准确呈现原文的主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