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5’NT、LAP、ALP与GGT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2022-11-01宗艺王加
宗艺 王加
(1.江阴市中医院,江苏 无锡 214400)
(2.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肝脏疾病的发生人数不断增加[1]。肝脏疾病由于疾病类型较多,病情严重程度不尽相同,故其治疗方案存在较大的差异。及早明确疾病的类型,对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控制患者病情,改善预后至关重要[2]。例如病毒性肝炎在目前临床上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肝脏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生是在肝炎病毒感染下所引发的一种病毒性肝炎,这种疾病的传播方式以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为主,这种疾病的发生呈现全球式的分布,中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流行环境,在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报道中,称在2010 ~2020年,肝炎的平均发病率大约为10.424/10万;在2019年,全国的病毒性肝炎报告病例数为41,326例,在2020年上升至44,485例[3]。北京常年都存在明显的病毒性肝炎流行的情况,尤其是这种疾病,在吸毒人群和艾滋病病毒感染中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感染率,相关研究人员需要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了解我国目前病毒性肝炎的变化状况,通过合理的管理以及调节,尽量使病毒性肝炎的控制质量得到提升[4],使我国现代化的肝炎病毒控制得到帮助。血清指标在肝脏疾病中的诊断应用较为广泛,5’核苷酸酶(5’-NT)、亮氨酸氨基转肽酶(LAP)、碱性磷酸酶 (ALP)与r-谷氨酰转移酶(GGT)等均为反应肝脏功能的指标,在肝脏功能受到损伤后,其水平发生异常变化,并且有证据显示在不同疾病类型中,其水平升高幅度存在差异[5]。故本文以上述指标为切入点,分析其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肝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类型将这92例肝脏疾病患者分为肝癌组(n=22)、肝硬化组(n=34)、肝炎组(n=36)。
纳入标准:(1)所有病例均经实验室检查,并由手术、B超、MR、病理诊断等确诊;(2)对本研究知情。
排除标准:(1)与肝脏疾病无关患者;(2)既往接受肝脏手术治疗者;(3)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者;(4)患有精神或心理系统疾病;(5)认知功能障碍者;(6)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者;(7)参与其他研究者。
1.2 检测仪器
美国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仪
1.3 研究方法
所有肝脏疾病患者入院后进行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5’核苷酸酶(5 '- nucleotidase,5’-NT)、亮氨酸氨基转肽酶(Leucine aminotranspeptidase,LAP)、碱性磷酸酶 (alkaline phosphatase,ALP)与r-谷氨酰转移酶(R-Glutamyltransferase,GGT)等项目。血清5’NT测定试剂盒由宁波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ALP、GGT测定试剂盒由贝克曼库尔特实验系统(苏州)有限公司提供,LAP测定试剂盒由世诺临床诊断制品(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提供。质控血清为伯乐生化质控品。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计数资料用[n(%)]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5’NT、LAP、ALP与GGT水平比较
肝癌组、肝硬化组、肝炎组、对照组5’NT、LAP、ALP和GG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肝硬化组、肝炎组5’NT、LAP、ALP和GG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肝癌组5’NT、LAP、ALP与GGT均高于肝硬化组(t=4.319、6.513、7.598、8.371,均P<0.05)和肝炎组(t=9.201、7.805、9.250、9.181,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5’NT、LAP、ALP与GGT均高于肝炎组(t=5.470、2.380、2.770、2.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血清5’NT、LAP、ALP与GGT水平比对(±s)
表1 各组血清5’NT、LAP、ALP与GGT水平比对(±s)
注:P <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组别 例数 5’NT LAP ALP GGT肝癌 22 27.69±22.82 112.70±60.41 251.02±173.98 236.93±208.56肝硬化 34 8.89±3.46 72.61±20.06 129.88±36.45 87.82±22.74肝炎 36 8.15±5.17 65.18±25.12 105.16±42.96 75.18±16.37对照组 23 5.10±1.37 47.02±4.07 81.64±20.96 19.39±6.45 F 24.053 17.254 19.374 23.161 P<0.001 <0.001 <0.001 <0.001
2.2 不同肝脏疾病组血清酶单项和联合检测阳性率比较
ALP诊断肝癌的准确率为90.91%,高于5’NT、LAP、GGT等检测;ALP诊断肝硬化的准确率为58.82%,高于5’NT、LAP、GGT等指标,但诊断的价值不高,GGT诊断肝炎的准确率为41.67%,较5’NT、LAP、ALP等 指 标 较 高。5’NT、LAP、ALP与GGT四者联合检测诊断肝癌、肝硬化、肝炎的准确率分别为95.45%、76.47%、58.33%,联合检测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四者单独诊断(P<0.05),见表2。
表2 不同肝脏疾病组血清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阳性率比较[n(%)]
3 讨论
肝脏为人体重要的物质代谢器官,期内含有丰富的酶类物质,几乎机体内所有的酶均储存在肝细胞中[6]。发生肝胆疾病时,受损的肝细胞迅速将胞内的各种酶释放入血,引起血清中酶含量增加。临床据此了解肝胆病变的性质、程度等,做出诊断。肝脏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慢性疾病[7],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均为常见的肝脏疾病。肝硬化在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这种疾病是由于不同病因所导致的长期以及慢性为特征的肝损害疾病,这种疾病会对患者的肝部产生反复作用,导致患者肝部受到弥漫性的损伤,这种疾病的发生与肝炎和血吸虫等多方面的因素有较为密切的关联,而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症状,患者以呕血和黑便为主要的病理特征[8],若患者出现大出血,则患者具有较高的休克风险,甚至患者的生命安全会遭到严重的威胁,所以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治疗。最常见于20 ~50岁的男性[9],而50 ~60岁的肝硬化的男性的病死率最高,目前在我国,导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乙型肝炎。在近年来临床研究结果中显示原发性肝癌占所有肝脏肿瘤的85%以上,常见的包含原发性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两大组织学类型。在世界范围内,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是恶性肿瘤发生的第5位,而在我国则居于男性的第2位,全球每年大约有60万人死于肝癌,其中我国占比达到了50%以上,每年我国大约有30万人死于肝癌,是恶性肿瘤患者的第二大死因,随着近年来生物医学和理论的不断研究和发展,肝癌的病理学研究中获得了极大的进步,但我国还缺乏优质的突破性发展。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地区[10],在这一环境下,我国的组织资源较为丰富,并且病情种类较多,对于肝脏的研究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料与案例。所以目前我国针对肝脏疾病的临床研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体内活性酶作为活细胞合成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催化作用较强,其活性变化可反映肝脏的病理状态,为临床诊断肝脏疾病的主要指标。临床常用的肝脏相关酶有5’NT、LAP、ALP与GGT,被广泛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然而肝外器官在血清酶代谢及组织中酶的分布特点与肝胆系统中存在重叠,故仅仅依靠单一酶活性的变化难以准确鉴别肝脏疾病及与其预后,为更好的确定血清酶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5’-NT是一种磷酸酯水解酶,广泛在肝、胆、心、脑、肾等脏器组织中存在,其定位于细胞膜,在肝内主要可见与胆小管及窦状间隙。5’-NT为一种糖蛋白,参与机体的运动、纤维蛋白合成、细胞生长繁育及内皮屏障功能等,故其与多种疾病的病理进展关系密切。5’-NT主要分布在肝脏胆小管及窦状隙膜内,当机体肝细胞受损时5’-NT大量释放入血,血清中5’-NT在体内稳定性较高,不易受肝外疾病的影响,其在个体间的差异较小,可用于肝胆疾病的诊断。5’-NT水平可造成胆汁瘀滞,在与胆汁分泌相关的肝脏疾病及肝癌患者肝脏损伤关系密切,尤以原发行肝癌及单支淤积性肝炎患者表达最多。ALP是一种融酶体酸性水解酶,其参与糖蛋白、糖脂及寡糖的代谢过程。ALP在肝细胞内与脂性膜可紧密结合,不易释放入血。当肝胆系统发生癌变或胆汁淤积时,病变周围组织中肝细胞合成过度释放或胆管压迫性梗死引起ALP排泄障碍,在其机体中含量增加。ALP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细胞融媒体及体液中,ALP表达增多,提示患者体内代谢功能紊乱、肝脏功能损伤,是诊断肝脏疾病的重要指标。ALP在原发性肝癌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表达水平最高,而对于慢性肝炎患者ALP水平较低。LAP是一种功能性蛋白酶,其在肝内的含量丰富。发生肝内外胆汁淤积时,LAP的活性升高,尤其对于恶性胆汁瘀滞患者,LAP水平与患者的病情呈现线性相关。GGT为微粒体酶,主要在肝脏、肾脏、胰腺中表达,生理状态下,血清GGT主要来源于肝脏,肝内胆管上皮及肝细胞浆为GGT的主要分布部位。GGT为合成半胱氨酰甘氨酸及γ-谷氨酰的残余物质,当肝脏内出现炎症或胆汁排出受阻时GGT浓度升高,故其含量变化可反映胆汁淤积性病变。相关报道指出,血清GGT可由受损的肝细胞释放酶及胆汁酸作用的细胞膜释放,在癌病组织中GGT的表达异常增多,在外周血中出现特异性同工酶,癌组织自身或周围炎症刺激作用下可增加肝细胞膜的通透性,诱发血清GGT水平增加。相关研究证实,肝癌组织中GGT催化的谷胱甘肽代谢过程可能伴有氧化损伤,进而参与癌变组织的恶化。GGT主要来源于肾脏、肝脏及胰腺中,血清中GGT主要来源于肝胆系统,在肝脏中广泛分布在肝细胞的毛细胆管及整个胆管系统。肝内合成亢进或胆汁分泌受阻,血清中GGT水平异常升高,故各类肝脏疾病均可造成GGT水平的升高,尤其原发性肝癌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GGT水平变化幅度最大。本文结果显示肝癌组5’NT、LAP、ALP与GGT均高于肝硬化组和肝炎组,肝硬化组5’NT、LAP、ALP与GGT均高于肝炎组,提示5’NT、LAP、ALP、GGT在不同肝脏疾病中表达水平存在差异,检测上述指标获可用于肝硬化或肝癌的诊断。既往研究指出,酶学相关指标在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单独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差,可能与上述指标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有关。目前临床推荐采用联合检测用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联合检测可结合各指标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减少漏诊及误诊率,提升诊断的准确率。
综上所述,血清5’NT、LAP、ALP与GGT在肝脏疾病的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联合四者进行检测可有效提升肝癌、肝硬化、肝炎诊断的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