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护理模式应用于剖宫产术后对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探讨
2022-11-01冯丽珊周静雯
冯丽珊 周静雯
(广东同江医院,广东 佛山 528300)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患者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并伴有肺气肿,若无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1-2]。治疗与护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故在剖宫产术后联合科学的护理模式十分必要。本文现以分析产褥期护理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护理成效,以此探究现代化护理模式的基础定位和发展方向,为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试验选取80例剖宫产产妇进行分组对比分析,具体试验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80例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摸球法将80例剖宫产患者分组,对照组40例:年龄24 ~34岁,平均(27.18±2.22)岁;观察组40例:年龄25 ~32岁,平均(27.16±2.19)岁。组间资料对比,不明显(P>0.05)。
患者首先必须是经过科学诊断,符合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可有利于回顾分析其病情资料,其次必须在清楚本次试验的方法、目的的基础上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家属也同意患者参加。然后经医院医疗团队分析,将病史不清、患有其他恶性疾病、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剔除。
1.2 操作方法
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母婴健康指导:(1)心理疏导:①已身为人母的护理人员可同孕妇交流产后经验,引起孕妇共鸣,主动宣泄不良情绪,降低心理压力;②通过聊天方式引导孕妇敞开心扉,主动宣泄不良情绪,通过鼓励、赞扬等方式消除其不良情绪。(2)健康教育:①新生儿护理指导:在护理人员帮助下进行新生儿沐浴;按照护理人员指示观察新生儿的面部表情、皮肤情况,定期更换尿布并进行脐部、臀部抚触;②泌乳哺乳指导:讲解母乳中营养成分对新生儿发育的不可替代性,提高孕妇的母乳喂养意识,结合视频边讲解边示范正确的哺乳姿势,引导孕妇学做,以催乳食物为主制作健康食谱,配合中医穴位按摩促进其快速泌乳。(3)环境优化:每日消毒、通风、采光,病房内摆放娱乐物品、母婴用品,墙壁装饰以粉色、淡蓝色为主,为孕妇营造良好的产后康复环境。
对观察组实施常规母婴健康指导(参照对照组)联合产褥期护理,分析讨论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据此开会讨论并制定科学的产褥期护理方案:主要包括:(1)产前健康宣教:产前为患者播放剖宫产视频,讲解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同时讲解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以及临床预防措施。(2)产前运动指导:引导患者完成扩胸、髋关节运动以及舒缩股四头肌等功能锻炼并形成运动记忆。(3)产后饮食指导:患者于术后6 h内食用流食,待胃肠功能恢复之后可进食半流食,而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过渡到普食,食物应以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为主,为患者快速补充营养,禁辛辣、生冷、油腻食物。(4)产后基础护理:按照自上而下顺序进行下肢环形按摩,单侧下肢按摩时间为10 ~15 min,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并对有栓塞病史患者进行重点关注,根据重症产妇情况给予低分子肝素以避免静脉血栓。(5)产后功能锻炼:指导患者锻炼股四头肌,单侧锻炼时间3 ~5 min,单手对患者腓肠肌进行规律挤压(按压1 s,松开1 s),持续3 ~5 min,同时引导患者进行扩胸训练,从而预防肺气肿。
1.3 观察指标
(1)采用医院自制的产妇护理依从性评价量表了解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100分)、部分依从(60 ~99分)、不依从(0 ~59分),依从性=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2)采用医院自制的产妇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了解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100分)、一般满意(60 ~99分)、不满意(0 ~59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3)记录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采用QLQC-30评价量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分值和患者生活质量呈正比。(5)采用SAS、SDS评价焦虑、抑郁情绪,分值与焦虑、抑郁情严重程度呈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版,将计数χ2检验、计量t检验资料带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产妇护理依从性
观察组产妇依从性100.0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产妇护理满意度[n(%)]
2.2 产妇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产妇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产妇护理满意度[n(%)]
2.3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n(%)]
2.4 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精神活力、社会交往、躯体运动、生活热情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精神活力、社会交往、躯体运动、生活热情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记录表(±s,分)
表4 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记录表(±s,分)
组别 例数生理功能评分 精神活力评分 社会交往评分 躯体运动评分 生活热情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0 65.91±5.89 91.15±5.80 65.23±5.52 82.25±5.37 65.94±5.17 95.37±5.83 65.35±5.86 93.65±5.83 66.03±5.98 89.00±5.29对照组 40 65.12±5.16 70.32±5.79 66.06±5.87 77.37±5.12 65.32±5.55 72.05±5.48 65.62±5.58 77.65±5.78 65.96±5.80 73.03±5.56 t 0.6381 16.0750 0.6515 4.1597 0.5170 18.4333 0.2110 12.3262 0.0531 13.1609 P 0.5253 0.0000 0.5166 0.0001 0.6066 0.0000 0.8334 0.0000 0.9578 0.0000
2.5 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
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s,分)
表5 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0 68.72±4.19 35.26±4.27 70.28±4.08 32.46±3.18对照组 40 68.56±4.41 47.18±3.31 70.44±3.98 45.18±7.17 t 0.1664 13.9539 0.1775 10.2566 P 0.8683 0.0000 0.8596 0.0000
3 讨论
剖宫产产妇的生理和心理护理均非常重要,生理护理可促进其恢复身体状态,促进快速泌乳,心理护理可改善其产后情绪,避免产后抑郁、焦虑,主动配合完成角色转换[3]。据此分析,常规母婴健康指导的护理优势十分明显,可有效满足孕妇的护理需要其中心理疏导可消除其不良情绪,保持平稳心态,健康教育可提高其新生儿护理能力,利于角色转换,环境优化可提高孕妇产后身心舒适度,促进产后恢复[4-5]。
相关妇产科专家指出,虽然常规母婴健康指导护理优势十分明显,但产褥期护理模式不应只考虑到产妇产后恢复,还应当关注产后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产后常见并发症,必然会影响身心一体化护理效果,降低产妇术后恢复效果,因此,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术后护理的关键[6-7]。产褥期护理指的是成立专业护理小组,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制定详细的护理方案,围绕患者的围手术期,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产前健康宣教、产前运动、产后饮食、产后基础护理以及产后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给予患者整体护理,并全面提升护理质量[8-9]。具体来说:产前健康宣教可端正产妇治疗态度,正确认知剖宫产以及产后并发症,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产前运动指导可为产后功能锻炼奠定基础,产后饮食指导可保证患者充足而合理的营养供给,产后基础护理和产后功能锻炼可通过物理按摩、药物干预以及运动锻炼方式有效预防静脉血栓形成[10]。各项措施联合,可在提升产妇生活质量并改善其心理情绪的基础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通过上述结果可以看到,观察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且生活质量水平以及心理状态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佐证上述分析论证的科学性,说明了产褥期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巨大应用价值。
综上分析可知,产褥期护理的施行是现代临床医学护理工作体现其人本护理理念的重要方式,剖宫产术后患者接受产褥期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生活质量提高且心理情绪更为稳定,同时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大幅度提高,体现了现代化护理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当然,本次试验因样本数量较少,故仍存在数据误差,下一步将继续搜集整理剖宫产产妇的详细资料,以求得出更为精确的护理数据,发掘产褥期护理模式更大的护理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