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视角下代际经济互助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
2022-11-01李炳松王军永
李炳松,王军永
江西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受到社会的重视,也引发了各界学者的研究[1]。众所周知,家庭养老仍然是当下老年人的重要选择之一,而家庭之间的代际经济支持对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程度的影响[2]。同时,代际经济关系也在不断变迁,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可能发生着微妙的改变。为了验证代际经济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本文利用CHARLS的数据,研究了家庭代际经济支持相关指标的变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联程度,以此来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促进老龄健康事业的发展。
1 数据资源与模型构建
1.1 资料来源与变量选择
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3],本文采用 CHARLS数据主要基于以下两点:一是CHARLS中有丰富的相关变量,包含本次研究所需要的家庭代际经济支持和老年人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的变量,使得本研究所用指标均在一个数据库中,达到数据的统一性。二是因为本次研究是做代际变迁,需要具有一定时间跨度的数据库,CHARLS的调查数据是从2008年到2018年的,有10年的历史跨度,契合本研究的变迁需求。
本次研究选取了2008—2018 年之中的2008、2011、2012、2013、2018年5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文献整理,专家头脑风暴形成共识,筛选出以下两个方面的指标,家庭代际经济支持方面:分为子女和老年人之间的经济互助支持,老年人和父母之间的经济互助支持,共六大指标。子女和老年人之间,我们选取了获得子女直接经济帮助的老年人人数占被调查老年人总数的百分比;获得子女给予物品帮助的老年人数占被调查老年人总数的百分比;老年人给予子女直接经济帮助的人数占所有被调查老年人总数的百分比;老年人给予子女物品帮助的人数占被调查老年人总数的百分比。老年人和父母之间,我们选取了获得父母直接经济帮助的老年人数占被调查老年人总数的百分比;老年人给予父母直接经济帮助的人数占被调查老年人总数的百分比。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我们选取孤独感(一周大多数时间感到孤独的老年人人数占被调查老年人总数的百分比),抑郁感和愉快感的选取同上,共三大指标。这里的大多数时间,是指一周中有5~7天处于孤独感,抑郁感或者愉快感之中。本次研究的指标数据均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
1.2 模型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它有以下三大优点适用于本次研究。首先,该方法对于数据没有过高的要求。第二,本研究统计汇总每个年度的一个指标数据,构成了时间序列数据。第三,灰色关联分析反映的是一种动态趋势,契合本研究的变迁视角。本次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参考序列为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的指标,比较序列为家庭代际经济支持方面的指标。主要计算公式为:
2 结果分析
2.1 基本情况
家庭代际经济支持指标体系构建如表1,每个指标统计的都是该年度指标人数在总调查人数中的占比。本次研究中的家庭代际经济交互行为包含两组,分别为老年人与父母之间,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笔者分别统计了6个代际经济指标在2008、2011、2012、2013、2018年的一个汇总值。我们可以发现,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不管是子女对父母给予经济支持的人数群体占比,还是父母对子女给予经济支持的人数群体占比,这种经济上的双向交互支持最终趋势都是在起伏中增长。在2018年的统计中,半数以上子女都对老年父母的经济提供了帮助,占比52.40%,物品上的帮助高达63.55%。同样的,老龄心理健康指标构建如表2,我们可以发现,2008年到2018年的10年间,虽然一周中大多数时间感到愉快的人数占比在变多,但是一周中大多数时间感到孤独和抑郁的老年人群占比有明显幅度的上升,感到孤独的老年人占比达到了9.18%,而感到抑郁的更是占比11.58%。很显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愈演愈烈,整个经济社会必须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才能为建设养老友好型社会助力。
表1 2008—2018年间的家庭代际经济指标汇总值
表2 2008—2018年间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指标汇总值
2.2 代际经济互助与孤独感的关系
首先,根据灰色关联度的判定,关联度为 0.35~0.65 属于中度关联,0.65~0.85 属于较高关联,0.85~1 属于高度关联[4]。我们发现在10年时间的变迁中,家庭代际经济支持的各项指标里和老年人孤独感关联性最强的是“老年人给予父母经济帮助”这一指标,关联度达到了0.817 5,排第二的是“子女给予老年人经济帮助”,关联度为0.762 8。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子女给予老年人物品帮助”“老年人给予子女物品帮助”和“老年人给予子女经济帮助”这3个指标都属于中度关联范围。见表3。
2.3 代际经济互助与抑郁感的关系
在抑郁感关联度排序中,发现指标关联度的强弱排序和孤独感排序是一样的,关联度最高的仍然是“老年人给予父母经济帮助”这一指标,达到了0.807 3,属于较高关联的程度。排名第二的指标是“子女给予老年人经济帮助”,关联度为0.759 7,属于较高关联。“子女给予老年人物品帮助”和“老年人给予子女物品帮助”是关联度最低的两个指标。见表3。
2.4 代际经济互助与愉快感的关系
在愉快感关联度排序中,发现指标关联度的强弱排序与前两者相比发生了变化,关联度最高的指标变为“子女给予老年人经济帮助”这一项,达到了0.831 3,属于较高关联的程度,也是所有关联度中最高的。排名第二的指标是“老年人给予父母经济帮助”,关联度为0.814 5,属于较高关联。两个指标的排序相较于孤独感和抑郁感,正好发生交换,其余指标排序无变化。见表3。
表3 代际经济指标的灰色关联度排序
3 讨论及建议
3.1 讨论
3.1.1 心理变迁 通过调查数据发现,目前中国有2.64亿老年人口。从2008—2018年的10年之间,老年人中有孤独感人数占比有一个波动的上升趋势,最终在2018年达到了9.18%,相当于有2 000多万老年人在大多数时间处于孤独感的包围之中。同样的,老年人的抑郁感占比人数也在波动中上升,于2018年达到了11.58%,相当于有3 000多万老年人口有抑郁感。抑郁症也是世界第二大杀手,如此大人口的老年人有抑郁感,是相当危险的。
3.1.2 子女和老年人之间的代际经济互助 本研究显示,“子女给予老年人经济帮助”这一指标与老年人的孤独感和抑郁感之间有较高关联,而与老年人的愉快感关联度在所有指标中排名第一。就孤独感而言,金钱在一定程度上会给老年父母带来心理上的安慰,但是心灵的慰藉显然不是一味地靠金钱维持,更多靠的是情感上的代际支持。根据张文娟的有关研究发现,情感交流对心理健康的好处比经济上的交流要更大。在现代社会中,子女大都忙于工作,他们会用经济上给钱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关心,但往往会忽略了父母的情感交流需求,例如陪伴。
关于“子女给予经济帮助”与老年人抑郁感有高度关联性,有相当大的可能是因为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父母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是无私奉献的付出者。他们可能会出于对自己子女的爱,认为子女正处于身心压力最大的阶层,年轻的子女既要在外打拼赚钱,又要抚养孙子女,经济上的负担是很重的。这种认知会造成老年人在心理上认为自己是子女经济层面的累赘,他们可能会为自身成为子女压力源的存在而不自觉地造成心理上的抑郁感。
随着时间的变迁,家庭代际经济支持的各项指标中和老年人愉快感关联性最强的是“子女给予经济帮助”这一指标。子女的经济帮助或多或少是一种物质上的慰藉,给老年人带来收获感。同时,当老年人得到子女经济上的支持时,他的物质生活水平应该会相对提高,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本去参与精神娱乐活动,这些相关活动会提升老年人的愉悦感。
3.1.3 老年人和父母之间的代际经济互助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在10年时间的变迁中,家庭代际经济支持的各项指标里和老年人孤独感关联性最强的是“老年人给予父母经济帮助”这一指标。学者于蕊通过统计调查,发现如果老年人的经济状况越差,孤独感就会越强烈[5]。老年人的收入本身就非常有限,如果老年人的父母尚在,出于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大部分老年人会在经济上对父母给予一定的支持,当老年人的一部分支出用于父母时,意味着老年人自身的经济支出会变得相对拮据。这就使得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资本减少,进而社会支持减少,孤独感就会随之而来。
同时,“老年人给予父母经济帮助”这一指标对老年人抑郁感影响最大,根据有关论文《中国老年人照料父母的现状及相关心理问题研究》中表明,虽然老年人对自己高龄父母的相关支持(包括代际经济支持)与老年人的抑郁没有呈现显著联系,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近乎于单向的代际支持仍然给部分老年人带来心理上的压力[6]。这种压力慢慢地积蓄,就会有抑郁的趋势。从学者童玉林在《贫困对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城乡差异——基于CLASS数据的分析》一文中的研究发现贫困对抑郁感有显著的不利影响,也就是说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处于较差地位时,抑郁感就会油然而生[7]。
关于“老年人给予父母经济帮助”和老年人感到愉快的高关联性,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子欲养而亲尚在的原因会让老年人心理愉悦感和归属感加强。并且,老年人和高龄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部分与子女之间情感交流的缺失。
3.2 建议
3.2.1 加大老年人心理关注度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迈入全新的层次,同时老龄人口也在爆发式地增长。在这个快速转型的经济社会中,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已经被广泛关注,但是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仍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8]。所以,我们整个社会要逐步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状况,做好老年人孤独感和抑郁感等的筛查工作,子女也要多关注老人的精神健康。
3.2.2 社会营造孝道氛围 从社会角度来讲,要注意孝道文化氛围的营造。首先,要鼓励子女对父母进行直接的代际经济支持,有助于老年人愉快感的提升[9]。同时,要做好新时代孝道文化氛围的打造,注意避免唯代际经济支持论,要注重两代人之间心灵上的沟通交流。
3.2.3 政府加大高龄老年人经济支持 从政府角度来说,要加大对高龄老年人的经济支持,打破以老养老现象,减轻低龄老年人给父母代际经济支持的压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低龄老年人因经济状况差而造成孤独感和抑郁感[10-11]。
3.2.4 政府促进低龄老年人就业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就业政策来增加低龄老年人的经济收入,进而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起到正向作用[12]。开辟老年就业新空间,这样在人口老龄化下,既缓解了劳动力不足,又增加了老年人的社会经济活动参与度,从而让低龄老年人有更多的经济来源去赡养自己的高龄父母。同时,这也让他们不会在心理上认为自己是子女的经济累赘,可以和子女之间进行双向的代际经济交流,以此达到减轻心理压力的效果,最终减少孤独感和抑郁感的发生。
3.2.5 子女做好代际经济和情感支持 从子女角度来说,对子女要注重孝道教育,使其做好对老年人的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在家庭内部,子女可以在自己经济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持续做好对老年父母的代际经济支持,提高父母的物质生活水平,帮助父母走出为物质忧心的樊笼,让父母有更多时间注重精神生活。同时,子女要做好情感上的代际支持,弥补经济支持的不足。
利益冲突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