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见证历史 承载“中棉所精神”

2022-11-01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王倩华苗成朵

办公室业务 2022年12期
关键词:棉花

文/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王倩华 苗成朵

在6.9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档案室(以下简称中棉所)举办了为期10天的档案展览宣传活动,共展出12个展架,内容包括文件、图片、实物等档案材料共计200余件。

目前,中棉所档案室保存档案共计1.3万多卷,主要包括文书档案4860卷、科技档案4130卷、基建档案3150卷、成果档案970卷,档案记录和见证了中棉所从建所初期条件艰苦到今天取得丰硕成果的发展历程。

档案宣传展览是挖掘利用档案资料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展示档案资源、加强档案宣传、提升档案价值的表现形式。本文通过档案宣传展览活动,总结开展档案展览工作的一些做法和思路,希望与业界人士共同探讨和交流。展览的主题和内容设计是最重要的因素,主题生动、内容丰富更易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直接影响到本次档案展览活动的效果。

一、展览主题确定

关于主题的确定本着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展示中棉所建所60多年以来档案中具有代表性和里程碑式的档案材料,更能体现和展现“中棉所精神”,让年轻人进一步深入了解中棉所的发展历史,让老年人和中年人重温每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二是档案材料特色鲜明,图文并茂,激发参观者的兴趣,现场互动效果好。

二、展览内容选定

根据展览的主题和馆藏档案情况,拟定了9个版块内容:1.老所部选址为何选在农村;2.20世纪棉花育种;3.建所以来重大成果;4.中棉所巨大变迁;5.棉花学会40周年;6.棉铃虫肆虐的年代;7.中棉所杰出人物; 8.研究生培养;9.实物档案。通过馆藏档案情况的梳理,选定档案展览宣传的9大主题内容,贯穿建所伊始到发展至今。

三、档案展览效果

(一)见证中棉所的发展历程。本次展览是中棉所建所以来面向全所首次举办的档案展览,展出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实物、文件及珍贵的历史照片,以翔实的档案史料记录了中棉所的建立和发展,让中棉所人进一步认识中棉所、走进中棉所、了解中棉所的发展历程;同时,让大家走近档案、认识档案、学习档案,以后积极踊跃移交档案。

通过“老所部选址和中棉所巨大变迁”等版块,让后人了解了中棉所的“前世今生”,为何所部建在了河南安阳县白璧镇大寒村,这是多数中棉所人困惑不解的问题。因此,从建所选址的珍贵档案材料中,知晓了中棉所的“身世”;从建所初期低矮的平房到今天宽敞明亮的大楼,从一把尺子、一杆秤到现在的动辄几百万的精密仪器;所部从安阳县大寒村搬迁到安阳市开发区。这部分档案材料反映了时代的巨大变迁和中棉所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承载“中棉所精神”。2014年,农业农村部号召农业系统学习“中棉所精神”,即“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工作精神。

“20世纪棉花育种、重大成果、实物档案”等主题内容,呈现了老一辈中棉所人吃苦耐劳、克己奉公、敬业奉献的精神风貌。

在地处安阳县白璧镇棉花田包围的中棉所老所部,老一代中棉所人上班就是头顶骄阳到试验田进行田间观察和调查记载,泥一把,汗一把;清早晨练和傍晚散步依然是走进棉花田,锻炼身体和查看棉花材料两不误。正是老一代中棉所人的吃苦耐劳和实干奉献精神,才成就了中棉所的辉煌。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棉所科研成果荣获了4个国家一等奖,激励和鞭策了年轻一代的中棉所人,看过档案图片展览后,他们很受鼓舞,决心向老一辈专家学习,攀登棉花科研新高峰。

2000年以来,中棉所科技成果获得6个国家二等奖,虽说没有20世纪的4个国家一等奖那么辉煌,但至少也很灿烂,这与社会发展和时代背景有一定的关联性,农业产业结构在调整,棉花已由20世纪关系到几亿老百姓穿衣的国计民生的大宗经济作物,变成了当前为解决14亿人口粮的粮食作物让地的小宗作物了。

近10多年来,棉花基础研究实现前所未有的突破,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系列)上发表了棉花基因组测序及后续基因组解析方面的文章8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为棉花分子精准育种奠定了良好基础。

这部分档案材料展现和承载了老一代中棉所人艰苦奋斗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当代中棉所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使命担当精神,生动诠释了“中棉所精神”。

(三)感同身受,代代传承。通过一件件珍贵档案和图片,观众可以从中了解一件传奇历史事件,亲历一种岁月情缘,对话一位历史人物,感悟一段时代变迁。这些珍贵的档案集历史性、知识性、文化性于一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中棉所厚重的文化底蕴。

一位退休老职工在观看了展览之后喜悦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说:“每个版面都能让人回想起一段历史,而且画面真实感人,好像又回到了那个年代。”一位不了解档案工作的年轻职工也竖起大拇指说:“想不到档案还能办成展览,这些史料保存下来太不容易了。”一份份泛黄发脆的文件,一张张陈旧的黑白照片,一件件洗得发白的老式工作服和挎包及田间记载本等等,每天都在吸引着中棉所人前来参观。老同志们一边观看一边为年轻同志们讲解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棉花故事。

一位80多岁的退休老专家在一张泛黄的照片前驻足良久,他回忆起了建所前夕参与选址的故事,并亲自送来了老人珍藏了半个世纪的关于这段往事的记载手稿,让中棉所人了解建所前夕这片热土的真正历史。80多岁高龄的退休老所长,了解到本次活动,专程托人从外地送来了他多年来创作的对中棉所各时期的人生感悟的手稿,让没有经历那段历史的后人们感同身受。还有更多的中棉所人自发捐赠了老式织布机重要部件、小型老式轧花机、棉花品种培育过程中的珍贵照片、记载手稿、个人文集,等等,这些将作为档案材料永久保存。

四、对档案展览活动的思考

(一)展览主题和版面场地设计。本次档案展览宣传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首先梳理了馆藏档案的特点与亮点,然后设计出多个展览主题和板块,再不断完善、调整和丰富每个主题板块的内容。展览活动伊始,做了四版不同版面的宣传海报,两版放在展览场所,另两版放在办公楼一楼大厅。实物档案也是这次展览的一大特色,睹物思情,互动效果好。结合本次档案展览活动,档案工作人员又做了两场主题报告。

(二)提升档案工作的重要性。首先,同直接利用档案解决问题的形式不同,档案展览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是一种提升档案管理部门自身形象和地位的有效途径。其次,利用这次展览机会,向外界宣传了中棉所的历史和科学创新文化。这次展览主体内容是通过档案资料展示中棉所的发展历史、重大事件、科技活动及重要人物,获得了宣传和教育的双重效果,使观众了解了中棉所为国家棉花科技事业做出的贡献,了解了老科学家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刻苦的钻研精神和高尚的个人品格。再次,展览内容全部来自本所档案室,是对建所至今档案资源建设成果的展示。借此机会,我们将全部档案资料进行了一次梳理,深入挖掘档案信息,使档案展览很好地发挥了档案的价值和作用。有的参观人员观看展览后感触很深,表示以前对档案工作不够了解,现在知道了档案的历史价值和利用价值,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大意义。通过举办此次档案展览活动,深深地体会到,只有走出档案室,让人们实实在在感受到档案和档案工作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强化大家的档案意识才能成为可能。档案部门只有把本职工作和大家的要求相结合,并得到他们的认可,档案工作才能引起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五、结语

中棉所是棉花研究的国家机构,其档案不仅是本所发展历史的直接记录,更是中国棉花科技发展历程的重要缩影。档案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现了中棉所的发展历程:由20世纪建所在白璧镇的农村,除周围的棉花试验田围绕所部大院以外,再无其他风景;到本世纪初,所部搬迁到安阳开发区以后,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中棉所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投身棉花科研和生产一线中。

这次档案展览活动,秉承和弘扬了“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中棉所精神,使大家进一步深刻领会了“中棉所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激励中棉所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担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猜你喜欢

棉花
棉花是花吗?
棉花的变身
甜蜜蜜的棉花糖
棉花糖
雪白的棉花堡
神奇的棉花糖
棉花姑娘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下)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心中的“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