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

2022-11-01山东省临清市图书馆许志军

办公室业务 2022年13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图书管理工作

文/山东省临清市图书馆 许志军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从形成发展至今,一直是传承人类文化精神、传播理论知识以及推动人类发展的关键渠道,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伴随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字资源的出现,图书馆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方式都产生了明显改变,对图书馆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为此,新时代,传统图书馆亟须进行管理工作的创新,实现现代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以及综合化的管理,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因此,新时代图书管理工作怎样创新已成为图书馆管理人员关注的重点。

一、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的价值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之中,推动了图书馆管理工作向信息化、综合化以及高效化方向发展,图书馆管理方式得到适当创新完善,不仅使图书馆管理职能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提高了图书管理效率,符合现代化图书馆管理工作开展的需要。

经济高速发展激发了社会对精神文化的高层次追求,人们关于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要求更为丰富。因此,为了满足受众对图书馆信息数据资源的实际需求,图书馆需要及时创新管理工作,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期间,不仅需要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以及改进,同时需要合理改变管理理念,确保图书管理工作的高效性、畅通性以及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质量。图书馆服务工作创新有助于社会文化的进一步传播,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我国学术研究工作提供理论阵地。

二、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

(一)人本思想原则。“人本思想”指人类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均做到以人为本,以人的利益为主要目标。图书馆管理工作应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对比文献与读者时,以读者作为中心。其二,对比管理对象以及管理人员过程中,将受众作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是关心关注人的发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推动人的素质提升。因此,图书馆人本观念应具备如下内涵:第一,管理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各类需求,因此需要将满足读者需求视为图书馆管理服务的最终目标。第二,人属于管理的客体,图书馆各种管理手段必然先作用于读者,之后利用读者发挥能动作用,推动和促进业务工作的开展。

(二)系统性原则。系统指的是包含了多个彼此联系、互相作用的要素,在特定环境下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性整体。系统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任意系统均存在特定的环境之中,系统的高效运行需要外界环境的支撑以及能量的注入。系统性原则指的是立足整体,统筹规划,各方进行积极的协调,实现系统整体最优。系统应重视主体性,虽然其含有不同的要素,但是系统功能并非各个要素的累积,具有构成部分处于孤立状态下所不具备的新特点新功能,强调整体性效益优先原则。而图书馆管理工作亦如此,要保证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运转,并强调和图书馆有关外部环境要素的协调性。

(三)时效性原则。管理创新的目标是为了及时改善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因此,在图书馆管理创新内容方面,应积极吸收许多图书馆在实践之中获得的成功经验,系统性地总结本图书馆工作的经验,寻找其中具有规律性的内容。同时,图书馆管理创新应以既有条件和现有的环境为基础,结合个人特征,应用先进的管理经验。部分图书馆现行的管理体制滞后信息时代发展,图书馆人力资源社会化难以实现。此外,图书馆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团队,最为有效的方法是保证员工岗位培训以及人员招聘工作质量。

(四)效益原则。效益指的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图书管理期间,管理人员需要应用合理的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方式,即通过合理的经济投入,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图书馆创造的效益属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其中社会效益指的是为读者供应其所需的知识信息,形成政治、文化以及思想等各方面的效果,促进社会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经济效益指的是管理人员通过合理分配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资源,加强对成本的核算以及控制,有效提高资金投入回报率。

三、图书馆管理工作现状

(一)图书馆管理服务模式较为落后。当前部分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依然是以对外借阅各类图书、报刊以及文献为主,为读者提供的服务还停留在传统原始服务环节,图书馆管理服务模式展现出明显的封闭性特征。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之间缺少互动与交流,没有形成一对一或面对面的服务模式,整体服务模式存在单一以及固化的问题。基于该模式下,管理人员并不能明确用户的实际需求,信息沟通呈单向化趋势,甚至两者缺乏应有的交流,导致图书管理工作效率不高,不能构建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图书馆管理人员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主要依赖人力完成,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视为整体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核心。但就目前而言,许多图书馆管理人员存在电子化以及自动化知识不足的问题,无法满足当前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图书馆管理人员面对新的信息知识或是科学技术,态度较为消极,不能与时俱进,因此图书馆的一些配套硬件设施的引入并不充分,导致整体资源利用率较低;另一方面,图书管理人员缺少新时代的意识,外语能力普遍较弱,如果有外籍人员进入图书馆,其并不能为外籍人员提供有效的服务。另外,部分图书馆并没有设立可以为读者检索文献、实现移动阅读的设备,自动借阅以及归还文献设备并不普及,严重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三)图书馆管理制度亟须规范更新。图书馆属于理论知识的主阵地,对科学研究发展以及知识传播而言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现今部分图书馆因管理制度较为落后,不能有效激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导致图书馆管理工作发展缓慢。就目前图书馆管理制度而言,并不能有效应对知识经济的发展对图书馆管理工作形成的强烈冲击。图书馆管理工作面临的阻力较大,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变革势在必行。

四、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方法

(一)丰富服务方式。图书馆应将可用的信息转变为读者应用的资源,为读者提供多样化且全面的服务。因为读者个人职业与文化程度不相同,这就需要更精准地为受众提供服务,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为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地阅读体验,图书馆需要构建管理人员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平台,以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读者的实际需求,并为读者提供主动且具有价值的信息服务,只有明确读者的实际需求,才能为图书收集提供更为明晰的方向。

具体可采用如下方式:第一,资金充足的图书馆,可以建立展览厅、演讲厅以及学术厅等文化娱乐场所,便于读者积极开展文化沙龙活动。第二,改变传统服务模式,将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例如文献信息咨询服务、网络信息服务以及课题追踪等。第三,图书馆可以利用网络以及宣传栏等形式对外介绍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图书馆可提供的服务内容以及基本布局等,为读者推荐其需要的书目,帮助读者明确阅读的目标以及范围。第四,加强和读者的沟通与交流,图书馆可以设立意见箱,组织读者座谈会,并在图书馆官方网站上设计回应栏,聆听读者的声音,并接受读者的监督以及管理,帮助读者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第五,构建读者个人档案。通过档案资料分析读者的个人偏好,同时尊重不同读者的个性差异,以满足各个服务对象,甚至是特殊对象的实际需求。第六,采用藏、借、阅综合的管理方式,为读者提供所需要的服务。第七,提供网络借阅的渠道,方便读者通过网络进行借阅,节省读者的时间。第八,引导读者参加图书选定以及购买活动,结合读者需求制定后续的采购计划,保证馆藏资源质量以及图书的利用率。

近年来,我馆参与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第二届惠民书香节“同筑中国梦,共度书香年”春节主题系列活动,第十一届少儿艺术节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全国少儿诗词在线诵读活动,第十三届和第十四届全省读书朗诵大赛选拔赛、世界读书日活动等各类活动达到200多场次。

(二)培养管理人才。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的本质是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各个图书馆在选拔管理人才时,可以运用聘用制以及兼职制等不同方式,以吸收各个年龄段、工作水平高的人才。此外,图书馆需要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职业素养,提高图书管理人员岗位认知,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并形成相应的荣誉感。我馆不断提高服务读者能力,组织图书馆职工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全国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提升计划培训,山东省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工作培训,山东省视障文化服务与阅读推广培训,聊城市古籍保护培训,聊城市总分馆制建设培训,尼山书院师资骨干培训,文化共享工程暨公共电子阅览室市县骨干培训,公共图书馆理念、服务与推广培训,图书馆估计鉴定研修等各类培训活动。在学中干,干中学,不断提高职工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不断推进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升级完善图书馆设施。信息数字化背景下,图书馆需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自动借还设备的普及应用率,减少在人力方面投入的成本。同时,配置移动阅读设备以及信息建设设备,及时升级相关硬件设施,来应对知识经济所造成的冲击。完善图书馆设施,一方面,图书馆提升了读者阅读体验感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最大程度激发图书馆在社会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四)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与制度。完善的图书管理机制是推动图书管理工作创新的基础。图书馆管理工作必须伴随时代的发展,并最大程度运用信息化优势,明确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价值,运用现代高科技知识,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建立图书馆电子索引,便于图书整理,完善电子化借阅流程,精简操作流程,更好地提升居民借阅的热情。此外,图书馆应积极构建信息资源交流平台,加强与其他图书馆之间的学习与交流,针对图书馆内缺少的文献资源,可以利用互联网共享渠道从其他图书馆中调用电子文件,满足受众对阅读的实际需求。

图书馆管理工作需要探索一条可以持续发展的道路,首要工作是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思维与模式,激发图书馆活力与竞争力。因此,单位需要构建有效的奖励制度、惩罚制度以及竞争制度,改变传统消极工作思想。如果管理人员出现工作不到位或是出现纰漏,应承担对应的责任和处罚,以此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直接决定了其工作效率,荣誉制度以及竞争制度都能够充分激发其工作热情以及创新潜力。图书馆可以通过绩效评估等方式使得管理人员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差距,加强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构建更为理想的工作氛围,积极开展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同时,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平常工作之中,应认真观察,及时调整部分出现弊端或是问题的工作,以最大程度发挥现代化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创新价值。

五、结语

知识经济背景下,图书管理工作日渐重要,传统图书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工作需求。因此图书馆管理人员应明确创新价值以及基本原则,并通过丰富服务方式以及建立新型的管理机制与制度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创新管理工作,提高图书馆竞争力,为社会文化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图书管理工作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班里有个图书角
我国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问题探讨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