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团建”在团员管理中面临的挑战及改革路径研究
2022-11-01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张宏敏
文/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张宏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共青团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指出,在习近平新时代青年工作思想的指导下,在共青团改革的新形势下,团员队伍建设要突出问题导向,解决好“团队衔接”“学社衔接”“党团衔接”三个衔接问题。然而,加强群团工作的重要方法是改革创新,改进群团工作的目标是推动转型发展。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在深度融合大数据时代,给共青团工作带来无限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开展青年工作,团中央推动共青团建设转型,创新青年工作运行机制,实施以“智慧团建”为主的一系列创新举措,计划建成涵盖各级团组织、全体团员和团干部的平台系统。2015年,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徐丰表示:“智慧团建”是团中央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共青团自身建设互联网转型、创新青年群众工作运行机制、落实从严治团要求的重要举措,将建成涵盖各级团组织、全体团员和团干部的系统。建成后的“智慧团建”具备基础团务管理、工作管理和服务青年三大功能。其中,基础团务管理功能,既包括对团组织、团员、团干部基础数据库的管理,也包括对团员发展、团费收缴、团员注册、组织关系接转、组织生活开展、推优入党等基础工作的管理;团的工作管理功能,包括团内工作动员部署、信息交流、运行管理、考核评价等,推动团的工作运行机制改革;服务青年功能,包括实现项目动员、资源分配、公益众筹、志愿服务等,整合更多资源支持基层团组织开展联系服务青年工作。
“智慧团建”从广州的试点到全国的推广,经过了一个从模拟到实战到成熟的过程。但随着工作时间的延伸,各级团组织人员的变动,上级团组织对“智慧团建”的重视程度变化等等,都对“智慧团建”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造成了影响。经历了5年多的发展,如今运行中的“智慧团建”并没有形成三大功能的局面,而主要集中且局限在团组织、团员、团干部基础数据库的管理,组织关系转接、团支部考核评价等几个功能。作用发挥不明显,且因团员对系统数据不重视、各级团组织落实情况不同等,非但没有提高工作效率,还造成基础工作量大,数据不准确、上级考核不达标等后果。
一、基础调查
基于了解系统用户对“智慧团建”的评价情况,本次调研分两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针对J市已毕业的大学生群体,随机抽样80个团员样本,填写《关于“智慧团建”系统用户评价的调查问卷》,发放问卷80份,回收80份,其中有效问卷78份。调查结果显示,在系统的使用情况上,选择“用过系统”的75人,占比96%;“没用过系统”的3人,占比4%;选择“使用3次(含)以下”的72人,占比96%;“使用3次以上”的3人,占比4%;可以看出“智慧团建”系统的覆盖面比较高,但是团员在就业前使用系统的频率低,参与度不高。在因何原因使用系统问题上,因“学社衔接”而使用系统的有63人,占比84%;因“团员注册”而使用系统的有12人,占比16%;可以看出,多数团员是因为升学、就业等办理“学社衔接”业务而登录使用“智慧团建”。在对系统的评价上,认为系统“有用,对团员有帮助”的21人,占比27%;认为系统“没用,对个人帮助不大”的48人,占比62%;选择“不知道”的9人,占比11%;可以看出,“智慧团建”对团员的影响作用发挥不大,团员对系统的认知度不高。在对系统的建议、意见上,征集到21条信息,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建议增加“智慧团建”的功能,紧密与团员切身利益相挂钩,在就业、资助等方面融入有效的信息动态;二是建议共青团组织统一高效开展工作,在对待团员关系转接工作上,因不同团组织的要求不一,或也存在“加码、抬高门槛”等现象。被试列举了个人实例:在团组织关系申请转入某市某社区时,对方单位用“你所毕业的院校不在我们的明细列表上”为由拒绝接收团组织关系,导致“智慧团建”给团员带来的不是推力而是强大的阻力。
第二部分,在J市的专职、兼职团干部中随机抽样30个样本,通过单独访谈的形式收集信息。30名团干部中,3名认为“智慧团建”系统的相关工作“开展顺利”,27名认为系统的相关工作开展“存在困难”,其中3名认为“开展顺利”的团干部均为中学兼职团干部,27名团干部主要分布在高校、企业团组织、街道(社区)团组织。存在的困难主要集中三个方面:一是“学社衔接”不畅,社会单位存在拒收或接收不及时的情况;二是“智慧团建”系统工作对团员没有约束力,认为工作开展缺乏制度保障;三是线上线下数据不匹配导致底数不清带来的工作困扰。
二、现状分析
(一)“智慧团建”具备的优势。1.管理群体清晰,组织结构健全。“智慧团建”是网络技术应用下的一种新型团建形态,是共青团突破传统工作模式的发展瓶颈,实现与青年良好互动的一种新举措。系统的普及和应用是建立在各级团组织的基础上,从团中央到地方到基层团组织,结构健全,无论是专职团干部还是兼职团干部,都给“智慧团建”的运行提供了切实的基础保障。人员职责清晰,系统设置管理员,管理对象、管理区域一目了然。2.功能定位明确,填补管理空白。“智慧团建”旨在构建青少年服务供给的新机制,实现管理基础团务、青少年工作和服务青少年的各项功能。“智慧团建”在功能上设计了组织管理、团干部管理、团员管理,以及对标定级考核、学社衔接等功能,通过各级团组织、基层团支部,搭建一级管好一级的模式,在信息导向上架构起各级团员、团干部的大数据,满足信息数据系统化的实际需求。3.自上而下推动,提供落实保障。全国团员基数大,团组织层级复杂。要让“智慧团建”落实落地,监督、考核等手段不可或缺。由上而下的推动,在工作要求、完成情况上提供了保障和支持,上级团组织的重视度确保系统的可持续性。
(二)“智慧团建”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群体涉及面广,落实情况不一。部分地方团组织没有落实“智慧团建”系统建设工作,导致团员在转出、接收过程中存在困难。比如在“学社衔接”问题上,有些团组织对申请转入团员不予接收,尤其是社区(街道)团组织对应届毕业生不予接收的问题情况突出,应届毕业生遇到类似情况要通过向上级投诉或者其他咨询、反馈后才可能得以解决。这样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作为团员自身,不愿投入太多的时间精力去办理组织关系;另一方面,作为组织接收方对此置之不理,关系转出方又面临着上级团组织的督促,完成不了既定的工作任务。此外,还有一些中学团组织对团员的信息没有处理好,“甩手”让团员到升学的学校办理,但是升学的学校也没有实质性的管理权限,这样的群体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真空”状态。上心的团员会紧盯自己的组织关系,不上心的团员或许就因此“消失”在系统之外。
2.团员参与不够,系统认可度不高。认可度的高低取决于对目标事物的理解,以及是否赞成并支持其实施或开展。在“智慧团建”使用过程中,主要以管理员、团干部为主要的使用对象,进行团员数据的操作,对于团员个体而言,使用频次少,对个体自身发展没有突出的影响或者重要的作用,团员除了应上级要求要进行一些信息更新外,无须使用“智慧团建”,导致有的团员丢失登录密码,有的不清楚系统具体是什么。团员对平台的需求不高,平台给团员的归属感不够等原因,造成认可度不高。
3.管理权限受限,工作开展不畅。地方管理员权限受限,许多情况无法操作,长时间的“僵持”,积累出“僵尸团员”。上级团组织限制开放权限,初衷是对系统更加严格的管理,避免权限扩大引发“造假”。但是,由于权限开放不均衡、不科学引发的问题较多。如某个地市级团组织,对于信息错误的团员无法删除或者修改,需要报送省级团组织提交申请修改或删除。而省级团组织的管理员并非专职,且倘若下辖5个地市,最终待处理数据堆积如山,上级团组织介于各种“未知”不便反复申请,以至于不了了之。再如,某高校团委,对团员的修改和删除没有直接的权限,万人大学,团员目前占比80%以上,在这个群体基数中“智慧团建”若要有增删,也需要提请上级团组织。一方面,不能及时处置造成问题堆积;另一方面,每个团员所具备的“特殊情况”都需要费一番周折,产生了巨大的工作量。
4.各级数据不准,团员底数不清。要想做好团员管理,首先要做到底数清晰,对象明确。面对基数庞大的团员群体,底数问题一直以来是共青团工作的难点,团员基数大,流动性强,在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以往团员的信息主要依靠纸质的团员档案,但由于各级团组织对团员转接的要求不一,执行情况不同,团员档案也是五花八门。“智慧团建”的启用,理论上而言,应该线上线下一对一匹配,通过纸质档案确认系统团员身份等。实际操作中,线上线下数据不对称。主要原因集中在“学社衔接”不准确,新增团员录入不及时。
三、“智慧团建”改革路径探索
(一)立足思想引领,把学习建在系统里。扩宽“智慧团建”单一的管理功能,融入学习教育载体,结合“青年大学习”,打通系统和学习平台的通道,可以将“智慧团建”系统引入“青年大学习”平台里,也可以将“青年大学习”平台内容融入“智慧团建”系统中。立足思想引领,让团员在学习中加大对“智慧团建”的熟悉度。
(二)整合信息资源,把服务建在系统里。增加“智慧团建”的服务功能,结合团员的入团申请、团籍注册、综合素质提升等实际需求,在系统中增加功能项,切实提升系统为团员青年服务的特征。将有助于团员发展、成长的信息注入系统中,充分发挥系统的育人功能。整合信息资源,让团员在体验中提升对“智慧团建”的归属感。
(三)加强文化互动,把活动建在系统里。延伸“智慧团建”的互动功能,将“三会一课”、团日活动、团组织活动等搬进系统里,“智慧团建”内容充实,提升团员对系统的需求度,频繁地关注和使用加大活动宣传力度。各级管理员通过系统增添活动的组织报名等功能,加强互动体验。加强文化互动,让团员在信息交流中增强对“智慧团建”的参与度。
(四)线上线下联动,把管理建在系统里。完善“智慧团建”的管理功能,“智慧团建”的目的是对团员、团组织科学管理,利用网络化、数据化、可视化的形式摸清底数。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数据不准的情况。想保证数据准确,就要层层保障,从新团员录入到学社转出再到新组织接收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做到线上线下统一,团员与编号匹配,才可确保底数清,数据准。加强上下联动,让团员在科学管理中树立对“智慧团建”的信任度。
(五)建立健全机制,把评价建在系统里。当前,“智慧团建”系统主要对团支部进行“对标定级”考核测评,通过自评、上级团组织评议等确定一个团支部的考核等级。但是团员、管理员对“智慧团建”的评价及问题反馈渠道缺失,这样不利于系统的逐步完善和更新。建议“智慧团建”开设团员评价通道,对系统、所在团组织等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反馈建议意见等。健全机制,让团员在民主评议中提升对“智慧团建”的期待值。
四、结语
共青团组织的再造和转型不仅需要刀刃向内的勇气和锐意进取的决心,更需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工作的创新不但要主动融入互联网思维,更重要的是工作逻辑的更新、系统基因的重组。如果只是单纯将线下数据搬移至网络空间,不遗余力“做数据”达到数据匹配、完成考核指标,“智慧团建”必将成为改革路上的“拦路虎”和负面评价的指向标。各级团组织要齐心协力,着力突破共青团网络化转型难关,及时反馈问题,而不能盲目“顺应”上级要求,只有自下而上“接地气”地反馈,才能有自上而下的“科学性”改革。“智慧团建”系统在基层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显而易见,各级团干部应该摒弃一味追求“数据”的陋习,追溯问题根源,提升团员对“智慧团建”的认可度、参与度和归属感,优化系统三大功能,回归系统建设初衷,完善制度保障,让团干开展工作更有底气,让团员对系统更加依赖,让“智慧团建”更加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