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度提升研究
2022-11-01南京传媒学院李丽
文/南京传媒学院 李丽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是一种特殊的传播活动,教育者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等教育介体,是将特定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传导给受教育者的一种双向互动过程。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更具有即时性、移动性、多元性、交互性、碎片化、去中心化等特点。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价值的最大化,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有效性,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广度、速度、深度和黏度,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筑牢高校这个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
一、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基本特点
近年来,新媒体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各种媒介生态不断推陈出新,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和思维方式。究其原因,在于其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独特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即时性与移动性兼具。新媒体,尤其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出现,彻底突破了传统媒体传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破了传播手段单一的局限,任何信息从产出到传播再到反馈,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依托智能设备,能够实现最新信息一键上传,广大网民即可通过网络实现即时接收,信息触手可及,极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新媒体为所有用户提供了一个对等共享的网络环境。较之传统媒体动辄依赖于专业设备和专业人士的信息传播形式,视频的拍摄、制作剪辑等一系列工序在普通人看来遥不可及;新媒体则实现了低门槛,易操作。只要拥有一部手机,每位用户随时随地可以参与进去,成为一个个信息传播与接受的“节点”,传播主体不再囿于传统媒体下的主流媒体、网络大V、明星红人等,每位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信息、创作信息、传播信息并参与信息互动,打破了以往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感。
(二)交互性与个性化并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不是“点对点”的单向式传播,打通了信息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互动渠道,呈现出交互性的特征,用户可以在创作者、发布者和传播者之间自由切换。新媒体重建了网络场景模式,大学生以多种角色,在多个平台自由切换,自由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如抖音短视频用户在浏览视频的同时,可以点赞分享,实现平台内和微信、微博、知乎等跨平台即时互动,也可以使用评论功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评论区就是一个大型互动现场。新媒体的个性化不仅在于其成为个体表达自我诉求、展现个性的平台。大数据分析方法和技术应用,能够提取用户浏览记录,在新闻资讯、音乐影视、健身娱乐、美食分享等各类海量信息中,有针对性地为每一位用户推荐个性化的信息内容,在内容相关性、内容质量和内容时效性等方面准确击中用户需求。同时新媒体提供的海量资源和超大素材库,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创作的需要。
(三)海量化与碎片化共存。新媒体时代实现了全球信息数字化、社会网络化和交互实时化,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连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都可以实现信息的无障碍传递,海量的图文、音频和视频信息触手可及。加上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上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信息多次裂变,形成一个信息爆炸的新时代。同时,由于新媒体数量的增加和受众分层细化,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变得多元,信息传播和获取的成本也在增加,各类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极易造成受众的“快餐式”、碎片化阅读方式。为了进一步迎合受众碎片化阅读需求,新媒体不断压缩时间、细化信息,一部电影被拆解成无数个片段,短视频的盛行正印证了这一点。短视频的时长、叙事逻辑和内容碎片化都迎合了用户碎片化的阅读需求。短视频时长压缩在15秒到5分钟之间,用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利用最便利的移动终端,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充分利用了碎片化时间。另外,短视频内容的叙事结构没有严格的逻辑要求,开宗明义,衔接自由,每期之间没有强关联度,用户碎片化选择视频内容也没有较强的逻辑性,随时更换,随意中断。
(四)泛娱乐化倾向明显。所谓“泛娱乐化”,指的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娱乐元素在社会生活中过度泛滥,导致人们以娱乐化的心态对待一切,以娱乐作为价值衡量标准所形成的一种社会现象。相较于传统媒体的严谨与严肃,新媒体更倾向于浅薄空洞的内容,戏剧化的表达、碎片化的叙事结构。从前车马慢的浪漫被即时满足取代;理性批判被戏谑恶搞代替;深度思考被浏览网络段子代替。在“流量为王”的利益驱使下,一味追求夺人眼球,大量制造传播表面化,娱乐化的信息,爆炸性的标题,搭配冲击力的图片和视频,或刻意制造冲突,引起群体对立,上演一场又一场“娱乐盛宴”。这样的泛娱乐化信息,忽略内容的真实性和意义感,片面迎合受众的官能欲望。一方面,导致大学生沉溺于生理快感,逐步丧失高尚理想价值的追求,消弭斗志,被错误价值导向所影响,追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另一方面,充斥于网络的虚假消息,浮夸谣言,挑战主流价值权威,摧毁了网络媒介在大众心中的公信力。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1.信息传播即时移动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效率。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和理论研究可以随时随地开展,突破时空的限制;其次,国家的各种教育政策、专家们的理论成果可以通过新媒体媒介一键上传,全网传播;再次,受众的反馈,接受度如何等都可以通过数据得以迅速呈现;最后,根据教育效果的反馈,各部门各单位即时调整完善教育内容,保证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增加教育的影响力。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即时移动性,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效率提高。2.交互性改进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新媒体改变了传统“面对面”交流方式,隐藏于IP地址后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会因性别、年龄、职业、样貌等社会特征而有所顾忌,也不会因时间、地点而有所限制,网络的隐蔽性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身份界限,教育者与学生开展平等交流。学生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真心吐露自己的困惑、孤独、弱点,也能大胆谈论自己的恋爱、学习和生活,敢于提出问题;教育者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疑释惑。这种平等双向的交互性过程,增强了交流的即时性和实时性,改变了过去单向度的“教而不育”问题,改进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真正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世界,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3.海量开放的信息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资源。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中心化”“权威化”,信息的生产与传播由主流媒体、明星红人等掌握,新媒体信息发展呈现“去中心化”特点,人人都是创作者和传播者,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等。并且这些教育资源是向全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开放的,教育者可以直接利用新媒体既有的图文、音频和视频等丰富资源,也可以自己创作作品,学生可以从任何平台获取最新最全面的信息,知名大学的免费精品课程,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如抖音2020年度报告显示:到2020年底,已有799所高校入驻抖音开通官方账号,各大高校在抖音开设直播课程,为学生答疑解惑,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二)消极影响。1.碎片化信息传播拆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的过程,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系统思想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两部分,内容涵盖马克思主义立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生命观、法治观、国家安全观等等,这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呈现碎片化特征,知识被打碎成一个一个小片段,对于缺乏系统化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来说,这些片段仅仅停留于“知识点”阶段,无法搭建知识的架构并完成知识体系化。学生养成碎片化阅读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就被拆解了,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2.泛娱乐化倾向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新媒体的泛娱乐化倾向,导致内容空洞、表达戏谑的信息泛滥,政治、新闻、教育等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化的方式出现,人们沉浸于各种恶搞段子,严重影响到官媒的公信力,消解了主流话语的权威性。同时步入新媒体时代,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随时随地获得海量多元的信息,并且能够公开发表自己的评论,表达见解,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传统的“权威人士”地位遭受挑战。在此情境下,教育者如果不能跟上新媒体发展的步伐,提升新媒体素养,对于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和效度都是很大的挑战。3.多元复杂的信息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筛选的难度。新媒体海量开放的信息虽然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资源,但这些多元信息纷繁复杂,泥沙俱下,很多不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隐蔽其中,对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错误影响,导致学生做出违反网络道德和社会公德的行为。加之信息传播速度迅速,学生获取信息可能更快,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筛选难度,甚至有时候根本来不及过滤信息,导致教育滞后,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成果。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度提升策略
(一)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机制。制度完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播主体、受众、媒介等都发生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机制已无法满足要求,需要进行全面更新。首先,需要强化组织建设,建立校、院、班级和党、团、群众各级各类新媒体平台,打造新媒体专业团队,培养专业人才。如笔者所在学校,在已有的各级党团组织的宣传部门之外,单独设立学校融媒体中心,招募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团队,教师主导,学生辅助,负责新媒体账号的运营。其次,要建立通畅的教育传导机制,确保信息能上通下达,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时事热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能及时传导给学生,同时完善线上线下联动机制,网络与现实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另外,要建立完整的监督检查机制和合理的前馈反馈机制,保证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及时反馈教育结果。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媒介素养。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度,先得从观念上彻底转换思路,跟上新媒体发展步伐,掌握新媒体话语,与学生同频共振;最重要的是提高教育者和受教育双方的新媒体运用能力: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媒介基础知识,掌握传播媒介信息的知识和技巧,学会正确使用媒介,正确判断信息的价值,正确表达自我、发展自我;另一方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技术,不仅要“精”,还要“专”,这样才能增加平台的吸引力,强化平台的影响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把控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内容。首先,抢占舆论制高点,占领网络舆论场,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传导赢得先机,错误的价值观经历长时间或反复的舆论发酵,可能产生倍极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第一时间通过各种平台,各个窗口及时进行正面引导;其次,发挥“守门人”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敏锐的信息嗅觉,在海量的复杂信息中,准确屏蔽不良信息,规避重复信息,筛选符合国家利益、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优质信息,同时要求教育者直面负面信息,发挥负面消息的正面价值;最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崇尚个性独立自由的“00后”大学生,要引导学生,贴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用他们听得懂的话语,愿意接受的方式,辅之以科学的技巧,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四)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特殊的传播活动,传统的单向灌输式传播已经被现实抛弃,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新模式,需要教育者、受教育者、内容、媒介、环境和反馈等要素构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主体,要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把学生置于信息传播的核心环节。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媒介的桥梁作用,把握好新媒体交互性这一特点,挖掘其强大的社交属性功能,创造平等对话空间。国际国内形势、社会环境,校园文化氛围等环境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反馈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各种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双向交互的有机整体。必须从各个环节创新思路,有效探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