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研究

2022-11-01郑秋红

价值工程 2022年28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科技发展

0 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这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中国的重大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也同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当前形势下,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是要让所有人都能分享发展的成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马克思提出的“科技是生产力”到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再到江泽民提出的“先进生产力”,无不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装备制造业时强调,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息息相关。科技创新不仅是我国把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创富的最重要源泉,是助力我国加快经济强国建设的最根本的保障。

1 科技创新促进共同富裕内在逻辑

全社会共同富裕是我们长远的社会发展目标和收入分配政策目标,是最高层面的社会公平。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在财富创造、财富分布和财富分配三方面下功夫,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创新,不仅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驱动力,而且还可以影响财富的合理分配,对于推动人类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支持作用。

1.1 科技创新促进高效高质的财富创造,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

第一,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视角看,科技创新有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如表示,在劳动力供给和资本存量对于经济贡献度偏低的背景下,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科技在经济社会做大做强中的战略定位。在信息技术创新引领下,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革命的来势汹汹,技术创新对市场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从而改变了资源配置的方向和效率。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促进社会分工的扩展,促进资源配置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最终通过淘汰那些拥有和消耗大量要素企业,促进高科技产业的经济发展。

第二,科技创新驱动产品和服务高质量供给。研究发现科技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时间间隔在不断缩短;科技交叉融合、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科技发展的速度显著提高,尤其是在某些特殊领域,比如信息技术,更是呈现指数式的发展。这就为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提供技术支持,从而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产品和服务的供应。中国要从制造业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型,必须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推动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财富创造。

第三,科技创新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是推动高质量、高效率财富创造的内在需求和前提,而科技创新则是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近些年来,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供给结构变革对中国工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数字经济,既加快了传统工业的整合,也促进了传统工业的转型与升级,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经济形式,如共享经济、流量经济、创意经济。新的工业形态、新的经营方式,将会产生新的经济形态。通过技术进步,掌握核心技术专利、先进研发设计等高附加值的技术,将原有的工业从低端产品转变为高附加值产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间技术创新能力不同带来的生产效率的差异性,导致社会资源重新分配,新的生产部门或产业凭借技术优势,迅速占领市场,引起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调整、升级,实现产业现代化和迭代升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财富创造。

第四,科技创新有利于财富创造的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可以通过产业升级、产业转移来改善资源环境,从而达到财富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首先,通过大力推广和运用环保技术,推动环保工业的发展,实现绿色经济的发展。其次,它可以通过人力资本、知识外溢和投入、输出等效应来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最后,要从根本上改变对传统资源开采工业的依赖,并从根本上促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科技创新促进财富合理分布,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

缩小地区间差距,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我国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要素如技术、人才、资金等,通过合理的技术、人才和资金的合理配置,可以推动和引导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第一,科技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财富合理分布。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技术创新正逐渐成为新经济时代的根本动力,它深刻地影响着经济地理分布、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

地区差异的快速扩大,相应于新技术在地区内的应用,地区差异的缩小则是该技术大规模推广的结果。地区差异的演变过程,实质上是地区技术差异不断扩大的过程。为了防止科技创新的空间聚集造成区域间的巨大差异,各国政府往往会采取相应的公共政策来介入,有的政府顺应市场化方向促进科技创新的高度集聚,但是这样随着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差距进一步拉大,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也在持续扩大;有的通过行政方式合理分配科技创新资源,进而缩小地区差距,但不利于长期发展;而比较有效的做法是按照各地区创新价值链的分工方式进行差异化布局,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整体的优势,才能减少创新的风险,促进地区的协调发展,从而提高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

第二,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驱动城乡协调发展,促进财富合理分布。

乡村振兴,也就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需求下,农业从传统的依靠资源向依靠智力的转变,从增产向质量转变,迫切需要以强有力的技术创新为后盾,以增强发展的动力。首先,要通过科技创新,使农业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从而达到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其次,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乡村整体发展,推进乡村现代化。农业科技的现代化必须从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入手。农业科学技术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科技的发展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丰富农产品具有重要作用。最后,借助科技创新的辐射,实现农民现代化。农村电子商务在我国迅速崛起并得到了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打通了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供应的各个环节,为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完整的信息化商务服务平台,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带领广大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三,科技创新赋能数字普惠金融,缩小收入差距,促进财富合理分布。在科技创新的背景下,实施数字普惠金融是一条提高金融资源的分配效率有效的途径。首先,普惠金融使每个有金融需要的个人,或是小型企业能够及时、方便、有尊严地享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其次,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金融具备了为长尾客户服务的能力。通过科技手段和融资手段,使低收入群体能够得到小额信贷,从而改善其生产、居住环境,提高其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1.3 科技创新驱动财富合理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保障

公正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1994年,著名经学家厉以宁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包括三次分配。第一次分配是按照市场效率进行,第二次分配是政府通过税收调节,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的感召下,通过个人缴纳和捐献等非强制方式再一次进行分配,第三次分配是由个人自发的、自觉的财富流向。在三次分配过程中,资本持有者通过对科技创新及其相关工作的投资和支持,就是在“履行”三次分配的概念。

一方面,企业家投资科技项目,促进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由此带来的社会效益,也是“三次分配”具体体现之一。科技成果转化创造出新产品、新产业和新岗位,催生高水平科研,产生出巨大的社会效益,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要想真正实现三次分配,还需要企业家对科技项目投资怀有一份“慈善”心态,发挥资本优势,进行社会捐赠,不是商业作秀,不仅仅追求商业价值,而是拥有更大的格局,为科技的发展出贡献一份力量。

2 科技创新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

2.1 以企业创新为主体,打通科技创新的“主动脉”,为共同富裕“铸魂”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需要。要想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在于发展落后国家如何通过自身创新来追赶先进国家。后发国家要想赶上发达国家,就必须依靠其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促进企业从价格竞争走向价值竞争,这就需要政府和企业加大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投入、重视数字化改革、加强产品设计与体验等,为共同富裕“铸魂”。

第一,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加强企业的主动性,促使创新要素集中于企业,加速推进由上而下的创新组织模式向由下而上的创新组织模式;第二,以企业为主导,通过建立创新联盟,更好地利用市场机制,促进技术突破,从而使企业在技术上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凸显;第三,企业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作用,就必须建立健全的体制机制,促使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第四,通过各大公司的协同创新,可以提高各行业的创新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联合开展工程科技攻关。第五,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政策从奖励、补贴支持向资本助力倾斜,聚焦“专精特新”,打造真正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例如建立北京证券交易所解决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问题。

2.2 搭建高能级科创平台,激活产业经济大心脏,为共同富裕“聚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科技创新是重要支撑,而高能级科创平台,是创新体系中的“塔尖”“重器”,能引领中小微企业联合先富起来的龙头企业进行创新,解决产业发展共性问题,为共同富裕“聚力”。

第一,建设重大战略平台,打通共同富裕资源集聚通道。紧跟国家战略立足区域产业结构,推进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创新策源地。以区域重大战略统筹实施为引领,在中央统筹布局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学科研究中心、重大科技装置等创新设施的基础上,支持和鼓励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创新平台深化合作,凝聚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合力。一是共同推进“卡脖子”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应用;二是共同实施产业备份系统工程;三是加强科技创新政策协同。

第二,建设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依托全球知名大学、科研机构、高技术公司,整合全球顶尖科研力量,致力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全面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的支撑作用。

第三,打造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产业创新平台是连接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的重要载体,开展相关产业核心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一方面,根据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依托重点产业功能区,加快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打造满足特定产业创新需求的专业化公共平台,推动优势资源向产业功能区集中集聚,形成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区域创新高地;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健全科技创新制度。要强化政策导向,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引导企业加大对科技的投资力度,强化自主创新的平台。

2.3 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为共同富裕“造血”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关键是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目前,我国在某些前沿技术领域已进入领跑阶段,科技力量由数量的积累走向质量的飞跃。与此同时,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数量庞大,科研经费雄厚,已经具备了与世界一流水平抗衡的能力,而接下来要创造更好的科技创新生态,让科技创新的成果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只有如此,我们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持续提高,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大国”的目标。

首先,要统筹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加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资,寻求关键技术转化的基础研究;强化各个重大科学计划的协作,以提升整体科技资源的分配效率;加强国企、重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资源利用效率,培育世界级创新型领军企业。

其次,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坚持以国家发展目标、产业发展趋势为指导,整合优势资源,统筹政策,整合各方面力量,培养出一支具备在不同发展领域进行顶层设计的人才;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科技工程师、高层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重点培育科技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具有世界影响的创新型人才。

再次,加强区域间、城乡间科技创新协调发展。一是支持落后地区的自主创新,通过区域技术合作和技术援助,缩短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根据欠发达地区的现实情况,通过选择合适的技术,吸纳和利用符合自身的资源和产业结构的科技,可以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的协调;二是要积极促进要素流动,以科技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为依托,促进科技创新主体间的协作,促进经济发展和协调发展;三是要加强农业科技的发展,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新型的基础设施。比如,利用“互联网+”、有机农业、生态养殖等现代技术,帮助解决贫困问题。

最后,打造多层次“创新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打造多层次“创新服务体系”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开放创新资源促进成果转化、完善金融支持、强化征信体系。一是科研数据向企业开放、财政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许可中小企业使用,完善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二是积极发挥科技金融支持的作用;三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征信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加强征信监管,推动信用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科技发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科技助我来看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科技在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