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外活动的社团课程“四变”
2022-11-01周艳琼江苏溧阳市文化小学
◇周艳琼(江苏:溧阳市文化小学)
2021年7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这一文件的发布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社会的强烈反响,也注定了一场新的教育变革正在悄悄发生。学校承载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课后服务中的社团活动作为国家基础课程的重要补充,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科学社团课是众多社团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社团课如何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将直接关系到“双减”政策落实的效果。本校结合“双减”政策课后服务的社团课总体部署情况,优化课外活动,科学社团课程发生了四个变化。
一、科学社团课程设计的观念变化
在“双减”政策的实施背景下,科学教师如何利用好社团课来为“双减”落地提供保障?首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使学生有兴趣,并且积极主动地在社团课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一)从“以教定学”到“以学定教”
社团没有固定教材,不受学习内容的限制,学生在基础学习之外拥有更多的选择权,针对每一个学习主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喜好、不同的学习习惯选择不同路径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兴趣决定社团的教学方式与内容,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协助者。
(二)从夯实“双基”到培养“素养”
在社团课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从很多结论性的知识点转变到获取更多的与生活实际结合的信息。除了“双基”的学习内容之外,教学中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长远发展。社团课要有更灵活丰富的主题活动、项目学习、特长发展,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获得充分发展。
(三)从“群体均衡”到“个性发展”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基础课中的要求保障大多数学生的均衡发展,社团课则更要关注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教师需研究不同基础与背景的学生如何学,更好地针对不同个体的情况搭建不同的学习支架,让教学真正为学生服务。
二、科学社团课程实施的安排变化
真正落实“双减”政策,发挥好课后服务科学社团课的功能,需要学校在课程实施中给予一定的支持与协助。课后服务更倾向于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科学教师要更多地与其他学科教师和学生家长沟通,实现各科联动、家校共育,共同为学生成长护航。
(一)从学科割裂到学科合作
社团课中有些综合性的任务,可能迫使学生必须在众多学科中不断汲取获得一些必备技能用以完成任务,因此学校社团教师往往需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沟通与合作,在任务驱动下,使学科融会贯通,不断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助力学生综合发展。
在社团课“自制小台灯”项目中,学生除了在科学课上学习了必备的简单电路知识外,在完成设计图时,更是在周三的美术社团课中和周五的3D 制图社团课中跟着美术、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绘图、制图能力,为后期的制作产品提供了更加立体的、精致的设计图。而在小台灯升级迭代中,学生又在scratch编程社团学习声控开关的编程设计,使自己的小台灯不断创新迭代,获得更多的功能。课后服务中同一群体学生在具体任务中不断突破学科限制,积极主动地获取相关知识和技能,在完成项目化产品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实现自我成长。
(二)从学校培育到家校共育
课堂学习只是学习的一部分。科学社团的课堂是开放的,学生课前的资料、材料准备和课后的继续研究都成为社团课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与家长更好地沟通,做好家长的思想引领,使学生在家庭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支持与保障。
在国庆前期,社团课布置了一项“观察青菜成长日记”的作业,希望培养学生长期坚持观察的学习品质,并从实际观察中感受植物的生长变化。期间,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了播种。国庆期间天气晴朗,气温适宜,不到一两天的时间,青菜种子便萌发了,在一周假期内,家长和学生一起照顾小青菜,并及时拍照记录,在班级群内交流,完成每日一记。最后,将其汇总形成种子成长日记的手抄报,用于在国庆后的社团课中进行展评交流。不少学生在观察青菜的变化时,感受到了自然生命的奇妙与奥秘,并在教师、家长的共同指导下学会科学地种植、观察、描述记录。长时间的观察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耐心,也促进了家庭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从固定学时到弹性安排
项目实施以来,随着课程知识任务到项目任务、主题任务的转变,某一教学内容的时间安排也发生了大的变化,可能从固定1~2 课时转向3~5课时或者一个周期不定期的连续观察等。
例如“鸡蛋撞地球”项目的实施,鸡蛋利用降落伞的帮助安全从三楼落地。以往社团课开展的自制降落伞可能最多需要2 课时,而当以降落伞为载体进行项目研究时,从学生的前期研究、收集资料及材料、完成设计图再到制作和测试改进,一个项目的时间可能需要4-5课时。虽然课时延长了,但是学生在长时间经历一个完整的具有挑战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更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科学社团课程内容的设计变化
社团课是学校基础课程的有效补充,是学校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阵地。我们努力打破学生单调的学习生活,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社团课的学习内容设计是关键,我们通过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其个性发展做加法。
(一)从统一规定到分层多元设计
基础课上,教师可能更多地关注学生对某个具体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因为要关注全体学生,课程学习内容的设计难度比较低,维度也比较单一,以便能让很多学生都能在规定时间里实现学习目标。而科学社团课虽然也要参考科学课程标准、学生学情基础,但是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却更加自由。其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的,让大部分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内容设计更加多元分层,以使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途径能将自己的能力激发出来,促进学生思维、智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的发展。
在制作小台灯的过程中,各小组学生面对统一的任务,却由于学习背景、知识能力的不同而选择了不一样的学习路径。他们更能综合自己所长,并在任务驱动下将其发挥到极致,使自己所学各项技能得到综合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有些学生的手工能力特别强,做出的小台灯不亚于饰品店的工艺品;有些学生学过3D 打印,台灯外架结合了3D 打印技术;有些学生会编程,台灯能够从普通开关升级成声控、光控开关。在主题活动开展中,学生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从线上教学到线上线下融合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课堂教学内容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教学场所不再局限于课堂。在科学社团的大任务教学内容中,学生部分能力的获得来自于课堂,还有一些则需借助网络资源进行检索、信息整理。
社团课上,教师有更自由的机会与孩子分享科技发展的变化,如嫦娥五号成功登月并且采集月壤回到地球、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顺利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等,这些航天信息的学习其实只需教师在课堂开始或结束时稍做引导,让孩子利用周末时间和家人一起去关注相关信息,或布置一个简单的任务学习单即可。大多数学生对航天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基本上能积极主动借助网络学习、报刊学习见证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航天人背后的故事。教师再借助线下课堂时间,让学生互相分享交流,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三)从知识探究到实践创新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知识的建构不应只是来自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还要在亲身体验与实践中不断建构。科学课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受教材本身的限制,在国家规定的基础课时中,我们往往大多数时间都是针对某一具体的知识展开探究教学,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为了弥补这一不足,科学社团课更加偏重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让学生从探究知识的获得走向知识的运用创新。
在科学课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偏重于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如在四年级“力和运动”单元,学生分别学习了重力、摩擦力、浮力等,对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如何利用这一核心概念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未尝试过。因此,社团课中我们便开展利用降落伞帮助鸡蛋下楼这个小项目,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更加深刻认识引力大小的因素,学会利用知识不断改进装置,调节阻力和重力的大小,从而完成了相应的任务,让学生从知识学习走向学以致用,做到知行合一。
四、科学社团课程评价的方式变化
“双减”政策要求减少、淡化纸笔测试,作为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社团课方式更要从简单分数的评价中走出来,以新的评价方式促进、保障社团课的有效开展,使学生在更加合理、丰富的评价体系中不断突破自我,完成挑战。
(一)从纸笔测试到综合评价
随着社团课程内容和形式的逐渐丰富和多元,评价也从纸笔测试转向综合评价。评价的维度更加丰富,需从单个方面的评价分项的实现情况,转向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主题编制相关的评价细则表,在进行多项评估后给出综合评价,即根据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给出综合评价。
针对不同的主题活动,我们的评价不再是简单的纸笔测试,而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采用分步走的方式,针对每一次活动的每一具体环节不断给予学生及时性、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在过程性反馈中不断改进,消除迷津、调节情绪、走出困境。
(二)从横向对比到纵向发展
教师评价的关注点从不同个体间的差异转向更多地关注同一个个体不同阶段的变化。在长时间的观察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发展的闪光点,多给予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不断地产生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保持持久的学习积极性,让其不断看见自己,不断挑战自我,获得成功。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一位学生都有其自身的闪光点。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在关注不同学生差异性的同时,社团课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纵向发展。我们为学生制作了成长记录袋,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一篇日记、一张设计图、一个小作品、一张资料调查记录表等放在其中,以记录自己在社团课中的成长点滴,见证自己的不断成长。
(三)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
常规课堂更多地以教师评价为主,而社团课主要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在完成主题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不断地要求学生对照标准进行自评、反思、改进,交流时则要求学生更多地关注组间评价,接受建议或提示。学习过程始终伴随着自我、组间、组内、教师的多元主体的评价。
在每一次主题活动的开展中,我们会针对设计环节、制作环节、测试环节、展示环节设置一些具体的评价表格,不断监测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帮助学生自评反思,组间评价反馈,教师评价引导,使学生在多元评价中反思自我、汲取建议,不断完善自我、挑战自我。
社团课既要立足常态又要追求常新,真心希望通过不断优化和发展的社团课程,在减负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课后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也让“双减”真正落到实处,不断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