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与STEM教学的异同分析
2022-11-01周奇雯江苏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
◇周奇雯(江苏: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与发展,人们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以及STEM 教学都能够丰富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从知识综合应用角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与STEM 教学之间存在相同与差异,只有了解两种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与特征,才能够深入分析两者在应用方面的异同,进而提升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以及STEM 教学的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内涵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立足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以及实际发展需求,在教育教学中融合更多生活元素,创设生活化教育实践情境,将学术问题转化为生活实际问题,并以此为实践探究主题,设计开展综合活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制作、体验等,让学生在领悟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其他方面的素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常规课程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其在课程形式方面呈现出独立的形态,在活动主题以及内容设计方面,则能够超越教材、课堂甚至学校的范畴,不断延伸学生实践与体验的场所,将自然环境、实际生活以及社会活动等融入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自然、生活以及社会的紧密联系。因此,我们也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义为延伸教育领域的综合性实践课程。该课程同时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最大亮点与结构性突破。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角色与作用也与传统课程教学不同,其更多的是引导和观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潜能与探究热情。综合实践活动与单一实践活动不同,单一实践活动大多有着极强的目的性,而综合实践活动则可以设定多个主题,采取多种任务模式,使用多种教学方式,不断探寻最符合学生个体发展需求的教育教学方案。
二、STEM 教学的内涵
(一)内涵
STEM 教学的主要内容包含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 和 Mathematics。这其实代表的是4 门不同学科的有机结合,强调的是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学。将其运用于中小学阶段各科教学的过程中,就是以学生活动为授课重点形式,同时以解决生活问题为任务驱动,在日常教学中促进多学科素养的融合。本文将论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与STEM教学的异同,为各阶段学生的综合发展与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特征
综合性是STEM 课程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这一教学理念本身就是课程融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担着全面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因此在运用这一教学理念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重视课程教学的综合性,将每一个与之匹配的教学内容都融合到教学体系之中,从而促进各阶段课堂教学的迅速发展。STEM 教育理念提出了学科融合性与主题探究性的教育特征,启发中小学教师关注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创新教学的方式开发学生的潜力与智力,将更多学科的知识融入学科教学,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进一步促进学科的融合发展,实现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STEM 的教学理念更加注重教学知识的生活化展现,即拉近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习更多的生活化知识,实现对教学知识的情境化构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从STEM 的教育理念来看,其中涉及科学、工程、技术以及数学,更加强调教学的实践性与探究性,因此,各科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与任务,让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以及情境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现象产生相应的思考,并尝试将自己的想法用多元化的方式表达出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最后,STEM 课程能够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带领学生开展探究实践活动,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与体验的过程中,正确理解知识,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形成逻辑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同时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与艺术水平。教师可以从STEM 教育理念出发,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创作的机会,使其在不断试错与总结的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进而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
三、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与STEM 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一)相同点
通过上文的概念与特征分析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STEM 课程之间存在较多共同之处。首先,两者均体现出综合性的基本特征。无论是在内容还是教学目标方面,都存在开放性、延伸性的特点,属于跨学科式整合的教学课程,与传统的分科教学课程存在较大差异。与强调某特定知识或者技能的传统教学活动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STEM 课程都引导学生跨越单一的学科知识体系,不断整合多学科教学资源,最终通过探究与实践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获得不同的感悟。其次,两者都强调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即对于学生探究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两种教学方式都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学生脱离传统课堂,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并在实践体验与探究的过程中进行观察与思考,通过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STEM 课程都非常重视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主体性。与结果相比,两者更在意学生的参与过程与实践过程,更在乎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思考与感悟。注重学生参与过程和体验过程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应当引起中小学教师的注意。最后,两种教学模式都强调多个学科知识融合以及多种能力素养的综合应用。学生在实践参与过程中需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与能力素养才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
(二)差异性
1.活动主题范围
要分析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与STEM 教学之间的差异,就应当从教学指导文件入手。根据我国教育部门在2017 更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主题范围将更加宽广。而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推荐活动主题的“设计制作活动”类别中已经将STEM 教育归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畴。此外,该活动还包括单片机学习、3D 打印设计、编程教学、模型类项目的设计与制作等多种主题活动。具体来说,在设计制作活动模型类项目任务中,学生将根据主题要求,学习设计与制作“三模”,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学会相关工具的应用方法,并且能够拓展自己的见识,认识更多动力源机械与设备,并在探究过程中尝试改变某条件以提升模型的运动能力,强化学生对动力学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并在多次独立思考与尝试之后,获得实践操作的经验。在模型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将掌握简单机械组装的技巧,了解机械传动的方式,并在组装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探究态度,高效完成制作任务。以上综合实践活动其实都属于STEM 领域,由此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范围较STEM 教学来说更加宽广。
2.边界模糊程度
通常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开展将围绕一条主线,根据某个目标方向组织学生活动,也会围绕某个任务开展不同的实践活动。不同的实践活动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体现出综合性的基本特征,任务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比如,在设计《蒲公英》教学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式出发,教师可以将教学活动设计为搜集蒲公英资料、观看蒲公英形状、想象蒲公英姿态等内容,之后再为学生提供吸管道具,鼓励学生自主建立吸管与蒲公英之间的联系,最后完成绘画以及短文创作的任务。但如果从STEM 教学角度出发,教师就会将一次活动分为几个具体的部分,其中每个部分都体现对学生一种或者多种能力的锻炼需求,多个任务之间的边界较为清晰。
因此,对于STEM 教学活动来说,其任务的目标与结果是比较明确的,更加重视项目与不同活动任务之间的梯度,能够由浅入深地开展实践教学。在《蒲公英》的制作教学中,根据STEM 教学设计理念,教师应将实践活动内容分为准备工具—动手剪吸管—蘸取白色颜料—转动吸管创作蒲公英—提供更多口径大小不同的吸管—制作大小不同款式的蒲公英等六个部分,各部分任务之间边界清晰,相互联系。
3.能力侧重方向
经过上文分析可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这样的综合能力其实很不容易明确其中不同能力的界限,从长久教学成果来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养,但是很难对学生的提升程度进行量化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培养方面包括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模仿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个方面。STEM 教学活动培养能力的定义较为明确,主要包括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能力以及以上领域的融合能力,同时还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比如,在《蒲公英》一课教学中,学生可以在剪吸管活动中提升自己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在蘸取白色颜料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与艺术素养等。
4.评价方式重心
评价内容其实也是课程实践的目标。STEM 教学理念更强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旨在通过STEM 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能够利用创新性思维解决未来的问题以及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更加重视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旨在提升学生的生活教育思维,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STEM 教学在评价方式上,选择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角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其过程肯定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实践探究意识。
但是综合实践活动则在意学生小组合作的表现、实践参与的态度以及小组成员在实践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其评价标准不仅仅在于学科知识的掌握以及应用程度,同样还将考核学生在实践合作过程中体现出的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与STEM 教学都是创新性课程教学模式,同时也都符合素质教育改革发展要求。两者之间存在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等相同点,同时也在活动主题范围、边界模糊程度、能力侧重方向以及评价方式重心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应主动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以STEM 教学理念与技巧,融合更多综合性学科知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优化实践活动设计,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与独立思考的氛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