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唐代安西的屯田*

2022-11-01徐承炎

农业考古 2022年1期
关键词:屯田安西龟兹

徐承炎

成书于唐开元年间(713—741)的《唐六典》记唐代西域屯田,具体为:“安西二十屯,疏勒七屯,焉耆七屯,北庭二十屯,伊吾一屯,天山一屯”,总计五十六屯。其中,安西、北庭两地屯田数最多,各二十屯,占唐代西域屯田总量的71.4%,两地屯田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拟结合史料文献、出土文书和考古材料,对唐代安西地区屯田时间、具体分布、成效和作用等进行论述,以期能深化唐代西域屯田的研究。

一、唐代安西屯田的时间

李唐朝廷在边地开展屯田的时间较早,可追溯到高祖武德年间。《旧唐书·窦威传》叙窦静(窦威侄孙) 在武德初年任并州大总管府长史时,因“突厥数为边患,师旅岁兴,军粮不属”之故,“表请太原置屯田以省馈运”,经频频上书,并与“裴寂、萧瑀、封德彝等争论于殿庭”,终获允准,且屯田成效显著,“岁收数千斛”。

西域的安西之地,具体何时置屯,史料阙载,但稽考相关资料或可推知。《资治通鉴》卷二二三“代宗广德元年(763)”条载:“唐自武德以来,开拓边境,地连西域,皆置都督、府、州、县。开元中,置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诸节度使以统之,岁发山东丁壮为戍卒,缯帛为军资,开屯田,供糗粮,设监牧,畜马牛,军城戍逻,万里相望”,明确记述安西、北庭等地“开屯田”的时间为“开元中”,但恐非实。《册府元龟》中记长寿二年(693)武则天拜娄师德为凤阁鸾台平章事时,曾谓其言:“王师外镇,必藉边境营田”;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360号墓出土的编号为66TAM360:1的纸质文书 《贞观十七年(643)牒为官牛领豉腊料事》,也证实同处西域的西州在唐灭高昌(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后不久就派兵开展了屯田活动。如此,可推知李唐朝廷在安西始置屯田的时间应与唐军进驻当地同时或稍晚,而唐军破龟兹、收其于治下的时间,史有确载,即唐贞观二十二年(648)。至此,已厘清唐代安西始置屯田的时间为公元648年或稍晚。

安西置屯田后不久,就遭遇了阿史那贺鲁之乱,乱平,吐蕃又携西突厥余部袭扰安西,并与唐廷持续争夺四镇之地长达30余年之久。其间, 安西四镇曾先后三次被吐蕃所据, 即670—675、678—679和686—692年。长寿 元 年(692),武威军总管王孝杰率军克复四镇,为免咸亨至长寿年间蕃唐争夺四镇之故事再现, 唐廷“用汉兵三万以镇之”。此后,直至唐势力彻底退出西域,四镇之地再未易手。

贞元六年(790),与安西互为唇齿的北庭陷于吐蕃,“安西由是遂绝,莫知存亡”。拜城县克孜尔石窟第222窟中曾发现“贞元十年(794)”的汉文题记,这表明安西当时尚未陷落,其陷落时间史籍阙载,笔者考证认为在贞元十七年(801)。安西陷落之时,李唐朝廷在当地的屯田活动也随之停废。

综上,唐代安西的屯田始于或稍晚于唐军破龟兹的公元648年,终于安西陷落的公元801年。

二、唐代安西屯田的具体分布

史籍文献中关于唐代安西屯田的记述极少,仅见《唐六典》中一处,也只言“安西二十屯”。故而,安西屯田的具体分布只能依靠考古材料和出土文书资料予以探寻。

库车县都勒都尔·阿护尔遗址曾出土一件唐代安西某屯屯种的文书(编号为伯D·A19),文书残存了部分与屯田相关的内容:“合当屯应[和?]……一段四顷屯南……一段廿顷屯”,这表明唐代安西治下的库车县境有较大规模的屯田活动。1928年10月, 黄文弼先生在对沙雅县东部的沙乌勒克以北的古遗址进行考古调查时,指出“此一带当原为汉代屯田区, 至唐代仍在此地垦殖,而渠旁之城堡及住宅,疑皆屯卒所居”。与两县紧邻的新和县,也有屯田痕迹。该县通古孜巴什古城出土的一件名为 《白苏毕梨领屯米状》的文书中载:“大历十四年米□□三月二十三日白苏毕梨领得,□屯米四豉抖半麦麥工(面)壹硕捌豉抖 豉腊壹”。其实,库车、沙雅、新和三县境内除以上各地有屯田活动外,沿过境河——渭干河的东西两岸布列的众多唐代古城、戍堡和烽燧遗址周边也都置有屯田。

唐代安西地区除以上各县有屯田分布外,东境的轮台县也有发现。1980和1981年,新疆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对轮台县境内的阔那夏尔古城及其周边遗址进行调查时, 在古城西北约25公里的一座唐代戍堡中采获“铁犁铧、铁镢头、铁镰刀等农具”和“大量的石磨谷物加工用具、陶罐、纺轮等生活用具”。铁制农具,尤其是铁犁铧的发现,直接证实了戍堡内屯驻士卒曾进行过屯田生产。

以上是据出土文书资料和考古材料确认曾开展过屯田活动的安西诸地。考虑到安西屯田区内的肥沃易耕之地千百年间会被后世反复利用而致屯田遗迹湮灭不存的事实,不得不说仍有部分安西屯田地点无法准确胪列,这只能留待日后发现的新材料予以补充。可以肯定的是,唐代安西的屯田分布十分广泛, 几遍及全境,“凡军、州边防镇守转运不给, 则设屯田以益军储”的文献记载可资证明。

三、唐代安西屯田的成效

《册府元龟》“屯田”开篇即言:“夫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屯田之利,由是兴矣”,直言开屯田可获之功效。李唐朝廷在西域屯田之目的十分明确,即“供糗粮”“省馈运”, 安西地区持续约一个半世纪之久的屯田生产也以其显著成效对此做了较好反馈。

(一)供糗粮,保军需

唐代史料记载“安西二十屯”,据开元二十五年(737)颁令的“隶州镇诸军者,每五十顷为一屯”计算,安西有屯田1000顷,合10万亩。 有学者对唐代的粮食亩产量进行过研究,并得出“唐前后期全国广大地区的粮食生产情况,当时平均亩产量通常不少于一石,折今一市亩一百来斤或略多一些”。如此,安西的10万亩屯田每年至少可产粮10万石。《旧唐书·地理志》记安西节度使“管戍兵二万四千人,马二千七百匹”,此处的“二万四千人”为安西治下四镇(龟兹、焉耆、于阗、疏勒)的总兵力,非驻守龟兹(安西)的兵力。具体到安西地区,史无载述, 比照北庭的驻军数量或可推知为12000人。屯驻士卒的日用粮量,在《神机制敌太白阴经》中的“屯田篇”和“人粮马料篇”均有记述,即屯丁、士卒均“日给(支)米二升”。据此, 可算得安西地区驻军的年用粮量为87840石。 前已估得安西10万亩屯田年产粮不少于10万石,显然满足了当地驻军的年用粮需求,达到了设屯田“供糗粮”“省馈运”的目的,非但如此,还结余12160余石粮。 参鉴吐鲁番所出编号为72TAM226:5(a)的《唐伊吾军上西庭支度使牒为申报应纳北庭粮米事》文书记载:“合军州应纳北庭粮米肆仟硕……壹佰玖拾柒硕纳伊州仓讫。叁仟陆佰肆拾陆硕捌豉折 叁升伍合纳军仓讫”,可知安西地区驻军屯田所得粮食除上缴龟兹镇军外,还要缴纳一定粮食给地方州府,这或是安西屯田结余粮食的去处。

(二)省馈运,节开支

李唐朝廷为解决边疆地区驻军军粮不足的问题,曾采用过和籴法。《新唐书》载:“贞观、开元后,边土西举高昌、龟兹、焉耆、小勃律,北抵薛延陀故地,缘边数十州戍重兵,营田及地租不足以供军,于是初有和籴。”显然,唐代的和籴法主要服务于边地驻军,旨在“补充戍边驻军在屯田与营运用去之后仍不满足的那一部分粮食需求”。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所出唐高宗年间和武周时期的文书表明,唐初西州已行和籴法。虽如此,但以当时西域社会的整体生产力水平而论,社会上可供官府和籴的粮食必然也十分有限,和籴所需粮食的大部主要来自邻近的河西或关内诸地。如此,则需将河西和关内诸地的和籴之粮馈运至边地,而长途馈粮的成本是可以想见的。

贞元年间(785—805),陆贽在上德宗的《请减京东水运收脚价于缘边州镇储蓄军粮事宜状》中直陈“千里馈粮,涉履艰险,运米一斛达于边军,远或费钱五六千,近者犹过其半。”据此,以最低的馈粮成本(即1斛粮食运至安西需用钱2500文) 计算, 安西驻军年需粮为87840石,则需花费219600000文,即21.96万缗,这仅是馈粮一项的花费, 尚未计算和籴之钱。故而, 安西地区的屯田收获可满足当地驻军之需,就已为唐廷节省了一笔巨额的馈粮开支。

综上可知, 唐代安西地区的屯田成效显著,所产粮食不仅可以满足当地驻军需求,还有结余之粮可上缴州府,达到了唐设屯田“供糗粮”“省馈运”之预期目的,为国家节省了军费支出、减轻了财政负担。

四、唐代安西屯田的作用

(一)提高了安西地区的生产力水平

拜城克孜尔千佛洞第175号窟 (年代约为魏晋南北朝至隋), 窟内东甬道西壁的正中部之坐佛周围,绘有“类似二牛抬杠的牛耕图”和“宽刃的钁铁和锄等工具”,“牛耕图”中所绘的宽大铁铧与汉代铁铧接近。这幅图记录了唐代以前龟兹地区的农耕方式和农业生产所用的农具。入唐后,汉兵进驻龟兹,安西地区的屯田旋即展开。有学者研究指出,唐代实施府兵制时,府兵定期轮番屯戍边地,“从事屯垦的一般性农具如锄、镰等是自备带往屯区的”, 而屯田使用的耕畜和犁铧等较大农具及籽种是由国家提供的;募兵制实行后,“军屯生产工具,无论耕畜、农具、籽种”都由国家提供。如此,则中原的农耕技术和农具等便随着屯田的开展而传入西域各垦区,安西亦在传入之列,20世纪80年代新疆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安西治下乌垒州境内的一座唐代古戍堡中采获“铁犁铧、铁镢头、铁镰刀等农具”即是明证。需要说明的是,传入安西地区的中原农具绝不只铁犁铧、铁镢头和铁镰刀等几类,吐鲁番出土编号为64TAM15:18的《唐杂物牲畜账》中有详尽载录,即有钁铁、凿、打磨槌、切刀、镰、犁、斧、锯、同(铜)盂子、同(铜)盛、刀错、铁钳等多种类别。以传入安西地区的唐代铁铧为例,它头部较长,套进犁底的部分凹入,与汉代铁铧相比更易破土,提高了生产时效。大批量、多种类的中原铁质农具传入安西,必然会极大地提高安西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和屯田生产效率。

(二)促进了安西的水利开发,扩大了农业开发面积

20世纪初,日本大谷光瑞探险考察团的成员在库车地区进行探险考察时,曾在都勒都尔阿乎尔遗址采集到一批纸质汉文文书。其中,编号为1516、1535的文书中分别有“掏拓使”和“掏拓”等词语。无独有偶,稍后法国学者伯希和在都勒都尔阿乎尔遗址发掘时也采获了一批有相同词语的汉文文书。张广达先生认为:“掏拓”是唐代龟兹地区官方使用的一个专业术语,具有疏浚河道、渠道之意;“掏拓所”是一个为保障水道和沟渠畅通而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的专门机构;“掏拓使”是“掏拓所”的官吏,负责妥善维护河渠、管理水渠和闸门。有学者更进一步指出:“掏拓所当即安西大都护府下四镇支度营田使的所属机构”。如此,可知“掏拓所”是唐廷驻安西的官府机构为屯田而设,它的增设促进了安西地区的水利开发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文献资料记述唐代置屯田有其择地标准,即“旧屯重置者,一依承前封疆为定。新置者,并取荒闲无籍广占之地”。安西二十屯,除去旧屯、无籍者,当还有大量新垦荒地。官府组织士卒开垦安西的“荒闲”之地不仅有效利用了耕地、创造了价值,还扩大了农业开发面积。

(三)巩固了李唐朝廷在安西的统治地位

唐开元三年(715),吐蕃联合大食发兵驱逐亲唐的拔汗那王,拔汗那王“奔安西求救”,时在安西巡视的监察御史张孝嵩认为“不救则无以号令西域”,“遂帅旁侧戎落兵万余人”出龟兹,逐吐蕃与大食共立的阿了达“入山谷”,“大食、康居、大宛、罽宾等八国皆遣使请降”。 此一役, 安西驻军万余人远征费尔干纳盆地,既保护了藩属国,又“扼制了吐蕃军队由北而南进入楚河流域的势头”,破灭其经楚河流域“从西北方向进攻唐朝四镇”的企图,稳固了李唐在四镇的统治地位。数万驻军跋涉远征,显然离不开安西地区的屯田供给。

安史之乱爆发后, 河西、 陇右之地渐失,安西、北庭赖以沟联唐廷的“河西道”彻底阻绝,中央援助断绝,两地只能设法自存。贞元六年,北庭陷蕃,安西孤立无援,但守军又为李唐朝廷坚守十余年。历经安史之乱后,唐廷益弱,之所以还能维持在安西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统治,除驻军的坚持苦守外,当还有屯田之功。

①唐代的文献中常能见到“屯田”和“营田”两种称谓,黄正建先生认为“屯田和营田在唐代尤其在唐代前期指的是同一件事”,故而这里的“营田”也即是“屯田”。见黄正建《唐代前期的屯田》,载《人文杂志》1985年第3期,第79页。

②刘安志先生指出:“安西都护府西迁龟兹后, 龟兹多称‘安西’。”见刘安志、陈国灿《唐代安西都护府对龟兹的治理》,载《历史研究》2006年第1期,第35页。

③史料记载,北庭节度使管瀚海、伊吾、天山三军,其中瀚海军“管兵万二千人”驻于北庭府城内,保卫北庭节度使府和庭州城。安西情况与其相似,即在安西节度使驻地的龟兹城也置有龟兹军镇, 辖镇军以戍卫龟兹城和安西节度使府。另外,安西、北庭同处西域,且两节度使行政级别相同,分治天山南北。以上诸多的相似性表明,唐廷在设安西、北庭两节度使时,可能是据某一标准对节度使府驻地的防御机构进行了统一设置, 并为其配备了相同的安防力量。北庭节度使所管瀚海军的镇军数量,见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385页。

④12000人×366日/年×2升/人·日=87840石/年。 此处按一年366天,以计算安西一地驻军的年最大用粮量。

⑤《新唐书·地理志七下》记:“龟兹都督府,贞观二十年平龟兹置。领州九。”其中,知名称者仅姑墨、温肃、郁头和乌垒等四州。见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34-1135、1149-1150页。

⑥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第187 号墓中出土的72TAM187:185(b)《唐纳和籴直残文书》中有“纳和籴直应在今帐送到新附”,同一墓地的第214号墓中所出《唐和籴青稞帐》(含两件文书) 中也均有和籴相关的内容,即73TAM214:148(a)的文书中有“拾文钱壹文籴得青稞一斗”,73TAM214:149(a)、147(a)的文书中有“紅柬一疋,籴得青稞一石三斗……银钱壹文, 籴得青稞一斗三升”。需要说明的是,吐鲁番地区唐代属西州,而西州和庭州、伊州一样, 同为唐王朝在西域仅设的建制同于内地的三州之一, 当地出土的文书中见有和籴法推行之痕迹可以理解,但西域其他各地的羁縻州府是否也推行了和籴法,尚不清楚。 见国家文物局文献研究室等编 《吐鲁番出土文书》(第六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0-311页;国家文物局文献研究室等编 《吐鲁番出土文书》(第八册),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第465页。

⑦有学者运用计量化分析的方法对唐代屯田营田的费用效益进行了测算,得出“只要屯田营田的收成估计平均亩产量若达5斗以上,其生产成本一般会低于同等条件下的和籴费用。若与千里转运之费相比,更是节省良多”的结论。见孙彩红《唐代屯田、营田费用与效益的量化分析——以官营粮食生产为中心》,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3期,第47页。

⑧伯希和在都勒都尔阿乎尔遗址发掘所获的汉文文书经释读整理编号后,见有“掏拓”“掏拓所”“掏拓使”字样的文 书六件, 分别 为D.A57、D.A69、D.A86、D.A90、D.A95和D.A98。见Éric Trombert(ed.), Les manuscrits chinois de Koutcha :fonds Pelliot de la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Avec la collaboration de Ikeda On et Zhang Guangda.Paris:Institut des Hautes Etudes Chinoises du Collège de France,2000,p73,p78,p84,p86,p89,p90.

猜你喜欢

屯田安西龟兹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龟兹乐舞
三部龟兹乐考辨
康熙末年屯田失察案 背后的“屯田”问题
念战友
龟兹壁画“杀犊取皮”
刍议曹魏屯田的背景及影响
抒海本生及其在吐峪沟壁画中的呈现
要钱还是要命
“基地”大头目被美无人机炸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