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文献
——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2022-11-01郭建宁

人民论坛 2022年18期
关键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理政治国

郭建宁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是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深刻阐释,是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当代中国的实践创造和理论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科学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时代课题。

第一,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开辟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境界。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而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到第四卷,第一个专题的内容都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所不同的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一个专题的标题前面加了“掌握历史主动”,在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部分加了“在新时代更好”。新增的12个字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体现我们党关于如何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新的升华和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被实践证明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科学判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书写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作出了新贡献,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第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展现了我们党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认识的新图景。近代以来,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相伴而生,西方式现代化一度主宰世界。一百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独立自主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六个专题第三篇文章《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党的二十大要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5年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第三,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标志着我们党关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深刻总结和概括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其中第一条是坚持党的领导,第十条是坚持自我革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第二个专题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第二十一个专题是“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四个伟大”,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健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以刀刃向内的决心进行自我革命,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到新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阐明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给出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深刻阐释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的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就要深刻体悟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

开辟中国之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收入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篇重要讲话在阐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具体实际一起论述,进而形成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

“两个结合”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实践维度,一个是文化维度;有两种样态,一种是实践样态,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种是文化(文明)样态,即人类文明新形态。这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结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创造”是内在关联的。“两个结合”在今天最重要的成果和体现就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超越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两极分化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这“五大文明”共同推进相互促进的现代化,避免了西方物质主义泛滥的现代化弊端。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对外掠夺扩张的现代化弊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议》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个明确”,其中“第二个明确”就是“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从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到提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以贯之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基本上都要经历“追赶”先发内生型现代化国家的过程,即“跟跑”。如何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如何从追赶到超越,最重要的是道路选择问题,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就是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是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把握的历史主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文明”共同推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了新时代的“中华文明”,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统一体,也是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民至上、文化传统的综合体,还是人类文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中华文明的结合体。它既体现人类发展一般规律,又深深植根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创新;既学习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又超越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如此:从“文明蒙尘”走到今天的“文明新形态”。

推进中国之治。如何治理好一个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如何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篇大文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有许多关于“中国之治”的论述,其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第三个专题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根本执政理念,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指出的:“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心连心,以人民为中心,永远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以真心真情、出真招实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永远与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们就一定能在新的“赶考”路上创造新的伟大奇迹。

二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第七个专题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阶段。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要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

三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这篇文章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第六个专题中,这个专题的标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需要进一步努力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党对共同富裕的认识不断发展深化,逐步形成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等一系列关于共同富裕的新认识、新论断。这对于科学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是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第十个专题,该专题共有七篇文章,其中第三篇文章题目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在这篇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以很强的针对性提出了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八个能否”,以及评价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四个要看四个更要看”。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在我国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五个方面的全过程和各环节,落实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反映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以及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等各方面,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生动展现。

创新中国之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一个专题的第三篇文章是《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在这篇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中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今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课题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时代化才能充满生机。马克思主义不仅要中国化,还要时代化。要立足时代前沿,紧扣时代脉搏,回答时代之问,应对时代之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具有时间和空间向度,重点在中国化。“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表述空间和时间向度更广泛,侧重于世界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后者是发展前者的基本要求,而发展前者是推进后者的成果呈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的建设等方面,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之新,是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激活了中华文明、弘扬了中国精神,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融通“两个结合”,立足时代前沿,彰显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持守正创新,把握历史主动的科学理论。

掌握历史主动的战略思维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总共二十一个专题,第一个专题题目的第一句话就是“掌握历史主动”,这应当是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关键点。自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把握历史主动”的论述之后,“历史主动”这一充分体现主体性自觉性、具有标识性引领性的重要概念和范畴,已经引起了理论界的普遍关注,成为理论研究的前沿话题和热点问题。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历史主动”是习近平总书记“大历史观”的思想精髓,强调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善于总结历史经验,认清历史方位,汲取历史智慧,提升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

1949年毛泽东同志就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从根本上说,都离不开掌握历史主动。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则进一步彰显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历史主动”显得尤为重要。要以“历史主动精神”激励与凝聚“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占得先机,取得优势,赢得战略主动,从而“掌握历史主动”。

掌握历史主动,就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主要是指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百年变局、世纪疫情、乌克兰危机、大国博弈、单边主义、选边站队、冷战思维、遏制打压、价值观外交、意识形态冲突,以及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通胀危机等一系列问题,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第五个专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收录的最早一篇重要著作就是《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对于如何科学准确防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统筹发展和安全”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第十六个专题,其中既有对总体国家安全观、大安全格局的阐释,也有关于粮食安全、生物安全等的论述。总的来看,做到以上几个统筹必须心怀“国之大者”,坚持系统观念,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

掌握历史主动,就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和历史结论。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创新,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掌握历史主动,就要发扬斗争精神,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坚持敢于斗争”是党百年奋斗十条宝贵历史经验之一,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第四个专题。在这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面对重大风险、强大对手,“软骨病”不能得、“恐惧症”不能有。“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牢牢把握斗争主动权,排除万难,勇毅前行,依靠顽强斗争开创一片新天地,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新胜利。

【注释】

①②③⑤⑥⑦⑧⑨⑪⑫《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123、46、4、63、65、170—171、29、30、109、80页。

④《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

⑩《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516页。

猜你喜欢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理政治国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韩新政府成立百日:文在寅谈治国理政重要目标
英国热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法国作家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亮相法兰克福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