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乡村振兴环境下农村养老事业发展
2022-11-01孙艺娜
孙艺娜
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
根据我国2020年统计数据来看,65岁及以上人口在全国占比非常高,部分省份甚至达到了20%以上,60 至64 岁的老年人口中,0.9%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能自理者占比6%。40.7%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无收入,依靠家庭赡养,而有一定劳动收入和养老金、退休金的而老人仅仅只有0.4%。根据预测,到2050 年,老年人口(65 岁以上)将超过2 亿人,2050 年将超过4亿,可见,我国正逐步走向重度老龄化社会。因此,探讨农村养老事业,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十分重要。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养老
(一)基本内涵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研究的步伐从未停止。在农村养老服务事业中,农村的老年人是主要的服务对象,也是研究的重点关注对象,政府、家庭、社区等都需要围绕农村老年人为中心,展开各项生活、娱乐、健康等方面的服务,却博爱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能够保障基本的生活所需。
关于对农村养老的界定,在相关研究中,对其定义为:“由社区、机构以及家庭三个部分组成的养老服务体系”。一般情况下,养老服务包含的事务比较广泛,如基本日常生活需要、文化教育、心理咨询、旅游休闲、法治教育……而具体的实施,则是由社区、机构和家庭三个方面来承担和完成。
(二)理论基础
农村养老问题不仅仅关系着国计民生,更是与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振兴等密切相关,研究范围广,设计利益主体多,敏感性非常强,是社会重点话题,稍有风吹草动,都会牵连甚广。因此,我们必须要在理论研究上十分谨慎,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养老事业的稳定发展与有序推进。
关于农村养老,大概的理论有这几种:一是福利经济学理论。认为社会福利包括自由、正义、幸福这几部分,将国民收入作为经济福利的重点,认为国民收入总量越大,平均收入越大,政府的社会保障项目推进也会更顺利,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也会进一步缩小,人民生活水平会进一步提高,社会的公平正义也会更有保障。二是社会公平理论。要求对于社会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满足其合理需求和正当利益,以“法”的形式保障社会公平,调节和弥补市场缺陷,保证社会公平正义,这一理论对于养老的原则是“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分担”。三是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的变迁要在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下,适当的而提高一部分人的收益,并做到尽量不影响其他人的收益,在农村养老体系中,体现为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公平,确保社会秩序稳定不受到威胁。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事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应对人口老龄化,激发市场潜力
当前,传统养老模式比较简单,且服务面比较单一,导致很多老年人的心理等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难以满足现代化生活背景下的老年人的多元化养老需求。而在新时代,生态养老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养老理念,重在通过让老年人亲近生态环境,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这种新型养老模式在多地已经有试点推行,未来或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弥补养老产业缺口,带动房产、旅游、文化等多项产业发展,促进养老产业转型升级,激活市场潜力,推动养老事业健康发展。
(二)创新养老模式,构建生态产业集群
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峻,各地都已经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控制,但是,效果甚微,还需不断努力。在十四五规划中,以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等,都对“美丽乡村”、“提升人居环境”、“生态振兴”等进行了重点强调。近年来,各地采取积极的环境治理措施,改善生态环境,美化人居环境,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更是给农村老人养老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条件。而在养老产业发展中,也需要时刻保持初心,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从农村养老这一前提出发,关注生态养老建设,创新养老发展路径,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健康、绿色的养老方式,实现康养结合,整合生态产业集群,推动养老与经济共赢。
三、陕西省生态养老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老年人思想观念落后
在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工薪阶层的退休老人思想比较开放,对于生活、健康等有比较高水平的认识和要求,眼光更远,思想更开放,要求更高,需求更多。与之相比,农村老年人更为传统,思想比较保守,对于养老的要求和需求也比较低。从养老观念来看,很多农村老年人都倾向于居家养老,更依赖家庭赡养。很少一部分收入较高或者眼界较远的才会选择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
这其实与我国的历史传统有关系,我国自古以来都是奉行居家养老,农村老年人也更希望能够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养老,享受天伦之乐,儿孙绕膝之福。其次,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经济压力,居家养老中,很多老年人的养老成本仅仅是一口饭、一点医药费,成本非常低廉,甚至,老年人还可以是家里的一个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劳动力,在整理家务、做饭洗衣、打造卫生、照顾孙辈等方面大发挥余热,和机构养老、生态养老等比较,居家养老不仅不会给儿女增添负担,还会适当的给儿女降低压力,很多老人都宁愿选择这种方式,牺牲自己晚年幸福。最后还有一点原因,就是现在很多养老机构并不规范,在养老服务、医疗设施、护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甚至还在社会上爆出很多恶劣影响力的案例,给机构养老造成了严重的负面舆论影响,导致很多老人对其不信任。
(二)养老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根据我国的养老产业发展来看,人才培养结构明显存在不合理,尤其是在养老产业中,人才资源明显不足,专业人才总数比较少,养老专业技术人才缺口非常大,市场需求量也同样巨大。要想真正的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就必须要从人才入手,提高护理队伍、养老产业服务人员等的综合素质,保证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专业的心理学、护理学等专业资质和能力,以确保其能够胜任养老护理相关工作,为老人提供更好的专业服务。但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养老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是非专业出身,对于护理、心理专业等理解不够深刻,只是在短期的培训中就上岗工作,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在健康护理、心理疏导等方面,缺乏专业性,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三)城乡养老资源分配不均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存在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养老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城市中养老机构多、养老设施更完备,而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医疗配套设施不完善、人才吸引力差,养老机构少、养老机构数量不足、养老机构水平较低、养老服务较单一、医疗水平不高……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城市的环境质量更差,很难符合生态养老标准,而广大农村则生态环境较好,自然环境良好,生态养老条件较为良好。但,由于交通、配套设施、人才等因素,导致农村养老事业发展还需在完善。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关于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首先必须要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将这一关键解决好,才能保障为农村养老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硬件条件。
首先,关于生活服务设施上,农村地区需要在生活衣食住行方面加大建设力度,使老年人的生活更便利,如加快建设菜市场、超市、老年食堂、银行网点、快递服务站点等配置,保证农村地区老年人能够享受到更便利的公共服务,能够实现在家的周围就能够购买到生活必需品,并且能够方便收取快递、存取养老金……同时,还需要从水、电、暖、网四个方面为老年人提供便利,提高生活设施的覆盖面。
其次,在医疗配套设施方面要不断加强医疗设施建设,尤其是针对农村地区的养老机构,在选址、医疗卫生人员水平选择等上面,要尽可能的确保卫生水平、医疗水平等的优质化服务。并且,要切实的“降本增效”,照顾老年人的低收入特征,适当降低医疗成本,让老年人放心就医,为老年人提供性价比更高的医疗卫生服务。农村养老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还需要与医院系统、国家医疗系统、社保系统等接入,做好医疗服务的延伸,并建设信息化为依托的现代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确保覆盖老年人的就医、生活等,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的健康监测以及安全保障服务。另外,还需要在药店、诊断、中心、理疗室等配置上不断完善,确保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就医需求,为其提供更全面、更到位的医疗服务。
最后,在文化活动设施方面,很多农村地区过去并没有专业的锻炼设施,或者户外运动场所,而农村养老失业建设需要对此进行完善,设置专业的室内、室外活动器械设备,在养老机构或者社区、村委会等地区,划定固定的锻炼场所,配置专门的健身、康复训练器材,并安置一些休息台、休息椅等,供老人运动休息。当前有很多农村老人也开始了健身运动,饭后散步、围坐聊天等,良好的文化活动设施可以保障其有一个健康的身心活动环境。
此外,安全保障设施方面,需要在家庭建筑设计中,关注老人健康问题,在室内装修、楼梯设计等方面,为老人提供更多便利,如为老人安装坐便马桶、在卫生间为老人安装扶手、并在老人居室准备一些辅助设备,如起坐扶手、拐杖、轮椅等,为老人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或者,话有一些信息化和智慧养老做的比较好的地方,会给老人家里安装一个一键报警/求助的按钮,或者给老人准备一些应急物品等,确保老人能够在遇到安全问题时及时获得反馈,得到帮助。
(二)强化产业管理
产业管理水平和养老服务水平密切关联。所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农村养老服务产业发展需要加强产业管理,以更专业的要求去规范农村养老产业,促使其高标准、高要求建设发展。
第一,提高农村养老产业品质。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养老服务不断发展完善,市场中各种养老服务、养老产品、养老保障设施材料等不断增长,但是,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对此,农村养老需要结合养老需求划分,对养老产品、产业进行合理的规划,专业化划分养老产业板块,注重发展特色养老产品,以及一些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养老产业链,开发一些养老创新服务。例如,目前一些年轻人推出了“陪诊”服务,专门服务于在现代化医院看病的老年人,这些老年人识字不多,面对复杂的医院就医流程,很多老人都比较迷茫,而年轻人开通这一服务,可以全程陪诊,既能解决一部分独居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等的后顾之忧,又能够解决养老就医问题。
第二,提高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专业性。一支经过专业培训、合格的养老服务人员,不仅能够确保提高养老机构的水平,保证服务质量,还能够有效的确保其在日常的养老服务工作中,真正的满足老人的需求,及时发现老人的病患苗头,并采取科学合理的调节措施,保障老人身心健康。如一些专业养老机构会配备心理咨询人员,针对老人的心理问题提供专业疏导,帮助老人走出心里障碍,轻松快乐的享受“老有所养”的养老生活。
第三,推动农村养老产业的规范化发展。一方面,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强监督,对地区的养老服务部门、机构等采取严格的监督措施,并发布一系列规范措施、文件等,指导农村养老产业的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还需要从社会化监督方面完善保障体系建设,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全面深入地对养老机构的服务以及水平等进行评估、监督,引领农村养老市场规范化发展。同时,针对农村老人担心的养老机构不规范、不专业、不健康等的反馈,构建第三方监督机构,确保打通市场投诉机制,确保养老机构规范发展,保障农村老年人能够享受合格、规范的养老机构的服务。
(三)加快养老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产业融合是农村养老事业发展的新方向,养老并非只是做到“养”即可,而是涉及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农村养老事业和其它产业融合的新思路。从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角度来看,这也是促进农村养老事业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未来,“养老+”业态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农村养老产业可以在产业带动上,与其他一、二、三产业之间实现融合,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方面,养老产业可以与生态农业融合,构建田园式养老产业,将其与乡村观光旅游等融合起来,构建新型的旅居养老产业新业态。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原有的业态进行扩展,如与金融业融合,打造养老金融产业;与保险行业融合,构建养老保险产业;与医疗行业融合,打造医养结合产业;与互联网信息产业相融合,推进智慧养老产业发展。
(四)推进智慧养老产业发展
智慧养老立足于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产业发展,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发展同步推进,主要目标是构建面向家庭、社区与养老机构三方的统一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平台,通过智慧平台建设,为老年人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构建智慧养老产业,能够更好的突破地理、交通、资源等的限制,利用信息化,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养老服务的便捷性,并从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等方面,真正的实现高质量的养老智慧服务。例如,在信息化平台上,可以对录入平台的每一位老人进行24小时的无死角信息监控,确保监督其基本信息、身体健康状况等,一些地区会给老人派发一个随身机械设备,确保能够及时收集老年人的心率、血压等信息,及时传回系统,为管理员提供更有依据的养老服务开展参考数据,让养老服务更具针对性、更有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养老话题逐渐突出,我们必须要从农村养老事业的不断完善发展入手,对其优化建设进行重点分析,切实的从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展开养老建设完善,确保真正建成一个“安居乐业”、“老有所养”的稳定社会结构,提升国民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