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传播

2022-11-01

贵州民族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民族特色少数民族贵州

杨 菁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贵阳 550002;贵阳学院 泰国研究中心/文化传媒学院,贵州·贵阳 550005)

2013 年,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此后在2016 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2018 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等重要场合,习近平多次提及“讲好中国故事”,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其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讲好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是在良好的国内发展态势和复杂的国际形势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一些国际问题上的态度和做法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在政治外交方面开始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但在国际上,中国经济政治的迅速发展让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中国的强大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影响了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威性,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媒体在国际舆论场中占据霸主地位,拥有较强的国际传播力和发声权,他们害怕中国强大,持续压制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并利用自己在国际舆论场中的优势肆意抹黑中国、制造诋毁中国的荒谬言论、损害中国国际形象,达到让世界误读中国的目的。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对内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励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对外是要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内容以“讲故事”的方式传递出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在国际社会构建中国话语体系。

一、“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曾指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特色苗绣既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繁荣发展贵州民族特色文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以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为目标,大力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继承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以苗绣为代表的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不仅要传承好、发展好,也应该传播好。“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对外传播实质上是贵州民族特色文化的国际传播,贵州民族特色文化的国际传播既是国家文化外交的需要,也是贵州省地方发展和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传播与交流发展的需要。

(一) 国家文化外交的需要

中国历来重视文化外交,在当今世界出现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大背景下,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将会建立一种国际文明新秩序,中国需要在国际文明新秩序中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文化呈现出较强的历史传承性、内容形式多元性和跨文化包容性,这些特点应该彰显在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之中。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很好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这些特性,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讲好中国故事”需要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对外传播助力。

(二) 贵州省地方发展的需要

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战略是贵州省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决策部署,需充分认识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性,把文化的力量融入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实现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的融合,较好地凸显贵州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影响力。贵州省委原书记陈敏尔同志在中国(贵州) 第一届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上提到“多彩和谐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推动贵州省文化繁荣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最鲜明的贵州印记、贵州特色、贵州标志。”贵州民族特色文化是贵州省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民族特色文化的良好传播有利于树立贵州省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贵州省的国际影响力,助推贵州旅游产业的差异化发展,形成招商引资的独特竞争力吸引力,进而促进贵州省政治经济社会发展。

(三)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传播和交流发展的需要

贵州民族特色文化的丰富内涵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国际形象建构的基础,树立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品牌形象,有助于提高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有助于贵州少数民族群众对本民族文化全面认识、清晰定位,进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认清使命,传承发扬;贵州部分少数民族与境外的一些民族有同宗同源关系,彼此血缘相亲、文化相通,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内涵挖掘传播能引起贵州少数民族和境外同源民族的文化共鸣,对共有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交流,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二、贵州民族特色文化的内涵特点

(一) 贵州民族特色文化的历史性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贵州民族特色文化是丰富民族文化中的典型代表。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大部分是少数民族项目,这些少数民族的非遗项目可以称之为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属于贵州少数民族群众,是少数民族群体智慧经过历史沉淀流传下来的,具备历史传承性。如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类项目的“水书习俗”,几千年来水书是靠一代又一代的水书先生通过口传、手抄的形式流传下来的,它是水族古文字抄本和口传心授文化传承的结合,内容是水族民间知识、民间文化的综合记录与反映,涵盖了水族天文历法、原始信仰、伦理道德、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水书习俗是水书形成、发展和传承并以此构成与水族生活相关的习俗,是水族人民几千年来群体智慧和生产生活经验的积累沉淀。

(二) 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多元性

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呈现出多元性,贵州省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性来自于贵州少数民族的多源性,贵州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百濮族系的仡佬族是贵州最早的居民,南蛮族系的苗族、瑶族,氐羌族系的彝族、白族、土家族,百越族系的布依族、侗族、水族、毛南族等民族陆续迁入定居,加上迁入贵州的汉族,贵州18个世居民族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各民族文化在此既独立发展,又交流融合。而伴随各民族人民生产生活而存在的民族文化样态也呈现出多元性,无论是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还是传统戏剧、传统手工技艺、民族风俗等,都有各自民族独特的文化特点,而其中任何一个种类都包含有丰富多彩的内容,所以贵州民族特色文化的多元性源于民族多源性,体现出了文化样态多元性和文化内容丰富性。

(三) 贵州民族特色文化的和谐性

贵州民族特色文化除了多元性,还体现出和谐性,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贵州各民族特色文化在共时层面和谐共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在历时层面各美其美,传承延续,体现出文化美美与共的和谐性。这种多民族文化共生关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各民族文化在长期交互作用下,以符号协调、相互沟通与社会一致性为基础,通过交往性行为(相互作用) 达成理解和形成非强迫性共识的过程。“大杂居、小聚居”的生存格局使得贵州各民族群众在不同的场域中相遇,各民族文化在相遇中碰撞,经过了解、认知、交流、阻抗等过程后,以文化接触、文化交流、文化共享的多层级状态和谐共存。

(四) 贵州民族特色文化的民间性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具有民间性,具备各民族特色的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不是某个民族群众个体的文化存在,大都是各民族群体智慧的结晶、群体习俗的养成和群体技艺的流传等,它们来源于民间、传播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发扬于民间,具有广泛而扎实的群众基础。如“苗族芦笙舞”“布依族转场舞”“彝族铃铛舞”等贵州少数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各类乐舞文化都是发源于民间节庆集会、宗教祭祀、生产生活等日常民族活动中,由民族成员共同组织完成,并形成民族记忆在该民族群体中得以传承传播。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民间技艺、民族习俗等其他形态的民族特色文化都是由该民族群众创造产生和传承传播的,所以贵州民族特色文化的民间性贯穿于该文化产生发展的全过程。

三、“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传播的实现路径

“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传播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前提,贵州各民族应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认同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才能将贵州民族特色文化更好地融入中华文化中,在传播贵州民族特色文化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理念方面,在“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传播贵州民族特色文化,理应结合时代发展,理清文化内涵,重新认识规划传播理念、传播主体、传播受众、传播内容和传播媒介,创新传播路径。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传播不是简单的文化传播,而是肩负促进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使命和构建“和而不同”人类命运共同体重任的内涵传播。“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传播的目标,不能停留在让国际社会受众对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了解和认知上,而是要实现文化的交流和认同,认同贵州民族特色文化是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认同特色文化中体现的贵州人民精神实质,认同其中传递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实现“消除国际社会误解,先进文化交流互鉴”的使命,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实现真正的“借鉴进来,传播出去”,在面对外来先进文化时秉承中国文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特质,结合本民族文化创新转化,增强文化活力,在西方文化霸权背景下坚定本民族文化自信,在国际社会传播,在世界发声,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贡献贵州力量,完成构建“和而不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责任。

传播主体方面,多元传播主体可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焕发更强的活力。贵州民族特色文化的民间性使得该文化传播侧重于“我时代”,少数民族群众自己是传播的主体,除此之外还有少数民族文化组织、民族艺术家、民族文化研究者等,传播主体的广泛性和多元性得到较好的体现,各类传播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传播活动中得到极大发挥。但结合时代背景,在“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反观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传播主体,还缺乏高度,进而影响传播的深度。“讲好中国故事”理应将贵州民族特色文化放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在国家文化外交的层面进行传播,国家和政府转变角色成为传播主体,形成错落有致的传播主体格局,促成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系统传播和深度传播,真正实现民族特色文化的交流和认同,“讲好中国故事中的贵州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的贵州声音”。

传播受众方面,“讲好中国故事”的目标就是要将中国优秀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国际社会听到中国声音、了解中国文化,在此背景下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传播就是要让国际社会受众接收贵州声音。国际社会受众包括国家、政府、社会、组织、个人各层面,理清对标各层级要达到的传播效果,才能选择恰当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实现精准传播。在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传播过程中有一部分特殊的受众,即与中国境内少数民族有着同源关系的境外民族同胞,对他们而言,传播是要引起他们对本民族特色文化的共鸣,让他们对于自己民族特色文化再认识和再传播,完成从传播受众到传播主体的身份转变。新时代的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传播目标应更明确、定位应更清晰、传播受众应更精准。

传播内容方面,贵州民族特色文化的历史性决定其内容的内涵深刻,多元性决定其内容的丰富多样。文化从内涵上可分为外层、中层和内核三个层面,其中外层是物质文化,即具有象征性的器物,中层是广义文化,即各种传统文化形式的综合,内核是思想文化,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文化内涵从实体、形式到内涵的三个层面,各类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均有很好的对应,如作为苗族象征性文化符号的芦笙,相伴而生各具特色的芦笙歌舞“锦鸡舞”“长衫龙”“滚山珠”等,由此传递出苗族人民淳朴乐观、热情大方、坚韧顽强的民族性格。将有内容、有内涵、有价值的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准确传递给国际社会,需要对其进行内涵剖析。通过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的分层分析,能更好地达到让国际社会了解认知、接触认可、认同交流的目的,不仅是将传播内容停留在实体传播方面,还是深入地进行内涵传播。

传播媒介方面,马莱茨克传播模式中认为,接收者心目中的媒介形象导致接收者对媒介内容的期望,因而可以认为这种形象将影响到接收者对内容的选择、感受和反应的方式,媒介的知名度和可信性是这一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1 月25 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提道:“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贵州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播,要充分利用好传播媒介,发挥媒体融合的积极作用,结合特色文化内涵,采用多样态的传播媒介进行全方位、立体化传播。除此之外,作为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传播中国际社会的传播媒介选择尤为重要,跨文化视角下他者的传播,能更好地实现双向互动关系,拓宽传播渠道的同时,严把渠道关,做到“正确讲好中国故事,正面传播中国声音”。

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兼具文化价值、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战略的主要内容。深入挖掘,广泛传播能够坚定贵州人民文化自信,激活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活力,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进而助推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创新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传播路径,能让国际社会更全面、更准确、更立体地了解中国、了解贵州,在国际社会中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传播路径的创新是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后从传播理念到传播过程的全面创新,是以塑造贵州形象、中国形象为目的的特色创新,同时也是在传播中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发展创新。我们只有结合“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背景、明确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内涵、抓住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对外传播的核心要素、创新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对外传播路径,才能真正实现贵州民族特色文化走出去、站得住、能生根、能开花,形成“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文化交流互鉴场景。

猜你喜欢

民族特色少数民族贵州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穿着校服去上学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
《少数民族舞》等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