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分工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

2022-10-31周美玉张文兵

科技和产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山东半岛分工城市群

周美玉,李 琴,张文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长沙 410004)

在全球分工日益趋于精细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城市群功能分工趋势日见显著。在2020年1月召开的第六次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主导作用,带动周边城市高质量发展。2021年1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为山东半岛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到2035年将其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至更高水平,竞争力和影响力等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对周边城市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显现,把济南和青岛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22年1月山东省颁布的《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山东省以“一群两心三圈”的规划为重点,构建分工协作、集聚适度、功能完善的空间格局。因此,山东省作为区域联动协调发展的重要枢纽,推动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迫在眉睫[1],而不同城市间的合理分工有助于实现区域联动发展的目标[2]。

1 研究对象

本文针对山东半岛城市群进行研究。山东半岛城市群东望日韩,西接黄河,夹于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之间,既是“一带一路”交汇之地,也是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组成部分。2020年山东省的GDP总量达73 129亿元,位列全国经济总量第3,占全国GDP总量7.25%。

在2017年发布的规划中[3],将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范围涵盖为山东省的17个城市。因此,本文将对整个山东省进行实证研究来了解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功能分工情况。

此外,在2021年的规划中提到要将“一群两心三圈”视为重点规划[4],其中,“一群”是指山东半岛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群,“两心”是指把济南和青岛建设成为中国现代化核心大都市[5]。因此,本文将根据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规划,将济南市和青岛市视为“核心”城市,将其他城市视为“边缘”城市,从而形成“核心-边缘”结构。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发展布局一章对山东半岛城市群每个城市都进行了战略部署。具体部署见表1。

表1 山东半岛城市群各城市发展战略部署

2 研究方法

2.1 计算模型

2.1.1 “核心-边缘”城市功能分工

将山东半岛城市群划分为2个核心城市和14个边缘城市,并结合城市功能指数和城市群功能分工水平的测度[6]对“核心-边缘”城市功能分工水平进行衡量,计算公式为

(1)

2.1.2 城市间功能分工

“核心-边缘”城市功能分工测度指数能够分别指出所有核心城市与所有边缘城市功能分工的水平,但不能明显展现出每个城市的功能分工情况。通过对上述公式进行调整,得

(2)

2.1.3 城市主导行业功能分工

城市间功能分工测度指数能够分别指出每个城市功能分工的水平,但不能展现出每个城市的主导行业究竟是哪些行业,为了解这一情况,对公式做进一步调整,得

(3)

式中:Lij(t)表示在t年j城市i行业从业人数;Lj(t)表示在t年j城市生产服务业和制造业从业总人数;Li(t)表示在t年整个城市群i行业从业总人数;L(t)表示在t年整个城市群生产服务业和制造业从业总人数。MFDij(t)表示在t年j城市i行业区位商。若MFDij(t)<1,则表示在t年i行业是j城市的劣势行业;若MFDij(t)>1,则表示在t年i行业是j城市的主导行业,且数值越大,该结论越显著。

2.2 数据选取与处理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是从EPSDATA的城市板块中所得,其原始数据均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由于自2003年以后行业数据分组情况发生了改变,统计口径也发生了改变。因此,选取2003—2019年共17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并针对个别缺失的数据采用回归替换的方法进行填补。2019年,莱芜市被划入济南市,为了方便统计和衡量,将莱芜市的数据并入济南市进行分析,由此全省共16个市。

将行业分为生产制造业和服务业,其中,金融、租赁、商务服务、物流运输、房地产、信息传输、计算机、科技服务和地质勘查等均属于生产服务业,制造、建筑、采掘和能源供应均属于生产制造业。

3 实证结果

3.1 “核心-边缘”城市功能分工水平

运用式(1),计算出山东半岛城市群2个核心城市与14个边缘城市历年的功能分工水平,如图1所示。

图1 2003—2019年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边缘”城市功能分工水平

由图1可知,2003—2019年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边缘”城市功能分工水平的数值均大于1,说明济南市和青岛市2个核心城市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以生产服务业为主,而其余14个边缘城市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以生产制造业为主;此外,该数值有平稳上升趋势,说明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边缘”城市功能分工趋势越发显著。因此,山东半岛城市群形成了以济南市和青岛市为核心发挥生产服务业功能、以其余14市为边缘发挥生产制造业功能的区域发展格局。

3.2 城市间功能分工水平

运用式(2),测算出2003—2019年山东16个城市的功能分工水平,如图2所示。

图2 2003—2019年山东半岛城市群16个城市的功能分工水平

由图2可知,2个核心城市(济南和青岛)和3个边缘城市(聊城、日照和菏泽)的功能分工水平数值一直在1以上,说明这5个城市在城市群中均以生产服务业为主,并且青岛、济南、聊城和日照的生产服务业功能将不断增强;烟台、临沂、德州和东营的功能分工水平数值有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且近几年下降至1以下,说明这些城市在城市群中均以生产制造业功能为主,且该功能会继续加强;淄博、枣庄、潍坊、济宁、泰安、滨州和威海的功能分工水平数值常年处于1以下,且无上升趋势,说明这7个城市在城市群中将持续以生产制造业功能为主。因此,山东半岛城市群形成了双核驱动、群雄并起的空间分工格局。

3.3 城市里主导行业功能分工水平

运用公式计算出2019年山东半岛城市群每个城市10个行业的行业区位商,见表2。

表2 2019年山东半岛城市群每个城市10个行业的区位商

表2显示,济南市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交通仓储邮电业的区位商大于1;青岛市的交通仓储邮电业,金融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的区位商大于1,说明核心城市生产服务业中的大多数行业占据优势地位,主要具有生产服务功能。

与此同时,菏泽、枣庄、济宁、泰安和东营的采掘业,青岛、日照、烟台、潍坊、临沂、德州、滨州和威海的制造业,聊城、菏泽、淄博、枣庄、济宁、德州和滨州的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以及济南、菏泽、淄博、枣庄、济宁、临沂、泰安和德州的建筑业的区位商均大于1,说明其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均具有生产制造功能。

将3种衡量方法得出的功能分工水平进行梳理,可以了解山东半岛城市群每个城市的功能分工情况。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规划虽然是以济南和青岛为核心,但除济南和青岛在城市群中具有生产服务业的功能外,还有周边的聊城、日照和菏泽均具有生产服务业的功能。因此,从该结论可以看出山东半岛城市群实际上有多个城市发挥生产服务业的功能,分散了城市群的城市资源,一定程度上会形成同质化竞争,导致核心城市竞争力变弱。

部分城市的主导行业趋于雷同。例如,有8个城市的建筑业为其主导行业、有7个城市的房地产业为其主导行业;各城市内部自成体系趋势明显,城市之间互相竞争,并未形成错位发展的空间格局。济南和青岛功能分工结构与发展规划不太相符,两市的房地产业主导地位过强,且济南市的金融业相对匮乏;其余周边城市的某些行业发展状况与规划有一定的差异。因此,现阶段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空间布局并未形成完善的功能互补,不利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区域一体化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各个城市功能分工水平情况进行衡量,得到以下4个结论:①以济南和青岛为核心、以其余14市为边缘城市的分工格局较为显著;②济南、青岛、聊城、日照和菏泽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体现生产服务功能,而淄博、枣庄、烟台、潍坊、济宁、临沂、泰安、德州、滨州、东营和威海在城市群中体现生产制造功能;③山东半岛城市群生产服务功能较为分散,易形成同质化竞争,致使核心城市竞争力变弱;④多个城市的功能分工与发展规划内容不符,不利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区域一体化发展。

在辐射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等方面,山东半岛城市群与国内外发达的城市群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针对研究所发现的问题,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功能分工可以做进一步细分和调整,形成功能互补的区域一体化布局。济南市作为中心省会城市要适当调整部分行业,利用其科技创新平台,发展未来前沿产业,为城市群的工业发展创造条件,提升核心城市的辐射力[7];整合全省金融业资源,提升济南市金融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将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等行业适当地转移到周边城市。青岛市作为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之一,应发挥其港口城市的优势[8],整合城市群中的交通仓储邮电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的资源,疏解不符合其城市规划的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使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更具竞争力。边缘城市要将部分生产服务业转移至核心城市,尤其是聊城市和菏泽市,应将其部分的金融业转向两大城市;枣庄、济宁、泰安和东营应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之下发展采掘业,推进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发展,从核心城市引进先进的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实现制造业绿色转型,推动冶金、机械、轻工、纺织等优势产业转型发展。

猜你喜欢

山东半岛分工城市群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从分工层次来理解消灭“分工”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国际分工是一个不断走向深化的过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近十五年山东半岛海洋文化研究述评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滨海旅游业发展与转型路径
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共生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