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纪人瑞,红霞满天

2022-10-31施伟兴

康复 2022年28期
关键词:子女丈夫孩子

图、文/本刊特约撰稿 施伟兴

富家千金,相夫创业

蒋艳琴脸色红润,耳朵有点背,额上未见纵横的皱纹,也不见老年斑。戴着耳环,穿着印花的圆领衫,坐在藤椅上,聚精会神地缝制夏衫,那精气神,谁也想不到她是位10 2岁的人瑞。蒋艳琴操一口绍兴乡音,向笔者说起她崎岖坎坷又如沐春风的人生时,笑得像个小孩。

蒋艳琴出生在绍兴漓诸一户蒋姓的富商之家,原名梅香。她自幼聪慧、伶俐乖巧,旧时女子父母不允读书,只学女红,可蒋梅香陪弟弟上私塾经年,凭着“偷学”和悟性,竟能识文断字,令家人刮目相待。

17岁时蒋梅香出落得清秀娇媚,上门说媒者纷至沓来,父母将她许配给了英俊有才华的邵开基。翌年开春,蒋梅香随丈夫来上海辅助公婆经营家族企业——同丰袜厂。忽地由使唤佣人的千金,转为掌管一大家子吃喝拉撒的主妇。蒋梅香起早贪黑、任劳任怨,与丈夫风雨同舟,将袜厂经营得风生水起、蒸蒸日上。丈夫感激妻子贤良淑德,认为“梅香”有泛指丫环和婢女之意,于是为她改名为“艳琴”,寓意惊才绝艳、琴瑟和谐,今后两人要同甘共苦。蒋艳琴觉得丈夫就是有学问。

蒋艳琴记得第一次为人母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孰料,人有旦夕祸福,孩子不幸夭折,蒋艳琴悲痛欲绝,一病不起,闻讯返家的丈夫望着病入膏肓的娇妻,赶紧送医治疗,天天陪伺祈祷,蒋艳琴终于转危为安,渐渐痊愈康复。随着第一个儿子呱呱坠地,夫妻俩笑逐颜开,更加相濡以沫。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

1956年家里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但是夫妇俩并未一蹶不振,而是同舟共济,共克时艰。蒋艳琴到袜厂做了一名普通的挡车工,微薄的工资尚能暂缓一家的无米之炊。蒋艳琴的信念是“宁可苦自己,也不能苦孩子”。

天有不测风云。1960年,恰遇自然灾害,丈夫久病不愈,撒手西去,那时最小的孩子年仅3岁,而她每月的工资只够维持一家半个月的开销,家里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然而,蒋艳琴擦干悲伤的眼泪,照常踏实工作,生活开源节流,还向里弄申请拆纱头,分配给5个子女一起拆纱头,换来的钱替孩子改善伙食。当时二儿子因为痴迷绘画,几乎是废寝忘食,为了满足儿子的心愿,蒋艳琴特意网开一面,任由他随时外出写生,并告诉其他孩子,只要谁立志追逐梦想,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为他圆梦创造条件。蒋艳琴因人施教培养子女的理念,为日后5个孩子的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蒋艳琴最艰难的时候,在她陷入无法喘息的窘境之时,过去曾经得到过她帮助的弟妹纷纷伸出援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扶助她度过养儿育女拮据生活的难关;就连得到过她惠泽的原袜厂雇工,也心甘情愿地将月薪塞在她的手里,说是略表心意,这或许救不了她的穷,但是若需帮扶,他们一定随叫随到;也有好心的亲戚看到她日子过得实在捉襟见肘,劝她改嫁找个依靠……对此,蒋艳琴十分感激,但是发誓再苦再难,也要将孩子拉扯大。她感慨地告诉孩子:“人字相互支撑,才能站直不趴下,长大要记住并感恩帮助过自己的人,取得学习和工作的优异成绩,就是最好的回报。”母亲的谆谆教诲,是日后孩子前行的指路明灯。

蒋艳琴的5个孩子最小的如今也已花甲,他们中有的成为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有的是摄影师,有的担任国企党委书记,有的是高级技师,还有的是先进工作者。蒋艳琴看到孩子个个有出息,感觉丈夫会在天堂含笑。

豁达开朗,延年益寿

子女先后迎娶婚嫁,蒋艳琴也退休了。也许是常年含辛茹苦、劳累奔波,她罹患了风湿性关节炎,但是她并不怨天尤人,而是将治疗与打太极拳锻炼相结合,一年后,病痛逐渐痊愈。此时,蒋艳琴还未能清闲,住隔壁楼栋的婆婆年事已高,且缠小脚,蒋艳琴就主动帮她采购生活用品,经常送好吃的给婆婆,冬天还搀扶她晒太阳。婆婆逢人就说:“我是前世修来的福,儿子走了几十年,媳妇还是不离不弃照顾我。”

蒋艳琴大智若愚,无论是亲戚还是子女,谁家困难大就帮谁,一视同仁。她两个在外地的弟媳先后罹患重病,她独自一人乘火车先后去武汉和沈阳照顾弟媳,让弟弟能安心工作;三儿媳生孩子,她又奔吉林带孙子……5个孩子称母亲是大家的“董事长”。

蒋艳琴像是一头牛,她相继化解兄弟姐妹和5个孩子的困难,自己不知不觉地已到了耄耋之年。好在5个子女个个孝顺,轮流接母亲去家小住,陪她游山玩水,孙女还请她去国外玩乐;老家的兄弟姐妹也相继邀请她故乡重游,蒋艳琴活得自由自在,十分舒心。小儿子不放心102岁的老母起夜如厕,买了一个坐厕马桶放在她的床旁,第二天清晨,蒋艳琴竟自己拎着马桶去厕所清洗,她觉得自己能行,就不去麻烦家人。

猜你喜欢

子女丈夫孩子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从《无声告白》看边缘人家庭及其子女
孩子的画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