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趣共生:单元主题作业的设计和实施
2022-10-31浙江省杭州市学军小学袁晓萍
浙江省杭州市学军小学 袁晓萍
随着单元整体教学在课堂中的实施,整体化、结构化的思维持续推动了教学的发展。一课一练、内容封闭、目标单一的“应试型”作业,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探索学习、整体学习的需求。我们结合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探索如何基于单元核心概念,串联单元学习内容,以终为始设计“单元主题作业”,智趣共生,满足学生整体性学习的需求。
一、什么是“单元主题作业”
“单元主题作业”是指基于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设计的主题作业,以1~2个“主题”多向联结单元学习内容,带动整体单元学习,帮助学生打通数学单元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世界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促进学习的联系性、整体化、结构化。设计和研制“单元主题作业”时,教师要关注以下基本的设计原则,以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
一是融合性构建,变单向性为多维度。要优化作业结构,将分课时、分单元、分学科割裂的知识进行整合,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设计作业,揭示单元内、单元间知识的纵横关系,形成对散点知识的整体链接,对作业链条进行整合化构建。
二是开放性选择,改全封闭为半开放。根据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素,整体设计适合不同单元的主题作业,突破课时限制,开放作业资源和作业方式,做到作业内容可选择、作业方式可组合。
三是自动化嵌入,从强推荐到自建设。改变教师设计、教师布置的自上而下的作业生成系统,更迭作业的设计主体和推送方式,从内打开、自下而上,引导学生参与作业的设计、发布、实施、评价的全过程。
二、构建单元主题作业的整体序列
目前不少的单元作业的设计常常局限于“有主题无序列”“有内容无结构”式的零敲碎打,需要跨年级通盘整体架构,形成各年级的作业联结,从关注学习节点到关注整个作业链条,使各单元作业能够持续发力,推动课程的整体设计。单元主题作业整体框架的构建,需要从高站位的顶层架构、整体系统而周密的设计视角,对作业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布局:基于学科大概念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配合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从定点学科核心到串联各学段内容,再到系统集结资源,最后形成作业的整体链条,实现学科逻辑和学习逻辑的有效统一。
设计单元主题作业,要把学段、学年、学期、单元、课时整个作业体系打通,通过系列化、系统性、连贯化的作业架构,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从一项作业走向作业系统。以“数学眼,中国心”的单元主题作业为例,我们基于“数据分析”的学科主题,为一至六年级学生设计了适合不同学段要求的单元主题作业,将多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串联到主题学习任务中,形成一个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作业序列,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发展能力,提升素养。(见表1)
表1 各年级“数学眼,中国心”单元主题作业
整个作业体系突出以数学的眼光解读红色中国,通过大任务的驱动、学习支架的助力,引导学生记录时代的风云,书写变化的足迹,致敬不朽的历史,凸显了数据分析的应用价值。不同学段的学生选择了数说“中国革命史”“中国高铁史”“中国的高等教育史”“中国移动通信史”等角度,从一开始的一筹莫展到慢慢厘清思路、收集信息、数据分析、美化表达,不仅运用了学过的数学知识,还掌握了使用数据图表的方法,更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对祖国的发展有了直观的认识。
三、丰富单元主题作业的设计类型
不同时间节点的单元主题作业有着不同的功能和价值。在单元学习开启前的作业,可以诊断学生的原有经验,积聚单元学习的心智储备;在单元学习过程中的作业,可以突破单元学习的重难点,增加学生的自主体验;在单元学习结束后的作业,可以引导学生整理、反思单元学习策略,生成个体的学习体验。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可以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单元主题作业——操作式、探索式、阅读式、整理式、项目式等,整体构成闭环,促进学生的学习力不断递进提升。(见表2)
表2 “单元主题作业”的设计类型及设计要素
(一)“操作式”单元主题作业
适用场景:在单元开启前或结束后,通过眼动、手动、口动、脑动等操作活动进行多重体验,积累必要的、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设计特点:设计好的任务驱动,经历运用工具或实物进行“操作—记录—讨论—结论”等活动。教师可以把操作内容和层次重新组合,进行必要的活动分解,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有挑战性的操作体验。
设计样例: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单元作业——立体破坏王
用家里的蔬菜做出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等各种立体图形,进行横切、竖切、斜切,看看截面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特点。
(二)“探索式”单元主题作业
适用场景:在学生具备单元重要概念或认知方法后,紧扣单元学习内容,设计新问题,打破学生的学习“舒适区”,突破“路径依赖”,通过作业进行学习探索。
设计特点:通过呈现主题任务,组织递进型研究活动,引导学生充分体验“问题—探究—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专题研究过程,通过作业进行数学推理或实验研究,开展进阶型的探索活动。
设计样例: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单元主题作业——旗杆有多高
不接触旗杆,也不能使用长卷尺,你能用什么方法测量出旗杆的高度呢?和同学组成测量战队,去挑战任务吧!(可以用文字、图画、表格或算式,甚至漫画的方式来表达你们的探索过程哦!)
(三)“阅读式”单元主题作业
适用场景:在单元学习过程中或结束后,提供阅读书目,要求了解数学符号、数学公式、数学定理等背后蕴藏的丰富的数学故事,拓宽狭小的学习边界,增加学科趣味,拓宽认知路径,涵养学科气质。
设计特点:根据数学背景,选择纸质或电子的阅读材料,提供阅读路径,引导学生在作业中“构建阅读脉络—搭建阅读支架—产生新的观点与创意”,有效链接学科内容和阅读素材的联系。
设计样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测量”单元主题作业——主题阅读《量量看,世界有多大》
通过读这本书,思考问题:测量作为一种量化方法,到底是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测量工具是如何发展的?各种测量工具的优势与局限性有哪些?如果没有测量工具,世界会怎样?……
(四)“整理式”单元主题作业
适用场景:一个单元或几个相关单元学习后,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的内容,叠加个人对单元知识、方法的理解,以个性化的方式架构知识图谱,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设计特点:结合单元内容,为学生提供进行自主整理的核心词或整理支架,引导学生“提取—归纳—整合”单元知识框架,多角度、个性化寻求单元知识间的链接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整理结果。
设计样例: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单元作业——制作单元思维导图
通过“分数乘法”“分数除法”两个单元的学习,你能不能试着来寻找这两个单元的联系及这两个单元与以前学习的整数乘除法、小数乘除法单元的联系呢?试着用下面这几个成语进行整理吧!
物以类聚:各种乘除法的计算有哪些内在的联系?能转化成同一种运算吗?
一脉相承:“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我们在小学阶段学过类似的数量关系吗?试着把这些关系串联起来。
(五)“项目式”单元主题作业
适用场景:在单元学习的全过程,选择与本单元、本学科,以及生活、劳动、科技等密切相关的研学话题,创设真实而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像学科专家一样去实践体验、专业查询、考察调研,解决各种真实问题。
设计特点:立足整体架构的层面,引导学生经历“入项—研究—拓展—出项”的探索路径。在活动中发散思维,适度迁移所学方法,引发高质量的数学思考。
设计样例: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制作河坊街街区图
2022亚运会,河坊街已经完成了升级改造。它是如何华丽转身、重新布局,向世界展示杭州的古韵风采的呢?请在这次的春游活动中,对河坊街进行一次实测和调查,按一定的比例将改造后的河坊街街区图绘制出来,展示新时期河坊街的新变化。
四、优化单元主题作业的实施策略
设计单元主题作业时,教师要借助多元方式,改造作业场景,提供作业支架,创新分享机制,让学生在单元主题作业的全过程获得高峰体验。
(一)改造作业场景:动起来,玩起来,兴奋起来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学习才是有真实意义的学习,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应用才能实现对知识意义的感受与理解。教材中有不少“综合实践”内容都可以作为单元主题作业的设计蓝本,可以改造作业情境,紧扣教材作业主题,有机链接儿童问题,让学生动起来、玩起来、兴奋起来。
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单元综合实践作业“确定起跑线”为例。作业前,教师先在学生群体中开启“蓝色操场中的数学问题”征集活动,立足真实情景,给学生以丰富的提问机会,激发深度思考。不少学生超越教材单元局囿,提出了更多富有童趣的真实问题:如何确定操场的半径?如何在操场上确定弯道的圆心?弯道有一定宽度,到底取哪里作周长?如果不跑一整圈,应该如何确定起跑线?为什么弯道向内侧变道距离近,而直道变道反而更远?这些问题更关注对生活内容的深入探究,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有特定单元的数学知识,还要进行认知调节,具备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以及情感态度等非认知要素的参与,才能够真正地让作业情境“活”起来、“生动”起来。
(二)提供作业支架:有氛围,有节奏,有余味
完成单元主题作业往往不可能一气呵成,教师需要将单元主题作业分解为系列的作业子任务,提供适当的作业路径,以开放性的资源架构有效呈现作业的内容、方式、素材等,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轨迹,在作业的全过程适时、适量、动态地推送作业资源支架。
以“制作河坊街街区图”这一单元主题作业为例(见下图),从确定度量主题到最终形成研究论文,教师提供了一系列作业路径支架,激活学生的思维层级,让学生自主地探索、解释、分享、互动、质疑,直至修正作业成果,控制作业的节奏感,做足作业的仪式感,当教、学、玩同频共振,学生自然就能创造无限惊喜,在手动、眼动、脑动中,收获对作业的一份心动!
“制作河坊街街区图”作业路径设计
(三)创新分享机制:有仪式感,有满足感,有获得感
如果作业过程充满期待、新鲜、经历、成就和快乐,那么这样的作业就是有意思、有意义的。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要创新分享机制,让学生成为作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学生有着自动关联生活与学习的学习本能,他们会用一双发现的眼睛看周围的世界,发现各种隐藏着的有趣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不能把作业限制在自己最初的想法里,要随时准备调整预设的作业的“初始状态”,开放作业的生成权和选择权。可以试着发起抢当各种作业“学习官”,让学生参与作业的设计开发、资源共建,实现作业运营的自组织,提升学生的作业价值感,在参与中提升学习力。
作业路线官:负责作业中的学习需求的调研、作业内容的规划。
作业鉴定官:负责作业内容的提炼、学生作业问题的收集。
作业实践官:负责同学作业成果的收集、有价值作业的推广。
单元主题作业完成后,要充分发挥评价对作业的改良与提升作用,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关注过程表现,注重学习成长。例如,创建公开的作业成果展,给个人和团队提供更有趣的展示舞台。这些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有动力,也可以让学生回顾自己的作业历程,使学习变得可视化和便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