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深+两肥+三剂”治理酸化提升耕地质量集成技术模式

2022-10-31刘本昌陈固冉露周富忠

长江蔬菜 2022年19期
关键词:菌剂酸化调理

刘本昌 陈固 冉露 周富忠

刘本昌,利川市东城党群服务中心,445415

陈固,周富忠,利川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冉露,通讯作者,利川市土壤肥料工作站,湖北,445400

导读:通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一深+两肥+三剂”耕地质量全面提升技术模式,介绍了本技术模式解决的主要问题、技术原理和适用范围,并从深耕深松、精准测土施肥、增施有机肥、土壤酸化治理、土壤微生态修复改善、肥料增效剂应用等方面介绍了操作要点,最后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3方面进行了分析。

深耕深松与堆肥施用结合现场

2006年,在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土样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时发现,利川耕地酸化严重,酸化土壤面积大、范围广、程度深、为害重,土壤pH均值为5.12,最低值仅为2.85,pH值低于5.5的酸化土壤面积接近60%。为此,在土肥部门的大力倡导和主持下,利川乃至恩施州逐步掀起耕地酸化治理热潮。

最初采用撒施石灰、增施有机肥、补施碱性肥料等单一常规治理措施,后来逐步引进多种成分各异的土壤调理剂,实行多措并举,加快了酸化治理进程。大量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单一措施中和土壤酸性效果差、见效慢、治理周期长。因此,探索多技术、多措施集成应用,将测土配方施肥与施用土壤调理剂、增施有机肥等技术融合,逐步形成“两肥+一剂”“两肥+两剂”“两肥+三剂”等模式,通过进一步完善,最终形成了当前的“一深+两肥+三剂”耕地质量全面提升技术模式。

1 解决的主要问题

为有效治理“酸、黏、薄、瘦、污”等土壤障碍,采取“一深+两肥+三剂”耕地质量全面提升技术综合解决土壤严重酸化、结构黏化板结、耕层浅薄贫瘠、化肥利用率低、耕地养分失调、土壤肥力下降、重金属污染、生态恶化等耕地退化问题。

2 技术原理

“一深”指通过深耕深松,打破耕地犁底层,加厚、疏松土壤耕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优化土壤固、液、气三相比例,加快土壤熟化,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和积累,缓解土壤黏化、板结,恢复土壤团粒结构。

“一深+两肥+三剂”蔬菜基地应用效果

“两肥”指配方肥(或按方施肥)、有机肥(包括绿肥、堆肥、沼肥及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复合微生物肥等)。通过精准测土,确定不同区域及其种植作物情况,配制配方肥或按方施肥,平衡土壤营养成分;通过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改良土壤、培肥和提高地力。

“三剂”指土壤调理剂(含石灰质物质)、微生物菌剂、肥料增效剂。通过施用含钙、镁为主的矿物源土壤调理剂,中和土壤酸性;肥料增效剂与配方肥等化肥拌混施用,降低土壤中脲酶和亚硝酸细菌活性,抑制尿素水解、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从而提高化肥利用率;微生物菌剂与有机肥结合施用,接种扩繁土壤有益微生物菌群,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减少土传病害。

“一深+两肥+三剂”集成技术模式,就是将深耕深松、精准测土施肥、增施有机肥、土壤酸化治理、化肥减量增效、土壤生态改良等技术有机结合、集成应用,达到加厚耕层、疏松土壤、改善结构、遏制酸化、平衡营养、培肥地力、提高化肥利用率、修复土壤微生态平衡等目的,最终整体提升耕地质量。

主要技术路径:先采土检测,根据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确定作物施肥配方或配方肥养分配比、施用量、施肥时期及方式方法;再将微生物菌剂与有机肥拌混均匀,结合深耕深松施入土壤调理剂及有机肥;作物播种或移栽前及追肥时,将肥料增效剂与配方肥或按方配比的化肥拌混均匀,再以条施、穴施等方式深施覆土;结合肥水管理,在作物生长关键时期用适宜比例的微生物菌剂水溶液灌根。

3 适用范围

鄂西南土壤“酸、黏、薄、瘦、污”等单一或综合障碍区及相似区域。

4 操作要点

4.1 深耕深松

重点应用于耕层小于20 cm的薄层耕地,每3年可深耕深松1次。冬闲时节,利用机械深耕深翻30~40 cm,再利用当地冬季气温低、凌冻大(-1~5℃)的气候特点,充分发挥冰冻对土壤块状、棱柱状、柱状和片状等结构的破碎作用,改良土壤结构。

深耕深松可结合绿肥种植、沼液浇灌、堆肥(含沼渣)或商品有机肥撒施等进行。对土壤pH值低于5.5的酸化耕地,深耕深松还可结合施用土壤调理剂进行。通过深翻,将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等与土壤均匀混合,中和土壤酸性、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优化土壤理化性状。

4.2 精准测土施肥

作物收获后至下季作物播种或移栽前,按3.33~6.67 hm2采集1个土样,检测土壤质地、容重、有机质含量、pH值、盐基饱和度、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铝、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含量等指标。精准掌握土壤养分含量及理化性状,再运用丰缺指标确定不同作物的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配比、用量及施用方法,平衡供应作物营养、有效避免土壤养分失调。

4.3 增施有机肥

主要包括种植绿肥,营养生长旺盛期压青;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或堆制、沤制发酵还田,或进入沼气池发酵后将沼肥直接还田;直接施用有机肥料、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复合微生物肥等。

①种植绿肥水田绿肥主要选择紫云英(红花草籽),9月下旬10月上旬播种,于稻谷收获前10天左右,开缺放水,自然落干后撒播,播种量3~4 kg/667 m2。紫云英忌渍水,水稻收获后及时开好三沟(厢沟、腰沟、围沟)排水防渍。越冬前适量补施磷肥(过磷酸钙10~15 kg/667 m2)、钾肥(氯化钾5~10 kg/667 m2),增强苗期长势及抗寒能力。次年4月上中旬,绿肥盛花期结合水田翻耕压青,压青发酵1个月后移栽水稻。

旱地绿肥可选择苕子、豌豆、油菜等,重点推荐在冬闲地和果园种植绿肥,既能以草控草,又可培肥地力。冬闲地建议以豌豆和油菜为主,苗期可作菜、花期能成景、成熟可收籽、压青便是肥;果园建议撒播苕子,光叶苕子、毛叶苕子皆可,其生长势强,控草压草效果好。9月下旬10月上旬播种,667 m2播种量苕子、豌豆为3~4 kg,油菜为0.5~1.0 kg。空闲地在下季作物播种或移栽前1个月压青;果园在生长旺盛期压青,若重点是控草压草,也可不翻压,使其自然死亡腐烂。

绿肥压青可结合深耕深松进行,压青时可667 m2撒施熟石灰100 kg左右,以加速绿肥腐熟分解,缓解与下季作物播种、移栽时争抢季节,确保作物不烧种、烧苗。

②沼肥直接还田沼肥指将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在沼气池发酵后(1个月以上)的沼液和沼渣,达到《沼肥》(NY/T 2596-2014)标准可直接还田。施用严时格执行《沼肥施用技术规范》(NY/T 2065-2011),作底肥时,必须在作物播种或移栽半个月前施用;作追肥时,须在蓄存池中曝气或陈化10天以上,使有毒物质彻底分解、挥发。沼肥作底肥可与深耕深松结合,还田量沼液3~6 t/667 m2,沼渣2 t/667 m2左右;作追肥时用量减半,叶面喷施或苗期浇灌,沼液应按1∶(1~3)稀释后施用。

③堆肥还田堆肥是将畜禽粪便、作物秸秆、谷壳、锯末、菌渣等有机物料按适宜比例混合,再添加腐熟剂,经条垛式、槽式、反应器等方式发酵的产物,达到《畜禽粪便堆肥技术规范》(NT/T 3442-2019)要求后直接还田。

一般作底肥施用,可结合深耕深松全田培肥,每667 m2撒施1~2 t,再深翻与土壤混合均匀;也可根据作物种植方式,行上或垄上局部培肥,在作物播种或移栽前,与配方肥等化肥混合沟施或穴施,再垒行、起垄覆土,每667 m2施300~500 kg,集中培肥作物根系分布区域。下一季种植时换行、换垄,逐步实现全田培肥。

沼液喷浇现场

深耕深松与土壤调理剂结合现场

④商品有机肥商品有机肥包括有机肥料(NY/T 525-2021)、生物有机肥(NY 884-2012)、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T 18877-2020)、复合微生物肥料(NY/T 798-2015)等。

一般作底肥施用,有机肥料、生物有机肥按堆肥的施用方式和施用量进行;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在作物播种或移栽前沟施或穴施并覆土,用量严格按使用说明执行,并与作物种子、根系保持安全距离,以防烧种、烧根。

4.4 土壤酸化治理

对土壤pH值低于5.5的酸化耕地,根据其pH值,适量施入含钙、镁为主的矿物源土壤调理剂,中和土壤酸性,土壤pH值越低调理剂用量越大。石灰质物质施用严格按《石灰质改良酸化土壤技术规范》(NY/T 3443-2019)要求执行,土壤调理剂可参考此标准和使用说明施用,还应符合《土壤调理剂通用要求》(NY/T 3034-2016)规定,所使用的土壤调理剂还应取得登记证。

土壤酸化治理可采用耕层整体治理和局部治理2种方式。一是结合深耕深松,先均匀撒施土壤调理剂300~800 kg/667 m2,再深耕深翻将土壤调理剂与土壤混匀,整体中和土壤酸性;二是对未进行深耕深松的土壤,结合播种或移栽,沟施或穴施底肥时混入土壤调理剂100~300 kg/667 m2,局部中和土壤酸性,改善作物根际微环境。

4.5 土壤微生态修复改善

现场测试耕地酸化治理效果

作物播种或移栽前,结合施用有机肥,将微生物菌剂与有机肥均匀混拌作底肥施用;在作物生长中后期,按适宜比例用水或稀粪水稀释,结合肥水管理灌根。所选微生物菌剂必须符合《农用微生物菌剂》(GB 20287-2006)要求,针对当地土传病害的种类,选择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等单一微生物菌剂或含2种及以上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用量按使用说明操作,并注意在保质期内使用。

4.6 肥料增效剂应用

《肥料增效剂效果试验与评价要求》(NY/T 2543-2014)中定义,肥料增效剂是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的统称。脲酶抑制剂通过降低土壤脲酶活性,抑制尿素水解,减少酰胺态氮的氨挥发损失;硝化抑制剂通过降低土壤亚硝酸细菌活性,抑制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减少氮的流失量。

在配方肥等化肥施用前,严格按照肥料增效剂使用说明,将适宜比例的增效剂与肥料均匀混拌,再采用沟施或穴施等方式集中施用,并深施覆土,以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

5 效益分析

在发现利川耕地严重酸化以来,结合退耕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千亿斤粮食产能、高标准农田建设、退化耕地治理等项目,不断探索耕地酸化治理综合技术和措施,通过总结提升,形成了“一深+两肥+三剂”耕地质量提升集成技术模式,在各治理区都取得了显著效果。

5.1 经济效益

“一深+两肥+三剂”与常规种植方式比较,增加了深耕和三剂的投入,667 m2增加成本100~300元;有机肥替减部分化肥,667 m2节省开支30~50元;因此,实际667 m2投入增加70~250元。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因经济价值不高,667 m2收入一般在1 500元以内,增产幅度一般在10%~15%,增加投入和收入只能持平,甚至略有亏损,该集成技术在经济价值较低的作物上应用经济效益不明显;而对马铃薯的应用上,其增产幅度较大,一般在30%~50%,最高年份甚至可翻倍,每667 m2可增收500~1 000元,净增收400~800元,经济效益明显;白菜、萝卜、甘蓝等大宗蔬菜产量高,山药、辣椒、番茄、四季豆等特色、精细蔬菜经济价值高,该集成技术应用增产幅度一般在20%以上,667 m2可增收1 000元及以上,净增收不低于800元,经济效益明显。

5.2 社会效益

该集成技术应用,使耕地质量整体提升,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病虫害的能力增强,可确保作物产量稳定增长、品质提升,农民种粮、种菜积极性持续提高,从事种植业的队伍、种植面积更加稳定,“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耕地撂荒现象减少。我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有了基础保障,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粮食安全等奠定了坚实的土地质量基础。

5.3 生态效益

通过3~5年连续治理,耕地质量按GB 33469-2016标准评价,等级提升0.5~1.0级。耕层增厚5~10 cm,加深到30 cm左右,黏化板结缓解,更有利于作物根系下扎,吸收更多养分;有机质含量提高5 g/kg以上,土壤容重降低0.1~0.3 g/cm3,质地优化;化肥利用率提高1%~3%,土壤养分失调现象逐渐消除,化肥施用过量导致的土壤面源污染减轻;土壤pH值提高0.3~1.0,交换性铝、有效锰含量下降5%~30%,盐基饱和度提高5%~25%,酸化问题基本根治,土壤养分活性增强,而镉等重金属被钝化;土壤微生态有效改善,萝卜黑腐病、白菜软腐病、番茄青枯病、十字花科根肿病等作物土传病害减轻30%~50%。

微生物菌剂在马铃薯上的应用试验

猜你喜欢

菌剂酸化调理
农用微生物菌剂在小白菜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10 Threats to Ocean Life
海洋酸化有什么危害?
固定化菌剂的制备及其对含油土壤的修复研究
海水酸化,水母独霸
“沃柯”微生物菌剂示范总结报告
我国农田土壤酸化现状及影响
流产者的饮食调理
身体瘦弱者的饮食调理
身体瘦弱者的饮食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