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加生活的艺术
—— 北京金地·壹街区
2022-10-31责任编辑张羽
责任编辑:张羽
水石设计
水石设计成立于1999 年,致力于打造专业化和综合性的设计平台。目前拥有建筑规划、城市规划、工程设计、景观环境设计等设计机构,在全国设有多家分公司。水石设计的核心技术能力涉及精品住宅、商业综合体、主题产业园、城市再生等类型,涵盖规划、建筑、景观及室内等多专业和全过程的设计及咨询服务,倡导精细化和一体化设计,强调价值挖掘、产品创新、品质稳定度,以及设计图纸与建成效果的高还原度。 近年来水石作品多次获得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ASLA、IFLA、MIPIM、LI Awards、ICONIC AWARDS 等国内外荣誉。
陈兆国
水石设计合伙人,水石设计建筑八部总经理。
康德
水石设计建筑八部室主任。
孙宇澄
水石设计建筑八部建筑师。
项目名称:北京金地·壹街区
项目规模:示范区3 210 m2
建成时间:2022 . 3(示范区建成,大区在建)
项目类型:住宅
业主单位:金地集团华北区域北京公司
设计单位:水石设计
工作内容:建筑设计
设计部门:建筑设计八部
建筑摄影:金伟琦
1 建筑形体穿插关系
2 剖透视图与材料选用
设计师试图在这样一个区位及建筑里,让生活成为榫卯,把生活艺术叠加为一个地标性空间,探寻生活艺术的本质。
项目背景
项目位于北京通州区宋庄镇,通州作为新的北京副中心,在政治与经济层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宋庄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艺术群落,具备非常浓厚的艺术生活气息。地块位于北提北三路与徐宋路转角地块,在整个规划结构中,起到门户形象的作用。
项目在设计之初,既需要解决极为严苛的用地条件限制与总量要求,同时要兼顾前期展示馆与后期商业的双重功能。在占地面积仅400 m2,且在建筑面积为3 000 m2左右的条件下,设计师希望通过一些设计手段,使建筑在限制条件下仍能显得更加灵动与舒展,打造适合停留与交互的生活艺术场所。
设计构思
在初期构想中,设计师希望通过运用错落和悬挑的建筑手法,来实现建筑空间的多样化,同时为一个四层体量的建筑带来更加丰富的形体。逐层悬挑的形体关系,也可以将建筑的主要空间悬浮在上层,从而释放场地面积,解决用地条件严苛的问题。
设计构思强调整个建筑的包容性,错落与悬挑将建筑的形体舒展开来,进一步增强建筑与景观的互动。人们可以将入口灰空间与垂直露台利用起来,灵活的切换各种活动场景。在立面节点的细节中,也将原本生硬的边界柔化,流动的线条也呼应着宋庄艺术生活的特征。
3 建筑形体错动关系
设计解读
钢结构与桁架的选型让三层的巨大悬挑成为了可能,反梁与弧形梁的运用,让各层的形体交接更加纯粹,也让建筑的主视面更加有漂浮感。通透的幕墙能够让人在三层远眺周边的环境,从而与场地周边产生联系,也赋予了建筑瞭望台的功能意义。
在此基础之上,设计师希望给这一处于街角空间的建筑赋予一定的昭示感,能够将整个建筑作为壹街区的门户形象,进而提出了将精神堡垒直接作为建筑一部分的概念。设计师将竖向核心筒从原有体量中穿过,直达而上,竖向核心筒与横向体量形成垂直穿插关系,突出建筑的雕塑感。核心筒肌理中预埋的流动灯光,在傍晚若隐若现,与星空呼应,为宋庄的天际线增添一分静谧。
建筑没有采用过多的装饰元素,纯净而简约,圆角银白色铝板与点釉渐变玻璃的搭配下,使得建筑显得更加开放与轻盈, 在不同的光影衬托下,呈现不一样的意境。
一个让城市界面获得新生,与城市界面内外渗透,景观相互延伸也充满体验感的场所,在一系列的空间设计手法下优雅呈现。
1 优雅的入口空间呈现
2 富有冲击力的悬挑关系
3 悬挑灰空间
后记
为了达到纯净与简约的效果,设计师对数十种玻璃和铝板反复比选,分别对玻璃的反射度、透光率、颜色灰度、节能指标进行对比和测试,最终在兼顾节能指标的前提下,对外立面效果有着较高的还原程度。
建筑形式的纯净,决定了该项目需要建筑专业与各专业高度协同,来确保整个建筑由内而外删繁就简的气质,以及建筑内外空间的一体化设计。如何在极其有限的场地内,满足多功能需求与空间的舒适度,兼顾空间与功能的品质感,这些诉求持续贯穿概念方案至建成落地的始终,并得以解决。
4 “瞭望台”形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