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2022-11-20曹文状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19期
关键词:设施植物空间

曹文状

儿童活动空间作为居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释放精力、激发创造力、提高交往能力的户外社交场所。与成年人相比,儿童有更敏锐的洞察力,对空间有更强的探索心理,但在设计儿童活动空间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儿童活动场地设计要从场所的安全性、设施的趣味性、色彩的丰富性、植物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 儿童活动空间景观概述

儿童活动场地指专门为儿童提供的活动空间,是每个住宅区配套的设施之一。有别于成年人,儿童对大自然有更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喜欢在自然中玩耍,水坑、石子、树叶、花朵及昆虫是他们的玩具;他们渴求交友空间,树林、草地、水岸是他们玩耍的乐园。对于公园绿地、街角游园和住宅园林,儿童是最重要的使用群体,因此研究儿童场地的景观设计是设计师需要关注的重点。除综合类公园、运动类公园、校园等公共活动空间,儿童活动场地也是住宅区的标准配套设施。现代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内必须有一定面积的儿童活动场地。

儿童活动场地不能只考虑设施的数量、空间的大小,还需要考虑全龄段儿童的心理需求,从更多的角度、更深的层次去关注儿童活动空间,保证设计的儿童活动场地可以对儿童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只有打造优秀的儿童活动场地,才能给儿童提供游乐的场所和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提升儿童的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儿童能够充分享受户外时光的乐趣。

2 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场地空间不足,功能简单

随着现代居住区的发展,建筑和交通的空间不断挤压绿地空间,儿童活动空间明显不足,很多儿童活动区不得不与健身场地合并,有些居住区甚至没有儿童活动空间。另外,很多儿童活动空间功能上更是考虑不足,场地通常只具备简单的游戏功能,未能将教育科普、运动、休憩等多种功能融入空间设计中,也没有动静空间的规划等。

2.2 场地缺乏整体性,游乐设施单一

目前,大部分居住区内的儿童活动区只预留一处场地,铺置简单的塑胶垫,布置成品的儿童设施,缺乏与场地相契合的设计。例如,沙坑、滑梯、秋千及木马是成品儿童设施的标配,但千篇一律的游戏活动已经不能激发儿童的兴趣。

2.3 景观要素缺失,植物配置简单

一些小区内虽然设置了儿童活动场地,但功能不够考究。例如,缺少为低龄儿童预留婴儿车的停放地,没有为看护家长预留足够的座椅,没有适当的遮阴植物等。尤其是场地周边植物绿化景观的布置、植物色彩及材料的选择不到位,也会让整个场地的景观效果大打折扣。

2.4 缺乏针对各龄段儿童活动的研究

儿童的年龄不同,所需要的游戏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于0 ~3 岁的儿童,既要考虑他们的需求,又要考虑陪护家长的需求。3 ~6 岁的儿童乐于交友,应该给他们创造更多相互交流的场所,而再大一些的儿童,则需要更多的集体活动,甚至是专业性较强的运动空间,如滑板空间、足球场地等。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差异明显,目前多数社区很难兼顾各个年龄段儿童的需求。

3 儿童户外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儿童心智发育不够成熟,安全意识淡薄,玩耍时注意力分散,常常忽略游憩环境中各类可引发安全隐患的因素,如场地道路转弯变化、高台落差、水体驳岸湿滑等。所以儿童活空间设计要注意相关细节,减少因为儿童自身安全意识不足造成的伤害。

3.1 交通隐患

很多儿童在户外活动中都遇到过交通危险,所以交通安全隐患是儿童户外活动中的重要隐患之一。居住区作为儿童活动最密集的场所,交通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科学设计儿童活动空间,规避交通隐患带来的风险。

3.2 游乐基础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国内现行规范不够完善,部分厂家未根据儿童的活动心理和行为习惯设计产品,导致部分游乐基础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如一些游戏设施的尺度设置、器械离地高度、两侧使用间隙、器械的使用角度、场地材质的选择不够合理等。此外,游乐设施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后期使用过程中,因养护或维修不及时而存在安全隐患[1]。

4 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景观设计原则

4.1 以人为本原则

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的服务对象是儿童,最终目的是为儿童提供游戏、休息的空间。因此,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设计应以儿童为本,以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行为活动特点为本,以儿童的游玩天性为根本[2]。

4.2 趣味性原则

儿童喜欢探索具有趣味性的空间,赋予空间一定的主题对提升趣味性往往有很大的作用。设计师可以通过色彩搭配、活动设施的组合来打造主题化场景,给儿童带来多样视觉享受和丰富心理体验的同时,激发他们对空间的无限想象。

4.3 安全性原则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而安全则是每一位父母最关注的问题,儿童在玩耍的过程中,容易遇到各类安全问题。活动空间周边的植物设置、场地内铺装材料设置、活动设施的分区设置等都极为重要,设计师在设计时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4.4 尺度性原则

专门为儿童设计的空间,就要从儿童的基本需求出发,来确定空间的形态和大小。例如,大尺度的空间虽然开阔,但从儿童的心里尺度来看,半私密性的设计才更容易使儿童感觉安全。很多儿童喜欢帐篷空间,虽然空间局促,但能让儿童体会小空间带来的特殊安全感。

数码相机的缺点是拍摄到的星星实在太多,包括那些肉眼不可见的星星。Alyn使用雾化滤镜创造柔焦效果,让最亮的星星发光,同时让亮度较弱的星星不受影响,这有助于让星座在他的照片中更加明显,例如这张大北斗星的照片。Alyn正在筹备自己的星光滤镜,很快就会上市。我

4.5 生态性原则

儿童对自然有着天生的亲切感,在设计儿童活动场地时,要尊重自然。例如,可以对地形进行设计,形成生态化的雨水花园,投放鱼类、蝌蚪等生物,增加生物多样性,让儿童在居住区内就能感受大自然,在自然中学习成长。

5 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景观设计方法

5.1 融入自然,寓教于乐

研究表明,自然是儿童最好的老师,在自然空间内更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师可以通过自然条件与空间布局的有序结合,使儿童在游玩的同时有更多观察、研究和思考的机会。儿童在与大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很多技能[3]。

5.2 强化色彩,吸引眼球

由于儿童对色彩比较敏感,在设计儿童活动空间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颜色来体现不同的主题,例如休憩类场景常选用蓝绿色系,活动类场景常选用橙黄色。色彩变化可以体现不同的空间场景属性,设计者可以强化色彩的调性,来打造场景空间的特征,强化场地记忆,给儿童带来更丰富的体验。

5.3 设置主题,提高趣味

儿童空间通常可以设置儿童感兴趣的主题,例如太空世界、恐龙王国、公主城堡等,主题场景化往往可以创造不同的参与情境,通过不同的场景设置、故事情节设定、角色换装扮演等综合设置,为儿童提供全方位的趣味体验。

5.4 布置活动,促进交流

儿童的活动类型非常丰富,可以通过举办竞技类、团队配合类、探险类、互动类活动,增加儿童间的相互交流。除设置固定场景外,设计师应尽量设计不同特征的场地,可以布置自由的游憩空间。

5.5 因地制宜,合理配置

合理配置植物可以丰富活动空间的景观氛围,也可以起围合空间、分割空间的作用。设计师要因地制宜,利用植物的空间布局、色彩搭配、层次组织形成各种不同的景观效果。儿童空间营造方面,首先考虑场地的遮阴避凉功能,使空间处于绿荫之下。其次,植物品种选择上,考虑安全性的同时要兼顾趣味性和观赏性,多选用无刺、无毒的植物,为丰富体验感也可加入芳香类植物,增加嗅觉体验。边缘空间则可结合绿篱或花带的种植进行空间分割。另外,植物还可配上标识牌,为儿童提供简单的植物科普。

6 常见设计要素要求

6.1 地面铺装

6.1.1 铺装材料

园林铺装材质可按照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进行划分。触觉质感是指通过手、脚等器官的接触感知材料表面的状态,如光滑、粗糙、柔软、弹性等。视觉质感是指用眼感知材料的表面状态,如纹理、光反射等。在儿童活动空间铺装景观设计中,要重点考虑铺装材质的触觉质感,它关系到儿童活动的安全性,因为跑、跳、攀爬等活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铺装材质的选择上宜采用硬度小、弹性好、抗滑性好的材料,以免儿童玩耍时跌倒受伤[4]。

区别于其他场地,儿童活动区域对铺装的色彩有着更多的选择,轻松明艳的橙黄色系、沉稳安静的蓝色系、神秘梦幻的紫色系、自由舒朗的绿色系都可以应用于儿童活动区域。另外,也可以通过不同色块的组合,形成跳跃的色彩效果,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感。

6.1.3 铺装尺度和纹样

铺装尺度会直接影响空间的尺度感,儿童活动空间可以利用小规格的铺装尺寸组合搭配,增加细节效果,也可以直接利用铺装纹样的变化形成多个小的功能空间。

6.2 场地地形

攀爬、滑板运动、跳高、捉迷藏等是儿童常玩的游戏,所以在设计时可利用高低起伏的地形,将器械、植物、水体同地形相结合,使得整个场地更有生命力。

6.3 水体

与水互动几乎是每个儿童天生的爱好,儿童活动场地的水体可以采用曲线型、折线型、人工喷泉等多种形式,水深需要保证安全。其中,自然的驳岸可与栈道和平台结合,使儿童有更多亲水的可能性,通过观水、戏水等多种游戏方式让儿童感受水的乐趣。同时,水体中也可以放养鱼类、蝌蚪类等生物,游戏的同时还能与动物互动。

6.4 沙地

沙子是儿童热爱的另一种玩具,儿童在玩沙中可以获得无穷的乐趣。沙坑选址尤为重要,需进行科学的思考与推敲。社区内的沙坑应设置在光线充足的自然环境中,尽量布置在风道以外的区域,有助于保持沙子清洁。另外,沙子还可以与水体的设计相结合,以产生一些形态上的变化,给儿童带来更丰富的玩法和游乐体验。

6.5 儿童活动成品设施

随着儿童的体验感受被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将设施与场地相融合也为设计带来更多的思考方向。同时,在设施中,不限于简单的滑梯、秋千等,还会包括户外拓展项目、攀爬项目、竞技类等功能空间的布置。另外,针对大龄儿童,可以结合他们喜欢接受挑战的心理特点,在场地中设置寻宝空间、互动装置等,为他们营造更好的空间体验。

6.6 种植设计

儿童对自然植物有天生的亲近感,会将各类植物当成游戏的资源。由于儿童具有爱攀爬的天性,可以配置一些造型独特、高度适宜、生长强健的树种,供儿童攀爬、玩耍;矮小灌木则方便他们躲藏,是玩捉迷藏的好地方;草坪柔软亲切,是适宜儿童玩耍嬉戏的天然游戏场。如果场地条件允许也可用修剪整齐的灌木做成迷宫,满足儿童的冒险心理,儿童在穿梭迷宫的过程中能学会分析、判断和总结,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5]。

首先,将儿童作为主要使用人群,植物设计上要考虑安全性的要求。例如,选择植物品种时要避免有毒、有刺、有飞絮的品种,如夹竹桃、滴水观音等。其次,要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趣味性要求,品种选择上可多考虑颜色、形态上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品种,比如西府海棠、红瑞木等品种。同时,植物设计还要兼具科普功能与参与性,通过在场地中游玩感知植物的四季变化。最后,可以选用一些具有积极象征意义的植物,使儿童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得到熏陶,例如可以种植腊梅,培养儿童积极向上的美好品德。

7 结语

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作为社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设计师必须重点关注的内容。儿童作为该空间的活动主体,景观设计时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研究各年龄段儿童的行为和心理需求,以趣味性、生态性、安全性、尺度感等为原则,通过场地布局、功能划分、色彩表达、植物配置等景观规划手法进行统筹,利用自然形态、场地综合条件,通过活动地形、趣味铺装、互动水体、儿童设施等要素的布置,最终创造出有主题、有互动、有教育、有乐趣和有生态的综合性儿童活动空间。

猜你喜欢

设施植物空间
民生设施非“摆设”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哦,不怕,不怕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将植物穿身上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