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说“存在感”

2022-10-31陈鲁民

检察风云 2022年20期
关键词:巨贪桓温小民

文/陈鲁民

东晋权臣桓温是个存在感很强的人。存在感一般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现世存在感,即活着时的待遇和成就,地位和影响;二是身后存在感,即死后的历史地位与定评。桓温这两样都想要,他本已权倾朝野,但仍不满足这样的存在感,还想黄袍加身。对于身后的存在感,他也想得很多,但他心里也明白,一旦冒天下之大不韪,走上篡位之路,身后的评价就不会太好听,存在感就肯定是负面的。如不能两全其美,那就先顾活着的存在感吧。

为了刷存在感,也为自己篡位制造政治资本,桓温还进行了一次声势浩大但形式大于内容的北伐,象征性地打了几个小仗,往北推进了一小段距离,就鸣金收兵,好赖我也北伐了一次,总得记上一笔功劳。就是这次作秀,桓温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种下的柳树,已有十围之粗,不禁潸然泪下,说道:“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紧迫感增强了,回来后他加快了篡位的步伐。可惜天不作美,他还没来得及坐在龙椅上刷存在感,就一病不起,呜呼哀哉。

一般来说,现世存在感很强的人,也都很注重身后的存在感,要在历史上留下一点痕迹,有个落脚之地。坏人如此,好人也如此。比桓温早一点还有个叫杜预的大将,文武双全,功劳很大,就是虚荣心太强,对存在感想得太多,看得太重。他生怕后人记不住自己,就在生前为自己立了两块功劳碑,一立高山,一竖谷底。他的如意算盘是,不论以后沧海桑田,天翻地覆,总有一块功劳碑会留下来。

王阳明也是个存在感很强的人,但他的存在感大都是外人强加的,其实他本心是想当个安静的老师,去“格物致知”,好好研究心学,可是朝廷却不让他安闲,剿匪要他去,平叛还要他去,只要遇到麻烦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阳明,因为他去了就能成事,别人去了就拿不下来。最后一次指挥打仗,他已重病在身,在凯旋的舟上,他进入弥留状态,学生问他:“先生还有什么遗言?”王阳明只说了一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便溘然长逝。

最可悲也最令人痛恨的存在感,大约是那些贪官污吏的存在感。能体现他们存在感的,就是贪了多少赃款,收了多少红包,养了多少情妇,霸了多少豪宅,敛了多少细软。排在这类存在感第一的肯定是古今巨贪和珅,他倒台后,被查抄了白银八亿两。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珅所匿藏的财产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的收入,所以民间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今人赖小民,贪贿多达17.88亿元,是近年来贪腐数额惊人的大老虎。一部人类反腐败历史,就记载了很多贪官的“存在感”。譬如史书记,正德五年,大贪官刘瑾被凌迟处死;嘉庆四年,巨贪和珅被赐自尽。同样,历史会忠实地记载这一反贪成就:2021年,大老虎赖小民被处以死刑。

古往今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存在感,人品与境界高下立判,流芳与遗臭也截然分明。无意刷存在感的王阳明光芒万丈,被后人誉为史上仅有的两个半“三立”人物之一。弄巧成拙的杜预,不幸被那两块功劳碑挡住了本应有的光辉。煞费苦心大刷存在感的桓温,则只留下一句“宁可遗臭万年”的“名言”。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说到底,每个人的存在感都是自己挣的,当然也是历史给的,其通行的是最简单也灵验的规律,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猜你喜欢

巨贪桓温小民
武汉宵夜江湖里的女掌勺
小官何以能巨贪?
我们的心声
桓温是个好领导
大笔如椽
“千万巨贪”的腐败加速度
小气不是我的错
开锁
桓温的“男人味”
黑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