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曲《邀舞》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

2022-10-31刘玮凝

戏剧之家 2022年23期
关键词:圆舞曲引子舞会

刘玮凝

(河南大学 音乐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一、钢琴曲《邀舞》作品简介

(一)韦伯的生平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是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作曲家、音乐家,他出生于音乐世家,母亲是歌手,父亲是剧团经理,他从小便跟随父亲到世界各地旅行,剧团里大大小小的演出使他接触到各种风格的音乐,在这种艺术气息浓厚的家庭里长大,使他感受到了世界各地不同的音乐文化,在这种音乐文化氛围的熏陶下,他逐渐熟悉了乐曲的创作特征,这种成长经历对他之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创作的作品体裁十分广泛,既有钢琴和歌剧,又有室内乐和交响乐,这些作品使他成为当时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奠基人和第一位浪漫主义作曲家。

(二)《邀舞》的创作背景

1819 年,正值法国大革命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使人们的思想逐渐自由,人们对不同音乐形式和音乐风格的接纳度越来越高。韦伯与宫廷贵族交往频繁,关系密切,他经常带领自己心爱的妻子参加舞会,这也是他创作《邀舞》这首作品的灵感来源。同时,这首作品的另一层含义是,他将这首钢琴曲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自己心爱的妻子。在舞会上,他看到英俊帅气的男子邀请美丽温柔的女子跳舞,通常情况下,男子盛情邀请,女子会因害羞而委婉拒绝;之后,男子便会再次诚心发出邀请,女子会被其诚意感动,虽不太好意思但也开心接受邀约。

《邀舞》整体旋律风趣幽默、婉转抒情,充满了浪漫气息与色彩。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采用圆舞曲的体裁,曲风轻快明晰、优雅华丽,符合当时舞会的主题,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把舞会现场的画面通过音乐展现得淋漓尽致,给听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韦伯善于将自己的切身情感通过音乐进行表达,这首乐曲表达了他对妻子满满的爱意。

二、钢琴曲《邀舞》的音乐风格

《邀舞》作为圆舞曲体裁的作品,采用复三部曲式结构,由引子、四首圆舞曲和尾声三部分构成。

1-35 小节为乐曲的引子部分。第一句从左手低音开始全曲,弱力度,表明男子在舞会上遇到了心仪的女子,想要邀请她一同舞蹈并小心试探,但女子婉转拒绝,第一句结束在属音,半终止,说明还没结束;第二句,男子继续发出邀请,女子似乎逐渐感受到了他的诚意。两手合奏仿佛他们在交谈,窃窃私语、相聊甚欢,女子接受了他的邀请,与他一同共舞。引子部分结束于主音上,说明舞会前的邀请告一段落,舞会即将开始。整体速度为中速,为接下来要开始的舞会作好了铺垫。

第一首圆舞曲为36-97 小节。速度变为快板,与之前的引子部分形成反差,力度也变得很强,与之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体氛围感很足,将听众带入情境之中。之后,右手一连串快速跑动的八分音符,仿佛每位姑娘都穿着华丽的服装在舞会上翩翩起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每个人都沉浸其中,画面和谐而美好。

第二首圆舞曲为98-201 小节。故事继续向前发展,舞会仍在进行。音乐由之前的强力度变为弱力度,三拍子的律动仿佛跳舞的舞步,之后的双手配合一问一答,仿佛两人在密切交谈,没有初次见面时的小心翼翼和拘谨不安,人们都在尽情享受着舞会上的一切,不希望被外人打扰,整个场面轻松而愉悦。

第三首圆舞曲为202-258 小节,为全曲的高潮部分,气氛烘托到了顶点。速度相较于之前的快板要更快一些,但要比急板慢一些,充满活力和热情洋溢的感觉,仍然保持着很强的力度。左手和弦沉稳,右手附点音型轻巧,仿佛正在舞动的男女二人。之后,双手旋律同时向上进行,仿佛二人相互配合,使乐曲的情绪更加生动饱满。而后,左右手交替弹奏倚音,显得更加活泼。期间多次离调,又重新回到主调上,到255 小节时,力度减弱、速度放缓。

第四首圆舞曲为259-406 小节。调性由之前的降D 大调转为C 大调,力度由弱到强。男女主人公经过前面的练习愈发默契了,他们随着音乐尽情舞动,展现其舞姿和神采。299-302 小节,左右手同时弹奏跳音、八度、和弦,这里也是情绪的最高点,弹奏者要将情绪充分表现出来,仿佛二人展示了几个高难度的动作,让人眼前一亮。从303 小节开始,重复了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也是对它的再次演奏,变化再现、前后呼应,再次烘托了舞会的热闹氛围。

乐曲从407 小节进入尾声,采用和开头引子部分相同的左手低音旋律,而后两手一起,速度回归中板,力度逐渐弱下来,经过前面几首圆舞曲的欢闹场景之后,现场的氛围渐渐安静下来,男子和女子相互告别、依依不舍,舞会结束。

韦伯把当时流行的圆舞曲体裁融入自己的作品创作中,并采用了三拍子的伴奏织体。旋律优美抒情,又带有风趣幽默的色彩。在此之前,圆舞曲一般用于舞蹈的伴奏,节奏欢快跳跃,情绪热烈奔放,同时,也是按照三拍子强-弱-弱的规律进行。但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之后,圆舞曲逐渐形成了艺术性圆舞曲和实用性圆舞曲两种类型。《邀舞》是19 世纪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钢琴作品,同时也是一首具有圆舞曲性质的独奏圆舞曲,它不仅没有局限于当时特定的音乐风格,而且在和声的处理和运用上,包括作曲的手法和技术上,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表现了特有的音乐思想,也展现了独特的音乐魅力,为之后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标题音乐是通过文字表述将音乐作品的主题演奏出来,作曲家在进行音乐创作的过程中,会以标题为中心展开叙述,使音乐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和故事性,有助于听众更好理解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浪漫主义时期之前,作曲家一般以体裁作为自己音乐作品的标题,而《邀舞》是一首将音乐语言与文学标题相融合的钢琴作品,以“邀舞”这个主题作为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进行构思和创作。《邀舞》作为欧洲音乐史上第一部标题音乐作品,打破了欧洲原有的音乐创作理念。韦伯在欧洲原有的音乐创作理念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发展,将标题音乐引入大众视野,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新的音乐形式,因而受到了大众的喜爱。这首作品也为之后标题音乐的创作提供了思路,创造了条件。

三、钢琴曲《邀舞》的演奏技巧

(一)触键

在拿到一首作品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本首作品来说,它描绘的是舞会上男女主人公跳舞的场景,曲风轻快活泼,富有律动感,并且,速度经历了中板-快板-行板-中板的转变,演奏者还要注意八度音、和弦、跳音的弹法和连线,以及八分音符快速跑动的弹法。

在弹八度和弦音的时候,弹奏者要将手腕下沉,增加其饱满的音色,并且八度、音程、和弦在本首作品中都是强力度,都是重音,更需要弹奏者运用手臂、手腕、手指的力量使三者相互配合,实现力量的贯通,演奏时才会更加顺畅。手臂、手腕适当下沉,并使其在松弛的状态下给手指以力量,手指必须坚实有力。另外,跳音也是本首作品在处理时的一大亮点,要符合轻快的特质,有舞姿轻盈的感觉。左右手交替的旋律部分需要演奏者掌握好力度变化,高音区的旋律、声音一定要通透有质感,千万不能虚;低音区的旋律、音色要稳,要沉得下去,这样整体配合下来旋律线条才会明确流畅。

《邀舞》作为一首技巧性较高的钢琴作品,对演奏者的演奏技巧要求也很高。首先,手指要足够灵活,因为全曲有大量快速跑动的八分音符。在掌握好这些演奏技巧之后,充分表达作品的内涵和情感是重中之重。不同演奏者对这首作品的理解不尽相同,因而,不同演奏者的触键的方式都不一样,演奏出来的音色也截然不同,所以,演奏者不必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演奏方式,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演奏特点,在保留原曲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理解,完整演奏作品。

(二)踏板

由于本首作品是圆舞曲体裁,又围绕着舞蹈展开,所以,踏板的使用必不可少,并且,踏板在其中也起到较为核心的作用。这要求演奏者时刻用耳朵去听辨,对不同的音型进行不同的处理。遇到三拍子音型时,第一拍一定要给到,保持够三拍后马上换下一个,千万不要换得过早或过晚,那样在音响效果上会有偏差;遇到右手快速跑动的八分音型时,只需要每小节的第一拍音头给一下踏板就行了,切忌一脚踩到底,保持一小节再换,那样会使声音变得混浊。每首圆舞曲之间的连接,包括开头和结尾部分的处理,也需要演奏者格外注意。

(三)速度和力度

圆舞曲的速度整体表现为快-慢-快。全曲开始引子部分的速度标记为“Moderato”,为中板;之后,从首部开始标记为“Allegro vivace”,意为充满生机的、活泼的,为快板;这个速度一直持续到结尾,在尾声部分,乐曲重新回到中板。所以,演奏者在演奏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谱例上标记的速度记号来弹,这样在情绪情感状态的表达上才不会出错。因为本作品整体描绘的是舞会上的场景,所以,它对演奏速度有一定要求,同时,演奏者对力度的把控也要格外注意。引子部分充满诚意的邀请和委婉的拒绝,力度由从弱变为中弱,这里一定要控制好,不能强力度进行;之后接受邀请,开始舞会,整体氛围轻松活泼,舞者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力度也要逐渐增强;到中部时,两人已经形成一定默契,是一种含情脉脉的状态,所以,力度要逐渐减弱;之后到达全曲的高潮部分,情绪渲染至最高点,热情奔放,大家展示着各自曼妙的舞姿和轻盈的舞步,每个人都乐在其中,这里的力度变为很强;结尾处,男女二人告别的场景充满着不舍和依恋之情,力度也由从弱变为很弱,舞会结束,全曲终结。

四、结语

韦伯作为浪漫主义乐派的先驱,对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邀舞》虽然是一首钢琴作品,但它用动人的旋律、细腻的情感、灵动的音乐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浪漫的场景,讲述了一个美妙的故事,值得我们仔细回味、用心感受。

猜你喜欢

圆舞曲引子舞会
大海边的浪漫圆舞曲
舞会
长腿舞会
节日圆舞曲
巧借“引子” 活用“换元”——一道解析几何题复习案例研究
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快乐圆舞曲
秋天的舞会
一类导函数流行题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