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财务分析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2022-10-31冯丽丽
冯丽丽
(上海悦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
当前,各个行业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亟须实现转型与发展,而企业在寻求转型发展的路径中有效的方法就是财务分析。财务分析又叫财务报表分析,是通过报表数据对企业现实的财务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分析,需要结合企业所在的行业发展等外部环境的因素,科学、有效地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因此,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尤为重要。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及方法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
1.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有流动比例、速动比例、现金比例等,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例等,这些指标能直接反映出企业对抗债务风险的能力,是借款人尤为关注的指标,也是经营者在评估投融资可行性时的一项重要分析指标。在分析指标变动原因、评估指标时,要注意偿债能力的大小与企业的资产规模大小没有完全关系,因为报表上的资产不完全是真实、有效的资产,例如,“应收账款”要结合账龄分析和债务人的情况来综合评估,还有些存货虽然数据比较大,但实际变现价值很低等,所以,一定要充分考虑资产的真实价值,来综合评估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例如,“速动比例”是最能反映企业现时现金支撑力,一般1∶1比例能很好地防范财务风险,即使清算也有可能不需要变卖存货,但是过高的话反而说明企业资金利用率低等。
2.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分析是分析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效率主要是指资产周转率,效益是指产出额与资产占用比例。主要指标有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全部资产产值率等。一个企业在运营与发展过程中资产的结构、价值等都在发生变化,可以运用这些指标进行营运能力的分析,同时在考虑运营能力时应体现不同资产的特点,例如,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相脱离的特点,流动资产要考虑流动性特点,而对于服务性行业主要资产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运营能力一般通过劳动效率指标衡量,分析营业收入或者净利润与平均人员人数的均摊比例等。
3.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是分析企业的营业状况、赚取利润的能力,主要分析指标有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等。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可以细分到每个项目业务中,分析各项目的盈利状况做出相应的结构调整、业务模式调整等措施。盈利能力能反映在一定时期内资产的利用效率,获取报酬规避风险的水平和未来业绩增长能力。企业投资人的投资回报、经营者的经营业绩状况、债权人的债务安全程度以及公司整体发展都与盈利能力密切相关。财务人员进行正确、公正的分析尤为重要,能为各财务分析报表使用者提供正确决策的依据。
(二)财务分析方法
1.比例分析法
利用财务报表中两项相关数据的比率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常用指标有构成比例分析,即部分占总体的比例,实务中常用来分析费用结构占比;效率比例分析,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中运用较多;相关比例分析,如一个项目与其相关项目比例分析,有利于企业提高分析效率。
2.比较分析法
对财务报表数据或分析指标数据在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之间数据幅度、速率的变化对比分析。最常用的是不同时期的财务指标,定基动态比例分析、环比动态比例分析。
3.趋势分析法
依靠历史数据对其分析变化趋势,分析口径必须是一致,考虑正常情况下,侧重分析变化趋势较明显的数据。例如,对于季节性变化趋势规律,每家企业销售收入都会有其行业特定趋势,淡季旺季之分。同时也要参照历史同期数据和比较分析法相结合分析,能达到更好的分析结果。
4.因素分析法
又称连环替代法,是通过考虑与其相关联的因素来分析产生差异变动的原因,一般要和差异分析法结合使用,对于一个指标变动把其相关联因素一个个替换计算出差异结果,分别对比找出差异影响程度,一般先数量指标,后价值指标。这也需要财务人员懂得一定的企业所在的行业经验,去分析各影响因素。
二、企业经营决策中财务分析的作用
(一)合理评估经营者的业绩状况,提供决策依据
财务工作就是将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转换成数据、图标、文字等形式呈现给经营者,经营者通过这些有效信息做出决策与调整。财务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附注为基础,分别从现金流情况、盈利情况、投入产出比例、成本费用结构等方向多角度进行分析,对公司的业务进行细化,了解每项业务的利润率,在行业中的占有率,若利润率较高,可以继续保持经营;若利润率较低,需要综合评估调整改进或停止,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二)经营者制订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每个企业都有其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对于初创型企业来说,经营者都没有较多的战略管理经验,财务分析正是经营者运用得最好的制定战略计划的工具。在业务发展中根据财务状况进行调整计划,每家企业都有其相适应的发展趋势,历史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复制,分析过去的财务经营成果,依照目前的财务状况,同时也要结合行业发展趋势等内外部影响因素,这样才能有效地制定出未来整体战略目标,顺应市场的发展与改革的步伐,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稳健的发展。
(三)及时了解公司财务状况,发现不足,及时改进
每月的财务报表是最能及时反映财务状况的,初创企业经营者一般最为关心现金流是否充裕,因为前期的投入比较大,业务刚起步没有稳定的收入支撑,很容易出现资金的缺口,及时的资金流预测是关键,以便按计划采取融资或者投入规模的计划。营业利润情况也是经营者特别重视的,初创阶段亏损经营是常态,但尽快提高营业收入是企业走向转亏为盈的唯一方式,财务通过各项营业状况分析指标能够及时给经营者有效信息。相对稳定发展的企业经营者一般关注的是企业的成本费用结构、财务内控管理,以及营业增长率等,关注有无特别经济活动收支,相对稳定发展的企业各项收支比较稳定,人员规模比较大,成本与费用也比较大,所以,在管理上很容易出现浪费与漏洞,成本费用内控管理就尤为重要,经营者就需要通过财务分析及时地反映,采取相关预警措施。
三、企业经营决策中财务分析存在的不足
(一)单一财务报表缺乏可比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业务形式不断呈现多元化,企业为了寻求立足之地都会有自己特色的业务形式,从而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也会有所不同,所要考虑的分析指标和涉及的影响因素也不同,不能完全运用同样的财务报表的分析方式。例如,贸易零售行业,有些企业是销售能及时发货并简单安装的产品,这样的业务模式每月资金几乎不存在预收账款,成本能够当月准确对应,利润率也能一一对应计量分析。而如果是定制零售行业就存在较长期的预收账款,成本也是需要分期计入,项目利润率要等完工后才能可靠计量。实际业务不同,两家公司的财务报表没有可比性,也不能采用同样的分析方式。另外,选择的财务制度和核算方法不同也会产生差异,不同区域因经济水平不同、消费观念不同、所属行业业务发展状态不同等都对财务报表产生不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二)管理层对财务分析缺乏重视
当前,较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管理层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因经营目标比较单一,造成财务在做分析时要求注重盈利能力分析、营业利润率指标分析等与利润相关的数据分析。事实上,一家企业的财务分析应该是全面的分析,如现金流分析考虑未来营业及债务的资金支撑力、企业的发展能力,要符合持续发展的企业经营战略目的。另外也有些企业经营者对财务分析不够重视,认为财务主要是记账报税而已,简单的销售数据分析就行,作为财务人员也不去站在财务角度与经营者去沟通,从而经营者的管理思维格局对财务分析造成较大的局限性。
(三)财务人员财务分析水平偏低
会计人员进行财务分析是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实战经验的积累,财务管理是一门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的领域,如今从事财务行业基础证书就是初级会计职称,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务岗位在公司属于专业性很强的岗位,所以对财务人员要求也会比较高,特别是能做到财务分析管理领域。然而,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初创型企业,为了减少成本不重视财务专业的重要性,公司的账务大部分外包,内部财务事务交给非财务专业人员兼任,有些只是招一些初级岗财务做一些简单的记账和分析工作,初级岗财务认知能力上只是觉得把账做好就行,为领导提供相关数据就行,而未能站在财务管理角度去思考财务对于一家公司发展的作用,没有相对较强的财务分析管理经验。
(四)财务数据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财务的所有数据获取来自一线经办人员,有时候一线业务人员不及时报备,向财务人员反映实际经济业务情况会造成记账错误影响分析数据。还有些经营者为了对外树立企业形象而虚增收入或者为了少交税多做费用等,都会对财务报表产生影响,财务分析就不存在可参考性,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现状。
四、加强企业财务分析有效性的策略
(一)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财务分析体系
深入了解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及业务模式的不同之处,从而确定合理的财务核算方法,要结合企业自身的业务情况而确定。每个行业的税率不同,不同企业经营范围都会有差异,所涉及的税费也会有差异。由于经营范围存在不同,成本利润率也会不同,往往需要利用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与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进行综合分析。同一行业企业的人员成本、固定资产成本、投资额等是不同企业的差异影响因素,财务需要不断总结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动趋势与其影响因素,必要时及时调整核算方法,总结经验与规律,要做到及时与经营者沟通,了解经营者对企业的发展规划,以及在财务分析报告中所要了解的信息,财务人员做到能运用专业技能与经验及时调整分析内容,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财务分析体系。
(二)建立健全内控管理机制
企业的财务经济活动贯穿整个经营全过程,企业的经营者应该重视财务工作,制定一系列合理、可实施的财务制度,并形成监督内控体系。财务工作不仅是记账报税和简单分析,所有经济业务的有序、合理、合法的实施,都离不开财务制度的严格规范,其涉及的内容很多,特别是对于财务分析的有效性来说,基础数据获取的方式很重要,有些不懂财务流程的业务人员经常是考虑不到财务上的相关合法与经济业务的正规流程方面问题,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者是税务和法律上的不规范。所以,在财务上建立从经济业务签订合同开始到结束整个财务内控监督制度尤为重要,这更需要经营者的足够支持重视度。完善的内控体系包括职责分离、授权批准、相互制约、监督检查。合理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建立全面、全过程的内控体系。
(三)提升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培养业财融合复合型人才
企业要注重人才培养,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业务与财务融合的人才培养,给予财务人员充足的学习时间,督促其加强学习财务税务新政策,让财务人员参与到企业业务中,开展业务交流会,也可以在预算允许的条件下公司外聘财税专家组织财务人员培训,以提升全公司对财务的认识度和财务人员对于提升专业知识的重视度。另一方面,企业的人事工作应注重招聘引进高级财税专业人员,不断提升财务队伍整体素质,也可以把财务人员培训加入考核加薪机制中,提升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当今财税政策更新很快,市场经济形式呈多样化发展,因此,财务人员不能局限于眼前的知识与工作职责,一定要有长远的发展思维,主动学习,与时俱进。有效的财务分析是每一个财务人员需要探讨学习的课程,在财务分析方面要有综合分析思维,学会运用各种分析指标和工具,结合外在影响因素,注重学习和了解企业的业务特色、业务发展模式,摸索一套完善的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分析流程。
五、结语
一直以来,财务分析都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工具与手段,无论是客观的考量过去的经营成果,还是把握现在与合理地规划未来,都离不开财务分析。企业经营者和财务人员应该科学地运用财务分析工具,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企业自身财务管理体系,提升财务人员财务分析水平及充分了解企业业务模式与特色,建立高效的财务分析体系,使其为企业的经营者提供有效的决策数据。无论是初创还是稳健发展中的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都需要不断创新,寻求突破,加速转型,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