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新闻的“基调”
2022-10-31金石明
□ 金石明
前些日子,江西都市频道《都市2直播》做了场网络直播:“癌症患者丢失救命钱!哈姐来助力”。
应该说,直播很成功,不仅救命钱找回来了,直播的评论一片赞扬声,表扬媒体,表扬警方,甚至表扬了捡到钱的人。
事情发生在江西萍乡,一个女士向栏目求助,说她丈夫的癌症手术的4万多块钱丢了,有监控显示一男子捡到了,但找不到这男子。虽然也报了警,但这样的案子很难立案,所以过去多日,没有结果,女士很着急,只好求助媒体。
记者出发前,问我如果找不回怎么办?我说,重要的不是找得回找不回,重要的是我们愿不愿意帮人去找,我们有没有这份媒体的公益心。不过,我也说了,既然有监控就一定能找到,但必须警方配合。那么,我们如何让警方配合,市民配合,各方配合,甚至捡到钱的男子的配合。
所以,一定要注意直播时内容的“基调”,什么基调?人人都愿意帮女士找回这个救命钱。千万不要指责,批评。
直播开始一段后,萍乡市网信办、公安局都看到了直播,立即要求属地警方快速介入,寻找监控中的捡到失物者,在直播走访各条线索,辗转所有有关联的人和地点之后,直播进行到三小时左右,警方终于传来好消息,捡钱的人找到了。
此刻,直播区的评论对警察叔叔赞不绝口,对萍乡老百姓的热情点赞,为媒体记者的热心肠点赞。
实际上,在当今“天网密布”的情况下,只要在监控画面里,要找到人已经不像过去要大海捞针了。那这位女士求助于栏目时已经好多天过去,一直没有任何消息,这其中一定有很多“曲折”,有些也情有可原。
我和记者说,用好“舆论的力量”。正因为舆论的力量,推动了各方对事情的重视,尤其是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重视,事情才快速有了令人满意,甚至皆大欢喜的结果。
控制好报道的“基调”,就容易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让人高高兴兴、心甘情愿、雷厉风行地把事情做成,永远比在被指责、批评甚至对立当中把事情做成要好得多。
哪怕最后,捡钱的男子出现在镜头里,其实他并没有那么心甘情愿交出来,也没必要用道德的高度来教育他。
我个人认为,新闻在很多时候要在报道中设置并确认自己的“基调”,要学会心平气和地采访和记录,用平视的角度看待任何采访对象,要平衡地处理事件的观点。因此,不要动不动占领道德高地指手画脚,动不动占领法律高地一脸漠视,动不动被“乌合之众”的情绪左右摇摆。
“基调”有时候就是一家媒体的“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