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类综艺节目《舞千年》的创新策略分析

2022-10-31洪镒萍

声屏世界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关羽舞蹈精神

□ 洪镒萍

《舞千年》是由河南卫视和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联合推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该节目融合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舞蹈精华,跟随五位荐舞官的脚步,按照时间顺序推荐,展示各个朝代极具时代魅力的舞蹈艺术,凭借巧妙的构思和精良的制作收获了大批观众的青睐。根据舞千年官方微博在2021年12月30日发布的收官战报,《舞千年》在B站评分达到9.9分,豆瓣评分达到8.8分,与其相关的短视频总播放量破10亿次。节目独特的创新策略和舞者过硬的专业素养成为《舞千年》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

节目艺术表达方式创新

舞蹈融合剧情:打造沉浸式观舞体验。“沉浸感”贯穿于《舞千年》的始终,神书《十二风舞志》是构成节目的主框架,五位荐舞官分别向神书推荐舞蹈,根据观众的选择荐六存三,最后收入书中传于后世。每期节目都被设置在相应的历史场景之中,五位荐舞官根据所处朝代扮演相应的角色,不但担任着推荐舞蹈的任务,而且在每个篇章结束后会对该篇做出总结,升华主题,同时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推动节目进程。

从单独的舞蹈篇章来看,《舞千年》采用“舞蹈+文化+剧情”的形式,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向观众传达出舞蹈中所包含的寓意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神。不同于传统的舞蹈节目,在展现舞蹈的过程中,《舞千年》不再局限于现场的解说和方寸舞台,而是将观众带入过去的社会情景中,使观众能够用更加真切的感情体会舞蹈背后的深意。

美国心理学家墨顿·亨特在《心理学的故事》中将“情绪”一词定义为基于人的个体本能的需要自发产生的身体与心理状态。节目在开始拍摄之前就需要围绕主题定好节目的情感基调,以情绪为载体将节目想要表达的内含展现出来。舞蹈长于抒情而弱于叙事,在丝毫不了解故事背景的情况下去欣赏一段舞蹈,很难让普通观众产生共情,借助剧情的介绍可以很好地带领观众完成情绪的酝酿,最后充分理解舞者要表达的感情,对加深舞蹈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赵氏孤儿》篇为例,节目用几乎过半的篇幅通过剧情来为最后的舞蹈环节做铺垫,先是通过程婴妻煎药和哄儿的场景,借助舒缓平和的音乐交代程婴的职业和平静的日常生活,将观众逐渐带入故事场景之中。随着程婴怀抱赵孤匆忙进门,节奏开始趋于紧张,出现的旁白和字幕交代故事发生起因。当妻子得知程婴要将自己的孩子顶替赵孤交给屠岸贾时,挣扎和矛盾在二位舞者的完美演绎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屠岸贾出场时的升格变速手法将他犀利冰冷的眼神细致地展现出来,令人毛骨悚然。全篇的悲剧气氛在屠岸贾摔死程婴之子的那一刻达到高峰,观众仿佛成为了剧中经历丧子之痛的程婴,在被血红色笼罩的环境氛围中真正体会到舞者通过舞蹈表达出来的达到极点的悲痛之情。

场景的转换:扩展艺术表达的广度和深度。一、舞台场景向自然实景转换。《舞千年》的创新不但体现在剧情与舞蹈的巧妙结合上,颇具特色的亮点之一还有真实外景的展现。为了完美表现舞蹈的美感和内蕴,《舞千年》主创人员涉足丽水、银川、广州、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等城市和地区,将自然山水、民俗风情、历史故事与舞蹈巧妙结合起来,为观众带来绝佳的视听盛宴。《逍遥》篇的取景地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的缙云县。身着深浅不同绿衣的七位名士与缙云的青山绿水为伴,在竹林中翩翩起舞,自由轻盈的舞蹈动作与幽静葱郁的环境融为一体,将竹林七贤洒脱自由的人生态度展现得淋漓尽致。此篇的结尾,在凿痕深刻整齐的石壁旁,平静清澈的湖水间,嵇康挥舞着飘逸的长袖,献上一曲悲壮但异常从容的独舞,舞出了坚定的内心和不屈的气节,让人肃然起敬。

二、实景与虚景的结合。在中国古诗词中,虚实结合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李煜《虞美人》中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就是借已逝之景来表达如今的心境,展现作者内心无尽的悲凉与惋惜。《舞千年》作为一档综艺节目也创造性地运用了此手法,将现实中正在发生的情境与主人公心境相交织,实现实景与虚景的交融。如《关公》篇,此篇描绘的场景是关云长败走麦城,这场战争是一代武圣的落幕。该篇关羽一共演绎了两支舞蹈。第一支为关羽独舞,长刀的脱手表明关羽已然体力不支,在长刀脱手的一瞬间,时间凝固镜头的运用为关羽独舞提供了一个架空的场景,舞者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此时关羽此时内心的不甘和愤懑。借助滂沱的大雨表现关公虽然英雄迟暮却誓死不屈的气魄,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第二支舞为刘关张三人群舞,张飞的丈八蛇矛为关羽挡下的那一刀属于关羽想象中的场景,从这一情景开始便已进入虚景。弥留之际,关羽的脸部特写和远处传来的一声“云长”将关羽正式带入想象与回忆之中,“桃园三结义”的色调与之前的战争场景色调形成鲜明的反差,回忆中的场景色彩浓郁梦幻。三兄弟俏皮欢快的舞姿表现关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对往日时光的怀念之情,虚实场景带来的强烈反差催人泪下。

新与旧的碰撞:传统文化迈入新的发展。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传统文化决不能故步自封拒绝创新。时代在进步,民族在发展,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独有的特征和精神,传统文化应该携手时代向前共同谱写新篇章。

一、传统文化拥抱青年。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一年B站“国风”类视频的观众数量已经达到1.36亿,其中超过80%为18到24岁的年轻观众。这组数据完全颠覆了人们的刻板印象,传统文化已经在青少年群体中蔚然成风。在这个文化极具多元化的时代,青少年完全可以选择新奇的外国文化形态,然而大多数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本国文化,这个现象背后,是青年人对传统文化强大的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舞千年》这一类的传统文化节目的出现对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和发扬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青年是一个时代的新鲜血液,文化需要青年人去传承。《舞千年》选择在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占多数的B站播放,不但能够填补受众偏中老年化的传统电视台的不足,而且能够加强青年人的文化自豪感,激发青年人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舞千年》的主创人员在充分了解青年人喜好的前提下推出一系列符合当代青年审美情趣的作品,例如《踏歌》,中国古时三月初三是上巳节,也称为女儿节。在这一天,父母会为自己已经成年订婚的女儿举行成人礼、行笄礼。随后女孩子们结伴出游一起舞上一曲《踏歌》。在该篇中,青年观众会与古时女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共同感受青春的蓬勃朝气与青涩美好。

苏联学者巴赫金提出“狂欢理论”,他认为狂欢般的生活是在官方世界的另一边建立一个完全“颠倒的世界,打破阶级、财产、等级和身份……人们联系、交谈、玩耍都是平等的亲密关系”。B站作为一个弹幕文化盛行的空间,年轻用户拥有充分发表自身意见的权利和自由,赋予主流文化以新的阐释和解构。去中心化、消解权威和自由平等的对话精神很好地表现了B站弹幕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狂欢化的内在精神。在《舞千年》中,这一特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当节目的赞助商之一余额宝的化身“余有有”出场时,因其形象为一条橘黄色小鱼,弹幕时常意见一致地要求架锅将这条“鱼”做成一盘菜,以此来调侃广告植入。此外,当荐舞官提到“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时,大家便意见一致地发出“一点都不能少”的弹幕,表达捍卫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通过弹幕,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中,B站用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价值认同感。

二、文化创新实现古今对话。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认为,历史视域只有一个,即融合古与今、过去与现在为一体的、有连续性的统一整体,这是一个由现在视域和过去视域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大视域”,“一种唯一的视域”。可见,过去与未来是不可分割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历史是随着时代不断更新换代的,但过去的精神与现代的精神一脉相承,因此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和品质需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更新自身,只有这样才能彰显新的光彩。

《舞千年》中绝大多数的舞蹈作品描绘的时代背景都在遥远的古代,然而它所传递的精神却未过时,反而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时代精神。不管是《昭君出塞》所要表达的家国情怀,还是《大河三彩》所展现的工匠精神,无不向世人昭示这个东方大国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强大精神力量。《幻世金刚》结合敦煌壁画中金刚力士的姿态,在具有浓厚宗教意味的古代故事中插入了科幻元素,通过未来世界的场景设定将其比喻成人间幸福的捍卫者和守护者。这与近两年发生的新冠疫情的爆发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疫情中,无数医护人员和志愿者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热情恰恰体现了金刚无私的守护精神。

三、民族精神展望光辉未来。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意义重大,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关系民族的未来。《舞千年》通过影视剧的呈现方式将原本抽象的民族精神具象化,如《醒狮》篇,醒狮脱胎于唐代宫廷狮子舞,到了明代逐渐在广东地区出现。节目将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时的三元里抗英事件相结合,将中华民族比喻成沉睡的巨狮,展现巨狮的觉醒,展现伟大民族的觉醒。在该篇中,原本处于敌对状态的阿醒和龙少在外敌入侵时化敌为友一同抗敌,展现中华民族在遭遇险境时团结一致的精神。大雨营造悲壮气氛,舞者们用坚定的眼神和铿锵有力的鼓点表现三元里人民宁死不屈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意志,这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全媒体助力节目传播

河南卫视确定了“融媒体统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联合首发、全媒体持续跟进”的宣推方案,该方案也取得较大成果。用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新媒体,河南卫视此次选择与B站合作,将自身节目更好地与B站文化相融合,是河南卫视实现全媒体发展的一个良好契机。此外,还在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上开设了舞千年官方账号,投放节目精彩片段的剪辑短视频作品以及幕后花絮,提升节目二次传播热度。

意见领袖发声彰显节目价值。意见领袖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广,并且时常活跃于关系网络中,乐于为他人提供需要的信息和意见,能够影响他人对众多事件的态度和认知。《舞千年》开播以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官方媒体纷纷对节目进行了宣传和认同。有了官方的背书,说明节目的价值得到了充分彰显。此外,各地博物馆以历史的视角对节目内容进行介绍,揭示深厚中华文明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节目的传播广度和深度。除了官方的认同,平台用户个人对节目的传播力量也不可忽视。B站以及微博上的网民对官方节目进行“二次创作”,通过剪辑或者创作节目人物卡通形象,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表达自己心中的《舞千年》,同时也借助其粉丝群体对节目起到了良好的推广和传播作用。

节目迎合受众习惯。《舞千年》的节目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迎合了当前信息碎片化传播的特点。在B站,节目组制作了时长在10分钟左右的“舞蹈剧情完整版”和5分钟左右的“舞蹈纯享版”等短视频,使观众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观赏到节目的精华部分。此外,河南卫视以及节目中的五位荐舞官都以B站用户的身份在节目评论区与受众进行互动,拉近了节目与受众的距离。同时主创人员通过查看受众的评论和弹幕内容收获宝贵的建议,实现了受众对传播者的实时反馈。

流量带动文化输出步伐。“软实力”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的,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体现出来的软实力。《易经》曾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频繁不断提高,而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在国际上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如今亟需解答的课题。

在《舞千年》的五位荐舞官之中,年龄最小的徐明浩是韩国男子团体Seventeen中的一位中国籍成员,在海外具有较高的人气。他的中国粉丝自发地将《舞千年》翻译成英文、韩文和日文发布于YouTube,一时间,《舞千年》获得了众多海外网民的支持和点赞。中华传统文化借助粉丝以及流量极大地推动了《舞千年》的国际化传播,在增强我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之外,也增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力度,对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贡献了一份重要的力量。

结语

《舞千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功探索,在充分了解年轻受众的情况下采取的符合其审美趣味的艺术表达以及借助全媒体对节目进行宣传推广,都表明了河南卫视与B站的合作是一次正确的尝试。《舞千年》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和精神品质,在传承和创新中弘扬千年的文化精神的同时也向全世界源源不断地传递古老东方大国的深厚底蕴和民族精神。

猜你喜欢

关羽舞蹈精神
“关羽”去世
虎虎生威见精神
华容道
学舞蹈的男孩子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拿出精神
闲话关羽护嫂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