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角度职业院校公共文化课教学的启示与思考

2022-10-31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28期
关键词:公共课文化课校企

王 浩

(浙江商业技师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浙江 宁波 315012)

一、背景

为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顺利开展,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改革与建设活动,着重开展了以职业核心能力(“关键能力”)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鼓励和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教师到企业调研,通过双主体获取企业相关用人信息、行业标准和专业要求,为学校公共文化课课改和教改提供数据支撑、理论和实践服务以及教育教学目标参考。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

二、目的

一方面获取企业用人要求、行业标准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角度厘清公共文化课课程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之间的相关性,有的放矢地开展教研教改。(1)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有针对性地制订人才培养计划,避免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要求的人才规格不配套,造成人才无用武之地而企业一才难求的窘境。(2)了解行业、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状况,掌握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要求,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3)探究公共课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开展有效的公共课教学。(4)了解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着力推动公共课教学改革,特别是英语教学改革,如课程设置、学时分布、教学设计、内容筛选、教学方式方法等。(5)了解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努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文化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人文素养。(6)通过企业调研和学生实践,师生共同树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和学的理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和学。(7)推动师生共同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和途径,如课堂延伸到企业或企业回归到课堂、情境教学法等。(8)完善公共课教学体系,如在各门课程中穿插核心能力教学环节,在公共文化课中全面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元素,根据“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设计。

三、方法

采用5种方法,分别为:(1)分类选样法,分类选取不同企业作为学生见习和实践的对象,将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分类,获取不同的信息;(2)访谈法,访谈企业部门负责人,了解企业用人现状,企业对人才类型、规格和素养的要求;(3)实地考察法,实地走访企业,看望学生,了解学生见习实情;(4)学生座谈法,邀请见习生座谈,了解他们的见习体会和感受,以及对学校教学的建议,要求学生写一份见习体会心得;(5)查找搜寻法,查找和搜集有关资料。

四、学生见习企业

学生见习企业共6家,分别是宁波南苑饭店、慈溪杭州湾大酒店、慈溪杭州湾环球大酒店、宁波海尚大酒店、宁波曙光丽亭酒店、宁波荪湖山庄大酒店。6家均为大中型企业,基本能反映出行业标准和发展趋势。

五、教师调研

(一)代表性企业

根据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餐饮酒店服务类企业、五星级饭店宁波南苑饭店和宁波荪湖山庄大酒店。两家酒店是我校学生较多从事见习和实践的星级酒店,历届学生均得到酒店管理层的高度评价和认可。酒店管理层的建议具有建设性和指导性,学生的体验和体会也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

(二)过程与感受

南苑饭店人力资源部林芳馨经理对学校重视学生的见习和实践教学非常赞赏,认为见习和实践教学是学生课堂理论学习的有力补充,是课堂拓展到工作岗位的有效形式,也是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平台和具体体现,是一种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得非常好的方式,对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和学校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具有双赢的效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理论学习,再通过企业见习,理论能够联系实际,更有助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培养。酒店非常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通用能力,职业素养是一个人的品格问题,通用能力则是一个人的关键能力,这两种能力都必须予以加强。

林芳馨经理说,英语在工作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对于星级饭店来说,良好的英语水平非常重要,尤其是前台、西餐厅和客房服务尤为重要,前台一般都是大学英语四级及以上水平。英语教学,除了基础的英语词汇和语法之外,重点是进行情境式会话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会话句型,能与外国人沟通,及时为外国人提供服务。林经理还提供了员工培训使用的英语教材。在谈到学生实习和见习的不足时,林经理特别提到,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与素养、职场应变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荪湖山庄大酒店的李英辉经理对学生的品德、素养、专业能力以及潜力等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通过调研,教师们获得了大量重要的一手信息,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思路,激发了思考,对学校育人模式和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六、学生座谈会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见习感受,倾听学生的见习体会以及对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的建议,分别邀请各10名酒店专业和烹饪专业的见习学生召开座谈会。

教师提问:共10个问题,如下:“5W”即我是谁(who)、见习目的(why)、时间(when)、地点(where)、内容(what);对所见习的公司了解或者有主动了解见习公司吗(包括企业文化、部门机构、管理等)?对见习企业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见习之后,对你的学校学习有哪些帮助?见习时,英语重要吗?教师应该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应该怎么学?见习给你带来的最大感受和收获是什么?有没有想过毕业后在见习企业就业或发展?职业核心能力(即与人交流、口头表达、处理问题、外语能力、学习等能力)在企业重要吗?职业综合素养的高低是否决定个人在企业的发展?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分别做自我介绍,谈见习过程中的体会。学生普遍认为能学以致用,但见习岗位内容要比学校所学的内容简单,没有那么复杂的工序和要求。学校的教学理论多、实践少,很多理论在见习中用不到。英语很重要,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能与外国人交流,但由于岗位安排和见习酒店规模大小等因素,不是每个学生都有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但在星级饭店见习,英语的确非常重要。有的学生认为烹饪专业比酒店专业更具实用性。见习一开始很辛苦,但一段时间之后也有很多快乐的地方,能结交很多朋友,对自己的成长很有帮助。

七、启示与思考

(一)学生层面

从低年级和高年级不同级别、不同视角,获得的启示与思考如下:(1)学好专业课的同时,要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诸如沟通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2)心态发生变化,工作需要智慧,需要付出辛苦,学会容忍和大度,学会坚持,只要足够努力和付出就会有收获;(3)英语很重要,不仅能解决许多工作上的问题,还可以提升信心,发现不一样的自己,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4)学习很重要,学会学习更重要,工作中无时无刻不在学习,需要学习,做一个有学习意识和学习行动的人;(5)职业综合能力很重要,专业知识一般都没有问题,关键是如何应对工作中的突发问题,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

(二)教师层面

调研大大提高了教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意识,激发了教师对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思考,推动了教学改革进程,加快了学校内涵建设,深受启发。

1.公共课教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意识亟待加强,教师参与校外企业实践和联系企业岗位实际的能力亟待提高,教师教学模式亟待改革,教学手段亟待改进。教师不能只做象牙塔和温室里的花朵,要做学校和企业联系的桥梁和通道,做学习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先锋,善于做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教练型教师。

2.探究公共课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为有的放矢地开展公共课教学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方法。公共课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重要使命,也是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形成的关键。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不论人们从事哪一种职业,都离不开一种通用的职业能力,它是成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发挥文化课教学的魅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现有职业院校学生文化素养不高,亟待培养、提高。专业素养与文化修养密不可分,文化修养对提高专业素养有促进作用,专业素养反过来也会反作用于文化修养。试想,一个技艺超群的高技能人才一定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文化素养对于培养学生安身立命、继续发展的能力至关重要。一个既有知识技能又有文化素养的人必定在社会上有较好的发展。

4.公共课要淡化知识理论难度,强化应用能力以及与职业技能课的衔接。公共课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要根据社会调查、企业调研、后继课程、专业发展需求确定,不能一味地追求理论难度。以数学为例,数学作为基础课,在专业课学习中应用广泛,如计算机和财经类专业等,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能在烦琐的理论推导上耗费课时,导致专业课与数学课教学相脱节。

5.构建“育智、育技、育德、育信”的课程链。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研究人员最新研究结论得出:美国学生的阅读量是中国学生的6倍,美国学生的竞争力是全面的能力,会读书,会运动,会玩。这表现在公共文化课上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公共文化课的构建必须形成育智、育技、育德、育信的课程链,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6.公共课教学改革亟待加强,如课程设置、学时分布、教学设计、内容筛选等。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重视公共课程设置的数量,比照国际惯例应达到总课时的30%,设置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并重视企业文化的讲授和传播。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时,注重公共文化课的校企合作,或者分时分段去企业参观考察,自始至终充分体现公共文化课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作用。

7.尝试公共课与专业课的同台合作,完成特定项目,体现学科合作优势。公共课与专业课衔接,共同开发课程,相互迁移,相互促进。各系室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与公共课教学部有很好的对接。

8.制定精准、实用的公共课课程标准。要遵循不能无(要开)、不能少(课时到位)、不能多与不能全(内容要实用、要精)的制定原则。公共文化课设置的标准应考虑未来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生存发展的需求。

9.职业学校公共课教学应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特点。要根据实用性原则,选择一定的工作场景或环节来设计课程模块,实现“工学结合”与“教学做一体化”,从而更好地培养出能适应社会需求的普适人才。

10.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和体能素质。正如荪湖山庄李英辉所说: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方面值得向中西部地区学校借鉴和学习。学生要对企业有足够的忠诚度,忠诚比能力更重要。另外,不能忽视学生体质和体格方面的培养,餐饮服务业对学生的体格力量有特别的要求,耐力和持久力在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

11.坚定“职业核心能力导向”的英语教学。根据职业核心能力目标,构建“7H”英语课程模块,即英语表达能力(How to Express)、英语交际能力(How to Communicate)、英语公文写作能力(How to Write),会议与活动组织中的英语沟通能力(How to Organize)、团队协作中的英语沟通能力(How to Coordinate)、学习方面的英语技能(How to Learn)和信息化设备操作方面的英语沟通能力(How to Operate)。公共英语课程应由原来侧重于基础英语与生活英语向侧重于职业通用英语转变,同时让学生能更好地过渡到行业英语,即基于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群英语。

猜你喜欢

公共课文化课校企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碰撞:故宫文化课与英国中文热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实践应用取向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与应用
激励理论在中职文化课学习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公共课分类分项教学安排的实施与探讨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中国文化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