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教类节目主持人问答时的氛围营造

2022-10-31韩苗苗

声屏世界 2022年12期
关键词:社教类节目营造

□ 韩苗苗

心理是前提

完美的问答需要主持人、嘉宾、受众相互默契配合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才能实现。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心理情绪是相互影响的,主持人要依靠自己过硬的心理素质来调节和调动现场受众的情绪,使节目的情感历程有起伏有节奏。这就要求主持人必须保持从容心态,以平常心对待任何一个受众。为了设计出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在节目开始前主持人要对嘉宾做全方位的了解,包括性格、爱好、经历、背景等,这样才能在节目中准确抓住嘉宾擅长的方面展开提问。在问答时为了营造和谐、融洽的节目氛围,问题要恰如其分,不仅要站在受众的角度去提问题,还要从嘉宾的角度与嘉宾真挚地交流,以平等的态度去沟通,尊重嘉宾,让嘉宾充分信任主持人,这就考验主持人的人际沟通能力,因此问题的深度要把握好。主持人作为节目氛围的营造者,需要根据问答环境调整问题,以便更好地调动主持人自身和嘉宾的情绪,舒缓嘉宾的镜头不适感、紧张感,构建轻松和谐的氛围,因此要使用恰当的语言、神态,这样才能与嘉宾和睦相处,与嘉宾达到情感上的交流,拉近问答双方的心理距离,引发嘉宾的沟通欲望。和谐的问答氛围可以协助问答双方很快找到各自的节目定位,更快地融入节目环境,使得节目进程顺利推进,使嘉宾直抒己见,问出更多有价值和受众想知道的更深层次的内容,驾驭问答场面,可见节目氛围的营造是问答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2021年6月11日,央视少儿频道播出的少儿益智类节目《快乐大巴》“课本里的中国之小英雄”这期节目,在小朋友进行“小英雄”影视剧配音后有这样一段问答:

主持人:彭敏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要向您请教一下,为什么这些篇目会收入到我们的教材当中?

嘉宾:因为我们的语文教育,它其实从来都不只是语文教育,它还是思想品德教育,是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那我们的很多和小英雄有关的篇目呢,入选到课本里面,其实小朋友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比如说机智、勇敢、忠诚、信念,然后热爱祖国、不怕牺牲等。那我就觉得我们这一代的小朋友他们各方面都特别好,唯独就缺一个东西,就是人生历练。他们太幸福、太安逸了,所以他们的性格当中可能会缺一些比较尖锐的东西。所以我们用这些课文了解这些品质,让他们去读一读这个刘胡兰的故事,读一读这个雨来的故事,读一读小兵张嘎的故事。这些活生生的榜样,因为在年纪上和小朋友们差不多,所以就会非常地有代入感,有助于他们精神的成长和人格的塑造。当然,更有助于他们在危难的时刻,挺起稚嫩的肩膀去成为民族的脊梁。

主持人:其实我觉得孩子在这个年龄,他们可能读这些课文的时候和我们小的时候是一样的,因为我们也从那个岁月过来的,就有些可能不太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那孩子们如何更好地去深层次理解这些课文呢。

嘉宾:这些东西呢,就像我小的时候读一些诗词,可能一开始也并不理解,但是我把它背下来了,我就把它留在生命当中了,过了很多年之后我一回顾,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儿!所以小英雄身上的这些故事,尤其是像刚才这个老钟叔被抓走了,然后奶奶也不在了,这样的非常沉痛的一种情感,可能在座小朋友真的未必能马上就理解,但是他们记住了这样一个故事,记住了这些东西,将来在他生命中的某个阶段,他们一定会想起来,一定会有强烈的共鸣的。

少儿社教类节目的受众是少儿,因此在少儿社教类节目中进行思想教育是必须的。主持人提出问题引出节目背后的教育意义,寓教于乐的同时营造爱国教育、人格教育、思想教育的氛围感,循序渐进、由浅及深地将问题连环抛出,使少儿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三观,从精神教育到学习方法一步步展开讨论,更有质量、更有内容、更有层次,将“教”充分融入“娱”。问答的问题也是从受众——少儿的角度出发,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少儿的观看兴趣,提高少儿的关注度,进而潜移默化地塑造他们的人格和价值观。

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主持人与受众的关系也越来越“陪伴化”“朋友化”。受众在与主持人交流中,主持人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受众,深深感染着受众的思绪与行为。因此,主持人在节目创作过程中要擅长调整自身的情绪、情感,用自己饱满的语言将节目宗旨、目的、价值表达出来,用真实的情感引导受众,给嘉宾和受众营造和谐、愉快的问答氛围。但是在调动自身情绪过程中切忌自娱自乐、语言激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在节目中主持人要善于察言观色,时刻注意嘉宾和观众的情绪,尽量保证嘉宾和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使节目参与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参与性,保证互动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在此过程中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拉近主持人、嘉宾、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语言是关键

主持人是靠语言吃饭的,用语言与嘉宾、观众真诚交流展示主持人的人格魅力。社教类节目氛围的营造与主持人的语言功底相辅相成。良好的问答氛围可以激起问答双方的沟通欲望,张弛有度的节目环境也有利于提高节目效果,而语言则是主持人与嘉宾、受众沟通的桥梁,是主持人营造氛围的关键。

在节目中,过于随意的语言会拉低节目整体的质感,使节目变得有争议,而较刻板的语言会导致节目无看点,因此为了营造更好的节目氛围,主持人的语气要合宜,用词要准确,掌握问答分寸、问答方向,避免使用有分歧、有争议的词语,以免被嘉宾、受众诟病,影响节目的口碑。另外,语言节奏也要把握好,不能含糊絮叨,要主次有序,确保问题的层次性,如此嘉宾才会准确抓住主持人问题的核心,领悟主持人的用意,回答时才更有针对性,更全面、详尽。受众也会在和谐的氛围中较直观地理解问答双方的对话。由于受众对节目质量、氛围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长时间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在一些寓教于乐的社教类节目中进行问答时,主持人可以使用一些较鲜明、趣味的语言来营造节目氛围,拉近与嘉宾、受众的心理距离。如果主持人一板一眼地进行提问很难引起受众的兴趣,更别说留住受众、传达节目价值了。因此,节目主持人要懂得运用语言营造愉快、轻松的氛围,与嘉宾、受众进行有效交流,引发共鸣。

2021年6月17日,在北京卫视的一档大型日播养生栏目《养生堂》中,这期主题是《揪出血管里的“小偷”》,节目以“简单动作看出血管‘小偷’”为中心展开,主持人为了营造幽默、欢乐的氛围,一开始就使用幽默问答的方式引出节目主题:

主持人:胖姐你干嘛呢?节目开始了,又在那儿干嘛呢?

胖姐:我告诉你,我在这逮小偷呢!

主持人:现场有小偷?

胖姐:有小偷。

主持人:胖姐你先跟我说一说为什么找她?她有什么问题呀?

胖姐:刚才我们随着节奏越来越快,很多姐姐们能跟得上拍,能落得到点上所以没问题,主任刚才在台下说,凡是跟不上拍的打不准的就让人家“小偷”偷了。

主持人:她被“小偷”偷了?

胖姐:我觉得是。

主持人:阿姨您是被“小偷”偷了吗?你刚才做得不好吗?

观众:就老是重复的不是一二,就是一一二二那样子的。

主持人:你原来是这样吗?还是说今天因为碰到了胖姐比较紧张呢?

观众:也有点紧张吧。

主持人:也有点紧张,但确实力不从心。

观众:对!

主持人:好,那刚才胖姐说的这个被身体当中的一个什么东西给偷了,所以这指的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疾病呢?这样,胖姐说有问题,那不见得真的有问题,你也不要打鼓,今儿呢我找到了一位权威专家,我们请他上来给诊断诊断,到底有没有问题好不好?

节目一开始主持人并没有采用单刀直入的开场方式,而是通过幽默问答来激发受众兴趣,让受众摸不着头脑并发出疑问,调和节目氛围的同时也让受众更有继续观看的欲望。然后通过主持人总结什么是“小偷”“偷了什么”“为什么偷”等一连串问题引出专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问答过程中,主持人的语言也是生活化、大众化的,语言风格也是幽默风趣。在养生社教类节目中会涉及很多专业术语,这些专业术语只有相关资深专家才了解、熟知,普通老百姓大都是门外汉,因此主持人在问答时要使用浅显易懂的口语表达,在嘉宾回答后如遇到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主持人也要进行解释或进一步提问。只有这样才便于受众理解并接收相关知识的信息,营造融洽的节目氛围,达到节目内容有效宣传的效果。同时为了充分调动问答双方的情绪,吸引受众的关注,主持人需要选择嘉宾、受众较感兴趣或流行话题活跃问答氛围。

神态是辅助

节目中的神态反映着主持人的情绪、心理,极大影响到问答双方在交流过程中的氛围营造。主持人进行提问时,嘉宾会将关注点转到主持人身上,嘉宾的情绪、心理会随着主持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的变化而变化。社教类节目的主要受众是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因此主持人的神态要自然,做作的表情、不合时宜的姿态都是不可取的,否则会让嘉宾和受众陷入尴尬,降低节目的可信度,影响节目的口碑,降低节目的收视率。在问答过程中主持人要善于调节自身的神态,用自身的真实情感调动嘉宾的思绪从而带动受众的喜怒哀乐,让嘉宾与受众感同身受。只要情感真切,自然流露,自然能够达到社教类节目感染、教化观众的作用。

寓教于乐是社教类节目的特点之一,在节目《家政女皇》中主持人方琼的表情就很灵动、丰富,疑问时的百思不解、无语时的白眼相看、惊喜时的目瞪口呆、开心时捧腹大笑、惬意时怡然自得、满意时的喜上眉梢都是符合节目氛围的体现。主持人程成是方琼的搭档主持,在节目中他扮演的是爱去方琼家做客的“美食品尝师”,他的神态符合居家状态,任何反应都是真实直接的。两位主持人在节目中的神态把握十分切实,角色代入也格外贴切,这种处理强化了节目的综艺感,无形中贴近了嘉宾和受众。经典系列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于2021年2月12日开播,节目一经播出便引起了巨大反响。《典籍里的中国》将典籍讲述、古今对话、角色演绎精巧地结合在一起,整体节目风格呈现出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场面宏大、气势磅礴、扣人心弦、布景精美、音效震撼、丝丝入扣等特点。节目元素是丰富多元的,所以主持人的状态、风格、张力也是放松、多变、随性的。主持人撒贝宁在这个节目中不仅仅是一个节目串联者、节奏把控者,还是一个读书者、表演者、对话者。

综上可见,在社教类节目中主持人的表情、态度不能过于冷静、平和,相反为了营造其乐融融的氛围,就需要主持人根据节目进程做出相对应的表情,调整相符合的状态。社教类节目主持人要学会调度自己的情感,抓住嘉宾与受众的注意力,给嘉宾和受众营建较安适的问答氛围,将想要传达的节目宗旨、节目内容、节目价值通过贴切的神态生动地传递给受众。另外,神态展现个性,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一举一动都有着自己的风格,这是因为每个主持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性。主持人的文化水平、专业程度、生活习性、审美情趣等不同,在节目中展现的神态自然是有着明显的差别,而这个差别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魅力,有助于自身形象的构建,但也不能过分表现个性,个性过了头就是不合时宜,这是不可取的。因此,社教类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要充分合理利用好神态的辅助作用。

结语与讨论

嘉宾的回答、解答的质量与方向与主持人的话题引导方向紧密相连,不同主题、话题的节目参与的嘉宾也会不同,交流的切入点也会不同,因此主持人要根据不同的节目主题、不同的嘉宾引入相关话题,进行有层有次的交流。为了保证问答氛围的恰切、问答内容的关联性需要主持人有足够的相关知识储备,根据嘉宾擅长的内容展开相关知识话题的问答,这样才能避免答非所问、张口结舌,防止问答氛围陷入尴尬境地。而且足够的知识储备有利于主持人理解嘉宾的回答,从而抓住话题要点以及重要信息为观众进行讲解、总结,为接下来的节目进程做铺垫,使现场的问答氛围、问答质量、问答时间恰如其分,同时也有利于主持人抓住问答范围、问答偏向,营造出轻松、自然的问答氛围。嘉宾肯定不像主持人那样是经过长时间训练的,在问答进程中,嘉宾的语言逻辑或多或少会出现语无伦次、条理不清的情况,这样的回答并不利于观众意会和理解,那么这个情况就是考验主持人的理解能力和语言总结能力的时候了,因为控场能力与应变能力也是主持人的必备技能。

在社教类节目问答的过程中,要发挥主持人统领全局的作用,提高自身的问答技能,通过发起问答调动现场氛围以及嘉宾、受众的情感,推动节目进程。当出现对立观点时需要主持人沉着应对、见机行事、思量周密地去化解,进行话题的再次引导,巧妙地进行话题的调整、串联、转移,使嘉宾的回答紧切节目主题,避免失控情况与突发事件发生,保证节目顺利进行。另外,主持人的倾听姿态也要端正,要尊重嘉宾,注意倾听嘉宾的回答,如此才能与嘉宾侃侃而谈,营造良好的问答氛围。

猜你喜欢

社教类节目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新媒体环境下地方台社教节目的创新研究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新意识形态语境下的社教栏目创新创优策略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
营造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