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红色文化创作和传播高地
——江西广播电视台(集团)推进红色文化传承的实践探索

2022-10-31刘剑刘芳芳

声屏世界 2022年12期
关键词:江西广播红色

□刘剑 刘芳芳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红色文化高度重视,强调“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用史实说话,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始终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高地。作为这片红色热土孕育、滋养的广电媒体——江西广播电视台(集团)始终珍视红土圣地承载的光荣传统和红色资源,一直把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作为重要使命任务。特别是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江西并作出“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指示后,全台(集团)顺应时代要求,以“思想+艺术+技术+平台”的创新融合,提高红色文化的创作和传播效率,生动展示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和动人故事,为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积累了有益经验,提供了实践路径。

用心挖掘有思想的表达

一、从捕捉社会共鸣开始。“共鸣”是思想上或感情上的相互感染而产生的情绪。“文化的共鸣”是指人们在鉴赏文艺作品时引起的与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意志相似或相同或交流融汇的感情活动。江西广播电视台(集团)肩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始终注重疏导社会情绪的选题方向,让每个个体都能从中找到某种投射,引起情感共鸣,从而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理念。近年来,《金牌调解》率先将司法调解搬上荧屏,《每个人都了不起》成功海采普通人的新年感悟,《都市放心爱》正面关注都市大龄青年的相亲故事……从这些全国有影响、受众有反响的节目可以发现,每个参与对象都是一个群体的缩影,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和他们心中的诉求汇集起来,就能摸准一个群体,甚至整个社会的共鸣点,节目也就成功了一半。

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西广播电视台(集团)以红色家书为切入口,提前策划大型季播人文节目《跨越时空的回信》。主创人员的灵感来自于当时引发网民共鸣的一幅图画。画中一位年轻人梦回1937年,被一位抗战士兵问及“百年后,中华可好?”答曰:“山河犹在,国泰民安!”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点燃了《跨越时空的回信》的创作灵感,向先烈“回信”的独特设计持续引发各类群体的广泛共鸣。2019年首季节目播出后,江西卫视男性观众比例由46.25%提高到50.05%,25-34岁的年轻观众比例由14.59%提高到18.22%,大学以上高学历观众比例由31.00%提高到33.57%。节目一度位列美兰德晚间黄金档节目网络传播综合指数榜前三,三年连推四季。

二、从创新表达方式入手。找到社会共鸣点只是开始,还需要用百姓习惯的话语、喜欢的方式、熟悉的渠道表达出来,这是创新红色文化创作和传播的金钥匙。近年来,江西广播电视台(集团)向党史里的共产主义“播火者”“革命者”“指导员”学习,以“α创新计划”为抓手,创新红色文化表达,注重描绘人物成长故事,着墨矛盾冲突,融入年轻人喜欢的爱情、谍战等时尚元素,从而避免老套和枯燥的说教,凸显故事的张力和传奇性,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爱上红色文艺作品。

2021年,江西广播电视台(集团)推出庆祝建党百年特别节目《闪亮的坐标》,关注党的百年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为了让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故事耳目一新,节目采取“影视明星+英雄故事”的节目模式。一方面,邀请知名演员担任讲演人,以英雄们的伴侣、子女、朋友的视角来挖掘英雄背后的故事,采取影视化表现手段,将革命先驱的豪迈坚毅融入婉约细腻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对舞台立体化呈现方式进行精心设计,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和精工细作的舞美营造,实现空间的节点式叙事,为受众打造立体多元的沉浸式体验。节目在人物独白、细节呈现、舞美效果、环节设置等诸多方面为电视节目创新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得到了中宣部、中国文联和中国视协的充分肯定。

三、从引领议程设置展开。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也就是说,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想什么。进入互联网时代,公众个性化与判断力在不断提高,大量网络意见领袖以及多元化声音影响受众判断,媒体通过传统渠道进行议程设置的难度在增加。但是,随着主力军抢占主战场,借助多元化的宣传方式和传播手段,媒体议题又能以更快的速度与效率进入公众视野。

高端思政节目《闪耀东方》是江西广播电视台(集团)深化议程设置的一次有益尝试。节目每期邀请张维为、金一南等国内外知名思政学者,围绕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等内容,通过演讲与开放性互动问答,将理论内核与时代话题相整合,全网预告节目探讨的话题方向,引导广大受众共同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节目的网上播放量超过2800万次,一度在B站冲至热门榜第二,引发社会各界特别是高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很多师生都在网上发表了自己的观后感。

用情塑造有影响的品牌

一、塑造能出圈的品牌节目。成功的文艺节目与优秀的代表文化是相互成就的有机整体。将红色文化搬上小屏大屏,将内心的感动转化为艺术的表现,有助于找到历史和现实的连接点,在共鸣共情中展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江西广播电视台(集团)通过大胆的探索和创造性转化,将一批红色故事改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文艺佳作,集中创作了《可爱的中国》等红色电视剧、《三湾改编》等红色电影、《信念树》等红色广播剧、《共产党人风范》等红色纪录片,推出了《跨越时空的回信》《闪亮的坐标》《闪耀东方》等红色综艺和《找到家乡第一个党支部》等宣传报道精品,为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和优质素材。比如,聚焦赣州百岁红军遗孀段桂秀,创作了短视频《江西老人苦等红军丈夫回家89年》,在互联网上单条点播过亿次,让正能量成为大流量。

二、打造有影响的品牌平台。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还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传播手段和强大传播能力。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流传,也就能更有力地影响受众。打造红色文化的精品创作高地,必须同步做强与之相适应的有效传播高地,特别是占领年轻人关注的新型传播平台。

江西广播电视台(集团)始终致力于打造传承红色基因的新型主流媒体,持续提升内宣、外宣、网宣的生产和辐射能力,做强主流平台。在第15届“TV地标”(2021)中国电视和网络视听综合实力大型调研中,江西卫视蝉联“年度最具创新影响力省级卫视”、江西都市频道蝉联“年度综合实力省级地面频道”。江西广播电视台(集团)在央视央广主要新闻栏目的发稿数量和内容质量多年保持全国第一方阵;“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YouTube账号拥有22万多海外粉丝,是江西最大、全国前五的省级媒体海外账号;2021年12月21日正式上线的“今视频”仅在华为应用市场累计安装量就超过227万,名列江西媒体APP第一。以“今视频”矩阵号为核心的全网矩阵总粉丝超过5000万,在今日头条点播总量位列全国广电媒体前三。全媒体传播矩阵的搭建和成型,为江西广播电视台(集团)打造红色文化创作和传播高地塑造了品牌平台、夯实了关键基础。

三、锻造会创造的品牌队伍。人才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创作和传播高地,必须优先培植好人才成长成才的沃土,更新知识盘活人才存量,招才引智做大人才增量,优化培训提升人才质量,创新激励焕发人才活力,加速锻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近年来,江西广播电视台(集团)持续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引导采编播人员用新知识支撑新发展,用新理念支撑新机制,用新技术支撑新竞争。对红色基因的血脉赓续和红色题材的持续创新,锻造了知行合一的优秀团队,积累了守正创新的制作经验,这是打造传播“高地”、勇攀创作“高峰”的最大底气和信心来源。

用功实现有反响的传播

历史从来没有走远,红色文化不只是几代人的记忆,它是中国人融入血脉的基因,应该永远传承下去。面对不断更新迭代的年轻受众,让红色文化节目的有效传播契合不同文化圈层,让节目影响更广泛、更年轻的受众群体,实现有反响的触达,是主流媒体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历史性任务。

一、让传播更精准。数字化时代的大数据营销,为精准触达提供了可能。通过掌握大屏付费用户、小屏移动用户、音频潜在用户的行为和属性,分析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再将人群属性和平台定位进行关联,就可以进行人群圈选并确认点位,预估出触达受众。这种信息营销的方式,同样适用于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以《闪亮的坐标》为例,节目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受众的习惯,邀请许还山、陈宝国、刘佩琦这些具有广泛拥趸的“老戏骨”,以及佟丽娅、万茜、陈数等有较多粉丝、自带流量的影视演员加盟。通过40多位演员大V发声支持节目宣传,100多个微博百万级媒体蓝V、100多个微博KOL发文讨论,话题阅读量超过8亿次。

二、让传播更立体。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短平快的碎片化传播形式成为吸引关注的利器,但是这种方式往往只将某一价值观念用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出去,想要系统地感知核心思想,又显得浅薄,甚至捉襟见肘。特别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播来说,受众如果想要进一步了解加深认识,还是要依靠其他传播方式的协同联动,这就要求打造更有亮点、更有深度的立体化传播体系。

江西广播电视台(集团)《闪亮的坐标》《闪耀东方》《跨越时空的回信》等红色文化节目不仅坐拥江西卫视的大屏资源,同时通过“碎片化”制作在视频网站、短视频平台、微博微信等“舆论战场”抢滩登陆,扩大受众人群。这些精准投放的节目区别于以往电视专题片的时长,属于每集只有15分钟左右的中短视频,内容相对饱满又更易于新媒体的传播。由于节目各环节都遵循互动化、移动化、碎片化等新媒体传播规律,有利于整合传统电视、新媒体和短视频平台,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相互打通、相互赋能、相互连接的跨屏整合传播。节目不但在大屏端表现优异,在今日头条、抖音等客户端“闪亮的坐标”话题阅读量、播放量都分别有数亿次的好成绩,在B站、西瓜视频连续置顶,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的交织推送、多频共振、广泛触达,形成了强大且立体的舆论声浪。

三、让传播更互动。互动传播是媒体通过内容影响受众,而受众又通过反馈意见影响媒体内容趋向的传播活动。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推动,通过与受众的有效互动,尤其是与青年群体的良性互动,特别容易产生共鸣、形成共情。

近年来,江西广播电视台(集团)在广播电视分别推出《跟着主播去旅行》等新媒体同步直播的互动节目,深挖各地的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由于现场感强、互动性高等特点,成为合适且有效的传播方式之一。此外,在品牌节目传播过程中,还开放了青年人喜欢的弹幕等功能,主动引导互动交流。目前,《闪耀东方》每期节目在B站都有近万条弹幕评论。每当弹幕密集地飘过,意味着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共鸣共情的“尖峰时刻”。

猜你喜欢

江西广播红色
江西银行
红色是什么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红色在哪里?
我爱江西奶奶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追忆红色浪漫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最早的无线电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