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好莱坞电影的意识形态渗透及对策研究

2022-10-31孙正

声屏世界 2022年12期
关键词:好莱坞民众文化

□孙正

电影作为大众一种喜闻乐见的娱乐休闲方式,是传播国家主流价值观的意识形态机器,其通过将生动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情节、高超的声画技术制作与一定的政治观念相结合,从而表现出政治性和倾向性。美国好莱坞电影作为传播范围最广、影响力最深的全球电影行业的引领者,是宣传美国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根据数据显示,占世界电影生产总量6%—7%的好莱坞电影,在全世界电影放映总时长占比超过一半以上。因此,研究美国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渗透对我国民众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分析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将对维护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标志物的选择是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的关键,良好的标志物可增加微转移检测的灵敏度。针对肿瘤检测的标志物主要有两类:(1)肿瘤特异性标志物,指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抗原或基因,特异性强,但由于大多数实体瘤缺乏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因而在临床上实际应用较困难;(2)组织特异性标志物,指肿瘤细胞的某种成分或表达产物在不同组织中有差异分布,通过检测某些上皮或肿瘤相关的表达作为判断癌细胞存在的依据,敏感性高,有一定的特异性,且可以被稳定的检测到,易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好莱坞电影在意识形态渗透中的表现

好莱坞电影作为传播意识形态的媒介,可以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巧妙包装下,将美国文化和价值观具象化。这种输出方式具有极大的隐蔽性,旨在对观众产生巨大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同时宣扬美国梦,反映美式价值取向。

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中的芜湖路站、南一环站、水阳江路站与合肥马鞍山路高架桥共线,为解决合肥市日益紧迫的交通压力,高架桥和地铁需同步上马建设。通过多次调研论证,提出一种新型的站桥合一结构,即“地铁站、高架桥同位并行分离式组合体结构”,以实现市政桥梁、地面道路和城市地铁三者和谐、高效、环保统一。

宣传个人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是美国主流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私人利益最大化,所以在好莱坞电影中经常以草根人物实现自己的美国梦为案例,强调个人奋斗后的成功,崇拜甚至痴迷于个人成就的达成。

《阿甘正传》和《当幸福来敲门》这类经典美国电影,都是以底层人物凭借个人奋斗而突破重重困境,最终实现美国梦的奋斗故事为主的叙事表达,宣扬了美式的个人主义思想。其借助平民视角审视美国社会,满足了观众内心渴望通过自身努力实现成功的精神需求。好莱坞电影通过传递美国人对普通大众的尊重和对民主精神的推崇,打造出普通民众实现生活欲望的理想舞台,从而激发了人们对美国梦式生活的渴望,让观众与之产生情感共鸣,这就为美国梦和价值观的输出找到了途径,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也随着这些电影输出到全世界。

英雄主义作为个人主义的延伸,是好莱坞电影文化的精髓所在。纵观电影发展历程,好莱坞电影总在极力打造孤胆英雄的形象,不管是在漫威系列电影还是超现实主义影片中,都会出现所谓的超级英雄经历一番争斗最终拯救地球的情节。例如,电影《美国队长》讲述了具有超能力的英雄——美国队长,为了拯救地球保护全人类,与邪恶的“红头怪”展开斗争的故事,鲜明而直接地彰显了英雄拯救世界的伟大。这类影片与美国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完美契合,抓住个人励志、成功、英雄等人性的共鸣点,“在无形中构筑情感认同,弥合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从而克服电影跨国、跨文化、跨族群传播道路上的种种障碍”。在好莱坞电影所塑造的英雄形象背后,隐藏着美国向世界传达其积极形象的目的。

宣扬霸权主义。工业革命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奉行霸权主义,通过经济霸权遏制其他国家发展,通过政治手段干扰他国经济,而文化霸权则为前两者的实现提供巨大的辅助作用。

好莱坞电影作为实现美国文化霸权的载体,在各类型影片中都体现出美国中心论思想。例如在电影《独立日》中,在危机时刻首先去战斗和抵御进攻的是美国人,其他国家只是唯命是从,通过美国与其他国家的鲜明对比,以此来强调美国是世界中心,是解除危机的核心力量。此类电影往往将美国塑造为一个能够肩负起拯救地球、维护和平的英雄形象。

谐振器是滤波器的基本结构单元,小型化和高性能的谐振器是实现小型化、高性能多频滤波器的基础。在多频带滤波器设计中,高性能谐振器是指谐振器具有良好的谐振特性,同时又要求谐振器的谐振频率容易控制,这直接关系到多频带滤波器中心频率和带宽的可控性。

好莱坞的西部片系列电影作为好莱坞电影的经典类型片,充满了简单的善恶二元论。此类影片几乎都在讲述面对野蛮歹徒的暴力威胁,英勇的牛仔们见义勇为、除暴安良,最终实现正义战胜邪恶的美好结局。好莱坞电影的传统美学还致力于追求以大团圆式结局来规范社会秩序,此模式在动画题材的电影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例如《海的女儿》和《美女与野兽》都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磨难最终幸福生活在一起的故事。好莱坞利用此类善恶二元论、大团圆式结局完成了教化使命,致力于在迎合民众情感需求的同时引导民众向往美国的美好生活,弱化民众面对现实社会的判断力,从而达到麻痹民众的目的。

营造理想生活表象。好莱坞电影擅长打造简单的叙事结构,往往基于善恶二元论、大团圆的结局构建故事内容。影片中的故事通常以远离现实生活的世界为背景环境,将人物塑造为非黑即白的形象。好莱坞电影正是在构建惩恶扬善、英雄救美的神话世界中,回避现实社会,使民众在粉饰过的镜头画面中进入钝化状态,最终淡化现实生活中善恶形象背后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赞扬和崇尚美国精神,失去对社会问题的本质思考。

选取1车位研究对象,测试运行状态下的车内噪声,按照标准《GB 14892-2006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噪声限值和测量方法》的要求,沿着1车车体中轴线,分别在1车的客室前部、中部、后部布置噪声测点,测点高度距离地板1.2m,方向朝上。

总之,好莱坞电影通过宣传和维护美国的霸权思想,彰显了美国作为上帝的选民,其意识形态引领着世界各国意识形态的发展,目的是为了动摇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最终实现美式体制的一统天下。

好莱坞电影中意识形态渗透的影响

极端个人主义在好莱坞电影中大行其道,影片《华尔街之狼》就是典型代表,讲述了股票经纪人乔丹·贝尔福特为谋取自己的私利疯狂而贪婪。影片塑造了一个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华尔街世界,其中充斥着各种人性的丑陋,反映出极端个人主义所带来的精神滑坡、腐败、犯罪等社会问题。不同于前文提到的影片《阿甘正传》的含蓄和隐形的传播,该片采用了更加直接的方式宣传美式的个人主义,彰显了极端个人主义丑陋的嘴脸和罪恶的本质。这类影片旨在通过各种情景的塑造,极度宣扬个体追求的实现。崇尚个人利己主义的美国意识形态,与我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所提倡的集体主义背道而驰,极大地冲击着我国民众的集体价值观,严重影响集体力量的发挥,尤其是对于价值观尚未完善的青少年群体的意识形态塑造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美国还通过好莱坞电影美化自己的霸权主义行为。好莱坞早期的西部片电影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文化认同,令观众一看到西部荒漠的景观就联想到西部牛仔正义和勇武的形象,以及印第安人残忍的可怕形象。其目的在于通过构建印第安人的野蛮形象,使美国扩张领土的侵略行为具备合法性,从而忽视美国西进运动的非正义性。

文言文中定语后置的这几种形式,只要用心识记、揣摩,遇到实际问题时细心明辨,灵活处理,就不会被表面的形式蒙蔽,弄懂它的意思进而把它准确地译成现代汉语。

催生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淡化集体责任感。极端个人主义是一种极其浓厚、强烈的个人主义,其特点是永远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实现自己的私利可以不择手段地去损害他人利益。

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发展的进程中对我国民众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将极端个人主义、英雄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意识形态输入我国,潜移默化地重塑着我国民众的价值理念和审美趣味,使其在无形中与本国传统文化相背离,甚至使部分民众成为西方意识形态的追捧者和传播者,严重威胁着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

增强物欲意识,追求享乐主义。好莱坞电影中有很多场面都宣扬了物质至上的享乐主义。电影作为空间与时间的艺术,在电影中构造出一个虚拟的时空环境,“尽管这种时空环境是虚假的,但是电影却具备‘真实’的力量”。享乐主义正是通过打造荧幕中穷奢极欲的生活画面,让民众在愉悦的影像中产生相信感,从而对其意识形态产生深刻影响。

盲目崇拜英雄主义,诱使民众产生暴力行为。好莱坞又被称为梦工厂,在这里生产出了很多英雄神话,英雄主义是好莱坞电影在全球保持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英雄,本指有勇有谋的人,是能在面对危机的时候为保护国家和人民而勇敢奋斗的人。而好莱坞电影中的英雄人物则不一样,其展现出的英雄是对人物的无限神化,强调追求极端的个人英雄主义。例如电影《蝙蝠侠》,主人公韦布斯表面上是一个普通商人,但实际上他拥有超人能力,是担负着保护世界、惩奸除恶重任的超级英雄。影片主角无论面对什么困难总能在困境中奋起拼搏,可以说电影当中塑造出的各种振奋人心的英雄形象的娱乐性已超越了英雄的现实意义,使得我国民众被其超级英雄的神力所吸引,视其为崇拜的偶像,而忽视了真正英雄的内涵所在。此类电影善于夸大英雄个人对战胜恶势力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易导致我国民众一味强调个人英雄主义,缺失合作精神,这与我国所倡导的人民群众观相背离,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同时,好莱坞电影中的英雄形象都有着高强的武力,其依靠科技制作的武力特效对我国民众极具吸引力,使得他们认为英雄除了具备英勇的品质,最重要的是通过以暴制暴来铲除恶势力。因此,在他们面对困境时也习惯使用非理性的暴力行为来解决问题,表现出一定的暴力倾向。

在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主角盖茨比力图通过各种方式表现自己的地位和财富,以便结交更多的上流社会人士。在豪华绚丽的派对上,所有地方都被布置得流光溢彩,打造出一幅歌舞升平、恣情享乐的华丽景象,极致体现了当时美国上层社会的奢靡和颓废。影片中的人物会用特定的物品和生活方式去彰显自己特定的社会地位,将财富多少作为评判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但是在繁荣盛景的背后过度享乐暗含着人们精神的匮乏。

培养专业人才,提升国产电影制作水平。好莱坞电影之所以引人入胜,主要源于其电影艺术大多与诸多人文艺术学科紧密结合,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这种理论与艺术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电影行业快速发展。我国要以国家方针政策为导向,以好莱坞人才体系为鉴,适应电影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培养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强化中国电影学术体系,从而为我国电影奠定坚实理论基础,进一步促使我国电影成为世界电影中强有力的意识形态代表。

好莱坞电影正是通过对纸醉金迷的物质生活和奢靡铺张的生活方式过度渲染,夸大资本主义生活的优越性,诱导我国民众产生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进而向往享乐奢靡的生活,导致我国民众的追求逐渐物欲化,从而丢失我国一贯倡导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冲击主流价值观,淡化马克思主义信仰。近年来,文化软实力日渐成为评判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制定出更具渗透性的文化入侵战略,采用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文化产品推广来向发展中国家传播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最终目的是企图利用文化这种看似温和的手段,潜移默化地将社会主义国家西方化,进而实现“和平演变”。作为最具典型性的文化产品之一,美国好莱坞电影很大程度上成为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美化、传播其文化的载体。他们通过电影中设定的具有美国精神的情节、人物形象,悄无声息地对我国民众价值观进行微观塑造,企图打击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自信,歪曲或否定本国传统文化认同,甚至使之放弃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意识形态。而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灵魂。我国要引导民众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而不是坐视民众成为西方价值观的追随者。

在当代,“美的标准”被各种方式进行传播,在街头巷尾,公交车上,机场门口,都可以看见巨幅的广告,向观众宣扬什么样的脸是完美的,你还可以更完美等等话题,在广告牌上往往也会标榜很强的手术效果对比,互联网的应用中,就更是各种造势、宣传,在微博上有网红的各种营销号、明星的通稿,淘宝上模特儿的穿衣搭配,微信上公众号的10万+的文章,甚至现在有专门针对女性研发的小红书类APP。一个整容手术似乎可以改变一切生活中的不如意:老公出轨、就职困难、就业困境……等问题,整容手术被塑造成一个附带了改变命运功效的神奇产品,那么相应的高价手术费也就不足为奇了。

应对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渗透的措施

好莱坞电影在其娱乐性的表面下,隐藏着美国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不断向外渗透的本质,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因此,在好莱坞电影不断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背景下,如何防范这种潜在的危险,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基于理论研究与实际调研,本文提出以下措施:

第一,优先发展RAROC较高、风险权重较低的轻资本产品。优先发展结售汇、托管、代理、承销、咨询、结算、清算等中间业务发展,提高轻资本非利息收入占比。零售贷款因其较低的风险权重,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优先发展可改善业务结构,提高整体资本使用效率。

完善审查制度,营造良好观影氛围。在与西方国家进行文化产品交流时,我们要运用理性批判的思维,高度警惕暗含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作品,督促电影行业逐渐完善电影审查机制,对引进的好莱坞影片内容严格把控,即保留其先进文化精髓的同时删减其负能量信息,如暴力血腥、拜金享乐等片段场景,抵制动摇我国表达社会主义制度和传统文化根基的作品,为观众营造健康、安全的观影氛围,构建积极向上社会舆论环境,防止西方有害思想在我国民众生活中肆意传播。

歌词典故的使用上,《东风破》选择截取自己所需,《秀才胡同》致力于“海纳百川”,在创作上都是可取的。但无疑前者更容易出彩,容易引领“中国风”的变革,而回归古味的后者更适合当“守成”之作。

除此之外,我国电影制作方还应借鉴国外电影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学习其拍摄手法和特效制作,例如开发和应用互联网技术,“加大软、硬件成本的投入力度,将3D影片制作技术、CG技术应用到影视作品制作的各个环节”,从而持续提升国产影片制作水平,提升市场对国产电影的接受度,并在稳固国内电影市场的基础上推动我国电影产业迈向全球电影市场。

弘扬主旋律,丰富创作题材。主旋律电影是指具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影视作品,是能够展现国家形象、国家精神、弘扬传统文化和发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影片,是对人民群众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强有力的文化载体。电影行业要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我国主流价值观更好地融入电影作品中,巩固壮大电影中的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切实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近年来,我国电影业坚持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推出了大量优秀作品,其主题都旨在提振我国民众对中国价值观的认同和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例如影片《红海行动》中国家对公民个体生命的珍视,《流浪地球》中展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价值观,《长津湖》中通过讲述抗美援朝这一代表性历史事件,歌颂了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弘扬电影主旋律的同时,还要不断丰富电影的创作题材。我国致力于通过不同类型的电影,向民众讲好中国故事。例如国庆三部曲“我和我的”系列电影,将祖国的时代变迁、新时代的乡村变化以及不同时代父辈们血脉传承的故事相衔接,让观众在回顾时代记忆中感受情怀;战争题材影片《八佰》,在体现中国电影制作水平进步的同时,将中国故事、民族精神与电影艺术相结合,让观众在残酷的战争画面中生发爱国之情;剧情片《一点就到家》中,添加了轻喜剧、青春等元素,从中国普通民众的视角反映出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电影行业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大胆选取不同题材和视角,从多角度弘扬主旋律,宣传我国主流意识形态。

与时俱进,以人民为中心,创新推广中华文化品牌。我国电影业要关注当下时代发展,顺应政治形势发展需要,及时敏锐地感知当下社会发生的新变化,以此来缓和时代背景下一些社会矛盾。同时,要立足于社会生活实践,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文艺作品要反映人民心声,体现人民群众的需求。只有坚持为人民服务,创作出反映基层生活的优秀作品,我国电影才能向全世界传递出我国的意识形态。

纵观好莱坞电影,影片中的意识形态都隐藏于民族文化之下,正是因其擅长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所以才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广泛的文化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国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于影视作品创作之中,创新推广属于自己的品牌电影,积极宣扬中国自信,汇聚中国力量。同时,我国电影在制作和传播的过程中要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根据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用全球化叙事策略和多元文化符号向全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中华文化伫立于世界之林。

重视电影文化的解读,提高民众的鉴别力。电影作为意识形态输出的有力载体,其内容和宣传形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民众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此,我国应增强对民众的影视文化教育。

首先,重视对电影文化内容的解读。传媒行业应该与专业电影理论家联手,借助微信公众号和小视频等多种大众传媒方式,与观众开展各类线上和线下的影视鉴赏交流活动,对电影的拍摄手法、特效制作等进行权威讲解,让民众真正了解电影的魅力,从而弱化对西方电影的盲目崇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好莱坞电影背后的意识形态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解读,比如电影情节背后所暗含的普世价值论和极端个人英雄主义等不良思想,从而提高民众对好莱坞电影中“自由民主”外衣下的西方意识形态的警惕,弱化好莱坞电影对民众意识形态的冲击。

其次,提高民众思想觉悟和辨别能力。意识形态已成为关乎国家存亡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引领指导的基础上,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的熏陶,进而逐步提升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于民众之心,外化于民众之行,促使我国民众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能以更加理性的、批判的态度去面对外来文化,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猜你喜欢

好莱坞民众文化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年味里的“虎文化”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谁远谁近?
好莱坞精选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