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实践与路径
2022-10-31陈丽娟
□陈丽娟
构建治理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政府不断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从而进一步推进了党委、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组织和村民为主体的协同治理格局的形成,其中地方政府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山东省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过程中,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
目前我国政府正在进行从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过去政府包办一切事务成为过去,“政府负责”则成为关键,实质就是以政府为引导,在明确政府责任的基础上依法进行各项社会管理活动。这一转变下政府成为了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过程中的引领者角色。同时,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家权威性的表现形式,在其中也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新格局中,政府作为参与主体之一,被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层级,其中地方政府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因地制宜地进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各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其作为实施地方治理的重要主体,也是落实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推动者。
在这一背景下,厘清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明确其职能内容成为推进乡村人才振兴顺利实施的首要因素,而地方政府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具体职能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第一,政治职能方面,根据中央政府颁布的乡村振兴及其人才振兴的有关文件和政策,因地制宜地制定、实施适用于本地区的具体的乡村人才振兴政策、文件和规划等,落实中央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精神。此外,创新、完善乡村人才振兴的相关配套机制,保障人才培养的机制体制。第二,经济职能方面,通过资源重新配置,如税收支持、乡村人才培养补贴等方式,激励其他治理主体参与乡村人才培养,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经济支持。第三,文化职能方面,改善乡村教育环境,加快推进乡村教育发展,通过思想文化或者精神文明活动等形式创造乡村人才振兴的良好文化环境。第四,社会职能方面,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生活环境,为乡村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环境。第五,协调监督的职能,协调各个参与主体在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中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引导和监督各个参与主体在乡村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发展等各个环节中的行动,从而创造稳定的乡村人才振兴建设环境。
山东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践
2018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将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山东省政府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吸收学习 “苏浙粤”的经验,于2018 年8 月制定了《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从多方面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为全国打造了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农业大省山东省在全国的农业农村发展方面的优势已经逐渐减弱,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成为制约山东省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究其缘由是山东省乡村人才的流失而造成的。对此,山东省政府充分分析了其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吸收、借鉴南方省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丰富经验和优秀的乡村人才政策,在此基础上创新了乡村人才的五大机制,即乡村人才引进机制、乡土人才培育机制、乡土人才评价机制、基层人事管理机制和乡村人才服务保障机制,从乡村人才引进、培育、评价、管理和保障这五个方面出发,实现了乡村人才的数量增加、质量优化、动力激励、活力释放和环境提升的优势,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了乡村人才振兴的发展。
面对乡村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和创业能力弱等问题,山东省因地制宜地开展了相关的乡村培养计划和活动。针对乡村人才数量不足的问题,山东省政府开展了“雁归兴乡”的返乡创业活动,引导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回报家乡,启动了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充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后备人才资源库。针对乡村人才质量问题,山东省政府实施三个“百万计划”,包括百万新型农民技能提升计划、百万乡土人才培育示范计划和百万乡村人才定向培育计划,通过运用互联网新技术、与各院校和机构合作等方式来提升农民技能,定向培养乡村人才的专业技能。
为了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中这二十条措施的实施,山东省政府又制定了《贯彻落实〈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分工方案》,针对每个重点任务,确定了责任主体,规定了任务实施的时限,制定了具体的落实计划,大力推动了政策的落实。此外,针对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山东省政府建立了督查组,通过电话询问、调查走访和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等方法,对二十条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及时改进、完善相关措施,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进程的有效发展。
路径构建
地方政府作为实施地方治理的重要主体,实时了解、掌握本省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情况,分析阻碍乡村发展,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根本原因,在于乡村人才资源的短缺和分配不均。以此为基础,立足本省乡村地区的人才培养情况,制定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政策文件,引导各个基层政府朝着政策规划的方向逐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发展,强化政策保障。在山东省政府的优秀实践中,其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中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出台了《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的政策文件,进而引导全省各个基层政府在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进程中的有序发展。
根据山东省乡村人才发展中存在的总量不足、分配不均、综合素质低等具体问题,分析原先难以适应当下乡村发展的旧有机制,在学习其他省份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乡村人才培养的主线任务,找准地方政府推进乡村人才发展的着力点,创新乡村人才发展机制,激发原有的乡村人才队伍活力,改善乡村人才队伍结构。山东省政府正是在立足本省情况、吸收外省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人才发展的引进、培育、评价、管理和保障等五大创新机制,有力推动了乡村人才队伍的发展。
创新政策宣传方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形式,营造人才反哺家乡的良好氛围,吸引本土人才回乡建设家园。在政策宣传中,山东省政府在线上运用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互联网途径来解读乡村人才政策,在线下开展人才进乡的政策宣讲活动,广泛地推动乡村人才政策的宣传。完善乡村人才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和就业等多方面的配套政策,为乡村人才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服务和制度,解决乡村人才的后顾之忧,营造良好的人才服务环境。对此山东省政府完善了乡村社会保险制度,并开辟乡村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设置“一站式”乡村人才服务窗口,畅通了乡村人才的后勤生活通道,营造了良好的乡村人才生活环境。
构建“互联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运用“互联网+”功能丰富政策宣传形式,传播乡村人才培养政策,吸引本土人才回流;运用“互联网+”技术助推多元主体参与乡村人才振兴,创新乡村人才培养方式,提升乡村人才的技能水平;运用“互联网+”平台监控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反馈政策落实情况,提升乡村人才队伍管理能力。如山东省政府运用网络课程教学、网络电商、网络创业等互联网新技术,与各个高校、培训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主体合作协同推进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运用数字化的互联网平台设立乡土人才信息库,促进对乡村人才培养的管理,推动本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快速发展。
构建政府负责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新平台,畅通各个主体参与乡村建设的渠道。首先,建立信息收集平台,便于各个主体了解本地乡村人才培养情况,开展后续相关人才培育工作。其次,建立与不同主体的沟通和合作方式,与各院校等教育主体合作,通过提供职业培训、教授专业技能等方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与社会组织和企业组织等主体合作,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合作、政策补贴和倾斜等方式,引进、培养和发展乡村人才;与村民个人主体合作,通过思想文化宣传提高乡村建设意识,搭建个人参与平台、畅通个人参与渠道,推动乡村本土人员的回流和引进。山东省政府实施的三个“百万计划”正是与各个教育主体协同开展教育培训的合作项目,在外出工作人员集中的城市建立返乡创业工作站也是畅通本土村民返乡建设家乡的渠道之一。
明确责任主体,建立责任清单,稳步推进政策落实。首先,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程中,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释放基层政府管理活力,推动各地乡村人才培养政策的实施。其次,丰富乡村人才政策落实的评估方式,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政策评估,通过实地走访征询村民、委托第三方企业机构等方式,全面性、综合性地进行政策评估,再根据乡村人才培养政策的评估情况,及时反馈并改进、完善相关政策,促进乡村人才的有效振兴。山东省政府对此成立了督查组,通过实地调研、电话询问和委托机构等方式,对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二十条措施的实施进行了评估,制定了推进这二十条措施的详细、具体的分工方案,每条措施都对应着具体的责任主体和落实计划,促进了政策的有效实施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