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生命”科学命题的百年演进与多重意涵

2022-10-31于安龙

理论月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作风纪律统一

□于安龙

(天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0)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依然朝气蓬勃,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能够在事关“党的生命”的重大问题上有着清醒认识、理性把握和强大定力,能使党始终沿着正确道路、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生命之于一个人,是最为宝贵的;生命之于一个政党,也是最为重要的。任何事物没有了生命,就没有了存在发展的前提和根基。“党的生命”这一科学命题,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影响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和根本条件。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基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环境、不同任务,对“党的生命”的认识和实践也在不断深化发展。

从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关于“党的生命”科学命题的研究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研究成果较少。截至目前,以此为题的研究成果仅有为数不多的几篇文章,且在研究内容上不够全面,如有的研究成果在对“党的生命”命题进行解读和考察时,仅涉及“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等方面。当然,这与已有研究成果发表时间较早,尚未吸纳党的理论创新、话语创新的最新成果有一定关系。二是聚焦性研究多,整体性研究少。多数成果侧重于研究“党的生命”命题的某个方面,如“党的民主是党的生命”“道路就是党的生命”等,视角比较单一,缺乏对这一命题的宏观分析和整体把握,导致研究成果的全面性、综合性不足。总之,已有研究成果既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借鉴,也为后续研究留下了一定空间。

一、话语出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深刻揭示了制定、采取正确政策和策略的极端重要性。政策是一个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纲领、路线、目标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依据;策略是为实现上述任务和贯彻政策时所采取的斗争手段和行为方式。政策和策略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往往具有相通或相近性。因此,在中共话语体系中二者常常并提或互用。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政策与策略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其攸关革命和建设的成败。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反对本本主义》等文章中,都有关于政策和策略问题的相关论述,标志着其政策和策略理论的初步萌发。其后,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论政策》《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不要四面出击》等文章中,毛泽东对政策和策略理论进行了进一步阐发,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政策和策略的重要性、制定政策和策略的原则等问题,使党对政策和策略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他认为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如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要掌握斗争的主要方向、不要四面出击等。

正确认识政策和策略问题的重要性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策和策略学说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也是对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在党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因为政策和策略失误而导致革命事业受挫的情况,这些情况出现后,又因为党及时调整政策,实行正确策略,而使革命事业脱离险境、转危为安。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政策和策略正确与否与党的事业成败密切相关,党要顺利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就必须有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政策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并且表现于行动的过程和归宿。一个革命政党的任何行动都是实行政策。不是实行正确的政策,就是实行错误的政策;不是自觉地,就是盲目地实行某种政策”。1948 年3 月,鉴于革命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引起全党对政策和策略问题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关于情况的通报》中正式明确提出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科学命题,指出:“只有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轨,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赋予政策和策略以重要战略意义,将共产党对政策和策略问题的认知提到了新高度。政策和策略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

制定并实行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宝贵经验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邓小平曾强调:“我们常常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如果没有政策和策略,党的路线就是空的。正确的路线一定要用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来保证。全党同志都要学好党的政策和策略,这样,我们才会无比的强大,谁也不能战胜我们。”时至今日,政策和策略水平已成为一个政党的政治艺术和领导艺术的集中体现,也是做好相关工作的重要基础。江泽民曾就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群众利益的集中体现。”进入新时代后,政策和策略被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2013 年10 月,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也是外交工作的生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政策和策略理论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应将其运用于党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1年8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的文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中强调:“对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大党来讲,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这一科学论断的正确性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中被不断印证,并将在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二、话语拓展:“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

坚持党的团结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甫一成立,就把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阶级斗争中,当无产阶级政党力量尚比较弱小时,其生存和壮大除要有科学理论指导外,还必须依靠自身的团结统一。质言之,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不仅在于全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思想统一,而且在于这种统一要以一定的组织统一和行动统一来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事业成功的基本保证,因为只有达到团结统一,全党上下才能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做到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组织上的一致。无论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党的团结统一都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法宝。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内团结统一,并将其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毛泽东明确指出:“有两种团结是绝对必要的:一种是党内的团结,一种是党同人民的团结。这些就是战胜艰难环境的无价之宝,全党同志必须珍爱这两个无价之宝。”维护和增进党的团结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纵观党的百年发展史,多数时间内中共都是一个团结统一、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党;而一旦党内出现影响团结统一的因素或事件,就会削弱党的力量,败坏党的声誉,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不利影响。

在总结党的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1954年2月,中共中央召开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其中明确提出:“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破坏党的团结就是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帮助敌人来危害党的生命。”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的科学命题。把党的团结提升到“党的生命”的战略高度,彰显了党的团结统一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党对自身团结统一的珍视和反对危害党内团结统一行为的坚定决心。为维护党内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使广大党员像珍惜个人生命一样珍惜党的团结,进而成为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模范,1956年9月,党的八大通过的新党章在总纲部分强调:“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是党的力量的所在。经常注意维护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统一,是每一个党员的神圣职责。”把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明确为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思想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个重大举措。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更加复杂,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更为艰巨,中国共产党人对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重要性的认识也更加深刻。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全党积极性,增强党团结统一的重要观点,为新时期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增进党的团结统一提供了新思路。在此基础上,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在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全党同志在基本路线的基础上加强团结。”此后,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中,都有关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相关论述。正是由于始终重视自身的团结统一,党在政治上不断成熟、组织上不断巩固、事业上不断兴旺发达。

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拥有9500 多万党员的百年大党,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命运。随着力量的不断壮大,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日益艰巨,广大党员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这些辉煌成就是在党的团结统一基础上取得的,必须始终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再创辉煌。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决议》在总结党的百年历史经验时也明确强调“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将永远是其不断攻坚克难、闯关夺隘的重要保障。

三、话语延伸:“党的作风关系党的生命”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同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相契合,同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相适应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些优良作风是党的宝贵财富,是党领导各项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的特殊贡献。中国共产党历来非常重视作风建设,将其置于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党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把它作为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不断深入,这些优良作风也不断丰富发展,成为中共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和政治优势之一。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对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本质内容进行了精辟概括,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自我批评为党的新工作作风,后被称为“三大作风”。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要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就必须注重自身作风建设,始终保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不能听任不正之风、歪风邪气侵蚀党的肌体。否则,不良作风的滋生蔓延将导致党性的蜕变,损害党的形象和威信,破坏党的群众基础。因此,能否遏制和根治不良之风,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是命运攸关的大问题。

从根本上来说,一个政党的作风实际上是其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外在表现,同时党作风的好坏又会反过来影响党的性质、宗旨等。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为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增强了党的影响力、号召力。不仅如此,党的优良作风还具有强大引领作用,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正是依靠不断发扬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经过不懈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际上,党的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其重点就是要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就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成为执政党后,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党对保持优良传统,加强作风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并将其提升到关系党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针对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考验,中国共产党人从执政党生存发展和政权盛衰兴亡的战略高度,揭示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1980年11月,陈云在中央纪委座谈会上首次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这就意味着,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着直接关系和重要影响,因此党风问题要毫不松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一个月后,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我赞成陈云同志讲的,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自此,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在党内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同。从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作风问题,为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过程中,始终把党风问题和反腐败问题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要求全党深刻认识反腐倡廉的长期性、复杂性、紧迫性,“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2001 年7 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 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在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80 年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鲜明提出了“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的重要论断。三个“关系”相互联系、依次递进,深刻揭示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广泛影响性,明确了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创新发展。

随着时代发展,虽然党的执政环境、执政方式、执政风格等有所变化,但党的作风的本质内涵并没有发生变化,其核心依然是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所以说,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并且其重要地位随着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而愈加显现。“60年的实践证明,执政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对于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实现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作风问题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常抓不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

四、话语深化:“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重要论断首次提出于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即“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将党内民主比作党的生命,是对党内民主重要性的精辟概括和形象表述,生动阐明了发展党内民主对于党的生存和发展、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意义。可以说,站在关乎党生死存亡的高度来发展党内民主,表明了党对党内民主地位和作用的高度重视。十六大还把发展党内民主作为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了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明确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党的十八大则围绕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进一步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为党内民主建设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一科学命题指明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存之道,充分揭示了党内民主的重要价值,把党内民主看作是党的生命的科学认识,提高了全党发扬党内民主的自觉性,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党内民主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化。

党内民主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科学命题,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对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展党内民主,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党内民主历来是党的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必须高度重视党内民主。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就曾指出:“扩大党内民主,应看作是巩固党和发展党的必要的步骤,是使党在伟大斗争中生动活跃,胜任愉快,生长新的力量,突破战争难关的一个重要的武器。”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可以发现,凡是党内民主坚持和发展得好的时候,党和党所领导的事业就充满生机、蒸蒸日上;凡是党内民主受到削弱和破坏的时候,党就会犯错误、走弯路,党的事业就会遭受一定挫折。所以说,党内民主是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重要基础,是党的肌体和运行机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党内民主,提出要把积极发展党内民主置于党的建设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上。2009年9月,他在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了新中国60 年的党建经验及其启示,强调必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维护中央权威,不断增强党的蓬勃活力和团结统一,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和活力之源,是民主集中制的政治基础”。2012年6月,他在全国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揭示了党内民主的内涵本质:“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其实质是按照党章的规定在党内生活中实现党员人人平等,并且共同参与讨论、决定和管理党内事务。”据此,党内民主就是指全体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能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参与管理和决定党内事务,其核心就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充分激发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党内民主,提出了不断提高党内民主质量、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水平的目标要求,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把党内民主建设推向更广的领域和更高的境界,使党内民主建设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发扬党内民主与贯彻民主集中制密不可分,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重要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既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全党创造活力,又可以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是科学合理又富有效率的制度,要积极推进其在党内贯彻落实。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扬党内民主和实行集中统一领导是一致的,并不矛盾。”深刻阐明了党内民主与集中统一领导的辩证关系,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党内民主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党内民主建设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总之,“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由党内民主的性质和功能决定的。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和不断深化,意味着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充分体现了党的建设理论的与时俱进,对于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永葆党的旺盛生命力,使之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要意义。

五、话语创新:“道路就是党的生命”

道路问题历来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能否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对于政党而言,要实现目标、完成使命,首先要开辟出一条正确道路。毛泽东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矢志探索民族复兴之路,但在旧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正确道路的历程注定是艰难而曲折的。在这方面,中国共产党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过惨痛的教训。在革命时期,正确的革命道路反映着革命的客观规律,指引着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当然,正确革命道路并非自然形成的,而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艰难探索,在不断总结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得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就是这样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反映了中国革命特点和规律的正确道路。正是沿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近代以来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因此,这条道路的成功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事实上,“道路”一词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说明无论是搞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像人走路一样,要走正道,而不能走歪路、邪路。只有选择正确的方向和途径,才能不断走向胜利。而能否开辟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正确道路,是一个政党领导能力高低的重要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面对新的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又带领中国人民先后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不断焕发生机活力、展现光明前景。方向关乎成败,道路决定命运。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非凡历程,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所以能够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不断开辟和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行是其根本原因之一。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30 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面貌,由此可见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它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这样一条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经艰难探索而得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人间正道,是指引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因此,这条道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关系到党的生存发展。对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不仅如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此基础上,2013年1 月,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鲜明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这一重要论断继承和发展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关于道路问题的重要思想,表明了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中,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日益成熟,对走什么样发展道路的认识更加深刻、实践更加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也更加清晰丰富。

“道路就是党的生命”鲜明揭示了道路问题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增强道路自信,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当前第一位和根本性的问题,做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一定的战略定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开辟一条正确道路是十分艰难的,坚守正确道路也并非易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一劳永逸的,需要我们不断结合新的时代课题、发展任务而加以拓展深化。总之,坚持走自己的路,必然越走越宽广,正如《决议》所指出的:“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

六、话语聚焦:“纪律是党的生命”

纪律是一个政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严明的党纪是维系一个政党组织存续的关键因素,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是保证政党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条件。现代政党是为了共同的政治目标而组成的政治组织,必须有政治上的规矩来维护本党目标的实现。一个政党如果没有一定的纪律规范,允许党员在政治上、行动上为所欲为,就不可能实现其政党使命。严明的纪律和规矩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内在品质,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党的重要原则。作为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是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和派别组织的“政治基因”。自诞生伊始,中国共产党就把纪律摆在重要位置,反复强调要严明纪律,并将纪律建设作为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面。在党的历史上,历次党章都对党的纪律有过明确规定。“纪律是党的生命线。”正是在严明纪律的有力保障下,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断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最具先进性、纯洁性和纪律性的坚强领导核心。1938 年10月,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指出:“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没有纪律,党就无法率领群众与军队进行胜利的斗争。”党在各个时期,不仅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而且特别重视和强调严格的纪律,以统一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的行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顺利贯彻执行。1941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这充分说明,党的事业的发展、党的建设的推进,既离不开正确路线方针的指导,又离不开纪律的刚性约束。

严明的党纪促进了党的团结,推动着党在思想、意志和行动上的统一,是党实现革命胜利的重要经验,也是党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起的宝贵财富。在成为执政党后,党所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肩负的任务也更为艰巨,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加强纪律建设。邓小平曾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事实表明,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和规矩,每位党员都我行我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党就不可能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党的事业就不能蓬勃发展。可以说,不严守党的纪律,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致命危害。苏共在党内纪律问题上的惨痛教训充分说明,一个没有严格纪律约束的政党,就不可能形成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正是因为苏共党内纪律日渐松弛,甚至形同虚设,动摇乃至否定了党中央的权威,各级党员干部离心离德,各级党组织自行其是,才导致党的团结统一受到严重破坏,使苏联最终走向了亡党亡国。可以看出,无论一个政党党员队伍多么庞大、执政经验多么丰富,如果没有纪律约束,也只能沦为一群乌合之众,很快分崩离析。

全面从严治党,严明纪律既是应有之义,也是治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纪律建设,把严明党的纪律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着力点,并从党的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政治高度进一步强调了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重大举措和决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以严明纪律管党治党的坚定决心,也标志着党对全面从严治党认识与实践的深化。2013年1月,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如果党的纪律成为摆设,就会产生“破窗效应”,使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丧失严肃性和权威性,党就会沦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就会失去战斗力,党的政治理想和政治目标也就无从谈起。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严明党的纪律,党的各项纪律都要严。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始终贯穿着从严治党、严明纪律的要求,为管党治党确立了鲜明导向,也蕴含着“纪律是党的生命”的深刻意涵,“纪律是党的生命。党的纪律保证理想信念宗旨,体现优良传统作风,保障路线方针政策”。

在长期发展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各方面的纪律,形成了包括党章党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等在内的党的规矩。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就是规范党员干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所谓守纪律讲规矩,首先要守政治纪律,讲政治规矩。习近平总书记在严明纪律的相关重要论述中,始终强调要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他强调:“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总而言之,铁一般的纪律是党保持团结统一的利器,也是共产党员对党忠诚的试金石。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充分认识到严守纪律的重要性,自觉强化党的组织观念和纪律意识,做遵守纪律的模范。

七、思考与启示

当今的中国共产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党,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连续执政七十多年,其走过的非凡历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足以震烁古今。但越是如此,越要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常怀远虑、知危图安,在涉及“党的生命”的重大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立场和强大的定力,“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要居安思危,时刻警惕我们这个百年大党会不会变得老态龙钟、疾病缠身”。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对“党的生命”重大命题的科学把握和深刻认知,是使党能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前提之一。

“党的生命”科学命题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党的生命”在中共话语体系中是一个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的重要论断,它贯穿于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之中,深刻反映了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深邃思考和深刻把握,也彰显了党坚定不移推进自我革命始终如一的决心。“党的生命”这一重要论断,虽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党在不同时期对党的生命问题的认识程度也略有差异,但其精神实质是相通、一致的,都揭示了对党的生存发展最重要、最关键的要素,都生成、丰富和发展于党的百年建设历程中,并且与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紧密相连,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重要成果。随着社会实践不断深入,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日益深刻,“党的生命”科学命题也在不断拓展深化,在内容构成上更加充实丰富。时至今日,在社会环境、时代课题等都已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这一重要论断仍然具有重要话语影响力、感染力和启示力,并且随着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不断深入推进,这一重要论断将会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涵,成为与时俱进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时代话语,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这一重要论断是科学的、有价值的。

“党的生命”科学命题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党的生命”科学命题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共同体”,其构成要素之间并非是彼此孤立、相互割裂的,而是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密切关联。一种要素的变化往往会牵连其他要素发生变化,进而会使党的整个“生命体”受到影响。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内在一体性,表明“党的生命”构成要素之间是根脉相通、枝叶相连的。譬如,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不仅有利于增强党的生机活力,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党的政策和策略的科学性、推进党的团结统一;突出“纪律是党的生命”,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对于维护党内团结、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等,也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几种要素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中,始终保持了自身旺盛的生机活力,成为一个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虽然“党的生命”重要论断多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导向性,突出强调了某一方面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但在现实层面,应注重从整体上把握这一科学命题内在各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将其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进行认识与把握,把党的团结、党内民主、党的作风等方面结合起来、协同推进,以使党始终充满活力、生机盎然。

“党的生命”科学命题是结构稳定、要素多元的。党的政策和策略、党的团结统一、党的作风、党内民主等,对于中国共产党这一政治生命体而言,是关系其生存发展最为重要、最为根本的方面,它们也构成了“党的生命”科学命题的主要结构。除此之外,在中共话语体系中还有“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等相关重要论断,它们都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党的生命的关联要素,是“党的生命”科学命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丰富了这一科学命题的结构层次,并使这一科学命题更加饱满、更富张力、更具现实意义。需要说明的是,目前中共话语体系中关于“党的生命”的重要论断多侧重于党内维度,但对于一个政治生命体来说,党外的一些因素同样不容忽视,它们也会对一个政党的生存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国际局势、人心向背等。相对而言,党内因素是根本性的、决定性的;但是,党内、党外因素并非互不相干,而是存在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正因党外因素会作用于党内因素,党内因素也会深刻影响党外因素,所以需要把党内因素、党外因素统一起来,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统筹把握。如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其最大政治优势之一。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强化党的纪律等,是密切党群关系、赢得人民群众支持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作风纪律统一
好的作风从哪里来
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意味着什么?
淝水之战
让作风建设一直成为“热搜词”
纪律
统一方向 瞄准目标
自然界中相互作用的大统一理论简介
作风建设要“攻坚战”与“持久战”统一
纪律是所有成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