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适老化研究与家具适老设计的比较分析与展望*
2022-10-30刘知明周雨石章金童
何 明 刘知明 周雨石 章金童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200093)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经突破2.6亿,与过去十年相比增速明显[1]。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凸显出许多社会问题,因此近年来以老龄问题为切入点的适老化研究成为了各学科的关注热点,发展迅速,这其中不乏家具业对适老化发展的探索与尝试。由中国建材协会适老产业分会和北京家具行业协会联合制定的《适老家具通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已通过专家评审,即将出台[2]。这预示着我国适老化家具产业正朝着更加完善和标准化的体系方向发展。但就目前,我国适老化家具的产业发展仅有十几年时间,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更多发展借鉴和行业导引。
1 研究方法及思路
1.1 研究方法——基于文献计量的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方法是以统计规律为基础,通过文献收集、统计整理对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近年来该方法在各学科和领域中应用广泛[3]。CiteSpace是一款以共引分析和寻径网络算法为基础的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其能对某一领域的文献进行度量,运用综合聚类分析等方法绘制可视化图谱,从而让人更加清楚地观察到该学科领域的路径进化过程、知识拐点及研究关键热点,其量化结果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可信度[4]。
1.2 研究思路——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引导
因为家具设计归属于工业设计范畴,其研究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研究首先通过对较为宏观的适老化设计这一大的研究领域,以CNKI数据库和WOS为数据来源,对1999年以来发表的国内外适老化设计相关文献做索引整理,就其发展方向、多元路径和前沿趋势等作可视化图谱分析,再以CNKI数据库的文献资料为基础,研究国内适老化家具的发展脉络和研究动向。最后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梳理适老化家具发展的不足和局限,并以国内外适老化研究的结论为借鉴,拓展家具适老化研究发展的更多可行性,从而达到以宏观层面引导微观发展的研究策略。
2 国内外适老化研究发展的可视化分析
2.1 发文量及研究领域分析
在CNKI数据库中,采用高级检索的方式,主题词设定为“老年设计”or“适老设计”or“助老设计”,最终得到可用于文献分析样本的数量为2 911篇。在WOS数据库中以主题=“age-friendly design”or“age-appropriate design”or“design for aging”,AND语言=“English”,AND类型=“Article”进行检索,通过“高被引论文”筛选共获取数据5 433篇。
通过可视化绘制,得到国内外适老化文献数量年度趋势曲线(见图1),反映出不同阶段该领域研究的发文数量及增长趋势[5]。从中可以看出,自1999年起,国内外适老化研究领域年度发文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国内相关文献在2000—2010年呈平缓增长趋势,2010年后则迅速增加,直到2021年有小幅回落。与国内文献数量相比,国外适老设计的相关文献每一同期发文量均更多,且呈现小波动稳定增长趋势,说明国外研究起步更早,整体已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6]。
图1 国内外适老化文献数量年度趋势图Fig.1 Annual trend of the number of documents suitable for the aged at home and abroad
从图2的研究领域分布图来看,在WOS数据库分类体系中,国外适老化研究的相关文献经常出现同一篇文章隶属于多个学科交叉的情况,说明国外适老研究涉及到跨学科和多元领域联合的研究比例较大,共计145种学科呈交叉趋势[7],且各学科发展相对均衡。其中,隶属老年病医学的文献共计1 870篇,占总文献数量的12.82%。其次是医疗保健科学、公共环境、职业健康、智能信息技术等学科。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国外是将老年(医)学设立为独立的适老化研究领域,并且有明确的相关概念与界定,如日本的适老化研究是以医疗、护理为切入点,并引入娱乐、旅游等领域;美国则以科技主导适老化产品产业链的发展,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8]。相比,国内适老化研究的文献仅分布于40个左右学科,且无明确的领域及概念划分。其中,隶属建筑科学与工程学的文献共计2 883篇,占比达48.07%,处于主导地位,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相继发布了JGJ122—99《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等一系列规范。其余领域则包括国内外政治政策、工业技术、计算机软件、轻工业手工业等学科,分布相对零散。
图2 国外适老文献相关领域分布图Fig.2 Distribution of relevant fields of foreign aging literature
2.2 研究机构及合作网络分析
对国内外适老化研究发文量较多的机构进行图谱分析,了解该领域研究的前沿机构和合作关系。结果表明,国内外的适老化研究机构数量较多且分布密集,多以高校机构为主(图3)。其中,国内的主要研究机构为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北京工业大学依托“居住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以住区适老研究为主要方向,半衰期最长,影响力持续到2013年[9]。清华大学则有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即助老助残辅具设计和老龄社区规划发展及居家养老,但彼此间没有显示出合作关系。同济大学和武汉大学则显示有相互合作,主要研究领域为社区服务设施及相关配套。此外,河北工业大学更注重住宅室内的适老化改造等方面。但整个国内研究机构中,最突出和持久的研究问题均显示为建筑环境与社区居家养老,这可能与国家十一五规划推行的“9073”养老模式相关(表1)。
表1 国内研究机构高被引文献统计Tab.1 Statistics of highly cited documents of domest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图3 国内外适老文献相关研究机构分布图Fig. 3 Distribution of relevant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aging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国外的主要研究机构为加州大学、哈佛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等,且多为联合研究,如哈佛医学院与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就生理复杂性和健康衰老的系统生物学关系进行随机对照实验设计研究[10];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与伊拉斯大学医学中心从人体工程学与老年病学结合的角度,研究综合老年医学评估与适老化设计之间的联系等。关于老年医学与设计治疗方面的适老化研究比较受到关注[11]。关于运用各种算法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智能化产品,并改善新技术设计沟通问题的研究也是一大热点方向。如西安欧亚大学基于Kano模型的产品交互适老化设计质量评价研究[12],Rogers等[13]在ACCRA协同项目中面向老年人新技术解决方案等研究都比较有代表性。同时,国外的研究普遍是基于一定的人群分析调研、试验数据测量和算法模型等定量研究得出的结论,不是含糊的经验定性研究,其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精准性和实践价值。
2.3 研究热点及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章主题内容、研究热点的高度概括与提炼,是反映信息计量研究的重要依据[14]。依据自然断点法原理,对CiteSpace统计的适老研究文献关键词群,剔除掉适老化、老年人等群体特征关键词外,作共现网络聚类分析,梳理提炼国内外适老化设计研究的热点主题。如图4所示,国内外研究所涉及的高频关键词具有明显差别。国内关键词共现图谱中,“空间设计”“老年公寓”“居住环境”等词节点突出,并衍生关联积极老龄化、居家养老、社区设施等连带关键词。表明环境空间是我国适老化研究的主要领域,居家养老和积极老龄化是其重点研究趋势[15]。而相对次要的节点有“情感化”“交往性”和“服务设计”等词,代表其研究方向已经从实体物质空间开始向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及服务体系方向转变。此外,聚类中的“通感设计”“智能化”“仿真模型”等词,说明适老化设计领域与技术前沿和时代发展结合也较为紧密。
图4 国内外适老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Fig.4 Keyword co-occurrence map of aging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相比,国外的适老化设计的关键词聚类主要集中在医药学领域,caregiver(护理者)、health care(医疗保健)、prevention(预防)为出现较高的关键词,由此可推断在国外适老化研究中,对老者的健康看护照顾是非常重视的。以老年人群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疾病风险干预与评估等为主要研究领域[14]。此外,gender differ(性别差异)、disability(残疾)等词,反映了适老设计与具体人群的类别和特征相结合,增加了研究的精细度和准确性。fraitly(心智薄弱)、psychometric property(心理测量学)和depression(抑郁症)等关键词又进一步说明国外研究对老年身心健康、精神抚慰治疗等方面的重视[16]。
3 国内适老化家具领域的现状分析
3.1 研究发文量及领域分析
以 CNKI 期刊数据库为检索平台,检索词为:“老年家具”“适老家具”“助老家具”,检索设定时间范围内的文献共166篇,数量明显少于适老化研究文献。绘制出发文趋势及领域分布,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国内适老家具设计起步较晚,2004年前基本处于静默状态,2004—2010年小波动平缓增长,2010年开始才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至2016年突然爆发式增长。这与国务院办公厅在2016年开始推行提升养老服务体系有密切关系[17]。说明适老家具发展开端主要是针对养老产业市场,近五年才受到较大重视。从适老家具研究涉及的领域来看,轻工业手工业领域发文量为140篇,占比72.54%,处于明显的压倒性地位。其次是工业经验、建筑科学与工程等,涉及领域不多,这也反应出适老家具的行业发展较为单一,没有多领域多学科融合联动。
图5 国内适老家具发文量趋势及分布领域Fig.5 Trend and distribution of documents issued by domestic aging furniture
3.2 研究机构网络图谱分析
国内适老化家具研究机构共现图谱(图6)显示,该领域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各大高校特别是林业院校。其中,北京林业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发文量节点最为突出,其次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养老建筑研究中心和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等,但连线强度及网络密度均较低,说明研究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薄弱,合作较少且方向分散。
图6 国内适老化家具研究机构共现图Fig.6 Co-occurrence of domestic aging furniture research institutions
3.3 研究热点聚类及主题分析
采取对数释然率(Log-likelihood Rate,LLR)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将关系紧密的关键词聚成一类,可以有效观察出该学科或技术领域形成的行业热点[18]。调整聚类模块值(Q值)为0.810 1,聚类平均轮廓值(S值)为0.949 7,绘制出关键词聚类图谱。其中节点数为198个,连接线328,网络密度为0.016 8。文献关键词划分为10个聚类单元,代表该领域目前研究的集中热点。进一步用citedrefernce功能绘制分析关键词共现的时间线视图(图7),寻找不同时期的研究主题与演化脉络。发现其中老年家具(#1)聚类的时间跨度最长,研究热点从2004年起,随时间推移主要有老年人体尺度、无障碍设计、视觉感官、功能坐具、情感关怀、感知体验等。可以看出有明显的从物质尺度需要转向精神情感内涵建设方向[19]。康养家具(#4)的时间线视图关键词则从实用性、艺术性等比较宽泛的词语,发展到中期的适老空间、卧室家具、卫浴家具,再到近期的居家养老、定制化等关键词,说明研究热点趋势朝具体精细化空间、个性化定制方向转变。而智能化(#9)作为研究类别虽然起步较晚,但却出现在其他几类的时间线上,说明它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方向,只是近年才作为独立聚类,研究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最新的指标体系(#10)聚类则说明,我国适老家具设计发展正朝着标准化和体系完善的目标迈进。
图7 国内适老家具关键词时间线图谱Fig.7 Timeline map of key words of aging furniture in China
4 研究对比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的比较分析
1)通过对比国内外适老化研究发文量可知,国内适老家具发文量远远落后于适老化研究的文献数量。这主要是因为两者研究范围的广度和深度有明显差别,但却存在波段同频性,均呈上升趋势。且近年来适老化家具的发文量攀升曲率更高,说明该领域研究处于上升期,仍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在文献分布领域方面,国内外适老化研究涉及的领域均大于适老家具领域,说明适老家具研究可以向领域更加多元协作的趋势发展,复合家具适老的领域及属性功能,实现由发展初期向腾达期的过渡。
2)由两者的研究机构及方向侧重对比可知,适老化研究与适老家具的研究机构都主要集中在高校,但国外研究机构社会保障扶持较多,且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相对紧密。国内研究虽主要也是集中在高校,但并不像适老家具研究以林业院校为主,这可能与国内对家具的学科定位相对狭义有关[20]。而且国内的适老化和适老家具研究,机构间的合作交流均较少,特别是缺乏理实转化和研究落地。
从机构研究方向看,国内外适老化研究的学科多且方向更广。国内主要集中在:人口老龄化-居家养老-空间改造-养老建筑;社区养老-居住环境-老旧小区改造-公共设施-适老性设计;助老工业产品-无障碍设计-通用设计-行为特征-信息技术-智能化-数字鸿沟等三条路径上。国外则是老年医(病)学-临床试验-治疗护理-医疗保健-预防-设计疗愈和科技适老-功能性障碍-智能硬件-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两条主线尤为突出。而国内适老家具发展则主要在老龄社会-养老产业-无障碍设计-功能技术-家具智能化这一条集中线上。在很大程度上说明,适老化家具的研究发展有一定局限性。
3)由关键词聚类和时间线视图分析可以得出,国内适老化家具与国内外适老研究趋势存在一致性,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生存、安全、情感、价值认同等逐级递进。只不过国内的适老化研究更早从物理环境障碍研究过渡到心理抚慰、包容设计及交互绩效等方面。特别是近年对老龄客户体验行为潜在隐形需求的挖掘,比如尊重及激发自我实现需求的研究备受重视。国外研究则是从一般普适性研究过渡到目标用户的路径优化,强调精准设计、定制化需求,以达到减少和消除老龄个体与普通人之间在生理、情感、观念上的隔阂[21]。国内的适老化家具研究则相对滞后,发展还主要停留在功能性需求阶段,近年来加入了更多智能化与数字化融合的技术手段研究。然而,其分层分类研究开展较少,仍主要集中在养老产业及日常生活的家具适老研究上,使用范围较窄,涉及和其他领域的合作也非常有限。
4.2 适老化家具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4.2.1 设计领域多元化
相比国内外适老化研究涵盖学科的广泛性,国内适老家具的定义及研究领域则较为局限,缺乏学科交叉和跨领域融合的发展机制。国内适老化家具的发展研究应开拓更丰富的研究范畴和路径,除配套养老产业和居家养老需求外,也可以借鉴国外适老研究的路径,与康复医疗和社区环境规划等领域寻求融合发展之路。例如:1)将老年家庭康复辅具与家具设计相结合,隐去康复器材的医学冰冷感,消除老人对器具的抵触情绪,探索辅具作为家之“器具”的二次功能开发和居家融合感,提升适老家具的医疗辅助功能;2)扩大适老家具范畴至社区公共设施领域,通过人工智能、互联网+、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的植入,与老年人潜在自我满足感需求的挖掘,增加老年人户外运动频率,提高社区客厅使用率与增设监测防护功能等,都可以让适老家具研究有更加广阔多元的发展前景[22]。
4.2.2 设计人群精细化
国外适老化研究对老年群体进行了诸如性别、年龄层次等更加细致的划分研究,而国内适老化家具研发则存在精细化不足的痛点,缺乏对人群年龄层次、行为能力、性别需求等方面的考虑。因此,设计研究应对老年群体进行进一步细化。例如根据年龄层次及行为能力,可以把适老家具细化为健康活力型、介助护理型、长照失能型三类,分别对应不同的功能需要。健康型在常规家具基础上注重适老舒适度与居家环境营造;介助型增加防护功能和护理需求;长照型则适用于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充分考虑紧急医疗救助的需求[23]。此外,还可以根据地域文化或性别差异等划分,诸如少数民族老人、老年女性等不同类别,从而改变适老化家具仅是高龄老人“标签”用品的状况,扩大市场份额。
4.2.3 设计策略体系化
适老家具设计除了特定对应老年使用群体外,其设计功能属性也应该对应完整的人本主义需求,形成完善的生活助老家具产业链体系。对老年生活的衣食住行、育教、娱乐等全方位产品进行细化分类设计。如针对衣食住行分日常照护类,从智能整理收纳、厨房营养监测、自动烹饪、智能照护睡眠系统等物联网与家具结合开发系列化适老产品。针对行为能力与康复治疗,开发具有慢性病管理、生命管理系统、心理测评及康复等功能的健康管理类家具。针对教育、娱乐、资讯接收、智能陪伴等能维持积极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的满足,开发嵌入人工智能、云数据等的生活娱乐类适老家具。总之设计从“平面个体”视角转向“立体体系”策略。推进适老家具呵护备至的全方位属性,从重技术到推场景,提升老年人从生活方方面面对家具助老的认同感,从而实现家具适老服务体系升级。
4.2.4 设计扶持政策化
从国内外适老化研究发展走向不难看出,其热点研究内容与动态变化基本跟随国家发展的政策走向。目前,我国老年群体的适老化消费观念没有真正形成,市场需求释放不够,难以支撑家具企业做专门的适老化主营业务[24]。同时,由于市场培育度不够,在各大商家卖场里,与比比皆是的儿童家具和常规家具相比,适老化家具的消费引导明显不足。市场份额小导致研发力度和专营企业不足,也是影响家具适老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的适老家具产业发展应当转变只侧重养老机构需求的思维,大力发展“9073”政策中90%的居家养老产品市场。只有拓宽市场途径,才能使适老化产业真正生存和发展。在这一转变初期,政府的角色不可忽视。从国内外经验看,政府的规章引导和对于适老化家具产业采取适度的政策支持,可以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25-27],如为适老化家具企业提供税收减免,普及和完善介护险或长照险对适老家具及产品生产的补贴等激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