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疗法结合产后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
2022-10-30周晓萍
周晓萍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压力性尿失禁是产妇产后临床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喷嚏、咳嗽、大笑等动作后造成的尿液不自主溢出,对产妇产后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1]。研究表明,产妇妊娠及自然分娩过程中,腹腔内盆底肌肉及其周边结缔和神经组织会受到压迫、过度伸展或牵拉而导致产后盆底功能受损是造成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根本原因[2]。目前,包括盆底肌训练、中医针灸等在内的多种训练及治疗手段可对产妇盆底功能起到一定改善效果,但单一疗法的疗效不够理想[1-2]。盆底肌训练是通过有意识的主动收缩肛门、阴道、尿道及其周围肌肉,促进盆底肌肉组织及神经组织恢复,提高患者的控尿能力[2]。生物电刺激疗法是通过电流对阴道及尿道肌进行刺激,调节排尿反射反馈机制,唤醒相应神经的传导功能,从而提高患者逼尿肌的兴奋程度,最终起到改善患者盆底功能的作用[3]。
因此,本研究探讨了电刺激疗法结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疗效及对盆底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院伦理会批准,选择我院2019 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0 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8.07±4.84)岁;孕周37~41 w,平均孕周(38.69±1.17)w;体质量指数(BMI):(23.54±1.85)kg•(m2)-1;新生儿体重(3.75±0.67)kg。观察组平均年龄(27.96±4.25)岁;孕周37~40 w,平均孕周(38.55±1.21)w;BMI 指数(23.30±2.17)kg•(m2)-1;新生儿体重(3.66±0.79)kg。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可比(P>0.05)。
纳入标准:符合指南[4]中相关诊断标准,初产,足月单胎顺产,无尿流及阴道感染,无盆底手术史,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先天性输尿管异位,病理学肾病,有长期便秘或腹泻史,沟通及认知能力障碍,精神疾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产后阴部基础护理,在此基础上,两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训练。首先进行Kegel 运动:运动前排空尿液,取站立姿势,深度缓慢吸气,同时收缩肛门、尿道及会阴部,一次吸气持续3~5 s,然后深度缓慢呼气,放松肛门、尿道及会阴部肌肉,每次15~20 min,每日3 次。接着进行Bobath 球训练:取坐立位姿势,坐于Bobath 球上,上下颠球、左右摇晃动作,颠球或摇晃幅度保持10 cm 左右,单次动作连续进行20 s。改为仰卧位,双脚置于Bobath 球上,双手掌撑地,收紧腹部并上下摇晃,单次动作连续进行20 s。改俯卧姿势,双腿夹紧,双手撑球,双脚登地做屈腰收腹动作,单个动作单次维持15 s,每次30 min,每日2 次。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生物电刺激疗法。应用LS-713-2型生物电刺激治疗仪(广州绿松生物科技公司),波宽150~400 Izs,频率10~80 Hz,治疗前先排空膀胱,将预先消毒好的电极轻轻插入阴道内,单次电刺激15 s 放松25 s,刺激强度以产妇感到麻刺感为度,单次治疗时间为20 min,每w 3 次。所有患者均治疗12 w。
1.3 观察指标
1.3.1 盆底肌力
采用会阴肌力测试法[5]对患者盆底肌力进行测试。根据患者阴道肌肉收缩强度、次数及每次收缩保持时间进行分级,分0~5 级:0 级无收缩;1 级为轻微颤动,1 s 内完成1 次收缩动作;2 级为不完全收缩,即患者在2 s 内不能完成2 次完全收缩动作;3 级为无对抗性完全收缩,患者在3 s 内完成3 次收缩动作;4 级为轻微对抗性完全收缩,患者在4 s 内完成4 次收缩动作;5 级为持续对抗性完全收缩,患者在5 s 内完成5 次收缩动作,分级结果以达到3~5 级为良好。
1.3.2 尿失禁改善情况
采用尿垫试验法[6]对患者尿失禁改善结果进行评价,根据尿垫增重情况,其中,轻度漏尿:增重质量为2~10 g,中度漏尿:增重质量为10~40 g,重度漏尿:增重质量在40 g 以上。
1.3.3 疗效
参照指南[4],显效:治疗后患者能够自主控制排尿,喷嚏、咳嗽、大笑等腹压增高动作时无尿液溢出,日常生活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在进行喷嚏、咳嗽、大笑等腹压增高动作时尿液溢出及尿失禁次数明显减少,对正常生活影响较小;无效:治疗后尿失禁症状无变化,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电刺激疗法结合产后盆底肌训练改善盆底肌力
治疗前,两组盆底肌力分级及良好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盆底肌力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盆底肌力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盆底肌力及良好率比较(n,%)
2.2 电刺激疗法结合产后盆底肌训练改善尿失禁程度
观察组治疗后漏尿程度(无漏尿37 例,轻度2 例,中度1 例)明显轻于对照组(无漏尿29例,轻度4 例,中度6 例,重度1 例),尿失禁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尿失禁程度分级比较(n,%)
2.3 电刺激疗法结合产后盆底肌训练提高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包括显效29 例,有效9 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显效17 例,有效15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我国女性人群中,尿失禁的发病率约20%~45%,其中以妊娠及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最高,约占尿失禁总发病患者的50%左右[1]。研究表明,由于产妇妊娠期间随着胎儿体积不断增大对盆底肌肉、神经造成压迫,生产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分娩时盆底肌肉、胶原纤维等骨盆底的肌肉群被拉伤肌相关神经血管受伤,造成盆底肌群松弛、萎缩,盆底功能及尿道固有括约肌张力下降,使得尿道粘膜的封闭功能减退,是造成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根本原因。因此,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改善盆底肌力是提高盆底功能及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关键[1-5]。
盆底肌训练又称肛门收缩训练,是通过有意识的主动收缩肛门、阴道、尿道及其周围肌肉,改善盆底肌肉血液循环,促进盆底肌肉组织及神经组织恢复,提高盆底神经肌肉兴奋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控尿能力[2]。Kegel 训练的训练原理是通过锻炼耻-尾骨肌肉群,改善其局部微循环,最终达到提升患者盆底肌力的作用效果[2,7]。Bobath 球训练是利用具有良好弹性的可充气球体作为辅助支撑,通过屈腰收腹动作来达到促进和协调盆底肌肉群和韧带组织弹性恢复[2,7]。目前,Kegel 训练与Bobath 球训练在妇产科中应用较为广泛。研究表明经该训练干预后,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肌力得到显著改善[7]。
本研究对照组经上述训练干预后,患者盆底肌力、漏尿程度及尿失禁发生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效果。同上述等报道结果一致。生物电刺激疗法是临床改善盆底肌力的重要治疗措施,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电流对阴道及尿道肌进行刺激,调节排尿反射反馈机制,唤醒相应神经的传导功能,从而提高患者逼尿肌的兴奋程度,最终起到改善患者盆底功能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力改善情况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或高于对照组,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同晏梓宴等[3]相关报道结果一致。结果提示,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可提高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收缩能力,改善盆底功能,降低尿失禁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