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理解三大底层逻辑之“事”

2022-10-29兴趣大王

润·文摘 2022年9期
关键词:老红军铁链战友

语文阅读理解题里出现的文章,种类繁多,学生们要想一一掌握到,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当你遇到一篇全新的沒读过的文章时,用什么办法可以确保答到题眼(赋分点)上呢?大王老师告诉你,出题和答题的三个底层逻辑,这样,不管遇到的文章多难、内涵多深,你的答案一定会在这三个底层逻辑上开花、结果。

阅读理解题的三个底层逻辑,分别叫:“事”“因”“果”。今天我们先说“事”。

“事”就是首先要弄清楚,这篇文章具体讲了一件什么事。读文章时带着这个疑问,第一件事就是要很快地提取出相关信息,而不要过多地关注时间、地点、人物、修辞等复杂的信息。这件“事”或者这些“事”,一般都可以用简短的几个词表达出来。

总结出这件事情之后,很多题目就迎刃而解了。比如有些题会问:“这段话讲了什么事情?”“作者在文章中做某件事有几个经过?”……总结出“事”之后,答题思路就会围绕这件事情展开,并且能够统领到所有的后面的小题目上。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阅读这篇文章,回答问题:

老红军李国策:我亲历长征的故事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6 周年。我作为一个幸存者,不禁又想起长征那艰苦卓绝的年代,想起我那些长眠的英勇战友。

1933年16岁时我参加了红四方面军,编到第三十军八十九师二六七团,1935年3月28日开始了长征,先后三次过雪山草地,20次遇险。

在第一次过草地时,由于一脚没有踩上有草丛的泥疙瘩,我掉进了泥潭,人往下沉。我大声叫喊,一位剧团姓朱的战友,把笛子伸过来救我,我抓紧笛子,用力往上爬,终于爬了上来。

过丹巴大铁索桥时情况很危险。这种铁索桥是在大山峡谷中,由少数民族在河两岸悬崖绝壁上,用粗大的铁链固定在巨石或铁桩上,平铺数条大铁链,再在上面搭上木板做成的。过桥时桥身颤动摇晃,桥下波涛汹涌,过桥的人头昏目眩。我们红军多次过这种桥。丹巴河铁索桥特别大。我们第一次南下,第二次北上,两次过这座桥。当时桥已被敌人破坏了,铁链稀少,木板缺乏,扶手铁链也没有了。桥又长,弹力更大,我们部队要过它,战士之间的距离要拉开几米远一个人,轻走,慢走,减少震动,防止弹跳太大。即使如此,还是不时发生战士掉下河中的事。我走到桥中间,心情紧张,头昏目眩,迅速趴下来,紧抓铁链,等弹跳小一些了,平稳一些了,又站起来慢慢走,才走了过去。

红四方面军在四川遭到军阀疯狂进攻时,我所在的团在百丈关一带防御。敌人天天发起攻击,敌机不断前来轰炸。有一天战斗正酣,敌人一发炮弹打过来,就落在了碉堡旁边,我和另外3个战士正在碉堡前的工事里。只听一声巨响,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等我清醒过来,就想爬起来继续战斗。但两名战友压在我的身上,我动弹不得,就慢慢把他们两人从身上推开,发现他们已经牺牲了,而我也觉得腿部剧烈疼痛,坐不起来。这时才发现大腿在流血,疼痛更加剧烈。敌人又冲了上来,离我只有几十米远了。这时一名通信兵跑来,立即背着我往后方跑,他把我送到了师医院。医生检查我是两股骨贯通重伤,送到总部医院为我手术,才保住了生命。

在二次北上时,有一天在山谷中行军走错了路线,部队只有露营在山谷中,等天亮后再找大部队。到了下半夜,敌人开始袭击我们,枪林弹雨,激战中我觉得有个东西打了我的背部。战斗结束后,我卸下子弹袋检查,才发现有一个弹夹被弹丸打扁了两粒子弹,这个子弹袋竟救了我一命,否则子弹早打穿我后背了。

另一次在通过被封锁的危险地段时,对岸敌人在射击,山上还有滚石阵,我们必须拉开距离,一阵猛跑才没被石头砸中。但就在猛跑中,我枪上的弹夹掉了。我只有一个弹夹,没了弹夹我的小冲锋枪就没有用了。于是我决心返回去取弹夹。敌人在河对岸打枪,我跑回去,一眼就看见掉在路边的弹夹,赶快拾起来又猛跑。就在这时敌人的枪响了,我头上的军帽飞了,我只是低头猛跑,总算又躲过一劫。

在第三次过草地时,由于前面过草地的部队把能吃的都吃光了,所以更为艰苦,走到后来一点粮食都没有了,只好煮皮带吃。团长把他心爱的军马打死,给每个战士分了一小块肉。当时的环境,有一块肉、几口粮也许就生存下来了,而没有它也许就无法走出草地了,而我就是这样,3次过雪山草地,20 次遇险,九死一生而幸存下来的。

长征胜利过去86 年了,像我一样的幸存者也一年一年地越来越老、越来越少了,怀念那些倒在长征路上的战友,就是怀念那种压倒一切艰难困苦、一往无前的红军战斗精神,就是怀念红军官兵同甘共苦的光荣传统,更是怀念红军战士革命信念坚定,一心为革命为人民,丝毫不贪恋安逸享乐的高尚情操!

(节选自《中国历史故事网》)

问题(1)请你用自己的话总结出,老红军先后三次过雪山草地遇到了什么困难。

这篇文章难度很大,讲的内容很多,孩子们在读起来的时候很难抓到关键点。其实在文章首段作者就点出了“1935年3月28日开始了长征,先后三次过雪山草地,20次遇险。”那么我们就按照阅读理解第一个底层逻辑“事”的思路来捋,就可以知道整篇文章讲的是红军三次过草地,老红军三次化险为夷的“事”。那么三次过草地归根结底仍然是一个核心主题:“红军过草地”这件“事”。这样我们在写每一次过草地的时候,都能够做到提纲挈领,收放自如。不会答少,也不会答偏。

所以,第(1)题的答案就是:

老红军第一次过草地,掉进泥潭,是战友用笛子救了他。

老红军第二次过草地,遇到敌人袭击,是子弹袋救了他。

老红军第三次过草地,面临没有饭吃的困难,是战友救了他,给了他吃的,他因此活了下来。

你看,文章虽然很长,内容很难,但是我们把核心事件“红军过草地”抓住之后,再去总结老红军三次过草地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能够快速且准确地总结出来了。

看完这个例子,你会发现,其实阅读理解题的答题是有逻辑的,你的心里形成一条“事件”的线,也就能紧紧抓住采分点了。你学会了吗?

(抖音、快手还有“兴趣大王”的更多讲解,欢迎关注。)

猜你喜欢

老红军铁链战友
巧算铁链长
盼望
老红军
战友是什么
铁链有多长
我家有个老红军
永远是战友
永远是战友
三任总书记哀悼105岁老红军
无言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