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探究的核心技能——感同身受

2022-10-29平子

润·文摘 2022年9期
关键词:丰子恺牙齿探究

平子

人类认识世界都离不开“以己度物”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是建立在感性基础之上的形象思维,也是人类最原始、最根本的思维方式。如果作者运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写作,文中的一些物体便成为具有生命的“真事真物”,也就有了感情。

我们一起读一读下面的文章,探究作者真实的表达意图。

《口中剿匪记》(节选)

文/丰子恺

口中剿匪,就是把牙齿拔光。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我口中所剩的十七颗牙齿,不但毫无用处,而且使我受苦不浅。现在索性把它们拔光,犹如把盘踞要害的群匪剿尽。

把我的十七颗牙齿,比为一群匪,再像没有了。这匪是官匪,即贪官污吏。因为普通的“匪”,是当局明令通缉的,或地方合力严防的。而我的牙齿则不然,我非但不通缉它们,严防它们,反而袒护它们。我天天洗刷它们;我留心保养它们;吃食物的时候我让它们先尝;说话的时候我委屈地迁就它们;我决心不敢冒犯它们。

怎见得像贪官污吏呢?官是政府任命的,人民推戴的。但他们竟不尽责任,贪赃枉法,危害国家和人民。我的十七颗牙齿,正同这批人物一样。它们原是我亲生的,从小在我口中长大起来。它们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它们是我吸取营养的第一道关口。它们替我研磨食物,送到我的胃里去营养我全身。

它们站在我的言论机关的要路上,帮助我发表意见。它们真是我的忠仆,我的护卫。它们居心不良,渐渐变坏。起初,有时还替我服务,后来它们作恶太多,个个变坏,使我大痛,使我不得安眠。我已经隐忍了近十年了,还要不断地买黑人牙膏、消治龙牙膏来孝敬它们呢!

……

有一天,许钦文先生来看我,他满口金牙,欣然地对我说:“我认识一位牙医生,我劝你也去请教一下。”我反问他:“装了究竟有什么好处呢?”他说:“夫妻从此不讨相骂了。”我佩服许先生说话的幽默。后来有一天,我居然自动地走进易医师的诊所。经过他的检查和忠告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口中的国土内,养了一大批官匪,若不把这批人物杀光,国家永远不得太平,民生永远不得幸福。我就下决心,马上任命易医师为口中剿匪总司令。攻了十一天,连根拔起,满门抄斩。我再托易医师另行物色一批人才来。要个个方正,个个干练,个个为国效劳,为民服务。我口中的国土,从此可以天下太平了。

探究一:作者写的仅仅是自己拔牙的经历吗?你还能从短文中读出什么?

探究二:有人说,文章最后一段写许钦文先生来访和拔牙的情节是多余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文本有删节,详见《5·3 天天练》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阅读文章时大家可以用自己积累的知识与经验来解讀文字的引申意义、展开想象并深度拓展,这样才能愈加接近作者的思想。

针对探究一,A同学说:“我能够理解作者不仅仅是写自己拔牙的经历,我觉得有一语双关的意思。”“对的,大家可以从文中第二、三自然段读懂作者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情绪,痛恨当局政府中那些不为人民尽心服务,反而危害国家和人民的贪官污吏。”B同学也抢着回答。老师趁机剧透画家丰子恺当时的处境:丰子恺在抗日战争时期生活颠沛流离,备尝艰辛。这让他深切认识到贪官污吏统治下的社会真相,这篇文章其实是有时代影子的小品文,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

探究二问题的关键点自然在“必要”与“多余”两个观点的判断与选择。同学们大致形成了“正反”两方。正方同学认为许钦文先生来访和拔牙的情节是必要的。写许钦文先生的来访,交代作者拔牙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与前文相呼应,使情节更完整。补叙拔牙的情节,侧面呈现当时社会现实。

反方同学认为许钦文先生来访和拔牙的情节是多余的,理由是许钦文先生来访仅仅是交代拔牙的起因,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只要交代自己把牙都拔了,直接写国家安宁、天下太平就合情合理,插入这一段是多余的。

老师引导大家注意最后一段这个关键句:“经过他的检查和忠告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口中的国土内,养了一大批官匪,若不把这批人物杀光,国家永远不得太平,民生永远不得幸福。”这句话强调了“弦外之音”,终于让作者痛下决心拔牙,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他对当时政局的愤怒。所以,最后一段并不多余。

画家丰子恺所取的题材,并不是什么深奥的东西,甚至是琐屑轻微的事物,可一到他的笔端,却能道出这么大的话题,因为他撇开了个人的“小我”。阅读文本时,大家可以尝试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样能更自信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探究与辩论,能保持思维的活跃,在思维碰撞中得出新观点时,你会有满满的收获感。与同学们“合力探究”更是乐在其中,阅读题越探究越明了,你也来试试吧!

猜你喜欢

丰子恺牙齿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丰子恺的“人”和“文”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可怜的牙齿
如何保护牙齿?
爱护牙齿要注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