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说国画三要素

2022-10-28王宝琮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设色物象国画

□王宝琮

王宝琮画作

国画要素很多,其中造型、构图、设色三要素最重要,现剖析如下:

一、造型追求“似与不似之间”

国画属于造型艺术,造型是国画第一要素。绘画首先要求就是像,也就是画什么像什么,然而不同的画种对“像”的要求不一样。国画对表现对象如何“像”有独特的追求,因而创造了中国的绘画风格。国画大师张大千说:“大抵画一东西,不应当追求太像,也不应当故意追求不像;求它像,当然不如摄影,求它不像,那又何必画它呢?”齐白石主张造型要做到“似与不似之间”。

国画对造型的要求,不仅要“像”,还要“传神”。顾恺之强调“形神兼备”,他说“以形写神,即神从形生;无形,则神无所依托,然有形无神,系死形相。”国画讲究用线表现物象,然而用线表现物象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张大千说:“中国画的抽象,即合物理,而又要包含美的因素。”

国画有写意和写实(工笔画)两种手法,两种手法对“像”的追求不一样,写意画用概括的手法,凸显主观意识,不太追求“像”;工笔画对物象的表现更追求“像”或“似”。

二、构图的过程即“处理矛盾的过程”

绘画中的构图一词来自西方,中国人称构图为“布局”“章法”“置阵布势”“经营位置”等。由于国人的审美观点、观景方式、对物象的表现手法等许多方面与西方不同,因而中国画与西方画在构图方面有很大的区别。中国画的独特的构图规律,形成了国画的特殊风格,在世界画坛独树一帜。

研究构图规律,主要是研究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安排物象在画中的位置;二是如何处理画中物象之间的关系。古人论绘画构图多从安排物象位置入手,顾恺之所说的“置阵布势”,谢赫所讲的“经营位置”,就是讲画中如何安排物象的位置。自然界一切事物生存和发展都是在矛盾中进行的,自然景物反映在画面上也离不开对立统一的关系。近代画家在研究中国画构图时,常常运用辩证法认识和处理画中各物象之间的关系。当代著名山水画家孙恩同先生说:“整个构图的过程,也就是处理矛盾的过程。画中物象之间的主和从、大和小、黑和白、虚和实、疏和密等关系都是存在于画面上的矛盾。构图规律、构图法则,就是讲的具体处理画中物象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设色上讲究“随类赋彩”

自然界的景物万紫千红,而反映在画中的景物要“随类赋彩”。中国画的颜料、设色技法以及画家对色彩的认识和兴趣,不同于西方,因而形成了中国画的独特风格。

(一)中国画的颜色由红、蓝、黄、白、黑五色组成,西方画由红、蓝、黄三原色组成。中国画家把墨视为原色。中国色彩学重点是黑色关系,用墨的方式主要有:色墨并置、色墨混用、色墨渗化。国画中的白色多用“留白”方式,用宣纸本身的颜色代替白色。看一幅画构图水平的高低,形式是否生动,首先要看空白,空白留得好,画面自然生动有变化。

国画颜料用水稀释,调色时水的多少直接影响色彩的浓淡,水多色淡,水少色深。国画的颜料涂在宣纸上,湿时和干时会有变化;涂在底色上和不涂在底色上,色彩亦有不同;同一种颜色涂一遍和涂两遍、三遍,效果自然也有差别。

(二)绘画中物象的颜色有四种,即因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和主观色。西方画多运用光源色和环境色,中国画家多用固有色和主观色。国画赋色强调概括和夸张。画中的色彩既要协调,也要有对比。国画可以将地域不同的物象画在一幅画中,也可以让不同季节的物象同时出现在一幅画中,因而画中物象的色彩,是画家说了算。所以国画赋色,画家主观色占有重要位置。

(三)国画设色讲究技法,表现不同的物象运用不同的技法。如花鸟画,尤其是重彩花鸟画设色技法比较丰富,主要有平涂、分染(包括高染法和低染法)、罩染、接染、混染、烘染、晕染、醒染、湿染、统染、积水(色)法,等等。

猜你喜欢

设色物象国画
国画纸本设色《荷》
国画《鲦鱼》
国画《鲿》
《岩高千尺虎》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独白系列之三》
郑庆余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