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健脾补肾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症的疗效观察
2022-10-28许金钗刘建阳方昉许远彭玉琳
许金钗 刘建阳 方昉 许远 彭玉琳
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在儿童时期是较为常见病症之一。近年来,儿童抽动障碍的发病率呈攀升趋势,据相关文献报道,该病症每年发病率为3%,且较易复发[2]。此病症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和控制,将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身心健康及学习和生活。氟哌啶醇作为临床上用来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主要药物之一,虽然临床疗效较为理想,但同时因其具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患儿及其家长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差,一定程度上影响患儿远期疗效。作者采用平肝健脾补肾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症,患儿长期治疗的依从性高,且远期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抽动障碍症患儿70例。(1)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童抽动障碍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诊断标准;③年龄4~15岁;④接受治疗前2周末经过其他治疗。(2)排除标准:①有癫痫病史;②脑膜炎后遗症、脑外伤及脑部有器质性病变者;③风湿性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及由药物或疾病引起的其他椎体外系反应病变者;④原有精神疾病患者;⑤因疾病伴有心、肝、脾、肺、肾等重要器官严重衰竭者;⑥中药过敏者;⑦依从性极差者。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童抽动障碍诊断要点》[4];中医辨证标准参考《中医儿科学》[5]制定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14(7.9±3.4)岁;病程2~32(24.5±11.3)个月。对照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5~15(7.6±3.9)岁;病程3~32(24.3±12.2)个月。两组患儿从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项目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及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心理指导,指导患儿家长和老师在平常生活和学习中给予心理疏导,对于患儿的积极表现给予及时表扬;当患儿出现抽动症状表现出自卑、焦躁等不良情绪时,家长和老师不能训斥责怪,应当给予鼓励激励措施,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提高患儿克服疾病的信心。(1)对照组:患儿口服氟哌啶醇片(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2~12 mg/d,2次/d,根据患儿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实施增减(每天最大口服剂量不>12 mg),确保患儿用药的安全性。(2)观察组:患儿口服平肝健脾补肾汤治疗。方剂:天麻8 g,钩藤12 g;党参10 g,炒白术10 g,山药12 g,地黄10 g,山茱萸10 g。中药制剂由本院中药房提供,煎至成汤剂200 mL,1剂/d,早晚饭后30 min分2次服用。两组患儿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采用耶鲁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6]进行疗效评价,根据YGTSS所得分值,计算出YGTSS减分率。痊愈:YGTSS减分率≥90%;显效:90%>YGTSS减分率≥60% ;有效:60%>YGTSS减分率≥30%;无效:YGTSS减分率<3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Frankl量表评分[7]可反映患儿对治疗依从性的状况,该量表的评估范围分值为1~4分,所得分值越高,表明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YGTSS评分比较 治疗1个月对照组YGTS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观察组(P<0.05);治疗2个月两组YGTSS评分改善情况相当(P>0.05);治疗3个月观察组YGTS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YGTS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儿YGTSS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时间治疗前 治疗1个月 治疗2个月 治疗3个月观察组 35 61.22±13.96 58.46±11.25 37.43±13.66 16.83±4.30*对照组 35 62.31±12.36 47.14±12.66 36.66±10.83 33.46±10.35
2.2 两组患儿Frankl量表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Frankl量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2个月两组患儿的Frankl量表评分改善情况比较(P>0.05);治疗3个月观察组Frankl量表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Frankl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儿Frankl量表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时间治疗前 治疗1个月 治疗2个月 治疗3个月观察组 35 1.29±0.22 2.98±0.40 3.17±0.54 3.82±0.57*对照组 35 1.22±0.17 3.02±0.40 2.94±0.28 1.82±0.21
2.3 3个疗程后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3个疗程后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情况比较[n(%)]
3 讨论
儿童抽动障碍症,祖国医学对其未有具体命名,而在中医理论基础上将其归为“抽搐”“慢惊风”“肝风症”“瘛疭”等范畴[8]。其主要的病变部位在于肝,累及脏腑包括心、肺、脾及肾等。中医认为其发病的主要病机在于患儿先天不足,肝肾亏虚,加之后天饮食不当,情志失畅,肝气不舒,浊气不降,久滞不通,而致内郁化火、引动肝风,从而导致抽动障碍症的发生,主要的临床症状为点头、耸肩、眨眼、清喉等,上述症状若长期、频繁出现,患儿无论在学习、生活还是身心健康方面均会产生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上仍将氟哌啶醇作为治疗首选,虽其疗效显著,但易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甚至出现撤药后复发情况。中医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症主要从其发病机制出发,讲究平抑肝阳、熄风止痉;补肾益肝、健脾益气;调理脏腑、平衡阴阳。
平肝健脾补肾汤中的钩藤在现代实验研究中发现其具有镇静和抗惊厥作用[9]。天麻和钩藤共用能起到平肝熄风、柔肝养阴、祛风止动的作用;山药既是食材,亦是药材,其不仅能健脾开胃,亦能补肺,从而调理各脏腑功能,补患儿的先天不足;党参和炒白术合用,能达到健脾益气、下降浊气、疏通久滞,疏肝止痉之效;方中的地黄具有滋肾补阴、填精聪智之用;而山茱萸则可补肾益肝,养血补心,滋阴潜阳。上述中药方剂的合用,做到标本兼治,因此取得较好的疗效。本资料结果显示,治疗1个月因中药起效较西药慢,故对照组YGTS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观察组(P<0.05);但随着氟哌啶醇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加之中药疗效的持续性发挥,治疗2个月两组YGTSS评分改善情况相当;治疗3个月观察组YGTS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患儿口服平肝健脾补肾汤的依从性高于口服氟哌啶醇片,因此,在远期疗效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