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问题结构逻辑培养“教”与“学”的深度思考力
2022-10-28左蓉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10018
左蓉(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 210018)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进行重新界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新课标提出了一个重要理念,“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活动型课程不是简单地停留在课堂活动的形式,表面化,而是需要以活动、情景、问题不断推进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和“学”的共同要求下,对课程教学设计提出了新要求,通过改变教学方式,从而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课程化”,落实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提高“教”与“学”的深度思考力。
一、“教”与“学”深度思考的依据
1.“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性,教学内容浅层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知识目标,应对教学评估,会采取“个人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而长期实施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教学内容停留在简单的知识理解和记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局限思维发展,缺乏政治学科的价值引领作用。
(2)学习方式机械性,学生思考表象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存在浅表学习,对知识的掌握是分离的,在脑海中形成的是一个个知识片段,学习以简单记忆为主,学习模式固定机械,缺乏深入思考问题、亲自体验生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造成这一现象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的学习路径较为固定,即“教师课堂传授—学生机械记忆—完成相关练习”,思考的空间有限,可参与社会生活的时间和机会较少。
2.问题结构逻辑的意义
(1)问题结构逻辑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人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是在自己原有经验背景的基础上,并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自己的心理内部建立起来的。如果教师采用系统化、整体性的知识链作用于学生,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新旧知识的认知桥,对新知识进行内化,并且促成一种新思维结构的生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结构逻辑是指通过一定的逻辑性思维构建问题结构,注重问题之间的相互关联和衔接,从纵向和横向思维等多个维度,构建具有系统优化趋向的问题链和知识系统。
(2)现实意义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高中政治学科中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存在难度的,因为他们没有广度的生活经历和深度的思考空间,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需要突破这些主客观因素,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为学生构建一个具有系统化的思维环境,突破这些局限,打开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首先,培养问题意识。学生改变机械的学习模式,逐渐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提高逻辑思维。教师将零散的知识点按照问题结构逻辑重新整合,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体系,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最后,扩展知识广度。在教学中注重问题结构的横向思维,将问题延伸至社会生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提升了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
二、教学实施范式的思考
1.创设递进式问题情境构建知识网络
对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原始素材加以甄别和筛选,从中精选出能为特定教学目标服务的情境素材。当情境素材确定后,着手情境的问题设计,问题的设计常常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常常采用纵向的递进式思维逻辑,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结构逻辑整合知识与情境。在每个大的逻辑问题中还可以设计小的问题,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建构成知识网络,甚至能够用多种方式呈现,如表格、结构图、思维导图等。
《实现人生的价值》分为价值、价值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其逻辑结构是“价值是什么—价值观怎么样—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但是教学安排将其拆分成三课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情境和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整合,帮助学生搭建起知识体系。
首先,是什么。创设“为废旧的塑料瓶寻找新的去处”和“环保发明大王罗红柱的人生”的情境,通过对物与人的价值的探讨,理解价值、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内涵,并能找到他们的联系与区别。
其次,为什么。创设“他人对罗红柱行为的质疑和认同及他自己的坚持”和“我们的价值、集体的价值、国家的价值”的情境,通过对他人价值的认知,清楚地理解应该树立怎么样的价值观及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价值观,并且能够回归到自己的价值选择。
最后,怎么做。创设“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同学们怎样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的情境,在对价值有了正确的认知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生通过三个问题情境的思考,再回归到课本中,对知识进行整合,梳理其中的逻辑关系,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
2.整合关联式主题问题培养逻辑思维
在教学中不仅要能梳理出系统的知识网络,还需要扩展思维的宽度,注重知识点之间、学科之间以及知识与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知识点会在不同阶段和学科中呈现,要保持学习的延续性,具有整体性的逻辑思维,就应该学会整合和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而以其中的核心词、主题等设计出具有关联式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
《实现人生的价值》主要围绕价值探究,属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的内容。但是跳出这个模块的界限,我们能够寻找到更多的关联,能够帮助我们深入全面地理解“价值”这个概念。作为学生,他们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都可能局限他们的思考,因此需要教师挖掘其中的关联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思考得更加有广度和深度。例如,问题设计:“生活中的价值、经济学中的价值和哲学意义上的价值相同吗?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其哲学的依据有哪些?从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谈谈实现人生价值能具体怎么做?”
3.明确思想性核心问题,渗透主流价值理念
教学设计中应该坚守自己的核心问题,母问题、子问题的设计都应该围绕核心问题展开,为其核心理念服务。而作为政治学科,在达成知识目标的基础上还应该实现价值引领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和价值观。
《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一课的价值引领作用非常明确,如果只是帮助学生树立其中的知识结构,就失去了本课更高层次的教学价值,在知识讲解中渗透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但是本课在问题设计时,如果仅局限于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又会过于狭隘,应该从更加全面的角度认识价值,因此,笔者在教学设计中以“物的价值—人的价值—集体的价值—国家的价值”,以“梦想”为话题将内容贯穿成一条对价值讨论的主线,最后将微观物、人的价值都统一于国家价值的实现这一宏观的视野,树立正确的价值选择和判断。
4.回归现实,增强生活感教学
根据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设计教学的问题结构逻辑,发现生活问题,分析生活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回归生活实际。教材中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固定性,但是生活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实现理论方法与现实问题的结合,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又用现实生活支撑和丰富理论知识。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对生活问题的思考和设计,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活感,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魅力。
《实现人生的价值》空谈“价值观”对于学生而言会有大、空的感觉,因此需要立足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走进生活,引发对生活的思考,又回归到解决生活问题中。
首先,关注生活。创设梦想之旅,第一站:塑料瓶的梦想——请你为被丢弃的塑料瓶寻找一个新去处。第二站:你我他的梦想——寻找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价值所在。第三站:中国梦——寻找当下我们中国的梦想。其次,思考生活。寻找“塑料瓶的梦想—你我他的梦想—中国梦”之间的关系。最后,回归生活。“塑料瓶的梦想—你我他的梦想—中国梦”是一体的,思考应该怎么做才能完成这些梦想,实现人生的价值?
在日常高中思政课教学中,通过创设递进式问题情境、关联式主题问题、思想性核心问题以及回归现实性生活问题,不仅开动教师的思维,从浮于表面的教学活动转向更具思辨性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中有所思、有所得,培养学生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更加坚定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更多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