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心理护理疏导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依从性和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2-10-28李丽娇
李丽娇
( 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西 萍乡 337000 )
人们在年龄增长后,会逐渐出现行动迟缓、骨质疏松等情况,也就会提高股骨颈骨折发生概率,给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因为该部位有着较差的血液供给情况,所以实施内固定手术、保守治疗均存在较高失败风险[1]。另外,如果是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炎患者,传统的治疗也难以达到理想康复效果,由于疾病的原因,患者卧床时间过长,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风险,容易引发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因此给患者增加了很大的心理负担,患者自理能力也会变得非常的差[2]。所以针对上述疾病患者,需要找到更加可靠的治疗方式,髋关节置换术的出现,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方式。手术过程中,能让解剖结构恢复正常,患者术后能尽早展开康复训练。因为早期训练对防止肌肉萎缩、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关节功能等有着重要作用,所以这一手术形式有着较高的可取性[3]。不过,在长期应用中发现,患者普遍对手术存在认知偏差,而且过度恐惧疼痛、担心预后效果,所以常存在消极、悲观、紧张等情绪,一方面会因为心理应激影响手术效果,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康复训练的依从性[4]。常规的护理措施缺乏全程意识,对患者的治疗护理关注者不到位,对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改善这一状况,可以从心理护理方面着手,本院在临床中采取了专业心理护理疏导模式,获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82例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旨在分析专业心理护理疏导模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价值,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研究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选出同期入院的8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对象,并借助系统抽样法将其分成2组。观察组41例,包括18例女患、23例男患;年龄53-81岁,均值为(64.72±5.42)岁;疾病类型: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5例髋关节炎、18例股骨颈骨折。对照组41例,包括19例女患、22例男患,年龄54-83岁,均值为(64.81±5.15)岁;疾病类型:9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6例髋关节炎、16例股骨颈骨折。(1)纳入标准:经过CT、MR等检查确诊;符合髋关节置换术指征;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手术耐受性良好;患者的语言能力、听力、意识状态均正常;本次研究已经得到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与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在知情的前提条件下,了解本次研究实施的护理方法、诊疗操作,主动加入,并签署医疗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不能正常交谈者;免疫功能、凝血功能障碍者;药物过敏史者;先天性肢体畸形者;全身器质性疾病者。2个小组的基础资料达到对比研究标准,差异小(P>0.05),不影响研究结果。
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模式,包括常规的术前指导,帮助患者完成术前各项检查工作,例如:凝血功能评估、心肺肝肾评估、胃肠道准备等等,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配合医师完成手术,术后监测各项指标,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提供合理科学的饮食方案,指导患者取舒适的体位,注意观察切口部位,及时更换敷料,防止出现感染、红肿,与患者的交谈、播放舒缓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进而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与不适感,术后常规使用止痛药物,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相应的康复锻炼,(1)术后第1天与第2天,指导患者取正确的体位,及时穿防旋鞋,固定患肢为外展30°位,采用冷敷方法外敷患肢,有助于减轻胀痛与水肿。结合患者的耐受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放松训练、臀部肌肉训练、腓肠肌收缩训练、股二头肌训练等等。协助患者完成屈髋 屈膝运动锻炼。(2)术后3天-术后1周。3天后可逐渐做床边活动锻炼肌肉功能,还可以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康复训练应该循序渐进进行,直到患者的行走功能恢复正常。(3)术后1-2周。继续实施上述康复锻炼计划,告知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如:躯体禁止过度前弯、保持正确的坐姿、不可以坐矮凳子,耐心地向患者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脱位、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5]。(4)出院指导。叮嘱患者在出院后按时按量的服用药物、坚持康复训练,建立出院登记本,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住址、电话、姓名等,定期进行随访工作,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效果以及康复的情况,指导患者康复锻炼,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医疗服务指导。与此同时,给予观察组患者专业心理护理疏导,措施如下:(1)心理评估。由于病情因素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加之患者担心临床治疗效果、预后效果、医疗费用等,进而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对后续的康复治疗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由专业的医师,通过调查、观察、座谈等多种形式讲解患者的实际心理状态,包括:心理症状出现的频率、维持时间,最早出现的时间等等,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心理障碍类型、严重程度做全面评价,再根据患者具体的结果采取相应的疏导措施。(2)健康宣教。无论哪种心理状态的患者,都有着认知度不足的问题,所以要展开知识宣教,由于患者的文化素养、年龄、工作环境、兴趣爱好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采用语言文字内容与适当的表达方式,尽量少用医学用语,语言通俗简单,术前认真的讲解手术的可靠性、重要性、优势、操作流程等,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所提出的疑虑,护理人员应该及时为其解答,减轻心中的不安定感,有助于手术顺利、高效的展开;术后认真讲解康复训练的作用、重要性、训练项目等,让患者能更好地配合训练。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讲解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改变不健康行为的生活方式,促进疾病更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3)内向投射患者护理。大部分患者缺乏安全感,尤其是老年患者,患者的依赖心理明显增强,需要别人的照料与陪伴,对于躯体方面的变化比较敏感,对护理服务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需要多与其进行全面的交谈,多帮助患者、给予情感支持,保持信任的关系,让其感受到支持、关心。同时,告知家属需要给予患者贴心的照料,给予患者更多的陪伴与鼓励,让其获得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改善消极的情绪状态。(4)外向投射患者护理。由于疾病的原因会导致患者的生活功能受到限制,对患者的社交地位、社交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大部分患者缺乏自信心,所以需要多鼓励患者,尽量的去避开患者敏感的话题,在交谈中传递正面信息,避免出现负面刺激,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还要掌握的患者心理症结所在,如果是因为缺少康复信心、治疗信心,或是存在经济压力等情况,可以着重做好健康宣教工作;甚至邀请病友互动,病友之间可以相互的分享自身的经历以及感情,患者可以获得精神上的鼓励与安慰,帮助患者打消各种顾虑,重建自信心,手术和康复训练中能有良好的依从性。(5)习惯“病人角色”患者护理。需要与患者像朋友一样交谈,真诚的对待每一位患者,需要注意语气温和,言辞恰当的去与患者进行交谈,创造轻松和谐平等的交流环境,给予患者更多的真诚、尊重,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设身处地的去体谅患者,真正的为患者着想,在任何时候不表现出不耐烦的表情,采用安慰性、开导性的语言去疏导患者,取得患者的信赖,使医患、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在护理和康复方案制定过程中,邀请患者一同参加,发表自己的观点、自身需求等,从而提高主动性。
3 观察指标:(1)分析每组康复依从性,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日常表现做评估,涉及每天康复训练时间、主动性,分3个分段,0-59分、60-89分、90-100分,分别为不依从、基本依从、完全依从。(2)使用髋关节评分表(Harris)评估6个月后的功能恢复情况,涉及髋关节活动、运动、疼痛等,分4个分段,0-59分、60-69分、70-84分、85-100分,分别为差、可、良、优。(3)分析每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采用4级评分制,症状轻总分低。抑郁共包括20条项目,具体内容:心情总是很低落;莫名其妙的想哭;睡眠质量变差;心跳过快;对生活产生绝望等等。焦虑共包括20条项目,包括:容易激动、生气、紧张;感觉烦躁、惊恐;容易感到疲劳;做噩梦等等。
5 结果
5.1 2组患者康复依从性对比:与对照组的总康复依从率相比较,观察组占比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康复依从性对比(n,%,n=41)
5.2 2组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对比:髋关节功能康复优良率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2组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对比(n,%,n=41)
5.3 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对比:2组评分护理后都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评分降低程度更大,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2组2种不良心理状态评分之间没有差异(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对比分,n=41)
讨 论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重,股骨颈骨折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发生股骨颈骨折之后,会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症状,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6]。甚至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比如: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残疾,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次,还会伴随着剧烈的疼痛,给患者的身心增加了很大的负担。高新医学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髋关节置换术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与完善,加上骨科医生越来越娴熟的操作技术水平,手术治疗的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7]。目前,很多髋关节疾病最佳治疗方式为髋关节置换术,能让解剖结构快速恢复正常,改善关节生理功能,降低患者致残概率。但是在手术中需要对软组织、骨组织进行切割、磨锉,损伤比较大,术后会严重疼痛,还会因此产生悲观、恐惧、自责等消极情绪,甚至影响康复训练的依从性、积极性,造成预后不良[8]。护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在医学治疗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护理工作的质量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预后效果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在医学模式的转变下,随着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以及法治诉求日益增强,对于护理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护理中,常用护理模式为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虽然这种护理方式有效,但实施效果不甚理想,在整个护理服务中没有充分的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护理内容比较单一,未满足于患者的心理需求。
护理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要求护理人员能够严格遵医嘱的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同时还应掌握社会、心理、健康教育、行为等新知识。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结构,高超的护理技术水平,同时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与职业意识,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能够秉承高度的责任心,给予患者更加全面综合性的护理服务[9]。康复治疗是一个比较漫长的病程,容易导致患者产生一些比较复杂的心理问题。内向投射性心理反应:由于疾病的原因,患者对具体方面的微小变化比较敏感,因此对护理的要求以及护理人员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容易感情用事,比较挑剔,责怪家人并没有尽心的照料与陪伴,临床医师的治疗不合理等等。外向投射性心理反应:临床上大部分的患者会产生自责心理,觉得患病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担心经济负担,容易产生绝望心理,导致患者出现退缩、抑郁、自卑等消极情绪,抗拒治疗,甚至部分患者会出现自杀行为。所以在围绕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专业心理护理疏导,该护理模式具有专科特点,围绕患者心理状态做专业评估、分类,并合理运用心理学知识,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确保心理疏导的有效性。如果患者为内向投射性心理反应,则以情感支持、提高安全感等为主;如果患者为外向投射性心理反应,则以鼓励、提高认知度、增强信心等为主;如果患者习惯“病人角色”,则鼓励其参与到决策制定中,提升其主动地位。从而让不同心理类型的患者都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康复训练[10]。本次研究中,将上述护理措施应用到观察组患者护理中,与单纯进行传统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有着更高的康复依从率,分别为95.12%和78.05%,组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采取专业心理护理疏导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治疗依从性。在专业心理护理中,护理人员严格的规范护理行为,不断的去改善护理服务,通过专业的医生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可从患者的情绪言谈以及行为中发现患者的心理活动变化,并为患者展开健康教育宣导、心理指导等等,满足于患者的多方面要求,由于病情的原因导致患者的活动功能受限,进而给患者增加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导致患者的情绪不稳定。因此护理人员真正的做到理解患者,尊重患者,主动的去接近患者,全心全意的为患者着想,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更多的帮助与鼓励,始终保持细心、耐心、爱心作为护理的基本原则,全心全意的为患者提供最满意、最优质的服务,使其可以感受到被重视、被理解。临床上股骨颈骨折大部分都是老年群体,因缺乏医学知识,会担心预后效果,进而产生绝望、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由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宣导,不断的去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行为,使其可以真正的认识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另外,在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方面,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7.56%,与对照组的82.93%差异显著(P<0.05)。充分说明,经过专业心理护理疏导,患者能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康复训练,坚持完成每天的康复训练项目,所以在术后6个月能获得更好的髋关节活动、运动、疼痛等功能康复效果。在心理状态方面,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证实,患者经过专业心理护理疏导,能减轻患者手术期间的消极情绪,保持较好的心态,患者可以正确的去面对疾病,积极的配合治疗,为提高手术效果、康复效果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专业心理护理疏导,对改善患者康复依从性、康复效果有较大作用,值得推广。